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宽广的地平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邹廷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邹廷清编写的《宽广的地平线》向读者讲述了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河畔的一个村子变迁的故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水、人与时代怎样纠缠抗争融合的故事。你或许可由此听见或感受到:成都农民跟随时代节奏的脚步声,携着自然与水、水与土地亘古的歌谣,正从宽广的地平线上隆隆传来……

内容推荐

《宽广的地平线》:

三中全会实事求是地把土地交给了农民,这就像把武器交给战士,把笔杆子交给作家,把鱼儿放回水里一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这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纵观历史。人类为什么要搞农业?因为要吃饭。当农业最终实现了这个目的的时候,它完成了第一次腾飞。又当搞农业不再是为了吃饭,而且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出卖自己产品的时候,它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腾飞。

在这种里程碑式的腾飞中,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与深入,过着蜜中加糖般生活的成都平原农民,又开始了新的思索与行动:以怎样的精神面貌与步伐去迎接和融入新的时代?

这就由邹廷清主编的《宽广的地平线》。

目录

开头的话

篇一:辛酸的往事

往事虽然如烟,却让人无法释怀,走 过的路既然抵挡不住岁月的剥蚀,就该把脚印烙在记忆深处。

新闻人物

酒厂

荒滩

葱子

小四轮

修沟

开荒(一)

篇二:守望的代价

得失之间的落差,是要用困惑来丈量的,失去的既然注定要失去,那就把心中

的坚持,守望成燃烧的火炬。

盐渍厂

篙菜、茄子

催粮催款

防洪抢险

鱼塘或苍蝇之灾

赵家渡

开荒(二)

疯狂的沙石

要命的水井

篇三 飞翔的翅膀

高远的天空,给了所有希望的翅膀,富裕起来后的思考,在宽广的地平线上,随爱心与感恩一起飞翔。

盐渍厂(二)

花木温江

车祸

合村

产改

村长协奏曲

严冬瓜

不是结尾

试读章节

金马河,这条从都江堰鱼嘴分流出来的岷江外江,带给天源村的利益和灾难几乎是同等的,年复一年的洪水季节、枯水季节,日复一日的流水声,对于天天见到、天天听到的天源村人来说——就是那个样子,一条河而已。

然而,金马河流到公元1990年,随着四面八方建筑工地的不断增加,沙子石头便在突然间珍贵了起来。金马河边的人们似乎这才突然间发现:金马河不是原来那个样子,而是一条流金淌银的宝河。

金马河的河床里,就拥有大量的建筑工程需要的沙子、石头。洪水带来的天然沙,在枯水季节更是一溜一滩地留在河湾处,只要装上车,就是一把一把的人民币。

而枯水季节的河床里,只要用筛子将沙与石头一隔,装上车,又是一把一把的人民币。

到了这时,人们才想到了路,那时时被踩在脚下却不知有何用的路,在人们要挣人民币时才显现出无穷的价值来。

1986年,通平乡政府搬迁至团结桥后,留下一条无人管理的柏油路,路面上已坑坑洼洼,一条横河傍在路边,将天源村拦腰截断,一直流入金马河。路一直很宽,可过两辆汽车,但在离金马河一公里处时,去原乡政府的柏油路突然一拐弯,抛开横河往上而去。而追随横河的那段一公里多的修横河时筑起的沙石公路,就一直闲了起来,很多年也没见过机动车的影子从上面跑过,而这段公路占的就是天源村六组的土地。

见好好的土地变成了一点作用都没有的公路,村民们心痛了,于是挨近公路的村民在私下里一商量,就将这段路瓜分了,辛辛苦苦地捡去路面上的石头,种上红麻,每年每户便都有了几斤肉钱的收获。

这时已当上了村长。却还兼任着六组组长的张贵良已经意识到:要把天源村范围内河段里的沙石变成钱,就必须马上重新开通这一段公路。

于是他对种红麻的村民进行了动员,他首先说明这段路是国家的,是集体的,私人无权占有,然后说明要是这条路不通,金马河中就是有金山银山,也变不成使天源村六组富起来的人民币。

正是红麻快要收获的时节,眼看要到手的钱要飞了,种红麻的村民心痛了,但大多数人知道修通公路的重要性,表示支持。却有少数人任凭张贵良把嘴皮子磨破也要坚持等红麻成熟。

这下张贵良火了,他对那少数人下达了死命令:“这条路是集体的。私人无权占用,限你们三天内把路上的红麻全部收完,那样还可以变点钱,不然三天后我就喊汽车从红麻上压过去,叫你一分钱也捞不着。”

可能是张贵良的狠话起了作用,更有可能是在六组村民心里,其实是十二分地清楚,向金马河要钱远比那几根红麻的价值大得多,所以在第二天,那段路上的红麻就全部消失了。

天源村六组的村民近水楼台先得月,路刚修复,便纷纷拥进金马河,围沙的围沙,筛石头的筛石头,开始低价将沙石卖给远道而来的司机和沙石老板。但在一年过后,当天源村的村民看见那些沙石老板个个都暴发起来后,这才明白过来:搞自产、自运、自销会更赚钱。于是,有人将积蓄拿了出来,不够,找亲朋好友借,去买回方便、实惠、易学的运输工具:小四轮。

