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鞠萍姐姐带你逛园林(少年版)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鞠萍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鞠萍姐姐讲故事》丛书专门为青少年读者打造,以鞠萍姐姐讲故事的形式,对中国的名胜古迹、园林景观和吉祥图案图案进行讲解,让青少年读者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中国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知识。该丛书还配有大量赏心悦目的图片,增加了趣味性。

该丛书共3册,分别为《鞠萍姐姐讲名胜故事》、《鞠萍姐姐带你逛园林》、《鞠萍姐姐教你认识吉祥图案》。

本书为《鞠萍姐姐带你逛园林(少年版)》。

内容推荐

园林是人们用来休闲和娱乐的场所。鞠萍编著的《鞠萍姐姐带你逛园林(少年版)》以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与中国古典园林有关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璀璨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鞠萍姐姐带你逛园林(少年版)》还讲述了园林故事之外的背景资料,并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愿你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目录

颐和园

谐趣园

承德避暑山庄

故宫御花园

北海

杭州西湖

瘦西湖

虎丘

留园

狮子林

拙政园

寄畅园

豫园

沈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兰亭

沧浪亭

试读章节

神奇的大戏楼

颐和园里有一座三层的大戏楼,当年是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颐和园里本来有一个小戏台,慈禧太后经常会来这里听戏。可是时间一长,她就听腻了,还嫌戏台太小。

于是,慈禧太后另选了一个地方,也就是乐寿堂的东边,想再修建一处专门供自己看戏的地方,取名德和园。相传慈禧太后请来全国最好的工匠,对他们说:“这座戏台不仅要大,还要能演天上、地下、人间的戏,而且神仙可以从天而降,小鬼们可以从地底下冒出来。三天之后,我就要看这座大戏台的模型,如果到时做不出来,你们也就别想回家了。”

工匠们一听,可吓坏了,如果做不出模型,就要死在这园子里了。可是这么复杂的一座戏台,怎么可能在三天内做出模型呢?两天过去了,工匠们仍一筹莫展,都跑到酒楼里借酒消愁。这时,酒楼里来了一个卖烧饼的,在他们桌前不停地转来转去,嘴里还不停地喊:“烧饼,烧饼,上好的烧饼。”一个小工匠听得不耐烦了,买了两个烧饼,就赶快把那人赶走了。

可是,小工匠刚要吃,突然发现这烧饼的形状十分奇特,上面还有几个窟窿。小工匠觉得事有蹊跷,急忙找回了卖烧饼的人,向他请教。那人说:“我这个烧饼,能吃,还能玩儿,不信你看!”说完,他就用手往烧饼上的小孔里一掏,只见烧饼下面的糊嘎巴一下子就跑到了烧饼上面。他又把烧饼翻过来,再一掏,烧饼上面的芝麻又掉到了手上。

“太神奇了!”工匠们看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个老工匠突然大声地说:“这不就是咱们那个大戏楼的模型吗!”就在这时,那个卖烧饼的人一下子就不见了,大家都说一定是鲁班大师显灵了。

第二天,工匠们拿着做好的模型交给慈禧太后,并解释道:“模型上的窟窿里装有绞车,演神仙的演员可以从上层戏台通过绞车从天而降,而且演小鬼的演员可以通过绞车从下面到戏台中间来。”慈禧太后听了十分满意。不久之后,大戏楼就建好了。

断了尾巴的铜午

在颐和园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有一座铜牛。据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曾经下旨: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象征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象征人间。有天河,就一定要有牛郎和织女。于是,工匠们在昆明湖旁边放置了一头铜牛,象征牛郎。还在石舫的旁边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的头扭向西北,好像在远远地望着织女亭。

相传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好多人都看到那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的腿居然能动,并且一步一步地走到昆明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可是昆明湖实在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就沉了下去。

太监们立即把这件事禀报给慈禧太后。慈禧非常吃惊,半信半疑地跑到颐和园一看:铜牛真的不见了。这可如何是好?天河旁边怎么能没有牛郎呢?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再建一只。铜牛建好后仍放在原来的地方。为了防止新铜牛再跑,工匠们就用铁链把它拴住。

