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梦
如果你容易做梦,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梦境。有些梦十分平静,另一些则充满不安。走在悲伤的旅途中,你的潜意识会作出各种令人惊讶的反应。布鲁克的兄弟去世后不久,她曾做了个很有意思的梦……
“凯勒去世后3个星期,我第一次梦到了他,别人告诉我,很少有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梦到去世的人,从那时开始,我‘做了很多关于他的梦。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在白天一直努力想为他人提供支持。于是,只有在睡梦中,我才能细细体会自己的悲痛。
凯勒去世3个星期后,我完成了一本关于单亲家庭的书。为了赶在截止之前完稿,我在宾馆里住了3天,撰写一些重要内容。文思泉涌时,我会熬夜到凌晨一二点。然而那天晚上9点,我不知为何有种感觉,想躺在床上,读一下笔记。我把自己扔在床上,脚放在枕头上,头在床脚一侧。我甚至都没摘掉隐形眼镜。我知道自己至少还会工作5个小时,那之后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夜晚。
然而,当我恢复意识时,已经是早晨6点45分,我仍然保持着那个姿态躺在床上,一夜没动。我梦见了我的兄弟。
梦中是在威斯康星州北部,我们童年的家。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两个人的房间门对门。凯勒去世后一周,我回到老家时也一直住在自己的房间里。在梦中,我心里完全知道,凯勒已经去世了,我的整个灵魂都充满悲伤。
突然,走廊里出现了熟悉的脚步声。是凯勒,毫无疑问。起初,我凝视着房门,有点紧张。凯勒站在他的房间里,他的面孔、身体、衣服,每一个细节我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穿着火化时穿的衣服,他在房间里翻找东西,脸上有点沮丧。他看见了我。“布鲁克,我的衣服上哪儿去了?”他问,继续翻着箱子。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知道他已经去世,但他就在那里。“凯勒,你已经死了。”我只说得出这句话。 他抬起头,说他当然知道,但他还有几件事要办。不过首先想换件衣服。“你要去哪儿?”我问。
“我只是想见几个人。”说着他从书桌上抓起了什么东西。我说不清那是什么。
“凯勒,”我静静地说,“我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大家都知道你已经去世了。你会吓到一些人。”
“是吗?”他好奇地歪歪脑袋。
“凯勒,离开之前再拥抱我一次。”我说,泪水涌出眼眶。我的兄弟用强壮的手臂紧紧搂住我。“你不能去,”我重复道,“每个人都认为你已经去世了。请不要去吧,可是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他捧起我的头,正对着他的脸,把我的一缕头发从脸上拂开。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带着一点笑意说:“你这个可怜的小家伙。”那一刻,我知道他在说,他还活着,是以一种我并不了解的方式。
我感觉有些混乱,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我觉得和凯勒非常接近,近到令人难以置信——这种亲密感反而使我的心中一阵刺痛。这个周末住在宾馆里写作,我带来一个大盒子,盒子里装着凯勒办公室抽屉里的照片、文件和其他材料。我想休息时分类整理一下,把照片分送给他的朋友们,同时处理一下不动产文件。
我走过去,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一张凯勒的照片,又取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凯勒亲手写的一段文字,《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友谊仅仅取决于空间和时间之类的东西,
这等于是在贬低我们之间的手足之情。
但跨越空间,你所拥有的就是此地;
跨越时间,你所拥有的就是此刻。
在此地、此刻中,
你不觉得我们可以见上一两面吗……”
到了今天,当我讲叙这个梦时,人们会问我,这个梦是什么意思。许多人想知道,我是否觉得我兄弟真的与我进行了沟通,或者那真的是凯勒在试图跟我说话。我只能说,我原本以为我们中间横亘着最远的距离——被死亡和未知分隔开来——但那天晚上,我觉得是我和他最接近的一刻。”
P50-52
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充满真实的力量,带着生命的体温和亲情的绵密悠长。人类的同理心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早晚也会在故事之中。
——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创办人 罗点点
