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奥抬头凝视18号楼公寓——这是一栋由灰色混凝土板砌成的低层建筑。现在是傍晚,但天色已暗。整个一天都用来处理一项毫无趣味又无足轻重的任务。根据民兵事故报告,在铁路上发现一名死亡的男童,只有四岁零十个月大。该男童一直在轨道上玩耍,就在三天前,被一辆客车从身体上轧过。这趟21点前往哈巴罗夫斯克的列车司机在停靠第一站的时候就发送信息,说列车在离开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后不久就看到轨道上有人或东西。列车到底有没有撞到该男童,现在尚不能确定。也许司机不愿承认自己撞到这个小孩,但实在没有必要对这件事情追根究底:这是一场不幸的事故,不是谴责谁的问题。事情本该就此了结。
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部成员里奥·斯特帕诺维奇·德米多夫是不会卷入到此类事故当中的。他能做什么呢?对家人和亲戚来说,丧子固然令人心痛,但坦白地说,从一个国家的标准来看,这没什么意义。除非他们出言不慎,否则粗心的孩子不会成为国家安全部关心的对象。然而,这个特殊的情况已经变得出乎意外地复杂。孩子的父母亲有些悲痛过头,他们似乎无法接受儿子(里奥看过报告,记得孩子名叫阿尔卡迪)要对死亡自行负责这个事实。他们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是被谋杀的,但至于被谁谋杀——他们也不得而知;谋杀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同样不得而知;这样一个事故怎么会发生——他们还是不得而知。然而,就算他们没有合理可信的论据,但他们掌握情感力量。他们也正是靠这种情感上的东西说服那些容易轻信的人:邻居、朋友以及陌生人,所有听他们讲述的人。
让情况更加恶化的是,孩子的父亲费奥多·安德列夫本人也是国家安全部的一名基层成员,是里奥的一个下属。他除了更了解情况之外,还利用职权影响力让人相信这个不可能的说法,简直让国家安全部名誉扫地。他的行为已经越界,已经让情绪模糊了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情况一直得不到缓和,里奥今天来这里的任务可能就是拘捕这个人。整个事情一团糟。为了赶快解决这件事,里奥被迫暂时丢掉一项真正敏感的任务。
里奥并没有迫不及待地想与费奥多见面,而是从容不迫地上楼,一边思忖今天如何了结此事——警察的反应。他从未打算进入国家安全部;他的职业生涯源于兵役期间。在伟大的爱国战争期间,他被招进特种部队——负责特殊任务的独立运动步枪旅。这个部门的第三、第四队伍从中央体育大学选拔人才,他当时就是该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们在竞技与体力这两方面进行严格挑选,然后将这批人送往位于莫斯科北边的梅季希的一个训练营,在那里接受近距离搏斗、武器训练、低空跳伞以及使用炸药等训练。该营地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这是国家安全部成立之前的苏维埃秘密警察组织。这两支队伍直接受内务人民委员部管理,不是在军事上,而是他们的任务性质反映了这一点。被派往敌人后方、破坏基础设施、收集情报、执行暗杀任务,他们就是秘密袭击者。
尽管需要谨守秘密,但里奥还是很享受独自行动的整个过程。他喜欢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事实,或者说这样一个感想。他一直发展得很顺利,曾受过苏沃洛夫勋章二等奖章的奖励。他的客观冷静、战绩、出众的相貌,尤其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国家绝对忠诚的信仰让他成为苏联解放德占区的功臣。他和一帮来自不同部门的士兵围着一辆被烧毁的德军坦克拍照,他们将枪举向空中,脚边都是死亡士兵的尸体,他们脸上流露出胜利的表情。背景是来自被烧村庄的缕缕浓烟。破坏、死亡、胜利的微笑——里奥,由于长了一口整齐的牙齿和一副宽厚的肩膀,被推到照片的前面。一周之后,照片被刊登在《真理报》的头版头条,里奥收到各方人士的祝贺,有陌生人、军队、市民等,他们想要和他握手拥抱,他成了胜利的象征。
P017-018
★汤姆·史密斯的恐怖小说处女作《44号孩子》首次亮相就造成轰动,书中的男主人翁似乎是从汉密特或钱德勒的经典作品中走出来……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精心布置的神秘线索突然之间被揭开,但在所揭开真相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另外一个类似套娃的惊讶神情。
——《娱乐周刊》
★在这部精彩的处女作当中,我们看到个性鲜活的人物、具有震撼力的情节设置和真实的历史描述……作品独具创意,令人惊喜……史密斯的这篇高压故事是一部罕见之作,完全名副其实——是一部文学性浓厚的恐怖小说……可疑的动机和猖獗的欺骗构成了这部悬疑作品,直到最后一刻峰回路转——这的确是一部杰出的作品。
——《出版人周刊》
★一部优秀的处女作作品……在许多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表现,它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恐怖小说,而且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一次深刻精辟的解构……这部恐怖作品从头到尾的情节都干净利落……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都在为里奥加油。