一转眼,又到了七月初七,新铜牛也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太后得知后,赶忙命几个侍卫把它拉住。侍卫们用尽全身的力气,拼命地拽着牛尾巴。结果,只听“咔嚓”一声,牛尾巴断了。幸好这时,其他的侍卫们拿来了更粗的铁链,才将这头铜牛结结实实地拴住了。从此,昆明湖边上便留下了一只没有尾巴的铜牛。

十七孔桥上的汉白玉石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整座桥由17个拱券组成。桥上的石雕非常精美,每个桥栏的柱子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一共544个。桥面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石,是工匠们一斧一凿打磨出来的。

相传乾隆命工匠修建十七孔桥的时候,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那老头蓬头垢面,衣服破烂不堪,嘴里不停吆喝着:“上好的汉白玉石,谁要买汉白玉石!”工匠们看这老头儿如此贫困,觉得他卖的肯定不是真的汉白玉石,就把他赶走了。

老头儿无奈,只好离开了工地,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开始打凿起那块石头来,几天几夜,不吃饭也不睡觉。

一天傍晚,雨下得很大,一个姓王的年轻人见老头可怜,就把他带回了家。此后,老头儿就在这个年轻人家住下了。平时,老头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叮叮咣咣地打凿石头。一年后,他对年轻人说:“石头打好了,我也要走了。这一年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年轻人以为这石头没什么特别,就留下了。

不久,十七孔桥马上就要完工了,可是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工匠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有个小工匠想起,他在附近一家姓王的人家门口看到过一块精美的汉白玉石,形状大小好像十分符合。于是,工匠们赶快跑去测量,果然石头的长短薄厚一分不差。

工匠的头儿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年轻人说:“这一定是天上的神仙相助呀!我给你五百两银子,把石头卖给我吧!”就这样,这块汉白玉石砌在了十七孔桥上,不偏不差,严丝合缝。

长廊观景

颐和园位于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据说颐和园刚修建好时,慈禧太后每年都会在这里住很久。可是时间一久,她渐渐觉得颐和园的江南景色越来越了无生趣,一点儿也不新鲜了。有一天,慈禧太后从寝宫乐寿堂出来,走到湖边散步。她一边看着左边的水、右边的山,一边对身边的太监李莲英说:“这一眼望去,风景一览无余,常年如此,真是太没意思了,如果能在湖边建造点儿什么,让我走一步就能看一个景色就好了。”

李莲英很想讨好太后,为她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时也想不出办法来。一天,慈禧太后心情十分烦闷,想出去散步,李莲英和几个小太监忙伴其左右。当一行人走到万寿山下的南坡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李莲英吓坏了,赶快上前撑起雨伞。慈禧太后看了看这雨伞,竟然笑了起来,说:“这样好,不但可以遮风挡雨,还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致。”众人都不明白太后的意思,可李莲英忽然有所顿悟。

李莲英立即建议在万寿山的南坡与昆明湖之间建造一条长长的走廊。慈禧太后听后大喜,马上命人修建。不久,一座美丽的长廊就这样建成了。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的腊房

在颐和园内有一座专门为慈禧太后准备膳食的“寿膳房”。它位于仁寿北殿的后面、大戏楼的东侧。寿膳房共有8个大院、100多间房子,而专门为慈禧烹调食物的太监、厨役和莱役等就有128人,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还多20多人。据说慈禧比较爱吃“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麻烦极了,首先要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然后掐去头尾,用细铜丝将中间挖空,再将事先调好的鸡肉馅塞进去,最后上锅蒸熟。P5-11

序言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园林是人们用来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中国最早的园林叫“囿”和“苑”,规模并不大。到了唐宋以后,园林的类型逐渐增多,出现了皇家园林、官署园林、寺院园林、公共园林、私家园林等类型,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

几千年来,由于战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人为的拆除,很多古典园林已经消失或改变了原有的风貌,因此保存至今的园林更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同时,每一个园林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或传说,建造者和居住者们赋予了这些古典园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书以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与中国古典园林有关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璀璨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本书还讲述了园林故事之外的背景资料,并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愿你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9: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