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我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中学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带领安心团队在北川中学提供长期心理援助。这本书通过呈现丰富的过来人经验,为读者探索走出哀伤的人生轨迹,提供信心、勇气、希望和智慧,也印证了北川师生走过丧亲哀伤的过来人经验。
——5·12大地震心理援助专家 龙迪教授
这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哀伤辅导书,罗列并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丧失,以及如何应对的系统建议。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徐凯文博士
推荐序1 别怕,我在这里陪你
推荐序2 在找不回来的日子里增加生命的重量
推荐序3 走过哀伤的心灵旅程
引言
第一部分 一个陌生的世界:悲伤的旅途
第一章 起点:作者自己的故事
帕姆的故事\布鲁克的故事\再一次面对突然去世
第二章 最初几周的注意事项
善待自己,就像你患了重病一样\难以集中注意力\找个人在身边陪你\接受朋友的帮助\照料孩子\找人帮忙接电话、回复电子邮件\请人协助处理逝者身后事\不用担心联系别人\让你的身体做决定\宗教传统\遗嘱和后事\文化差异\回去工作\悲痛时间\指南:怎样帮助悲痛的人
第三章 了解悲痛对情绪和身体的影响
筋疲力尽\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日子\否认现实\悲痛和抑郁症的区别在哪里?\愤怒——一种正常的反应\警惕信号\悲痛并没有时间规定\帕姆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身体症状\突然袭来的情绪\悲伤与梦\如果你没有做梦\如果你做梦了\在悲伤的旅途中需要牢记的重点\感觉到逝者的存在\如果感觉不到逝者的存在\与你所爱的人沟通(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世界变得朦胧模糊\离群索居的日子\带来痛苦的想法\冲动的生活\回忆
过去和强迫性的想法\“如果当时”的心理问题\恐惧
第四章 悲痛中的迷信和误区
误区1 无论突然而至还是拖了很久,死亡就是死亡,我们的悲痛没什么不同。
误区2 忙碌起来,可以减轻或消除悲伤。
误区3 我肯定是疯掉了或者“失控”了。
误区4 我不能沉浸于悲痛太久,一年足够了。
误区5 如果我因为亲友去世的悲剧,对上帝或周围的人表现出愤怒,我就是个坏人,会为此付出代价。
误区6 朋友告诉我,是时候放开过去了。其他人已经适应了新生活,我也应该做到。
误区7 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必须穿黑色丧服,否则就意味着我并不怀念去世的人。
误区8 依靠酒精或药物,我可以缓解自己的悲痛,感觉好一点。
误区9 提到我所爱的人去世,我感觉更糟。
误区10 我难道不应该尽量坚强,独自“坚持到底”?
误区11 我肯定做错了什么,因为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离我而去。
误区12 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至少没有缠绵病榻,遭受长期的痛苦。
误区13 总有一天我会拥有另一个人(配偶、子女、父母、爱人……),那个人代替我失去的这个人,使我的悲痛消失。
误区14 悲痛的-个阶段结束后,我会走进下一个阶段。
误区15 不断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会深陷痛苦中。
误区16 孩子们其实并不理解死亡,不需要让他们参加葬礼或追悼会。
误区17 为了纪念去世的人,我必须举办标准的守灵仪式和葬礼。
误区18 我很害怕,迟早会“从亲友去世的悲痛中恢复过来”,我不想忘记他!
误区19 救命,不断重放的回忆使我非常困扰,我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误区20 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我家。
误区21 我肯定不太对劲,我哭不出来。
误区22 我悲痛的方式不太对,应该采取另一种做法。
误区23 我应该感到内疚。
误区24 我不应该感到这么愤怒。
误区25 我再也不会快乐了。
误区26 一段时间后,我对于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再有什么感觉了。
误区27 为了有效处理悲伤,我需要按照悲痛的五个阶段去做。
误区28 悲痛的最后阶段:“接受”。
第二部分 混乱颠倒的世界:收集我们的碎片
第五章 混乱颠倒的世界
基本的认识都变成了碎片\失去目标\重新定义自我\现在最重要
的是什么?\寻找开始、中间和结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我们是否能够走出悲痛?
