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地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统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呢?能起到统合作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特色学校建设到底仅仅是为了特色,还是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引发学校更深层次和更持久的变化呢?陈向阳编著的《学校领导力》为读者讲述了学校管理的领导艺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校领导力/21世纪校长研修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陈向阳//陈丽萍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何才能更好地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统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呢?能起到统合作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特色学校建设到底仅仅是为了特色,还是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引发学校更深层次和更持久的变化呢?陈向阳编著的《学校领导力》为读者讲述了学校管理的领导艺术。 内容推荐 陈向阳编著的《学校领导力》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领导力释义”;第二章“学校领导力概述”;第三章“学校个体领导力”是关于概念的提出和基本原理的阐述;第四章“学校领导力的形成”;第五章“学校领导力的执行系统”和第六章“学校领导力的检测”主要是讲操作技术;第七章“学校领导力建设的基本实践”是实践案例的介绍与点评。《学校领导力》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显著的理论引领作用和实践技术指导作用,阅读对象可以是中小学校长、教师,高校教育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还可以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行政干部以及研究教育管理的人士。 目录 第一章 领导力释义 一、领导与管理 二、领导与领导力 三、领导力研究的学术基础 四、领导力的概念界定 五、领导力研究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学校领导力概述 一、学校领导力提出的背景 二、学校领导力的内涵 三、学校领导力的结构模型 四、学校领导力的效能 第三章 学校个体领导力 一、学校个体领导力的基本概念 二、校长个体领导力 三、教师个体领导力 四、学生个体领导力 第四章 学校领导力的形成 一、学校领导力形成的基本流程 二、学校领导力形成的基本特征 三、学校领导力形成与特色学校建设 第五章 学校领导力的执行系统 一、建立学校领导力执行系统 二、学校发展计划基本原理 三、学校发展计划的基本技术 第六章 学校领导力的检测 一、学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 二、学校领导力的检测 三、其他的检测工具 第七章 学校领导力建设的基本实践 一、中学案例 二、小学案例 三、SDP的教育故事 附件:学校发展计划文本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领导与管理是一对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区分的概念,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清晰地加以认识。同时在领导实践中清晰地区分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并正确地判定负责人在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岗位上是领导还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对领导环境中的其他人员都将发生重要影响。管理学家韦尔奇先生也以其丰富的领导实践和人生感悟,形象地指出: “把梯子正确地靠在墙上是管理的职责,领导的作用在于保证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 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如何确保领导行为的相对独立性,使其真正从思想和行为上摆脱管理影子,使领导与管理区分开来,已经成为各级领导者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正是领导科学得以诞生,并能形成一套独立的研究体系的根本原因。 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差别,具体如下: (1)概念的不同。对于管理和领导的概念,说法不一。其中赫伯特·A.西蒙曾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说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H.纽曼则提出:“管理是对一组个体向某些共同目标努力时进行的指导、领导和控制”。也有人认为:“管理是指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①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管理的载体是组织,其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职能是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而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既定的目标。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领导的定义是:“一般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影响力,或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也有人认为:“领导就是指导、带领、引导和激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① (2)任务不同。管理重在对决策的执行、实施,领导重在对决策的制订。有人提出领导是非程序性决策,管理是程序性决策。“程序化决策一般由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领导者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的决策上,注意发现解决各种新问题。” 领导者主要是主持组织积极变革,开拓新的局面,以促进群体或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为主,通过引导、影响、激励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确立目标,指引方向,创造优势。所以,领导要求做正确的事情,知道如何做。而管理者则以维持群体或组织的动态稳定为主,通过经营、安排、分配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活动选择工作方法,使群体或组织维持原有秩序,完成组织的任务目标。管理要求做事情,知道做什么,关注正确地做事情。 (3)对象不同。管理的对象是由原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要素构成的“资源系统”,领导的对象主要是人。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领导客体的人又有所区别。管理客体的人,主要是在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操作者;领导客体的人,主要是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4)权力的构成不同。管理者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要求组织中的对应成员服从指挥,听从调度,按既定的规程办事。领导者的权力包括个人专长权,即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个人影响权,即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由个人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力量;还有领导者担任的管理岗位所赋予的管理制度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的人格魅力及领导艺术之上的,被领导者是自觉、自愿地跟从,并朝着组织目标奋斗。 (5)注重的内容不同。管理更注重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的工时研究、正式的规章制度,更强调刚性。要求有正式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员工,其目的是使员工的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减少日常的管理活动,使管理者能减少例行管理,而注重于非例行问题,即例外事件。这就要求规章制度的严格性。 