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债券风险
收益稳定、安全系数较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是债券投资的最大特点,稳健而不想承担太大风险的投资者多选择债券,而放弃股票和银行储蓄。但是债券也有其风险,如果不能有效避免,很可能造成损失。在债券投资中,投资者应该防范和控制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1.利率风险
利率的变动会导致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发生变动,一般情况下,一旦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2.通胀风险
通货膨胀率一旦上升并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3.信用风险
若企业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偿付利息和本金,则债券投资者就要承受较大的亏损,信用风险也就产生了。因此,信用风险基本上都出自于企业债券中。
4.税收风险
若投资者投资于免税债券,税率下调时,债券价格就会下降;若是税收机构取消免税优惠,也可能会造成收益损失。
5.收回风险
有些券商有时候可能会提前收回债券,若正赶上市场利率下降,债券持有人无疑就承担了利率上升的负担。
6.政策风险
由于国家地区政策方面的变化,而导致债券价格发生变化的风险。
为了避免和控制债券风险,投资者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防范措施。
1.多品种分散投资
多品种分散投资是降低债券投资风险的最简单的办法。企业或公司不同,发行的债券也不同,同一家企业或公司发行的债券也有多种,因此,风险性与收益性也各不同,若将资金全部投在一种债券上,一旦发行债券的企业或公司出现了问题,投资就会遭受损失。而有选择性地或随机购买不同企业的不同债券,就可以将风险与收益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大大降低风险。这种防范措施适合于中小户尤其是散户投资者,虽然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但分散投资,任何债券的涨跌都有可能获益,除非出现导致整个债券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一般情况下都能获益。
在进行投资时,要注意不能购买过分冷门、流动性差且难于出手的债券,否则资金有被套牢的风险;也不能盲目跟风,要善于做谨慎分析,不能见有人卖自己也卖;政治形势、军事动态、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等会影响整个债券市场,更多的是会导致整个债券行市下跌,造成全线亏损,因此,一旦感觉势头不对,就要早点卖出。
2.多选择一些期限不同的债券
债券因为品种不同,期限也各异,而因为期限带来的风险也有大有小。一般期限越长,风险越大,相对收益也较高;而期限短的,风险较小,收益也较少。若将全部投资都投在期限长的债券上,一旦产生风险,就会猝不及防,其损失就难以避免。因此,在购买债券时,有必要多选择一些期限不同的债券,以防不测。
3.注意做顺势投资
小额投资者只能跟随市场价格走势做买卖交易,无从操纵市场,因此只能在价格上涨人们都买时买入,在价格下跌人们都抛出时便抛出。虽然如此可以获得平均市场收益,简单地防范了投资风险,但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价格的预计,当预计价格确实不可能再涨了,而且有回落的可能,此时尽管人们还在纷纷购买,也不能随大流,否则一旦价格回落,就会遭受损失。
4.价格走势不明显时“以不变应万变”
在债券市场价格走势不明显、此起彼落,而投资者买入卖出纷乱之时,投资者想要做顺势投资选择往往很难,会出现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此时,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最好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就可以避免买到停顿或回头的债券,也可以避免价格上扬造成的损失。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投资者具备良好的心态、深厚的修养以及丰富的投资知识与技巧。
端正态度,纠正不健康的投资心理
在投资中,投资者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像害怕自己会赚不到别人赚的钱,于是就肖目跟风,这样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一些操纵市场的人会在暗中兴风作浪;有的投资者总想着价格还有上升的空间,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还是不愿意抛出,贪得无厌,最终错失了最佳买卖时机;有的投资者怀有一种赌博心理,常常在一些没有希望的债券上孤注一掷,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血本无归;还有的投资者嫌贵贪低,贪图便宜,买进一大堆的蚀本货,最后也只能是一无所获。因此,为了避免债券投资风险,投资者还需要端正态度,纠正不健康的心理。
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想买债券就能买的,债券一且上市流通,其价格就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因此,投资者必须选择投资的时机。
机会选得好,投资收益就高;机会选得差,投资收益就不会好。一般情况下,债券投资时机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在投资群体集中投资之前投资
因为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一个人的活动总是趋同于大多数人的行为,从而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就导致在债券投资中,资金往往总是集中于某一品种的债券。而一旦确认大量的资金进入了市场,债券价格就迅速被抬高了。因此,精明的投资者要在群体集中投资之前就抢先一步做好投资。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