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仙气凝就--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谭月园//林沃亮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谭月园、林沃亮编著的《仙气凝就——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从百草油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文化传承、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整理了其从开始到现代的发展过程。罗浮山百草油的历史渊源与罗浮山百草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代表。

内容推荐

谭月园、林沃亮编著的《仙气凝就——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仙气凝就——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目录

罗浮圣境探本源

仙山风采/5

东樵药事/12

药中奇葩/18

神药仙方/22

东樵胜地觅仙踪

佛国春秋/32

药王葛洪/36

仙姑潜光/47

红色记忆/51

仙气凝就百草油

溯本追源/60

制作技艺/62

前世今生/67

代有传人/77

岭南人药油情结

所谓药油/95

药油记趣/100

异曲异工/103

妙品军缘/109

百草油发扬光大

致力传承/118

革故鼎新/124

“非遗”之路/127

美好愿景/131

试读章节

药王葛洪

前文提及的仙姑根据有关典籍偏方采集配制药膏为苏东坡医治脚伤,那部专著《肘后备急方》的著者便是葛洪。葛洪(284—364),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道号抱朴子,是晋代著名医学家、文学家。葛洪的从祖父葛玄是汉末吴国的炼丹家,他曾将炼丹秘术传给弟子郑隐。

葛洪幼年丧父,躬身稼穑而勤奋好学,“上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杂文章近万卷”。当时道教兴起,葛洪尤喜“神仙导养之法”,后来便跟从郑隐学习炼丹术,颇得郑隐器重。

晋太安二年,张昌在扬州叛乱,葛洪出任将兵都尉,因为参与平乱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当年“八王之乱”诱发了“五胡乱华”,帝都洛阳变为废墟;再经过“永嘉之乱”,中原人士争相逃难,曾有许多先民翻山越岭到南方避难。

嵇含投奔驻守襄阳的镇南将军刘弘,受到礼遇。这时,正值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远阻。恰恰此时广州刺史王毅病故了。于是,刘弘就上表,请任嵇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嵇含获准后便邀请葛洪出任参军,相约两人一同前往广州。但是,刘弘帐下的司马名叫郭劢,他与嵇含生性不合,多有龃龉,而且害怕嵇含掌了权会加害于自己。于是,郭劢在嵇含刚到广州不久的一个夜晚,趁他没有防备,便派人把他杀害了。嵇含被人刺杀之后,葛洪只得只身滞留在广州。

在罗浮山被称为蓬莱仙境的同一时期,广州已经有了五羊化五仙的神话传说,并建有专门的祭祀场所。

相传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在他即将履任之际,有五位仙人分别骑着五色羊,背着五种谷物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又因为五位仙人骑着的五色仙羊嘴里都衔着谷穗,广州又称为“穗城”,广州市现在简称为“穗”,皆源出于此。

现在的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在那儿专门修了五仙观。观内现今还保留有印记着仙人驾临的“仙人拇迹”,印证着仙人的踪迹。其时,广州刺史王怀之、王机和南海太守鲍靓及其女儿鲍姑均为道教徒,成为南越道教传人的先导。  葛洪留在广州之后,于浮丘炼丹弘道(现今广州市中山七路与光复路交界处仍有“浮丘”遗址)。同是道教徒、任南海太守的鲍靓对葛洪十分器重。他亲自将石室《三皇文》典籍授予葛洪,并将其女儿鲍潜光,即世人所称的鲍姑许配给葛洪为妻。后来,葛洪根据爱妻鲍姑的要求,在越秀山南麓建造越岗院供她作为修道的场所,并且作为为百姓治病的地方。

咸和初年,葛洪再度回归乡里,出任司徒掾。咸和八年(333),他又再率领子侄、门生回到广州,被刺史邓岳留住。尔后葛洪经过考察游历,便又转往罗浮山进行修道、炼丹,专心著书立说。他在罗浮山的住处首先建立南庵,称之为都虚观。其后,再陆续在罗浮山的东、西、北面增建九天观、黄龙观以及酥醪观等。

葛洪的弟子黄初平后来随师修炼,得成正果羽化成仙,人们称他为地行仙,亦称为黄大仙。黄大仙对于广东道教的传播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千年以后的现在,黄大仙成为了省内及港、澳地区道人、信众极为信奉,顶礼膜拜的一位地方神,影响极其深远。

早在葛洪人粤传道以前,罗浮山就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盛传由于安期生在此地羽化成仙。因而在北宋元祜二年(1087)宋哲宗曾对罗浮山的“葛洪祠”赐额“冲虚观”,取义于“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冲虚观从此盛名长存,成为华南道教之首,之后又成为全真道十方丛林之一,被称为“冲虚古观”。

现今的冲虚古观香火鼎盛,每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冲虚古观有三个地方十分神奇:其一,大殿周围参天大树环绕,而大殿的瓦顶却无落叶积存;其二,全观之内找不到蜘蛛网;其三,观内保存着一口古井,名唤“长生井”,这长生井实即为一眼泉水,相传一千六百多年前,此井为葛洪挖掘,汲取井中之水用于炼丹。据说此井中的水长期饮用就会长生不老,故而称作“长生井”。曾有人撰诗赞美长生井泉水:“传闻地南宝,灵液出凤草;每日汲三升,何必安期枣?”

P36-39

序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林雄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