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光弼是经验丰富的管理咨询专家,有多年咨询经验。在日本国内举办过三千场以上的演说和研习活动,对象包含企业、政府、团体、家庭、学校,主题囊括咨询、教导、沟通、心理学等,参加人次超过十万人,并获得九成以上的听讲满意度。
他编著的这本《一流部下力(获得职场随心所欲的自由)》把老板心目中一流员工的优秀能力总结为八种,即“态度力”、“印象力”、“沟通力”、“信任构筑力”、“工作力”、“成长力”、“麻烦上司应对力”及“志向力”。这些部属应该具备的能力,谈的都不是拥有什么学历或知识技巧,更强调的是难以训练的个人特质层面。
本书层次清晰,案例丰富且贴近生活,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每天工作的指导书,也是一本在工作中立刻能用上的超级实践书。
在职场上建功立业的人和失败沉沦的人,到底有何差异?其中最大的一项差异,就是“有没有获得他人帮助的力量”。
从这层意义上来看,上村光弼编著的这本《一流部下力(获得职场随心所欲的自由)》是不仅令你获得上司帮助,还能获得许多人帮助的成长秘笈。
想获得大家的帮助,请务必从《一流部下力(获得职场随心所欲的自由)》中学习如何修正态度,改变想法以及工作和沟通的方式。如此,你将获得“在公司中随心所欲的自由”!
推荐序 成就他人,成为自己的CEO汤彪
序幕 在公司中随心所欲的自由
第一章 一流部下的“态度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熟知上司的功能
一流的部下,保持对上司的输出比接受上司输入更多
一流的部下,不会要求上司提供“爸妈功能”
一流的部下,不会误把上司当成“老师”
一流的部下,不会抱持“理想上司的幻觉”
一流的部下,有成熟的心理
一流的部下,不会说“问题的责任在上司”
一流的部下,不会在酒馆说上司坏话
一流的部下,危机管理意识特别高
一流的部下,要这么处理“对上司或公司的不满”
一流的部下,要知道“为什么上司不给我做我想做的工作”
专栏 读者投稿“麻烦的部下(一)”
第二章 一流部下的“印象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熟知“人类是感情动物”
一流的部下,“印象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会提高“容貌印象力”
一流的部下,会提高“身体印象力”
一流的部下,不会一身名牌
一流的部下,会矫正“姿势、态度、行为”
一流的部下,“声音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会询问上司“对自己的印象如何”
专栏 不要以貌取人!
第三章 一流部下的“沟通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懂得说“是!马上办!”
一流的部下,答话特别快
一流的部下,懂得如何倾听
一流的部下,会确实回应上司的话
一流的部下,不会打断上司的话
一流的部下,懂得怎么发问
一流的部下,懂得教导上司
一流的部下,不只是应声虫
一流的部下,会顾上司的面子
一流的部下,不用电子邮件结束一件事
一流的部下,绝对不说“我已经知道了”
一流的部下,擅长报告、联络、商量
一流的部下,参加免费讲座也要报告
一流的部下,能做到理所当然的事情
专栏 新进人员要如何一口气引起老板注意?
第四章 一流部下的“信任构筑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有“守护者精神”
一流的部下,上司有麻烦的时候会全力支援
一流的部下,会帮助上司处理不擅长的事情
一流的部下,欢迎上司朝令夕改
一流的部下,无论深夜或假日都会接到上司的电话
一流的部下,不会误把上司当朋友
一流的部下,懂得“提公事包”
一流的部下,感谢力也高
一流的部下,赔罪力也高
一流的部下,讨喜力也高
一流的部下,滑稽而不惹人厌
一流的部下,说话跟动作总是能让对方开心
一流的部下,懂得炒热气氛,娱乐上司
一流的部下,懂得给上司方便
一流的部下,会配合上司国的规矩
一流的部下,能看透上司的隐藏规则
专栏 香烟
第五章 一流部下的“工作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会对上司提供价值
一流的部下,知道“上司的价值观何在”
一流的部下,会对上司“发问与确认”
一流的部下,知道“上司说的话有真有假”
一流的部下,会确认上司委任的真正意图
一流的部下,会思考“要使用自己手边哪些资源对上司提供价值”
一流的部下,会贡献自己的长处
一流的部下,会不断强化自己的长处
一流的部下,会思考“如果手边资源不足该么办”
一流的部下,知道“上司给你的机会是考验”
一流的部下,能把艰苦难题化为契机
一流的部下,了解单纯作业是一种考验
一流的部下,会认为进入新部门之后“三个月内要分输赢”
一流的部下,明白“工作就是充满矛盾”
一流的部下,懂得接受矛盾
一流的部下,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客户”
专栏 读者投稿“有关自己部下的开心小故事”
第六章 一流部下的“成长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熟知“还不错病的可怕”
一流的部下, “吾日三省吾身”
一流的部下,认为“严格的上司”就是“好上司”
一流的部下,不拘泥于“渺小的自己”
一流的部下,深知“拒绝别人就是拒绝自己”
一流的部下,深知“不想做的事情=成长的机会”
一流的部下,会认真投入“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一流的部下,熟知“拘泥于渺小的自己=低层”
一流的部下,会先做“该做的事”,再增加“能做的事”
专栏 读者投稿“麻烦的部下(二)”
第七章 一流部下的“麻烦上司应对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与“麻烦上司”来往的手法也是一流
一流的部下,与“暴躁上司”来往的手法也是一流
一流的部下,深知“暴躁上司”的风险
