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兴编著的《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主要介绍新媒体事件的基础理论,论证新媒体事件从宏观到微观的生成、运行和消解基本规律;探讨新媒体事件在我国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其衍生功能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新媒体事件规制的原因和措施,阐明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基本方法。
《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由孙永兴编著。
《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对新媒体事件的含义、特征与种类进行了界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新媒体事件的生成与运行机制进行了论述,以功能主义为视角,考察了新媒体事件的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显功能、潜功能,原本功能、衍生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对新媒体事件需要进行法律规制的原因及其途径进行了探析,从泛媒体审判论的角度探讨了对新媒体事件进行法律规制的限度。
导论/001
一 新媒体事件研究的意义/001
二 新媒体事件研究的现状/006
三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007
四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008
第一章 新媒体事件的一般理论/011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011
一 “媒介”、“媒体”还是“传媒”?/012
二 事件的概念/015
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界限:以传统媒体与手机媒体的融合为例/017
四 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018
第二节 新媒体事件的含义及特征/021
一 “新媒体事件”、“新传媒事件”还是“新媒介事件”?/021
二 媒体事件的含义: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说起/023
三 学者们对新媒体事件含义的研究/031
四 新媒体事件的特征/033
第三节 新媒体事件的种类/036
一 按照新媒体事件承载的媒介主体种类的不同,可以把新媒体事件区分为网络媒体事件、移动(手机)媒体事件、新型数字媒体事件/037
二 按照新媒体事件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娱乐性新媒体事件、道德指涉类新媒体事件和政治类新媒体事件/039
三 按照新媒体事件的内容是否涉及法律问题,可以把新媒体事件区分为涉法类新媒体事件与非涉法类新媒体事件/041
第二章 新媒体事件的生成及运行机制/042
第一节 宏观视角:社会形态与新媒体事件的生成与运行/043
一 压制型社会的媒体与新媒体事件/044
二 自治型社会的媒体自由与新媒体事件/047
三 回应型社会“形式独立”的媒体与新媒体事件/053
第二节 微观视角:冲突社会新媒体事件的生成、发展与张力消解/061
一 娱乐性新媒体事件/062
二 道德指涉类新媒体事件/068
三 政治类新媒体事件/075
四 邻避型新媒体事件/083
五 涉法类新媒体事件/087
第三节 对传统媒体的对抗性解读:我国新媒体事件生成的重要特征/094
一 我国对抗性解读发生的领域及其特点/094
二 我国受众对主流媒体对抗性解读原因的特殊性/098
三 主流媒体应当承担独立的社会责任,缓和、消解受众的对抗性解读/099
第三章 新媒体事件的功能/102
第一节 功能理论的前期研究成果:传播学的效果理论/102
第二节 社会学的功能理论/105
一 功能主义学派/105
二 功能的含义/107
三 新媒体事件功能的含义/108
第三节 功能理论视角下学者对媒体事件功能的研究/112
第四节 功能主义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功能/114
一 原本功能、延伸功能/115
二 正功能、反功能与非功能/118
三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与文化功能/135
第四章 新媒体事件的法律规制/155
第一节 新媒体事件需要规制的原因分析/155
一 虚假信息层出不穷,网络谣言屡禁不止/155
二 反功能亟待规制/156
三 新媒体事件侵权现象突出/157
第二节 新媒体事件的行政应对及其存在的问题/158
一 新媒体事件的行政应对/158
二 行政应对中存在的问题/159
第三节 我国新媒体事件的法律规制/161
一 我国新媒体事件的法律规制的基本内容/162
二 我国有关媒体立法的特点与我国的能动司法/165
三 关于中国网络实名制的立法问题/174
第四节 网络侵权立法与新媒体事件的法律规制/180
一 关于媒体侵权立法的争论/180
二 本书的基本观点/183
第五节 新媒体事件法律规制的限度:从泛媒体审判论谈起/188
一 媒体审判的概念及其构成/189
二 泛媒体审判论的表现/191
三 深化司法改革,加强法院审判的独立性,防范和消解媒体审判/196
参考文献/198
索引/203
后记/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