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就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言,“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王锡耀编著的《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专业适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立项教材)》在编写主要思路上,对传统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了改革,试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编写思路。本教材分四个模块进行详细阐述,涉及装修管理、车辆管理、物业管理客户投诉与处理。再比如,物业管理招投标这一内容,应该属于物业法规重要内容,但考虑目前中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大都把物业管理招投标作为一门课程设置,也有《物业管理招投标》这样的教材,为避免重复,便没有把此内容编在本教材之中。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就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言,“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专业适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立项教材)》在编写主要思路上,对传统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了改革,试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编写思路。改革教材内容,突出三个基本点:第一,改革传统教材编写模式,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对传统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了改革,试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编写思路。第二,改革教材内容,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确定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其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学习专业课的需要,侧重实践性。在编写中按照弱化理论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的思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确定编写教材的内容。因此,教材中案例内容占较大的比重。本教材的编写,还注意体现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深入物业管理企业,了解在物业管理和服务中物业管理法规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
王锡耀编著的《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专业适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立项教材)》编写有以下特点:第一,注意教材的基础性。因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本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白;对内容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来编写本教材,从而使中职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第二,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突破以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来设计课程的方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不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善性。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若干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只有科学地构筑课程体系、理顺课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范围,防止出现遗漏或重复。第三,围绕中职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内容体系。本教材在内容构建上尽量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和谐、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培训,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经验和知识融入本教材中,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让学生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本教材在体例上、内容上大胆尝试创新,力求体现教材特色。在体例上,本教材与目前同类教材有比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单元、模块化编写体例,由几个模块构成一个单元,而非通常的按照章、节体例编写;第二,每个单元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第三,每个模块采用案例导学,明确工作任务;第四,模块中既有案例分析,又有案例实务操作。这样的体例,体现了工学结合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案例示范、项目驱动,凸显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合一。在内容上,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以应用、实用为准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在内容的取舍上做了创新。比如“第八单元物业管理纠纷与处理”,考虑到此内容在岗位中的实际需要,与其他教材采用笼统编写的做法不同,本教材分四个模块进行详细阐述,涉及装修管理、车辆管理、物业管理客户投诉与处理。再比如,物业管理招投标这一内容,应该属于物业法规重要内容,但考虑目前中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大都把物业管理招投标作为一门课程设置,也有《物业管理招投标》这样的教材,为避免重复,便没有把此内容编在本教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