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有菩提/中国书籍文学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丽萍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的世界很小,清瘦在日日黄昏的灯光下,与书相伴,静谧淡然,没有那烛影摇红的辛苦与浪漫。

我的世界很美,感动在小小生命的绽放中,情景相融,童心不泯,没有那大爱无疆的辽阔与豪迈。

我,只是受尽磨难后、羽化成蝶的小女子。

《心有菩提/中国书籍文学馆》由葛丽萍编著。

内容推荐

《心有菩提/中国书籍文学馆》作者葛丽萍,1978年生,江苏常熟人,以散文写作见长,曾在《雨花》《姑苏晚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散文一百余篇,多篇作品获各种奖励30余次。散文是心灵本真及情感的流露。葛丽萍的散文,纯朴自然,以真情写我心,每一篇文章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读来让人感同身受。《心有菩提/中国书籍文学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生命如花、第二辑因为有爱、第三辑人在旅途、第四辑书香佛缘。

目录

第一辑 生命如花

 曾园春早

 也是生命

 生命如花

 爱美的女孩

 小药芹

 夏之裙

 咪咪“小黄”

 落叶遐想

 不在笼中的鸟儿

 走过老桥

 三月

 青青马兰头

 家有“小白”

 水乡的菜园

 桂花飘香

 你好,公交车

 城市的花边

第二辑 因为有爱

 传奇

 有爱就有未来

 如花似水

 聚散两依依

 泪花儿流

 童年的歌

 秀发

 幸福

 “你父亲是谁?”

 宝贝认错

 回家

 妈妈的心

 爆竹声声

 父亲

 春暖花开

 往事如烟

 风雨同路

 饭盒上的划痕

 今夜无眠,

第三辑 人在旅途

 有爱,就没有沙漠

 一路阳光

 鼋头渚点滴

 这样的遇见

 人在旅途

 空空的轮椅

 雨后漫笔

 不老的歌

 好姐妹

 虞慕堂

 冬妹

 隔壁阿哥

 我的老师

 敬酒

 老朱头的面

 一样与不一样

 让我们一起微笑吧

第四辑 书香佛缘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佛缘

 静夜

 书法课

 拜佛

 献经文

 我的书迷

 写春联

 书香萦心

 书之道——观央视《中国书法五千年》遂得

 语言是露文学是花

 我与《常熟赋》

跋 丽日洒照本无意萍荷动波性自空

试读章节

“小黄”小的时候,由我伴着,大点以后,是“小黄”找机会来伴我。白天看不见我的“小黄”,只要我下班回家坐下写字,或是晚上,它总会准时来到我身边。先是跳到我坐的长凳上,看我不做声,伸出前爪,慢慢挪到我腿上,蜷缩好身子,小心翼翼靠在我怀里。毛茸茸的身体贴着我,开始“嗡嗡嗡”地呼吸。有时竟没一点声音,想是睡着了,我真不想打断它的美梦。听舅妈说,猫发出这种声音是在念经呢。我偷偷笑。不知小黄独自的时候,也是这样念经打坐吗?或许它时常会躺在草垛上,懒懒地晒太阳;亦或会被“小白”(我家小狗)给汪汪地吓一跳,逃进小屋;还是被它不愿意在一起玩的“小黑”(另一只小猫)硬搅合着打闹呢?

我安静地写字,它就这样美美地躺在我腿上,为了让它更温暖,我在腿上盖了一件有帽子的棉袄,这样一来,它刚好躺在帽子里了。毛绒绒的帽檐碰到它毛茸茸的毛,大概痒痒的,它的耳朵就一动一动。不过它也不会一直有这样的美事,因为我要写作品时是必须赶它走的,它呢,又像个可怜的孩子,我抱它下地,它又跳上来,第二次,第三次,等它再想上来时,只有挨批了。如此,恋恋不舍走了,等待下次的温暖。

去年年底,有一天,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出了趟远门。父亲打电话说,家里的小黄,第二天就去了小屋,怎么唤也不肯回家。我思量,是它胆子太小,怕我不在家,没有了它想要的安全和温暖吧!父亲只好每天把食物送到小屋里给它吃,哎,或许它和人一样,缺少了爱和信任,也容易失落和想念吧。

我在心底说,小黄,等我回家啊。

小黄真是懂我的。那天我一进家门,它就从河边的小屋跑出来迎接我了。晚上,我在灯下定字,它照例又跳到了我的腿上。那天我没有赶它。我让它在我腿上美美地睡一觉。

拾起一片香樟树的落叶,我知道它已是春风吹皱经年的叶,如今飞飞停停如色彩斑斓的精灵。我闻着春天的味道,细酌秋意的阑珊,一声感慨:春,谁能挡?