第六章 与其他人相处
击中痛处\你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欢笑是可以的\十日综合征\
不断重复那个故事\尴尬的问题
第七章艰难的日子:节假日、纪念日等等
生日\忌日\婚礼\节假日\节日传统\去哪里度过节假日?\
新年快乐?\下一年
第八章 独自悲痛,一起悲痛:了解男人和女人分别是怎样悲痛的
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应对悲痛\沟通\不同的损失,不同的世
界:当夫妻中的一人经历悲剧时\男性风格的悲痛\提供给悲痛
的夫妻的指南
第九章 帮助孩子应对悲痛
婴儿(出生到18个月)\幼儿(18个月到3岁)\儿童\年龄3
岁到6岁\flz~6岁到9岁\年龄9岁及以上\青春期少年\十几
岁的青少年和刚成年的年轻人\你的孩子是否需要专业人士的帮
助?\感情爆发的身体表现\感同身受的悲痛\帮助孩子的一般
原则
第三部分 分享我们的故事l
第十章 失去朋友
拿起电话\朋友\你可以做什么
第十一章 失去父母
爸爸\世代变化\你可以做什么
第十二章 失去孩子
极端情绪\失去成年子女\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其他孩子\
失去孩子后你可以做什么
第十三章 失去伴侣
失去自我身份\朋友圈子\挥之不去的记忆和画面\玛丽莲的故
事\琼的故事\学会独自一人做事\殡葬安排\带着孩子的丧偶
者\我还可能再次恋爱吗?\寻找意义\你可以做什么
第十四章 失去兄弟姐妹
在悲痛的过程中被忽略\同时失去两方面\理想化\针对失去兄
弟姐妹的孩子的指南\作为兄弟姐妹的身份\排行\他还是我哥
哥吗?\兄弟姐妹之间的冷热关系\为成年的兄弟姐妹感到悲痛\
特丽的故事\你可以做什么
第十五章 殉职的英雄
支持圈子有限\强烈的拒绝\政治上的挑战\遗属灾难援助方案\
公众视线之外的军人殉职\我原本应该说……\骄傲地站着\你
可以做什么
第十六章 自杀
对自杀的常见反应\宗教与自杀\耻辱\心碎的悼文\你可以做
什么
第十七章 导致很多人去世的悲剧
创伤\执着于报复和惩罚\和孩子们交谈\恐怖主义的心理健康
方面\典型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往痊愈的道路
第十八章其他独特的挑战
结束的挑战:如果找不到我们所爱的人的遗体\我亲眼看着所爱的
人去世\我无意中导致了别人的死亡\非传统关系\累积悲痛\
当我们最黑暗的时刻变成了首页新闻\应对媒体的建议
第四部分 悲痛的道路
第十九章 面前的道路:了解悲伤的旅途
按年度区分悲痛的特点\悲痛步骤\十个步骤
第二十章 信仰
道路的分岔口\对上帝感到愤怒\信仰团体和悲痛\我能相信什
么?\重新与上帝相联系\你可以做什么
第二十一章 自助和治疗
什么是悲痛治疗和悲痛咨询?\玛姬的故事\真的有可能把悲伤
和痛苦转变成创造性力量?\自我帮助的书籍\关于自我帮助、
治疗和痊愈的常见问题
第二十二章 悲痛的恢复过程和带来指引的练习
愤怒的练习\感谢的练习\从亲友去世中学到的东西\我所爱的
人给我留下了什么\尖叫的练习\确定重要的是什么\应对内疚
感\诗歌\感恩日记\平静的练习\想象的练习\纪念册\纪念
网页\仪式
第二十三章 旅途仍在继续……作者的悲痛笔记
布鲁克·诺尔(1999年10月4日)\布鲁克·诺尔(2007年7
月29日)\帕梅拉·D.布莱尔(1999年)\帕梅拉·D.布莱尔
(2007年7月29日)
每年,大约有800万美国人承受着家人去世的痛苦。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名人还是平凡家庭,人们因为失去亲友而悲痛不已,凄苦哀伤。人们藏在紧闭的大门后面,独自咀嚼痛苦;他们徘徊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坐在又冷又硬的椅子上,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支柱,茫然失措;他们在旅馆房间里焦急地等待,不知何时能找到尸骨;一个意外电话,噩耗传来,他们感觉整个心都被撕碎。他们顽强面对意料之外的死亡、骤然而至的结局、突如其来的悲剧。他们还完全没有准备好说再见。
从生下来第一次呼吸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生命的循环周期,我们信任着世间的一切。作为婴儿,我们相信父母会好好照料我们。儿童时期,我们相信身边的人都心存善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告诉我们,善待他人,别人也会善待自己。我们很快成长为青少年,仍然相信因果报应。别人告诉我们,只要饮食营养均衡,好好照顾自己,就能长年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长大成人,继续相信着这个基本的生命循环周期。我们相信,太阳每天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我们的孩子会活得比我们更久;我们相信,还有很长时间慢慢珍惜我们所爱的人。
然后,在一秒钟之内,一切都改变了,我们所爱的人突然传来死讯,我们终于发现这是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井然有序的世界瞬间彻底坍塌了,生命的循环周期不复存在。我们仿佛骤然被抛入深渊,两手空空,毫无准备,没有时间去整理这段旅途中需要的东西,没有时间完成只做了一半的事情,没有时间说再见。
我们的身体是由基因、细胞、皮肤和骨骼构成,我们的感情包括了思想、感觉、记忆,我们接触到的人、感动了我们的人。我们所爱的人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血淋淋的伤口。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完全改变。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循环周期已经彻底瓦解,我们正在昨日世界的废墟上徘徊。
