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凉天地--新会葵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分类
作者 赵茂松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会葵艺所以闻名世界,是由于它有着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编织技巧,并融会了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炉。赵茂松编著的《清凉天地——新会葵艺》从做作工艺,织品分类,工艺传承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会葵艺这一优秀遗产。为广大读者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资料。

内容推荐

赵茂松编著的《清凉天地——新会葵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新会葵艺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新会葵艺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清凉天地——新会葵艺》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目录

葵乡说葵

蒲葵沧桑/1

蒲葵是新会的绿色财富/12

蒲葵溯源之谜/17

千年葵艺叹兴衰

明清前新会葵艺/21

民国时新会葵艺/31

新中国的新会葵艺/43

新会葵艺纵览

葵艺品种/61

葵艺工场/67

葵艺原料加工/73

巧夺天工的葵艺/77

葵艺的艺术特色/87

新会葵艺群星谱

掠过葵艺的星光/97

赵氏火画世家/112

赵氏火画传人赵树培/123

廖惠林的葵艺情结/129

新会葵艺的传承发展

葵艺传承与保护/141

葵艺路向何方/149

新会葵艺:期待再现辉煌/155

试读章节

葵工艺品类

包括葵花篮、葵通帽、葵藤席、葵藤枕席、葵藤垫席、葵编汽车靠垫、葵画帘、葵地毡、葵床毡、葵骨碟等。而这些产品又有许多花式品种。仅葵花篮就有花式品种420多个。葵工艺品类一般按制成品质量分1~3级和次品。

葵副产品类

指用剪裁葵扇后的下脚料制成的葵类制品。包括有葵札、葵骨牙签、葵骨扫帚、葵骨手扫、葵篷、葵棕扫帚、葵棕牛绳、葵藤牛绳等等。

新会葵扇,素以量多质好见著,特别是漂白绣花葵织扇、火画葵扇、竹箨贴画葵扇有龙凤、名胜古迹、山水名人、花卉禽鸟,颇为夺目。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常见于扇面,栩栩如生,颇具欣赏性。

藤扇是最古老的传统葵艺制品。它用三旗葵或长柄葵为原料,用约三尺长的小竹片,以葵藤缝制扇边而成的粗扇。原有牛心、鸡心、日字、大圆、月仔扇几个品种,现仍生产销售的只有牛心、鸡心扇两种。藤扇是葵扇产品中产量最高、价格最便宜的产品,适用于家庭扇蚊、扇凉和扇炉生火。

火画葵扇是玻璃葵扇中一种绘画技术要求较高的传统工艺产品。它是用俗称电笔的电热烙铁,在经过缝合的玻璃葵扇面上烙出各种精美的诗画,画面线条流畅,疏落有致,火色浓度适当,绚丽雅观。火画玻璃葵扇品种繁多,既有单脊、三脊、五脊、七脊之分,又有单面、双面之别,扇形有圆形、杏核形、海棠形、鸡心形。扇面烙画又分单面工和双面工。

漂白绣花葵织扇是葵织扇中较为名贵品种之一,既是名贵礼品,又是扇凉用品与欣赏品。它是选用漂白葵织扇为扇坯,在其扇面上用金线、银线彩色线绣出花鸟鱼虫等美丽图案,画面结构紧凑,色彩亮丽,颇能入俗。绣花葵织扇又分单柄绣花葵织扇和对装绣花葵织扇。龙凤葵织扇为对装绣花葵织扇中的经典优质产品。

葵花篮是用葵捧、葵叶或葵藤等为原料,经编织姑娘独出心裁的巧手编织而成。

根据其造型,分圆形葵花篮、方形葵花篮、六角形葵花篮、蛋形葵花篮、菱形葵花篮、扇面形葵花篮、腰鼓形葵花篮、蝴蝶形葵花篮、梯形葵花篮等。

根据其型制大小,可分大号葵花篮、中号葵花篮和小号葵花篮。

根据其织角(又称格仔),可分顺角葵花篮、扭角葵花篮、凤眼角葵花篮。

根据其提花工艺,可分勾花葵花篮、嵌花葵花蓝、印花葵花篮,还有通花葵花篮、梅花葵花篮等。

根据其使用功能,又分买菜葵花篮、腰包式葵花篮、插花葵花篮、皇后葵花篮、公文包葵花篮、婴儿葵花摇篮、宫灯葵花篮和装载杂物用的配盖葵花篮等。

这些葵花篮分单个和套装,套装葵花篮又分2个一套的对装和3个一套、5个一套的套装。

葵花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观赏性。有手提式、手挽式、肩挂式、摆置式和吊式。有的形如背袋,有的形如腰包,有的形如花盆,有的形如宝塔,有的形如宫灯,造型逼真,线条流畅,丰富多彩,工艺精致,匠人独创,巧夺天工。

葵通帽是用玻璃扇叶加工而成的优质工艺品。形似蛋,呈自然象牙黄色。有通帽、恤帽、童帽之分。由于葵不传热,夏日戴着它,遮阳透风,轻便凉快,是游客和室外操作者理想的遮阳用具。

葵画帘是适宜美化家居的工艺产品。它利用葵藤,通过手编、机织,精制成葵帘,再以特殊工艺处理,解决了葵藤着色难的问题,然后加绘国画,更显得优雅美观,集装饰、欣赏、实用于一体。

葵编汽车靠垫是用葵藤或葵叶为原料,经漂白、染色、编织等工艺加工,编成垫子,作汽车驾驶室、车厢座位垫子之用。具有隔热凉快,柔软舒适,美观实用的特点。

葵藤席是用原色葵藤和经漂白、染色的葵藤为原料,按一定的图样人工编织而成。席面凉滑,线条清晰,构图优美,大方耐用。有睡席、垫席、枕席及各款小垫席等。

葵辫帽是利用漂白的葵辫为原材料,再用缝纫机缝制而成,有素色葵辫帽、印花葵辫帽和绣花葵辫帽之分。印花和绣花葵辫帽一般为女装。葵辫帽透风轻巧,20世纪80年代前是南方民众必备的遮阳用具。

葵蓑衣是用葵爪尾作原料,经手工缝制而成的葵副产品。由于葵蓑衣会透气,穿着时不会感到闷热,又可以遮雨挡风,户外劳作的人,特别是农夫在插秧、除草、犁田等遇到下雨天时都爱穿上这种雨具。葵蓑衣按其厚薄大小,有七行、九行、十一行、十三行等规格,又有风衣、袖衣之分。

葵水贝是以薄竹片编织成贝壳形的框架,覆盖上两块阔面的老葵叶,用竹篾外镶围边把葵叶扣牢框架上编合而成。形像龟壳,农夫爱叫它“龟壳篷”。可供农夫在雨天下田挡雨之用。葵水贝按其厚薄大小,分四度、五度、六度等规格。

葵篷是用葵蒲尾或葵爪尾为原料,再用粗大的铁针和麻线手工缝制而成。葵篷有船篷、豆篷、谷浪篷、伞篷等。房的必备用具。葵骨扫帚现仍是许多地方的城乡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的用具。

P63-67

序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林雄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3: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