当成熟走向极致,落叶不再是飘零。它是洒脱,是放手,是一次坦坦荡荡的回归,是一种心心愿愿的离开。生命是一次轮回,新与旧,生与死,消与长,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都是过往的微尘。

好友陈武新写了篇美文《曲园书香》,发给我第一个欣赏,全文情景交融,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俞平伯先生的无限敬意与深情。我没有如他那般细访过曲园,也未曾好好读过俞平伯的文章,只有之前看到俞平伯用古朴的小楷写成的《忆》,那也是在网上瞥见。读罢,除了更加倾慕好友的才华之外,便是记住了俞平伯之曾祖父俞樾的那句名诗“花落春仍在”,像永远镌刻在了心头,萦绕于胸怀。

“花落春仍在”,这与幽怨的葬花惜春是何等的不同,看尽繁华,不消沉,不伤感,却是铮铮铁骨般的豪情,在内心发出炽烈的呼唤。状元及第是他一辈子的梦想,就如年年花开,春天再来一样的等待。然而真的在鬓发花白之时,他实现了梦想,即将功成名就,却把它让给了别人。花即将猾零,可心所畏惧。陇开的过程,奋斗嘲一生,已将生命点亮成最美的辉煌。落下的是残红,也是永远的风度。短暂即是永恒,因为美丽而来,才潇洒而去。

心的感应,情的挂牵,世间真善美的存在,我想,都可谓之“永恒”。美丽是一种过程,当生命走向极致,不是仅仅消亡,如眼前这满树的新叶,在阳光下绿得发亮,朝气蓬勃,不是一种新的延续和重生么?

或许人类比起自然要痛苦,七情六欲于人的心脑中生生不息,然而因为有心有爱,人类才能在宇宙中留下稍长的足迹,给历史留下一页页长卷,展现它无穷的魅力和希冀。

身累心累的时候,我会茫然,害怕丢了自己,找不到我的快乐。闭上双眼,让大脑拂去所有的念想,让身体舒展在广阔的草地,借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天地,奔走在山林。我知道,没有世外桃源,只有无边的心之世界。我避不开生活的辛苦,却懂得用心感受点滴的幸福。

望望脚下的落叶,再抬头看看那郁郁葱葱的新绿,俞樾老先生的诗言犹在耳,“花落春仍在”,是啊,这也是我一生的吟诵。

P17-P19

序言

文字和书法在某种程度上一样,优美之处必能让人欣赏回味。

当我读完自己的文字时,唯存点感动,再找不到美丽的字眼。没有跋涉过千山万水,自然领略不到旖旎风光,这或是为自己最好的开脱吧。

漫步在水泥大道上,听远处的鸟呜,看沿河的菜园,还不曾忘记自己仍是这水乡的孩子。

我的世界很小,清瘦在日日黄昏的灯光下,与书相伴,静谧淡然,没有那烛影摇红的辛苦与浪漫。

我的世界很美,感动在小小生命的绽放中,情景相融,童心不泯,没有那大爱无疆的辽阔与豪迈。

我,只是受尽磨难后、羽化成蝶的小女子。

若是你愿分享,掩卷,定会累了你的双眼。请莫怪这没有色彩的文字,她只是小女子真实的记述。看过,可以忘却。

若是你愿分享,或许会动了你的情丝。请原谅那点滴过往的烦扰,泪水已化成三月最柔的春风。懂得,因为感恩。

爱我的人,给我幸福;关怀我的人,予我快乐。还有更多,只是因为心的纯真与善良将我点亮希望和梦想的人,我将装满记忆的行囊,温暖一生。

我爱的人,让我有了责任;我爱的生命,让我有了微笑。从容在蓝天白云下,将一花一草都视为知己与美好。

感恩自己的存在,感谢你给我的精彩!