有人开了头,而且赚钱如在空气中抓风一样容易,于是乎,一台接一台的小四轮在天源村六组增加了起来,这便又引出了新的矛盾。

在土地承包到户之前,集体修筑的机耕道,拖拉机是可以开到生产队最远的田里耕田、拖东西的,而分田到户后,村民的耕田意识却复辟了,喜欢牛耕,因为牛比拖拉机耕得彻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田边田角多余的劳动力投人。于是拖拉机就被淘汰了,那宽宽的机耕道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只供人牛过往了。每当走在上面的时候,人们便觉得机耕道宽得有些浪费和别扭了,再加上土地是那样的金贵,有田挨机耕道的村民便用锄头每季对其进行蚕食。于是乎,那本来宽宽的机耕道就一年年地变窄,而机耕道两边的田则一年年地增加了面积。

P22-23

序言

打开地图册,成都的版图像极了一只踽踽舞动的海星。

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大海。

的确,四五千年前的成都平原,有另一个名字:西海。雪山融化了,随岷江汹涌注入。于是,这里就成了连天的泽国汪洋了。

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时候,农业只有刀耕火种。可最初的成都平原上。却连刀耕火种也没有,人们只能靠打鱼为生。现在温江县万春镇上就有红砂石雕塑的一个赤膊端坐的“鱼凫王”石像。

鱼,是捕鱼;凫,是水鸟,像现在看到的野鸭子、渔老鸦等水禽。

“鱼凫王”怕就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成都的第一任市长了。

后来,出现了一支“侵略者”,一举打破了这里传统的生产方式,由此改写了历史。

据载:成都平原西边的汶山上,住着一个古羌族部落,古羌人在山里狩猎为生。大概是由于狩猎特别需要警惕和瞄准的缘故.传说中的古羌人都长出了三只眼睛,故又称为纵目人。

中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杨戬,就是古羌人杰出的代表。他身边常带着的那只一口咬住了正在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后腿的哮天犬,就是打猎用的“撵山狗”。

飞禽走兽打完了,古羌人就要下山寻找食物。部落中,就有一支人马顺着岷江来到了成都平原。这支人马的首领名叫鱼凫。鱼凫在成都平原现在的温江境内建都称王,后被杜宇击败产生了古蜀国都“杜鹃城”。

杜宇拜鳖灵为相,命他治理水患。鳖灵决玉垒山,开金堂峡,排干了成都平原上的洼水,人们才“得以陆处”。

杜宇建立政权以后,称为“望帝”。

据考证,望帝庙最早建在灌县的白沙镇附近,后迁移到了郫县的望丛祠。

望帝治理好水患后,便开垦阡陌,教民稼穑。这便是成都平原上农业的开始。

传说望帝死后,每到播种季节,仍不忘农耕,于是化为一只杜鹃鸟,昼夜不停地啼叫:“布谷,布谷,布布谷,布布布谷……”一直啼到嘴角滴出来的鲜血,将树下一种原本白色的花也染红了。

这种花就是后来人们叫的杜鹃花。

从渔猎社会到农耕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因鳖灵治水有功,杜宇把帝位禅让给了他。鳖灵即位后,国号即称“开明”。开明政权是以除水患兴农耕为基础的,因此在四川的水利史上,有“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之说。

“开明”位传十二世,遇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来蜀,秦朝派人向开明王献金牛。  大概是皇帝做久了就做得腐败了起来,他竟十分高兴地同意收受人家的贡品。

金牛又沉,蜀道无路怎么办?于是就派壮士大修栈道。“石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道路打通了,秦军就大举杀来,干掉了开明王朝。

为了巩固统治,秦派张仪开始修筑成都府。可以说,成都在历史上是中国经济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农业耕作技术发达,传统手工艺品名扬四海,商业鼎盛繁华。

大诗人李白曾这样描写过: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尽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自秦以来的两千多年,农耕经济哺育的是一个漫长的封建社会。

虽然,资本主义也有过萌芽,也有过极其缓慢的发展。但当新的生产力还来不及在中国农业上普照阳光的时候,中国早被掖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火坑。

反帝反封建的百年战争,中国满目疮痍,生产力极其低下。

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由于急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不顾客观经济规律,齐步走一大二公,人为搞穷过渡。

几十年农业合作化的道路走得极其滞重。

虽然是轰轰烈烈,但仍衣食不周;虽然说农民解放,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得到极大发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归还了历史本来面目。现在看来,朴素得毫不华丽的“实事求是”四个字是多么的了不起。

三中全会实事求是地把土地交给了农民,这就像把武器交给战士,把笔杆子交给作家,把鱼儿放回水里一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这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纵观历史。人类为什么要搞农业?因为要吃饭。当农业最终实现了这个目的的时候,它完成了第一次腾飞。又当搞农业不再是为了吃饭,而且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出卖自己产品的时候,它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腾飞。

在这种里程碑式的腾飞中,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与深入,过着蜜中加糖般生活的成都平原农民,又开始了新的思索与行动:以怎样的精神面貌与步伐去迎接和融入新的时代?

