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历史、丰厚的积淀,上海的美术白海派中国画独领风骚以来,一直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焦点。不管是土山湾的中国油画滥觞,还是五六十年代中国画的半壁江山,上海美术界涌现了许多大师巨匠,也创造了许多精品力作,这些带有明显海派特点的美术作品成为海派文化传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上海的美术家比较注重对艺术本体语言的阐述、多元化的探索、个性化的追求、民族性的把握和新颖独特的构思,作品在继承了海派艺术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的特色。一方面,具象、抽象、意象等不同艺术追求的美术创作通过不同的样式塑造伟大时代,讴歌祖国发展与城市进步,探求表现对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心灵的追求,形成了多元共存、多样并秀的局面;另一方面,以实验性当代性和前沿性为特征的艺术创作,也表现出对当下社会及生存问题的关注。
施大畏主编的《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2油画卷1949-2009)》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顾《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2油画卷1949-2009)》里这一段历史,我们看到既有风起云涌的激荡,也有风平浪静的沉淀。起伏跌宕问包含多少美术家的成败荣辱,甚至悲欢离合,包含了多少艺术观念的冲突碰撞,抑或借鉴融合。这一切,在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已然成为一段令人回味的过往,也正在成为所在所思的当下,并且指向可期可信的未来。
整理这一份深厚的文化积淀—— 施大畏主编的《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2油画卷1949-2009)》,不仅仅是为了记录美术历史、梳理发展脉络,也是为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以及详实的个案,更是为了激励和推动当今的美术创作。
同顾和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展望和前行。上海美术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宽松和谐的美术环境,有和而不同的人才队伍,上海的美术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总序
卷首语
引 言
第一节 “油画摇篮时期”和现代油画教育体系的初创
第二节 “美术革命”和“写实”与“表现”之争
第三节 中国油画的“上海时代”
第四节 民族存亡斗争中的艰苦奋进
第一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颂歌(1949一1966)
第一节 新时代的美好憧憬与严峻考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丰义”创作原则的确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油画教育体制的建立和挫折
第四节 老、中、青三代油画家创作群体的形成
第二章 “文革”动乱中的红色浪潮(1966—1976)
第一节 “文革”风暴骤起与“红卫兵美术”
第二节 绘制“宝像”运动和“知青美术”
第三节 红色主题创作和美术样板实验
第四节 “文革”艺术形态和创作语境
第三章 新时期中的艰难转型(1 976—1990)
第一节 “文革”美术的惯性延续和油画创作的复苏
第二节 “解放思想”与油画创作题材的拓展
第三节 油画创作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探索
第四节 创作队伍的壮大及青年油画家的崛起
第五节 “85美术思潮”与上海群体美术活动
第六节 抽象油画的兴起与迅速成长
第四章 多元并举新格局中的全而发展(1990—2009
第一节 油画艺术的内涵深化与风格拓展
第二节 抽象油画新的发展热潮
第三节 当代艺术的前沿形态和先锋意识
第四节 经济大潮下的上海油画艺术市场
第五节 新世纪油画创作的繁荣格局
文献
刘海粟 走自己的路
林风眠 美术界的两个问题
颜文樑 中西画之异同
关良 艺事随谈
俞云阶 实践·回忆·体会
沈柔坚 观“中国油画展”
朱国荣 谈上海油画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地位
水天中 世纪之海油画
潘耀昌 新中国初期(1949一1979)上海油画的地域特色
陈丹青 向上海美专致敬
李超 论中国西洋画运动
尚辉 海派油画论
年表
艺术家简历
附录
油画卷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