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是儒勒·凡尔纳早期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前人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在地心经历三个月的艰辛跋涉,一路克服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最后从西西里岛的火山口返回地面。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
《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是儒勒·凡尔纳早期的科幻小说,也是世界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地心游记》讲述性格古怪的德国教授里登布洛克在一本古老的书里偶然看到了一张羊皮纸,上面有一些神秘的文字;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侄子阿克赛尔破译了羊皮纸的文字密码——原来人类可以通过一条秘密的地下通道到达地心。为了探索地心的秘密,教授偕同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之旅。一路上,他们领略了纷繁、美丽与神奇的地下世界,目睹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宏大场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急流奔腾的岩浆,巨大的蘑菇林,远古时期的海兽,地下森林中的乳齿象,巨兽间的生死搏斗,海面上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等等。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艰苦跋涉,在完成地心穿行之后,他们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火山口回到了地面。
第1章 里登布洛克叔叔
1863年5月24日,星期日,我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是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的一条最古老的街道。
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坐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
“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就饿,饭菜马上就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在作如是想。
“里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
“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了一点半。”我回答她道。
“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来了!我得走开了。阿克赛尔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
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
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而我又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叫教授熄熄火呢?于是,我便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
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
“阿克赛尔,跟我来!”
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
“怎么了?你还不过来!”
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
里登布洛克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总会发那么一两次火的。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都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就。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一桩,他从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是一个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汲取水分,那却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人。
在德国,有这么几位教授同他一个德性。
遗憾的是,我叔叔虽身为教授,但说起话来却并不利索。在熟人之间情况尚好,在公开场合就很不尽如人意了。对于一位授课者,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确实,他在学校讲课时,常常会突然卡壳,常常因为某个刁钻古怪、生僻难说的词而打住话头。那个词在抗拒着他,不愿就范,以致把教授逼到最后,只好以一句不太科学的粗话说出口来,然后自己便火冒三丈,大发脾气。
在矿物学中,许多名称都采用的是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名称,十分难发音,甚至诗人见了都挠头。我这并不是在对这门科学大放厥词,我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可是,当你碰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零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铣”等时,口齿再伶俐的人读起来也磕磕巴巴的。
P1-2
1900年,《八十天环游地球》首次被译成中文。从此,儒勒·凡尔纳这位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逐渐被中国读者所认识,他的《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的奇异漫游》的系列科幻小说不断地被译成中文,有的小说还有多个译本。凡尔纳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凡上过几年学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位大作家的。现如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已然普及,能吸引入的书籍越来越少,凡尔纳还有足够的魅力留住人们的读书热情吗?
当代法国科幻作家韦尔贝指出:“人人都在说青年人不读书了,可是应该问问他们有什么书可读。”能不能留住人们的读书热情,问题在于有没有熔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炉的好书,而凡尔纳的小说情节惊险、人物生动,正属于这一类既健康又有趣的好书。
读凡尔纳的小说,除了可以学到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外,还能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并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凡尔纳的想象力是非凡的,甚至是神奇的。他从小就想成为一个航海家,盼望去周游世界,但是他的理想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于是他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小说创作中翱翔漫游。他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自然环境的描述等等,大部分都来自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力能使他置身于小说故事发展需要的任何时间和地点。更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的一些描写,哪怕是细枝末节的事物,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而且形象啼羽栩如生,十分逼真。读凡尔纳的小说,就是跟随他的想象,与他一起“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异漫游”。在凡尔纳一生创作的上百部小说中,每一个岛屿都非常神秘,一个火山口可以让你深入到地球的中心,而一艘潜水艇可以把我们带到海底进行两万里的探险漫游……借助他的想象力,我们看到了燃烧起来的群岛,阿尔卑斯山上出现的一座城堡,藏在马尾藻海深水里的一条海蛇……跟着他,我们乘气球五个星期穿越非洲大陆(《气球上的五星期》),到“地心”(《地心游记》)、到“海底”(《海底两万里》)、到“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再“从地球到月球”,去认识“十五岁的船长”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去见识精彩纷呈的奇异世界。
去见识这个精彩纷呈的奇异世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凡尔纳是激发读者想象力的能手,他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藏于少年儿童身上的想象能量。他小说中所展示的一切都令读者感到十分新奇,有他的那些千奇百怪的事物相伴,孩子们的童年会变得特别温馨,因为孩子们有了一种想象未来的自由;基于这种自由,一个人带着他的梦想从儿童走向少年,又从少年走向成年。读着凡尔纳的小说,借助小说中假想的力量,读者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会很快摆脱懵懂无知的状态,让智慧的火花自然绽放。《醉舟》的作者阿尔蒂尔·兰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从凡尔纳那里获得创作灵感的诗人;《醉舟》中表现的海上奇观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兰波到当代作家索莱尔斯,凡尔纳在法国文学史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想象力不仅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很多人读着他的小说长大,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走向事业的成功。记者、科学家、旅行家、航天员、导演、画家、作家,无数人的成功都应该归功于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假如没有凡尔纳,有些人甚至不可能有自己的事业。希望随着这套“儒勒·凡尔纳科幻探险系列”的出版,凡尔纳能再一次走近中国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读者,让他们与凡尔纳一道在一次次奇异的旅行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和理想一起放飞。
李建英
201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