现在,当我在成都平原乡村的大路小径上行走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为农民从为了填饱肚皮,到农业的第二次腾飞,再到建设新的精神家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惊叹不已。

于是。我以自己的心灵去倾听这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属于成都平原新农民的故事。

我更渴望向读者讲讲这些故事——这是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河畔的一个村子变迁的故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水、人与时代怎样纠缠抗争融合的故事。你或许可由此听见或感受到:成都农民跟随时代节奏的脚步声,携着自然与水、水与土地亘古的歌谣,正从宽广的地平线上隆隆传来……

后记

由于通平乡政府搬迁至团结桥,其他部门也随之搬走了,在赵家渡老街留下了中学20亩、小学7亩、供销社10亩、政府6亩、煤坪3亩、医院2亩共48亩闲置土地与建筑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之没有人住,那些闲置的建筑物在日晒雨淋中开始腐败起来,现在已成了危房,随时都在掉东西下来,这就让还住在老赵家渡与附近的村民万分地担心起来。因为那些不懂事的孩子老爱往里面钻。躲猫猫的躲猫猫,捉虫子的捉虫子,有的甚至爬到屋顶上去玩耍。在经历了几次险情之后,街上的大人们就多了另一种责任:只要一见到孩子要往那些危险建筑物里去,便会跑上前去阻止。

这还不算,在宠物狗比人还金贵的时候,成都一个狗老板居然看中了煤坪的那栋两层楼房,通过政府租来养狗。

煤坪的楼房是原来的屠宰场修的,因关门大吉改成卖煤了,煤不好卖后便在政府搬迁之前彻底荒废了。

自从几十条狗进入赵家渡老街后,街上居民与邻近村民的生活彻底被搅乱了,除了昼夜此起彼伏的狗叫声,狗屎狗尿的熏天臭气让人还没到街口就得掩鼻。

开始人们还忍耐着,但半年后彻底不能再忍了,先是找村干部,后是联名上书镇政府。而那狗老板却以租用期未到拒绝搬走,这下就彻底激怒了人们,给狗老板下了限期两天搬走的最后通牒,要是老板再拒绝的话,便投耗子药把所有的狗通通毒死。

吓得狗老板第二天一早就把狗拉走了。

合村后的第三年,成都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现在称为“土地整理”了——就是把村民集中起来居住,将原来的宅基地复耕出来。

而村民一提到这事时,都说是搬小区。

点位定下来后,首先要征得村民的同意,绝大部分村民是愿意搬进小区去住楼房的,但也有些村民为此十分担忧,说现在都种花木没有什么,要是花木不能卖钱后再种粮食的话,爬高上梯的不说,根本就无法堆放粮食,但这部分村民的想法却成为绝大多数向往小区村民的笑柄。

当天源村的人得知要是搬小区的话,整个村就会被打乱,一部分人搬进团结桥,另一部分人搬到八一,因为这个点位是上面定下来的。

在收集民意时,老天源村人希望上面能把点位定在赵家渡老街上,这倒不是村民们留恋曾经生活的老屋,而是觉得应该把那48亩闲置土地利用起来,不然就可惜了。

村长张贵良希望把小区定在赵家渡还有另外的打算:那48亩闲置土地不但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还能把赵家渡盘活,那就是从赵家渡上游的金马河大桥,修一条绿道至温江城外的三渡水大桥,到时赵家渡就是绿道上的一个点。虽然金马河现在的河床下降了,水流量较之以前也少了许多,但夏天仍然是河风习习,沿河两岸十分的凉爽。再加上赵家渡街上还有风火墙、万年台等古迹,是开农家乐、卖土特产与金马河奇石十分理想的地方。

收集完民意向镇上汇报时,张贵良是与代世群商量过这事的,但代世群在会上汇报时却没提及此事,张贵良只得另做了补充。

当时的党委书记很重视张贵良的建议,会后让张贵良就怎样把赵家渡盘活写成材料交给他,等张贵良把详细的材料写好交给他后。他去区上做了汇报,但却没有得到区上明确的答复。第二年党委书记从镇上调走后,就没人再来过问张贵良的建议了。

但张贵良却从未放弃过要把小区设在赵家渡、并将赵家渡盘活的希望,他是通平片区人大代表的组长,开每届人代会时,他都要坚持递交盘活赵家渡的提案。

2012年是张贵良村长生涯的最后一届,因为他的年龄到点必须要退下来了。他不知道退下来后还能不能当选人大代表,但他决定只要自己能当人大代表,就会向上面递交盘活赵家渡的提案。

张贵良希望自己的提案能引起上面的重视并得以实施。

赵家渡的老街上有人又唱起了那首民谣:

大河有水小河流,

一流流到沟儿头。

挖个缺口就灌田,

又产粮食又出油。

2012年8月19日定稿于天大川快乐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6: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