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是卡尔洛·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这部童话的主人公匹诺曹是个调皮的木偶,他天真无邪、头脑简单、好奇心强。另外,他又缺乏主见、没有恒心、禁不住诱惑。正是因为这样,他经历了很多事情。他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回家的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差点儿被它们吊死。被仙女救了之后,他又被傻瓜城的法官投进监狱。出狱后,他被迫当了看家狗。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禁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来,他又被卖到玩具国,变成一头驴子。最后,他在鲨鱼腹中意外与父亲重逢,并设法逃了出来。从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还要学习,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故事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出他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并借此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
《木偶奇遇记》叙述了一位穷苦的老人杰佩托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给它取名匹诺曹,并把他当做自己儿子的故事。匹诺曹心地善良,但是他和现实中的孩子有着共同的缺点,并屡教不改,在饱受欺骗和诱惑之后,变成一头蠢驴,后悔不已。后来经过仙女搭救,重获新生,并通过努力获得真正的生命,成为一个诚实、勤奋的好孩子。
《木偶奇遇记》由卡尔洛·科洛迪编著。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位国王!”我的小读者们忍不住会这么大喊起来。
不对,我的孩子们,你们错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木头。
它可不是什么上等木料,而是你们经常见到的,柴火堆里的一块木头,普普通通,是冬季要扔进煤炉和小壁炉里用来生火和取暖的。
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总之是风和日丽的某一天,这块木头被偶然送进一位老木匠的铺子里。这位老木匠名叫安东尼奥,不过人们更喜欢叫他樱桃师傅,因为老木匠的鼻尖儿总是油光发亮,红中带紫,活像一颗熟透了的樱桃,这绰号对他来说再形象不过了。
樱桃师傅刚一见到这块木头,就露出欣喜的笑容。他兴高采烈地搓着手,围着它转了一圈,随后小声嘀咕着:
“瞧,这块木头来得正是时候,我这就把它砍成木料,用它来做条小桌子腿。”
说干就干。樱桃师傅马上拾起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要动手去削树皮,把它砍成桌腿的样子。然而,当他即将砍下第一斧时,悬在空中的胳膊却动弹不得。因为一个很微弱很细小的声音传了过来,它正在哀求他说:
“轻一些,可别用力把我砍疼了啊!”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听到这个声音,我们的樱桃师傅,这位善良的木匠此时该有多么惊讶啊!
樱桃师傅摇着头,那双迷惑不解的眼睛雷达般朝房间里东张西望,想要看看那细小的声音究竟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可这儿明明没有任何人啊!
他瞧了瞧工作台下面,空荡荡的;他打开一直关上的柜子朝里面瞅,没有人;他把脑袋埋进盛有刨花和锯末的筐子里,看得眼珠子都疼了,还是没见到人影;最后,他索性推开店铺的门,朝街上望过去,那里空荡荡的,依然没人出现。那么……
“我明白了。”于是,樱桃师傅挠了挠自己的假发,有些自嘲地告诉自己说:“看来,那个声音是我自己胡乱编出来的。用不着担心,还是接着干我的活吧。”
他重新拿起斧子,朝那块木头狠狠地砍了下去。
“哎哟!你把我砍疼了!”那个细小的声音抱怨着,樱桃师傅的头皮不由得发麻。
这一次,樱桃师傅当真被吓傻了。他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嘴巴张得老大,从里边伸出来的舌头几乎甩到下巴上,这模样活像喷水池旁的怪兽石像。他哆哆嗦嗦地在屋子里兜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才有了说话的勇气。他神经兮兮地对自己说:
“这个讲话的微小声音,到底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这里明明没有任何人啊。难道说,这块木头居然变活了,学着人家的小孩子那样,又哭又闹地发脾气吗?我可不相信这个!看,木头就在这里,只不过是用来烧小壁炉取暖用的,跟其他的木头没有什么区别,用来生火煮饭再合适不过了。那么,莫非木头里面还藏着什么人?如果谁胆敢藏在里面,就让他自作自受,倒霉好了。我才懒得管这些,瞧我现在就来收拾他!”
樱桃师傅说着话,两手抓起那块可怜的木头,毫不客气地朝房间的墙壁上撞了过去。随后,他跳到一旁,竖起耳朵静静地倾听,看是否有嘟嘟囔囔微小的抱怨声。
两分钟过去了,屋内静悄悄的连根针落下的声音也没有;五分钟过去了,屋内依然没有任何声响;等到十分钟以后,他还是没听见一丝动静,也没看到周围的变化。木头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也不动。
“呵呵,现在我总算弄清楚了,”樱桃师傅抓了抓假发,勉强笑了笑,说,“看来,那个哎哟哎哟叫唤的声音确实是我凭空捏造出来,自己吓唬自己的。用不着理他,还是继续干我的活吧!”
话虽这么说,经过这两次折腾,樱桃师傅还是有些害怕。于是,他哼了曲小调来给自己壮胆。这样一来,他便有了底气。
这一次,樱桃师傅把斧头搁到一边,拿起刨子,想要把木头刨得顺直光滑,不让上面留下毛刺。然而,正当他把刨子在木头上推来推去时,那个微细的声音却咯吱咯吱地笑起来:
“喂,求求你饶了我吧,你在我身上抓痒痒呢!”
听到这个声音,樱桃师傅仿佛遭到五雷轰顶,一下子就昏倒在地。当他重新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居然坐在地上,四肢都僵硬了。可怜的小老头整张脸都因惊恐而变了颜色,嘴唇发干,假发倒立,就连他一向红得发紫的鼻尖儿,也被吓成了铁青色。
P9-11
父爱如山
起这样一个名字,来解读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显得有点不伦不类,至少不能全面地概括这本经典童话的意义。但是,基于以下的理念我才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这部作品:第一,本部作品中讴歌父爱的主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第二,在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中,讴歌父爱的作品要远远少于讴歌母爱的作品,几乎少得可怜。所以,我才愿意从这个角度去让孩子们解读它。
匹诺曹是一个淘气顽皮的男孩子的形象,尽管它是一个木偶。所有的童话都是把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东西,当作人来描写的。大人,孩子,坏人,好人,英雄,凡人……所有童话,无一例外。这是童话的特征,也是童话的魅力所在。也许有人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那么,请去读小说吧。童话就是如此的。
我不否认,这个匹诺曹由坏变好,由小到大,经历了很多传奇性的事情,几乎是一个成长的主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他是老木匠杰佩托的一个作品。老木匠赋予了他生命,如同所有的父亲所做的一样。老木匠不仅给了他生命,而且也倾注了许许多多的爱和关怀,以及心血。一个父亲能做到的,老木匠都做到了,而一个父亲做不到的,老木匠也做到了。所以,他是一个优秀的称职的父亲。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对父爱的理解都远远逊色于对母爱的理解。这部作品,是理解父爱的一个范本。也许,父爱没有母爱的温柔和细致,但它的深刻与深沉更需要我们去细致的洞察。
安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