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成品厂刚开始投产,邓静就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打击,甚至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2007年9月,奉新县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山里突发洪水,几个水库出现了险情,必须尽快泄洪。邓静在观下村的坯板厂就在这个水库下游1千米的地方,是洪水必经之地。当时,正在厂里的邓静看到来势汹汹的洪水瞬间将坯板厂冲毁,竹子随水漂走,十分心疼,感觉“就像人民币被大水冲走一样”。洪水过后,工人们都在忧心忡忡,担心失业。员工也劝她“钱损失了,还可以挣回来”,可谁知道,她担忧的不是损失了多少钱,而是洪灾影响了交货期。洪水退去后的第二天,她就张罗着重盖厂房,并通知客户订单要延期。一些客户对她延期理由是“涨洪水淹了厂”的说法半信半疑,一些干脆说9月份不可能涨洪水。对此,她只能一一作出承诺,才将事态平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战完肆虐的洪魔,3个月后灾难再次降临。
2008年1月,奉新县连续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邓静的工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位于会埠镇的工厂受损尤其严重。
当时,工厂钢棚的顶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邓静和两个守厂的工人拿着锤子、撬板准备去敲顶上的冰。他们发现,一锤子下去,只能敲一小块下来,冰层太结实了。而鹅毛般的大雪仍在继续飞舞,没有一点停的意思,敲冰也只好作罢。回到厂房,邓静指挥大家用大毛竹给钢棚加固,高度不够就在下面垫板子。就这样,他们直做到晚上七点。突然,厂房顶棚发出了刺耳的声响。她以为是竹子摩擦发出的声音,但一潘姓员工说是“钢筋焊接头承受不了,开裂了”。“快出去!棚子快塌了!”听到钢筋嘎嘎作响,员工对正在支撑棚顶的邓静大喊道,并把她拖着往外跑。他们刚跑到门口,棚子就全塌了下来。提起当时的危险情形邓静至今仍心有余悸。
人逃过一劫,但设备全压在里边了。三人眼睁睁地看着钢筋棚倒下去,满眼辛酸,连肚子的饥饿感都全无察觉。这次,邓静损失惨重。除了一些可以循环利用的东西,看得见的损失就高达三百多万元,而看不见的损失就不可计量,包括自己的信誉、违约金及一些客户对违约的索赔等。
而更糟糕的是,这场冻雨将全县90%以上的毛竹全部压断了。
竹林毁了,这意味着原料没了。邓静新投入的2800万元资金打了水漂,而此时的她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奋斗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实现了梦想,超越了梦想。没想到天灾却这般无情,在她还来不及享受财富所带来的幸福生活时,又残酷地让她回到了原点。财富没了,还可以创造,要是面子没了,她还怎么立足?亲戚朋友会怎么想她?当初,她可是在公婆的反对下,走上这样一条创业之路的。那段时间,闲言碎语就像秋风打落叶般侵袭着她,让她抬不起头来……
步人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邓静去了一趟南昌。在一家商场里,她看上了一条项链,在耀眼的灯光下,这条项链发出璀璨的光芒。这种光芒,是那么的令人羡慕,就像她这么多年所创造的财富那样,正因为美好,所以不忍失去。包好、埋单,她毫不犹豫地把这条项链带回了家,也正是这条项链,激励着她走出了灰暗。在今后的许多日子里,一遇到困难,她就会把项链拿出来看看,激励自己往前冲。
邓静很快调整了心态,她告诉自己,创业是需要坚持的,就像山上那些纤纤细竹一样,要有韧性。风吹时,它会弯下腰;风走后,它会立即挺直腰杆。人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也应该具备这种竹子精神,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只要拥有这种韧性,不服输、不气馁,就能重整旗鼓,继续上路。
面对天灾,不仅承包了三十万亩竹林的邓静损失惨重,所有的山民都面临困境。当时,一百根毛竹一千多块钱,有些人家一年的产出就一两百根。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家,毛竹就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把一切看在眼里的邓静,开始全力收购山民的断毛竹。在她看来,对山民来说,断毛竹不能做出产品,最后只有黄掉,当柴烧。自己有厂,断掉的毛竹砍掉后,上面部分就做筷子和工艺品,下面可以弄成两截做地板。这样不仅能解决掉自己一部分原材料的问题,还能给山民减轻损失。
这个被洪水、雪灾压得够戗的要强女子,艰难地硬撑着。好在所有员工,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护林员都积极配合她,全力以赴地缓解困局。雪灾过后,她的困难引起了江西省人社部门的关注。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滇鸣说,成功往往是前面99%的坎迈过了,就差最后那1%的坚持,邓静就是愈挫愈勇的典型,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雪中送炭,扶持她、帮助她。
2008年,邓静获得了江西省劳动就业局200万元小额信贷扶持。被冰灾摧残过的竹林,重新种植后要四五年后才能砍伐,政府的扶持成了她的及时雨。
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