后记

“丽日洒照本无意,萍荷动波性自空。”这是句藏头联,有佛意,有禅思,暗藏“丽萍”二字。我读了,颇有感想。没错,这就是葛丽萍。联的内容,更是她个性和为人的写真。

见到葛丽萍,是在一次酒宴上。同席有俞小红、王晓明、潘吉、皇甫卫明、老浦,都是我文友,也是常熟市文坛的领军人物和活跃分子。坐下聊一会儿,感觉客人似乎到齐了。我因一路风尘,跑了一下午,被一桌子美味逗得直咽口水,问,可以开吃啦?俞小红说,再等等,葛丽萍马上到。说话间,门口暗一下,跟着又光辉起来,进来一个清清爽爽的年轻女士,一身合体的裙装,色彩也忘了,素静、淡雅是没错的。俞小红立即邀请入座。来者得体地微笑着,大大方方坐下了。

我见过葛丽萍——在她的博客里,博名叫夏荷,某学校语文老师。好几年前吧,我们就互为好友了。我的博客,开始只想作为仓库,存放自己的文稿。发表过的才公开,没发表过的,都设置成私人日记了。有事无事的,也会去博客看看,到处转转,串串门,打打招呼,看到喜欢的博客,也邀请对方为好友。和葛丽萍(夏荷)在博客“相识”,是她的博客内容吸引了我——小楷书法,新旧体诗,散文随笔,十分丰富,特别是她的书法作品,简静、秀雅中,透出韧劲,有神韵,有法度,走的是传统的路子,却又不失自己的个性,并且一直追求、发扬自己的个性——这个尤为不易,难道不是嘛,生活中,许多人这山望那山高,不能坚持自我,最后什么都不是。

每每看她博客里的一幅幅小楷,便不由得的喜欢,心情也跟着愉快起来。但我只是看看,并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我对书法是门外汉,加之她书写的,大多是佛经,《大悲咒》、《普门品》、《金刚经》、《地藏经》、《心经》等佛教经典,怕言语不妥而冲撞佛门。当然也有一些书法小品,抄录的,不是唐诗宋词,就是她自己的诗稿,造型别致,婉约秀丽,古朴典雅,真想自己也能拥有一幅,挂在书房里,一来为书房增色添辉,二来也能天天欣赏她小楷的神采风姿——当然只是妄想而已了。

她的诗,走的是婉约派的路子,情感浓郁,意味深长,从一首首诗中,能读出她的细腻和敏感,读出她的温情和善良,在《并蒂树·一世情缘》中,她写道:“生生世世,笑颜因此绽放;时时刻刻,美丽相依心乡。”在《思念》里,她说:“思念是一杯加糖的咖啡”,是“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是“那本深沉厚重的书”,更是“那幅深藏于心的画”和“那首带着忧伤的老歌”,句句说到心坎上,尖锐的不能自禁。是啊,这样的思念,谁的心,都会跟着柔弱起来,进而心生悲闵。《我的芬芳在你的心乡》是一首写丹桂的诗,却是借桂花的馨香,抒发自己的情怀:

多想依偎成双

一起描摹金秋的诗行  然而我只有这样的过往

放不下已给你的念想

即便洒落尘寰

也永在你心间飞扬

读她的一首首诗,心也会跟着她的诗行,游弋在她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和她同悲同喜。让我感动的是她的《金秋》,共分四节,每节只有短短的四行,吸收了宋词和元小令的特长,文白相加,用词古雅,意境纤柔,抒写了对远在内蒙古工作的爱人的思念之情。事实上,她的大部分诗,都取材相同,表达的是和爱人短暂离别的愁绪和思念。这也是古今中外文学永恒的题材,但在她的笔下,更显热切、真挚,低回反复,酣畅缠绵,没有切身感受的人,怕是不能为之的。

说诗,不能不说她的古典诗词。葛丽萍的博客分类列表里,专门有一栏“夏荷诗词”,收录她历年写作的古典诗词几十首,每首我都读过数遍。老实说,我对于古典诗词,更是没摸到边,虽然熟背过很多首,甚至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李贺的哑谜诗,还写过若干篇鉴赏文章,却从未尝试过写。我知道,鉴赏是一回事,写,又是另一回事,知道那玩意儿的功力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不仅要有才情、气质,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旧学做根基,所以古人才有“不是诗人莫做诗’’的提示。我也读过许多现代人的诗词,老实说,让我佩服的极少,大都浮在文字上,文字光鲜,内容空洞,为诗而诗,为词而词,极少悟出诗词的真妙。葛丽萍的诗词,和她新诗一样,也以抒写个人情怀为主,从%隋,,人手,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笔调旖旎,婉曲清雅,有精练的词句和音律。她的博客里,连续几年置顶的《醉江南》四首,就体现了她的个人诗风,都是写给爱人的,都是离愁别绪,情感真切,读来让人感同身受,其中一首云:

烟雨茫茫春欲就,

梦里江南,原是归时候。

恰似嫦娥挥彩袖,

良辰美景情依旧。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且怪东风,吹皱西湖瘦。

空对小桥无尽秀,

兰舟犹唱红酥手!

