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及政治转变这三者在时间上的复杂关系,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并且会对政治生活带来何种影响。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指出,现代化的进程与工业社会的进步使得民主政治越发可能。它带来了文化转型,也就是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使得民众愈发渴求民主制度并在民主制度建立时予以支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政治文化研究译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及政治转变这三者在时间上的复杂关系,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并且会对政治生活带来何种影响。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指出,现代化的进程与工业社会的进步使得民主政治越发可能。它带来了文化转型,也就是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使得民众愈发渴求民主制度并在民主制度建立时予以支持。 内容推荐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提出,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和政治转变相伴而生,呈现有内在联系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预测的模式。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它表明,社会经济可能按某些轨迹而非另一些轨迹发生变化,因此特定的转变是可预见的。例如,一旦某个社会步入工业化,它就可能出现所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征候群——从民众动员到性别角色差异的消退。 但是工业化不是历史的终结。发达工业社会淡化了对作为工业社会标志的工具理性的强调,而信奉了另一套价值观。接着,后现代价值观带来了新的社会转变,包括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衰退。为了揭示信念系统和政治、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的强关联,《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使用了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库,这是一个考察公众本身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独一无二的数据库。《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涉及的国家涵盖了全世界70%人口——从人均年收入低至300美元的国家到高达30000美元的国家,从实行市场经济的老牌民主同家到威权主义国家。 目录 第一章 价值体系:政治和经济的主观层面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转变会发生 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 预测文化变迁 第二章 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的转变 态度是否会影响行为? 文化与强制:政治权威的两个方面 文化与强制之间的平衡 转变中的价值观和转变中的家庭模式 后现代主义转变的社会根源: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益递减 第三章 43个国家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前言 长期转型的截面证据 从横向截面角度看现代化和后现代化 宗教和经济增长 现代化:从宗教权威到国家权威的转变 后现代主义转变 日益强调个人自由和摒弃官僚权威 现代化和后现代化之间的延续成分 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维度:实证研究发现 内在一致的价值观模式:后现代化维度 已知国家在这些维度上的位置:世界的文化地图 制度决定文化? 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现代化理论正确? 文化转型正在发生吗? 现代化、后现代化以及民主化 为什么转变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模式 社会转变的截面证据 第四章 测量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转变的“单一维度”理论? 优先价值观研究:排位(ranking)vs.评分(rating) 反应定式问题 排位vs.评分:实证性比较 正确的分析层次是什么:一个维度?两个、四个或者N个维度? 在全球视野中的后物质主义维度 第五章 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1970~1994年) 前言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 造成阶段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1970~1994年在西方国家中观测到的价值观转变 后物质主义现象:随时间发展而进化 西方民主国家以外的价值观转变 经济增长和价值观转变 经济安全与价值观转变:来自40个国家的最新证据 世界价值观变化调查(1980~1990年) 结论 第六章 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和民主:重新审视民众的作用 民主政治的三个方面:稳定性、在特定时间达到的水平以及短期转变 社会结构的转变:认知型动员(cognitive mobilization)以及公民干预的兴起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文化转型 社会信任的重要性 稳定民主政治与合法性 主观幸福感与合法性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人民权力和民主:民众与精英之间的互动 实证分析:民主政治的三个方面 关于文化变量的稳定性 考察其他变量 民主政治的水平:1990年和1995年 分析民主政治水平的近期变化 哪一个居先:民主政治文化还是民主政治?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发达工业国家的未来 日益增长的民众政治行为的作用 民众价值观对民主化进程、政治文化以及稳定民主政治的作用 结论 第七章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前言 动机因素和经济增长 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 43个国家的自愿性社团与经济增长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基线模型 对竞争的实证模型进行比较:囊括性结果 结构等式模型 结论:经济增长中的文化因素 第八章 新问题的出现与新党的崛起 转变中的价值观和转变中的政治议程 个人层面上的转变:后现代主义转变和后现代政治分化的兴起 社会层面: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减 结论 第九章 转向后现代主义价值观:预测与观测到的转变(1981~1990年) 一场更为广泛的朝向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转变 文化转型有一个可预测的组成部分 预测的和观测到的转变 宗教规范 父母-孩子联系纽带:趋势的一种逆反 预测和观测:总体成功率 第十章 制度权威的销蚀和民众介入政治的兴起 前言 威权主义反弹和后现代主义转变 制度权威的衰退 对科层制信心的衰退 公民介入的升级 传统政治参与 非传统政治参与的兴起 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左派-右派自我定位以及对威权主义制度的信心 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的轨迹 后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转型 文化转型是有内在联系的过程,不是随机发生的 文化转型有着重要后果 可预测的转变模式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转变会发生?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减 超越后现代主义? 附录1 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明(图A-1和图A-2) 附录2 1990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部分问卷 附录3 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及第十一章中涉及的辅助图表 附录4 本书中主要指标的创建 附录5 1990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完整问卷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