P1-2 序言 最近一段时间,中小学在讨论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时候有不少热议的话题,比如“学校发展计划”“特色学校”“学校文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话题,可以成为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很好的方向和切人点,并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观察指标。其中,“学校发展计划”作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学校管理技术,已经在我国很多学校得到了推崇和应用,它是在学校层次,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征求社区群众的意见,由学校和社区自主制订的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内容包括:学校在三年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排序;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测定每一年要达到的目标。它不仅是一整套管理的技术,还包含着丰厚的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它的实施对于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启动现代学校管理进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广西也有不少地区学校应用学校发展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技术,简单地机械运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灵魂”,缺乏一个思想,因而也就缺乏灵性和生命。于是,人们开始寻思,这个“灵魂”是什么呢?它在哪里? 特色学校建设也是近来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学校都提出了类似“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的要求。但是很多时候对于“特色”的理解还是比较狭隘,不够全面准确,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特色活动”“特色项目”的概念上,好一点的学校也许会上升到“学校特色”概念上。“特色活动”“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是三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越往后,层次越高。前两者层次都比较低,呈点状和线状的居多,而后者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它是一所学校面上的整体概念。特色学校建设一定是要从点到线到面,即要突破“特色活动”“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广西的很多学校正在努力朝着“特色学校”发生变化。但是,我们观察到,在进行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不少学校存在着为搞特色而搞特色、把特色建设活动与学校的工作分割开来的情况。如何才能更好地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统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呢?能起到统合作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特色学校建设到底仅仅是为了特色,还是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引发学校更深层次和更持久的变化呢? 于是,人们试图从学校文化的角度上去寻找答案。当人们完成从简单的学校外观上的装饰,到寻找学校自身的文化元素建构学校的文化形式的时候,逐渐又发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能源。这样的内在力量在学校中应该是什么呢?以什么形式去表达呢? 上述问题均来自于实践,并困扰着实践,引起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深入思考:什么才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呢?学校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能不能寻找到一个全新的概念,能够把上述的问题联系起来,得到一个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提出了“学校领导力”的概念,建构一个理论体系,试图在研究和实践操作上给热心于探索学校管理问题的同仁们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和实践空间。 本书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领导力释义”;第二章“学校领导力概述”;第三章“学校个体领导力”是关于概念的提出和基本原理的阐述;第四章“学校领导力的形成”;第五章“学校领导力的执行系统”和第六章“学校领导力的检测”主要是讲操作技术;第七章“学校领导力建设的基本实践”是实践案例的介绍与点评。本书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显著的理论引领作用和实践技术指导作用,阅读对象可以是中小学校长、教师,高校教育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还可以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行政干部以及研究教育管理的人士。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后记 终于完稿,内心释然。 这些年,由于主持了多个国际教育项目的缘故,使自己在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都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对于过去在学校管理教学过程中诸多的困惑也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化解,因此就有了自己许多的思索痕迹,继而在2006年以来先后编著了《学校隐性管理》《学校发展计划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学校发展新动力》《学校发展计划指南》《现代学校发展新视域》等学校管理著作,也定格了自己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关于学校发展领域的初步成型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了能从自己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凝练一个核心概念,提取一条主线,对自己在该领域的思考做一个总结,一直想再写一本书,以之为前一阶段该领域的标志性的思想结果,给予自己多年辛劳思考和探索一个回报,于是开始了本书为期近两年跨度的研究与撰写历程。之所以时问跨度那么长,一是因为太多的事务工作纷扰,无法静心下来连贯思考;二是因为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逻辑关联一直思考得不够成熟,缺乏继续下笔的底气。现在回想起来,后者的因素还更多一些。写书是一个漫长的心路探索,每凡笔头干涩,思维断弦之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烦闷,当中的煎熬与艰辛,历历在心。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更庆幸的是,从去年开始,本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区和学校的关注。笔者先后主持了南宁市兴宁区“学校发展计划(SDP)项目”、柳州市柳北区特色学校提升项目、桂林市叠彩区“优师强校”工程,作为专家组组长参与了广西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教育厅与柳州市鹿寨县、桂林市龙胜县、北海市海城区、银海区等地区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简称TPD项目)”。在带领各地学校进行项目行动过程中,在各地学校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他们为了探求学校美好的未来,大胆创新改革,尝试和实践着全新的办学理念,使学校迈进了现代学校管理的新征程,他们的壮举为印证和充实本人的思考与思想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成为本书撰写的鲜活思维源泉,也为坚定自己的思想方向提供了支持,使我有了思想的勇气,一度中断了的写作工作得以继续。非常感谢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所付出的辛劳。特别要感谢的是柳州市柳北区三十九中叶丹校长、柳州市柳北区潭中路二小宋丽校长,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完整的实践案例。 本书由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陈丽萍副教授负责审稿、南宁市安宁路小学的周恺林老师负责校对,他们也参加了本书部分内容的编写。 特别感谢教育厅杨伟嘉副厅长在百忙中给本书作了序,备受鼓舞。感谢教师培训中心刘冰主任多次给予的关怀与指导。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资料,未能一一指明出处,在深表感谢的同时希望得到原作者的理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