——《蝶恋花·梦回江南》

不用细细品评,就能感受到诗中传递的忧伤和无奈,这样的情愫,仿如旧时文人的感怀,细致、绵密、幽远。

常在葛丽萍的博客里这儿看看,那里瞧瞧,虽不敢多话,也偶尔情不自禁地对她的博文说三道四,点评也许不准确,算是真诚打个招呼吧。尤其对她的小楷书法,关注更是多一些。有好多次,看到她赠送别人那么多书法作品,我心里也痒痒起来,想厚厚脸皮,跟她要一幅,终是没好意思。同时呢,对于她随便的把作品送人,也有些不解,又不是青菜萝卜,怕过了季节,随便贱卖的。如果是识者还另当别论,大多都是些附庸风雅之辈,不是糟蹋了艺术嘛。但这话也不便说出口,只是无缘由地替她抱屈。想想自己那么喜欢,都难以开口,他们倒是大言不谗啊。也许呢,这正说明葛丽萍的佛心普爱吧。那么我是不是也厚脸索要一幅呢?这样的想法一旦萌生,就像春天的草芽一样,在土层里不断往外疯拱,想来想去,只好“曲线救国”,假借请她为我题写书名为由,写一幅《洁白的手帕》。她居然答应了。我正为我的小阴谋得意时,不曾想,她写好后,直接放她的相册了,并给我留言:“如喜欢,可下载。”原来原件还不舍得给我呀。心里顿时冰凉。但,仍心有不甘,待到她书写的《心经》和《大悲咒》发博客上时,我看那光彩照人、十分精美的书法,和许多博友的围观和好评,还是忍不住开口留言了:“真美。我也很想要一幅啊。”不久,就看到她的回复了,先是一个笑脸,接着说:“你自己要啊?”我说:“是啊,喜欢《心经》呢。”没想到,隔天以后,她又回复了,而且很慷慨:“好吧,不过你要等着,我等空些再写,好吗?我以前写的是小的,写在红色宣纸上的,没这个大,这个可以挂起来的。”我连声道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我终是没有收到她的小楷《心经》。连带我那段时间,主持一本杂志,事务多,忙得不可开交,上网时间少之又少,没有盯得紧,错过了这个大好机缘,至今还后悔莫及。

真正得到她的书法作品,已经是两年以后的2012年5月了,我收到她寄来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也是机缘所赐——我一个吃斋念佛的居士朋友,要印一部佛经传法,问我印什么好。居士的随口一问,我立即想到葛丽萍抄写的那么多经书,建议她,可以别出心裁,印一部手写体的佛经。居士说,谁写啊。于是我便斗胆给葛丽萍留言。承蒙她的理解和支持,立即寄来精心手书的书法长卷《普门品》。收到作品那天,正巧著名书法家江祥荣先生在我书房小坐,他看了作品后,啧啧称赞,把作品反复看了多遍,说从起笔第一个字,到收尾最后一个字,这么长的经文,一路写卜来,都很稳健,而且字里行间透出平和、静谧之气。他也是写小楷成名的,感叹说,能做到这一点,真是殊为不易啊。他甚至挑剔地细看作品的背面,看透过来的笔线,居然没有一根断裂和飞白,利正面一样的均匀,由衷地说,这是大师手笔。

我和葛丽萍的正式交流,应该说,就是从印经开始的。为把经书印制完美,居士又托我请葛丽萍写一篇前言,并嘱我写一篇说明文字。于是,博客强大的功能显现了出来,我们在反复交流多次后,葛丽萍洋洋洋洒洒写来了一篇《缘起》,我也把写好的《写在葛丽萍手书普门品印行之际》的说明文字发给她过目,这样,一本传法的经书,就这样以完整的面目出现在信众面前了。我也给葛丽萍寄去了几十本经书作为纪念。

