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研究上尚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作者王亚华)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融合水利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国情研究等多学科的知识,提出了一套认识水利发展的理论框架和评判水利发展阶段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评判,将百年中国水利发展(1949—2050)划分为五大时期和七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水利发展特征。同时,《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还对中国水利发展阶段进行了分项评价,对中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前沿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王亚华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于水利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研究上尚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作者王亚华)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融合水利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国情研究等多学科的知识,提出了一套认识水利发展的理论框架和评判水利发展阶段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评判,将百年中国水利发展(1949—2050)划分为五大时期和七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水利发展特征。同时,《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还对中国水利发展阶段进行了分项评价,对中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内容推荐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介绍:中国是人类水利事业的发祥地之一,从春秋时代即有治国必先治水的古训。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过辉煌的水利发展史,但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兴起,特别是19世纪西方列强相继大规模发展近代水利的时期,中国水利随着中国经济的衰落而一起落伍了。直到1930年前后,中国才建成了第一批近代水利工程。但在国民党统治期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水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都极为有限。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面发动,中国的水利事业才进入真正的大发展时期。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的作者是王亚华。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 1.2 相关文献综述3 1.3 国际经验概述6 1.3.1 现代水利起步时期: 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10 1.3.2 水利建设转型时期: 由水利工程建设转向水利综合治理12 1.3.3 现代水利高级发展时期: 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水和谐13 1.4 本书结构15 1.4.1 研究内容15 1.4.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17 第2章 水利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和方法 2.1 认识水利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20 2.1.1 透视水利问题的系统观20 2.1.2 水利发展关系的矛盾论21 2.1.3 水利发展需求的层次论23 2.1.4 水利发展过程的周期论25 2.2 水利发展阶段的理论认识框架27 2.2.1 水利发展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7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研究目录41 2.2.2 水利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31 2.2.3 水利发展需求的影响要素33 2.2.4 水利发展供给的影响要素34 2.2.5 水利发展的供求关系36 2.2.6 水利发展供求系统的外部背景37 2.3 水利发展阶段的评判方法38 2.3.1 评判思路38 2.3.2 评判指标和数据来源40 第3章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发展需求演变 3.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势41 3.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45 3.2.1 极低收入水平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46 3.2.2 低收入水平的市场经济转型期(1978—1997)47 3.2.3 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快速发展期(1998—2010)47 3.2.4 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的关键战略期(2011—2030)48 3.2.5 走向发达经济体和全面兴盛期(2031—2050)48 3.3 中国水利发展需求的阶段性变迁49 3.3.1 安全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1949—1977)49 3.3.2 安全性需求继续增长、经济性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1978—1997)50 3.3.3 安全性需求和经济性需求并重的时期(1998—2010)52 3.3.4 安全性需求、经济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均持续增长的时期(2011—2030)535675 3.3.5 舒适性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2031—2050)54 第4章 中国水利发展的供求分析 4.1 三类水利发展需求的供求差距分析56 4.1.1 安全性需求的供求差距分析56 4.1.2 经济性需求的供求差距分析61 4.1.3 舒适性需求的供求差距分析63 4.2 水生态环境变迁65 4.2.1 水环境变迁65 4.2.2 水生态变迁67 4.3 五大时期水利发展供求关系分析69 4.3.1 水利供求差距逐步缩小时期(1949—1977)72 4.3.2 水利供求差距持续扩大时期(1978—1997)72 4.3.3 水利供求差距从扩大转为缩小时期(1998—2010)73 4.3.4 水利供求差距快速缩小时期(2011—2030)73 4.3.5 水利供求关系协调时期(2031—2050)74 第5章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 5.1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的划分75 5.1.1 第一阶段(1949—1977): 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77 5.1.2 第二阶段(1978—1987): 水利建设相对停滞期77 5.1.3 第三阶段(1988—1997): 水利发展矛盾凸显期78 5.1.4 第四阶段(1998—2010): 水利改革发展转型期7992 5.1.5 第五阶段(2011—2020): 水利加快发展黄金期79 5.1.6 第六阶段(2021—2030): 水利全面协调发展期80 5.1.7 第七阶段(2031—2050): 人水关系趋向和谐期80 5.2 中国水利发展各阶段的特征81 5.2.1 第一阶段(1949—1977)81 5.2.2 第二阶段(1978—1987)89 5.2.3 第三阶段(1988—1997)89 5.2.4 第四阶段(1998—2010)90 5.2.5 第五阶段(2011—2020)90 5.2.6 第六阶段(2021—2030)91 5.2.7 第七阶段(2031—2050)91 第6章 中国水利发展的分项评价 6.1 中国水利发展的安全性需求演变92 6.1.1 防灾减灾92 6.1.2 农业灌溉96 6.1.3 饮水安全98 6.2 中国水利发展的经济性需求演变103 6.2.1 国民经济用水103 6.2.2 城市供水107 6.2.3 水电开发109 6.3 中国水利发展的舒适性需求演变112 6.3.1 水系景观112 6.3.2 水休闲娱乐1131271501686.3.3 高品质用水114 6.4 中国水管理的演变116 6.4.1 水法治116 6.4.2 水规划118 6.4.3 水体制122 第7章 中国水利现代化构想及评价 7.1 水利现代化内涵的再认识127 7.2 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构想129 7.2.1 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时间表129 7.2.2 中国水利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131 7.2.3 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区域协调133 7.3 水利现代化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134 7.3.1 评价指标的选择135 7.3.2 指标值的测算139 7.4 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评价147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中国水利发展阶段性演变的战略含义150 8.2 当前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相关建议154 8.3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162 8.3.1 有中国特色的水利发展道路162 8.3.2 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四个特征163 8.3.3 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实践探索165 8.4 结语167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