——《新闻周刊》
★结构紧凑、构思巧妙的一个高压故事。
——《纽约时报》
★极其紧张,充满情感,《44号孩子》迂回起伏的情节可与勒卡雷最优秀的作品等量齐观,它讲述了一个如同俄罗斯狼一般残酷的故事。这个故事紧紧地抓住你的喉咙,死活不肯撒手。
——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唐人街》编剧罗伯特·唐尼
如果没有事先阅读过诸多作家的回忆录、日记和故事,我就不可能创作出这部作品。对我来说,调查工作和创作一样令我享受,关于本书所涉及的主题,已经有大量精彩的作品,我随后所做的只是从这些作品当中进行一小部分筛选而已。我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的作品出现任何冒犯行为或历史失误,纯粹只属于我的个人行为。
雅努什·鲍尔道奇的回忆录《人对人是狼》(Man Is Wolf to Man.与凯瑟琳·格里森合著,斯基伯纳出版社,2003年出版)对如何在斯大林俄国的劳改营生存下来进行了令人震撼的描述。关于这个主题,安妮·艾鲍姆(Anne Applebaum)的《古拉格》(Gulag,企鹅出版社,2004年出版)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Meksandr Solzhenitsyn)的《古拉格群岛》(TheGulag Archipelago,哈维尔出版社,2003年出版)都是必要读物。对于一般的历史背景,我发现罗伯特·康克斯特(Robert Conquest)的《悲伤的丰收》(The Harvest ofSorrow,Pimlico,2002年出版)、西蒙·塞巴格·蒙特费奥(Simon Sebag Montefiore)的《斯大林55(Stalin,Phoenix,2004年出版),与谢丽娅·菲茨帕特里克(Shelia Fitzpatrick)的《日常斯大林主义》(EverydayStalinis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都对我的创作极有帮助。
关于俄国的司法体系,安东尼·奥尔科特(Anthony 0lcott)的《俄罗斯书刊》(Russian pulp,Rowman&Littlefield,2001年出版)不仅对于司法体系本身,而且对有关该体系的文学作品都有详细描写。对于想要了解苏联国家安全部的工作方式的读者,伯里斯·列维茨基(Boris Levytsky)的《恐怖的用途》(The Uses of Terror,Coward McCann&Geoghegan,1972年出版)是一部非常宝贵的作品。最后,罗伯特·科伦(Robert Cullen)的《杀人犯部门》(The Killer Department,Orion,1993年出版)对安德雷·奇卡提洛的真实案件提供了清楚的描述。
我极力推荐这几部作品。
苏联乌克兰谢尔沃伊村 1933年1月25日
二十年后
莫斯科 1953年2月11日
莫斯科以北一百六十公里基莫夫村 同一天
莫斯科以北三十公里 2月15日
三周后
乌拉尔山脉以西 沃瓦尔斯克镇 3月13日
莫斯科以东八百公里 3月16日
沃瓦尔斯克村 3月17日
罗斯陀夫·奥布拉斯特东南 古科沃镇以西 4月2日
三个月后
罗斯陀夫·奥布拉斯特东南 亚速海 7月4日
罗斯托夫顿 同一天
罗斯陀夫·奥布拉斯特东南 距离罗斯托夫顿以北十六公里 同一天
沃瓦尔斯克 7月7日
莫斯科以东一百公里 7月12日
莫斯科以东两百二十公里 7月13日
莫斯科东南以东两百公里 同一天
罗斯陀夫·奥布拉斯特东南 7月14日
罗斯陀夫·奥布拉斯特 罗斯托夫顿以北八十公里 7月16日
一周后
莫斯科 7月25日
作者后记
《44号孩子》由汤姆·罗伯·史密斯著,杨凤妍译:这是一个被宣称没有犯罪的天堂,但生活在“天堂”里的人们却不知道,自己何时就会跌入地狱。里奥,“天堂”最忠诚、勇敢的卫士,为了它,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了它,可以奉献别人的生命。然而,在目睹了无辜的人被审讯,自己的妻子受到牵连,甚至一个又一个年幼的生命暴尸荒野,国家却坚决不承认这是犯罪之后,他的信念发生崩塌!他决定不顾一切寻求真相,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真正的危险不是来自谋杀者,而是来自他一心保护的国家……
在这个彼此怀疑、人人自危,随时面临生存危险的残酷世界里,主人公里奥经历了命运的大翻转,迷失的自我慢慢觉醒。因为44号孩子,他看到了他一直忠诚效命的国家的真相;因为44号孩子,他得以窥破他与妻子关系的真相;因为44号孩子,他看到了自己一直不愿正视的与家人关系的真相。
其实救赎,也是自救。
《44号孩子》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44号孩子》由汤姆·罗伯·史密斯著,杨凤妍译:一个如同俄罗斯狼一般残酷的故事。
关于爱情与家庭、希望与信仰的生死救赎。
横扫欧美亚20国畅销小说榜。
2010国际都柏林文学奖·2009“最好看的英文小说”布克奖。
2009英国最佳销售阅读奖·2009银河英国图书奖。
2008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钢匕首奖·2008日本海外推理小说销量第1名。
同名电影由《银翼杀手》、《异形》、《黑鹰坠落》导演里德利·斯科特执导,2010全球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