我对葛丽萍充满感动和敬佩的因素还有一层,就是她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信念。为避免重复叙述,还是允许我节录《写在葛丽萍手书普门品印行之际》里的一段文字吧:“从她的博文里,我依稀感觉到,在她生命最美丽的时候,也就是新婚不久,万恶的病魔造访了她,并且直接威胁到生命……在接下来的无数个白天、无数个夜晚,她都要切实地面对病魔,和病魔作顽强的搏斗,一次次的手术,一次次的化疗……一个瘦弱的女子啊,一个新嫁娘,就这样长时间呆在病房里……然后,便是日复一日地抄写佛经,诵佛,念佛,拜佛……在她顽强、坚韧的毅力下,在亲人们的照料下,在佛的庇护下,她挺过来了,直到完全康复,直到又站在她心爱的讲台上。”

有了上面的交往,那天在俞小红招集的饭桌上,见到葛丽萍时,就没有了生疏感,仿佛是熟悉已久的朋友,交流了书法,又交流了散文写作。作为常熟市作协主席和《常熟日报》副刊部主任的俞小红,对她的散文创作表示肯定,也非常欣赏她的书法作品,以文人的眼光,高度评价了她的小楷。那天,葛丽萍给我的印象,和她的小楷书法一样,简约、平和、静美,有江南水乡的俊秀和知书达理的知性,也不失干脆、爽朗的风格和谦虚的作风。

就在这次聚餐不久后,我看到她博客上更新一条新博文,她的小楷书,入选国展了!我虽为她高兴,但并没有欣喜若狂,觉得这是她应得的荣誉。人展和不入展,她的小楷书已经进入很高的境界。人展是应该的。如果不入展,那是组织者的失误。其实,对于葛丽萍在小楷书艺上的追求,早已引得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常熟书法界领军人物张浩元和吴苇的欣赏了,他们也给予她多方面的关照和指点。

以为生活中,不过是这样寻常的交往,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没想到今年年初,我们又有进一步合作的缘分了。北京的一家出版单位,要出版我几本书,小说、散文、随笔都有,并约我进京改稿。在改稿其间,他们准备出一套散文丛书,咨询我,丛书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较为合适。联想到近年大肆泛滥并有成灾趋势的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学者散文的现状,我建议他们搞一套贴近大众、贴进民生、接地气的“轻散文”。所谓轻散文,即“短而精美,轻而厚重;也包括回归自然,回归质朴。简单说,就是写自己日常的生活,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所见所感如实呈现,对所思所想真诚相告。并希望,在人们对当下生活渐感浮躁和麻木的时候,能够发现生活的新奇和诗意,发现周围的平淡和美丽。”(《中国当代精美文学读本·轻散文卷·总序》这个方向确定之后,出版方又抓差,让我约几本书稿。我自然就想到博客上的那些精短小文了,葛丽萍、夷人等博客再次成为我阅读的重点,进一步确认了他们的文章很适合“轻散文”理念的要求,于是我把他们的作品下载几篇,做成选题报告,交了上去。不久之后,选题通过了,我立即向他们发去了约稿函。夷人很愉快地给予答复。葛丽萍的回复,却表示一丝为难,相比较小楷书法和散文写作,她更喜欢前者。但她也给了我面子,决定先把作品收集起来,先看看再说。这时正值寒假,她把自己从前的作品整理后,表示可以整理成一本小书,不过对其中的大部分篇章,都要修改,另外,利用假期,还要再赶写几篇。葛丽萍的工作效率很高,就在寒假结束后,我收到她一本十万字的书稿,名为《心有菩提))。我从头快读一遍,马上交给出版方,进入出版程序。

在写这篇小文章的时候,葛丽萍又进入她小楷创作的高峰期——应常熟市文化机构的邀请,她一口气用金粉创作了三幅《常熟赋》,作为撤县建市三十周年礼品,捐献给常熟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而她另一个宏愿就是,要在两年内,用小楷书法,抄录八万多字的《妙法莲华经》。这是一个浩瀚的大工程,比她以往抄写的《金刚经》、《地藏经》等不知要多多少辛苦与难度,这不仅要考验一个书法家的功力,也是意志、精神的综合考验。但我知道,曾在生活中接受过生命考验的葛丽萍,一定会实现她的愿望。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所以“中国书籍文学馆”又真正构成了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能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更能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敬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