悲痛来临之后,你看着镜子,几乎认不出镜子中那双眼睛。虽然太阳照样升起、落下,但一切都全然不同,整个世界似乎失真了。悲痛会在我们周围投下深远的阴影。
《安慰之光》第一版出版时[2000年由冠军(Champion)出版社公司出版],表达悲痛的词汇还十分有限。社会上一般都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恢复正常”,或者压抑我们的悲伤。一年后,美国遭遇了一次令人难以想象的恐怖袭击,带走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政界人物向全国发表演说,鼓励美国人努力“恢复正常”。
但突然面对死亡后,所谓“正常”已不复存在。我们需要把悲痛发泄出来,才能重新开始生活。这些政界人物的话的确也是出于好意。当今社会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要怎样面对亲友突然去世、怎样处理自己的悲痛。当我们突然听到死神的敲门声时才发现,世间一切指南和准备事项,都是远远不够的。除非亲自体会过悲痛的心情,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个中感觉。
根据凯尔在《死亡社会学:死亡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中的说法,亲友去世带来的悲痛,是人类最深刻的感情,也是最致命的。在持续3年期间,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美国国民中,每年约有80万人丧偶,其中多达16万人的悲伤已经到了病理性的程度。每年,有超过3.2万名美国公民自杀放弃生命,各种意外事故造成超过11万人死亡。死因的列表越来越长。
我们原本信任的基础已经坍塌,把我们滞留在废墟之中。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悲伤我们看不见任何东西。社会只是急切地盼着我们快点重振精神、恢复“正常”,没有时间等待我们慢慢痛苦。例如,大约85%的妻子要比她们的丈夫活得长。杰里米‘里夫金在《时间战争》一书中写道,1927年,一位寡妇的正式哀悼期为3年。23年后,这段时期已经缩短到6个月。1972年,有人建议逝者家属“在葬礼后一个星期左右,试着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我们不得不限制悲痛的时间。
不曾切身体会过这种事情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亲友去世会带来怎样一种挑战。
突然失去孩子、配偶、兄弟姐妹或朋友的人们,如果你问他们,能否应付得了这件事,他们肯定告诉你“不能”,甚至是“快要疯掉了”。他们有太多太多油然而生的疑问、混乱和无助。完全想象不出自己怎样做才能勇敢地面对事实,走出悲伤的旅途。然而,恰恰是这些人,他们终究还是正视了不幸,走出悲痛,恢复信心,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本书讲述了我们的故事,以及过去几十年来其他一些人的故事——人们靠着勇气和彼此支撑重新振作起来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再与世隔绝,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行走在艰难的痊愈道路上。
在本书的最新版本中,我们为你带来新的故事、智慧和资料。我们真希望当年我们走在悲伤的旅途上时,能够拥有这些经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开始的书,失去所爱的人之后的重新开始。我们要学习怎样鼓起婴儿学步的勇气,走路和说话,怎样不再深陷噩梦,恢复信心,在缅怀过去的同时创造新生活,并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生活。我们比谁都更了解每分钟的价值,比谁都更了解,今天就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是多么重要。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保持头脑清醒,在突然面对亲友去世时,帮助你在感隋的迷宫中找到方向。心理分析师和哲学家卡尔·荣格写道:“当你撞上墙壁时,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扎根,直到你能够从更深的地方清晰地看透墙壁,真正成长。”
布鲁克·诺尔
帕梅拉·D.布莱尔博士
2007年9月11日
面对亲人、爱人、好友的离世,谁能不悲伤?有些人甚至终生也不能从这种巨大的痛普中摆脱出来。
《安慰之光:失去亲人的疗愈》就是为抚慰和疗愈面临丧亲困境的人们的。
两位作者布鲁克·诺尔、帕梅拉·布莱尔博士透过丧亲之痛的亲身经验和无数次采访,呈现出人们走出哀伤的非凡探索,提供了穿越伤痛重建生命的全面的经验和建议,全书充满了温柔的理解、善意的接纳、带有生命力量的智慧和信心。
《安慰之光:失去亲人的疗愈》是哀伤处理的经典之作,十几年畅销不衰。它为无数哀伤中的人们带去信心、勇气和希望,帮助他们度过痛苦的风暴,在缅怀过去的同时创造新生活。
面对亲人、爱人、好友的离世,谁能不悲伤?有些人甚至终生也不能从这种巨大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布鲁克·诺尔、帕梅拉·布莱尔博士的《安慰之光:失去亲人的疗愈》就是为抚慰和疗愈面临丧亲困境的人们的。两位作者透过丧亲之痛的亲身经验和无数次采访,呈现出人们走出哀伤的非凡探索,提供了穿越伤痛重建生命的全面的经验和建议,全书充满了温柔的理解,善意的接纳、带有生命力量的智慧和信心。本书是哀伤处理的经典之作,十几年畅销不衰,常年位居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分类畅销榜首。它为无数哀伤中的人们带去信心、勇气和希望,帮助他们度过痛苦的风暴,在缅怀过去的同时创造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