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情势必然: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 晚清社会与西学东渐
第二节 传教士与西方公共图书馆观念的舶来
第三节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图书馆学的介绍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与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勃兴
第二章 接踵而至:从文华公书林到文华图书科(1910—1930年)
第一节 传教士的兴学活动与影响
第二节 文华共同体的缘起:文华书院
第三节 双重角色的文华公书林(1910—1920年)
第四节 文华大学图书科(1920—1924年)
第五节 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1924—1930年)
第三章 庚续弦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30—1949年)
第一节 沈祖荣毕生的办学功绩诠释了“文华精神”
第二节 在文华图书科的初创期、植基期、扩展期宜“沈胡并称”
第三节 沈祖荣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本土化与专业化的历史贡献
第四节 迁徙期(1938—1945年):沈祖荣带领文华图专艰难前进
第五节 矛盾再起:战后文华公书林的权属划分
第六节 重振期(1945—1949年):沈祖荣振兴文华图专的宏大梦想
第四章 革故鼎新:新中国成立后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合并(1949—1953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对私立学校采取的政策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文华图专的艰难处境:透过学生的视角看文华
第三节 文华图专进行的全面改革
第四节 划归公立:文华共同体的最终消失
第五章 朦胧色彩:受制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文华共同体
第一节 设立主体
第二节 经费来源
第六章 走向变革:文华共同体内部职权体系
第一节 文华图专亦中亦西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不断嬗变的学制轨迹
第七章 适者生存:美式图书馆学教育模式在中国的移植与改造
第一节 平民教育热潮下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实用主义碰撞下的教学方式
第八章 一枝独秀:近代图书馆学知识生产与“文华集团”图景
第一节 师资
第二节 学生
第九章 再添星辉: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档案管理专业
第一节 档案教育与档案理论研究的产生
第二节 文华图专档案管理专业的设立
第三节 文华图专对档案馆学建设的历史贡献
第十章 硕果满枝:谱写“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历史篇章
第一节 研究
第二节 出版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