一流的部下,与“依赖型上司”来往的手法也是一流
一流的部下,会利用“依赖型上司”来提高自己的栽培力
一流的部下,与“找麻烦上司”来往的手法也是一流
一流的部下,会成为“找麻烦上司”的咨询师
一流的部下,深知何谓“真正能让自己成长的上司”
专栏 高傲的上司
第八章 一流部下的“志向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有远大的“志向”
一流的部下,能随时改变应对上司的方式
一流的部下,是最为部下着想的人
一流的部下,使命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愿景力一流
一流的部下,可以在人际关系中客观审视自我
一流的部下,不断强化自己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一流的部下,懂得运用人缘
专栏 读者投稿“胆识”
文末附录 从“超一流人”身上学到“一流部下力”
终幕
一流的部下,懂得炒热气氛,娱乐上司
讨喜力的第四点是“能够炒热气氛。懂得娱乐他人。热场好手”。
不知道为什么,我身边有很多关西人。他们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超”一流好手。我要说的是,“炒热气氛=让人开心,缓和气氛,制造笑声”,是随时不可或缺的最佳娱乐。
我讲个很久之前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碰到保圣那集团代表南部靖之先生,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我可以说是豁出去了,心想“一定要展现个什么特色来”,然后做了一件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够丢脸的事情,那就是穿上平时根本不穿的粉红色衬衫。先不管品位是好是坏,至少“粉红老师”成了我的注册商标。
于是我决定要穿着粉红色衬衫去参加保圣那集团的研习会。但是到了研习会当天,我才知道保圣那里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衬衫只能穿白色或蓝色。
我在现场听到这条规定,心想:“这下不妙!”但是为时已晚。我就这么跟南部代表见了第一面。
于是我劈头就道歉说:“南部代表,久仰久仰,能见到您是我的荣幸。但是我不清楚贵公司的规矩,竟然穿了粉红色衬衫来。真是太失礼了,非常抱歉!”
当时南部代表的回应让我永生难忘。
“上村老师,您在介意个什么劲啊?您穿粉红色可好看了。而且我今天虽然穿白衬衫,但是内裤也穿粉红色喔。要不要我脱给您看看啊。”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作势要解开西装裤的皮带呢。
此话一出,包括我在内全场都哄堂大笑,顿时整个场面缓和下来,研习会也在愉快气氛中顺利结束。
南部代表不愧是一流中的第一流。各位不需要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当你跟上司共处时,要随时考虑“怎么让上司更开心。让笑声更多,让场面更和缓”。并且付诸行动。这才是一流部下力。 一流的部下,懂得给上司方便
部下力高的人,不会浪费上司的时间。
比方说跟部长通电话的时候决定“还是当面说明好了”,这时上司问:“要我过去找你谈吗?”你会怎么回答?
当然,最好的答案绝对不是“是的,我等您过来”。
这里的最好答案是“部长觉得哪里碰面最方便”和“以上司方便为第一优先”。这才是“部下力高强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对忙碌的经营人/上司来说,时间就是“最昂贵的资源”。只要想想你一个小时赚的钱跟他们一小时赚的钱差多少,自然就会明白。所以应该彻底注意“上司的成本意识”,为上司着想。
最近没几个上司会说“你是部下,还不给我过来!”
因为现在的上司愈来愈关心部下,高压统治愈来愈不流行。
对部下情绪和时代潮流如此敏感的优秀上司,才会说“哪里都行”、“要我过去找你吗”,展现配合对方的态度。实际上他们也觉得这么做并无不妥。
不过这时候部下如果回答:“那怎么行,部长这么忙,当然是我过去拜访了。”上司肯定会想:“喔,这家伙真懂事。”对其信任度也会大大提升。
而“缺乏部下力的人”听人说话都只听表面。
“哎哟,部长自己说要过来找我的啊!”“如果想要我去找他,自己说不就好了吗?”这是他们常说的话。
日文本来就是含蓄而意义深远的语言。“部下力高的人”能理解话中涵义,“部下力低的人”只能从字面解释上司的话。
“上司的时间”是珍贵的经营资源,主动帮忙节省珍贵资源才是一流部下力。
一流的部下,会配合上司国的规矩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思维、价值观、社会规矩,上司国跟部下国也是一样。“理所当然,符合常识”的基准也完全不同,有时候甚至刚好相反。
这时候部下力高的人当然会想“配合对方国家的规矩”。这就是“入境随俗”。尽力理解并配合该国独特的语言、思维、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矩(包括不成文的)、步调,来跨出第一步。
但是“缺乏部下力的人”刚好相反,他们会把自己国家的规矩套用到其他国家里面。举个例子,就像到美国留学却抱怨“为什么寄宿家庭没有筷子”一样。跟他说“因为这里是美国”,他还会反驳“真是烂国家”,然后前往其他国家。就是这种感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与公司中,这种人还挺多的。
他们总是说“这家公司好怪”、“我在这里不能尽情发挥”、“这样会失去自我”,而踏上“追求自我的旅程”。
当他们这么做,就会受到“那家伙不好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没毅力”等负面评价,职场生涯也会出现空白。
我不是说“什么事情都要配合上司”。如果真的不能配合,请照以下步骤处理。
步骤一:先用公司、部门、上司的规矩来做出结果。
步骤二:对上司提供价值,获得信任,再慢慢提出自己的意见与风格。
步骤三:让上司和前辈看自己的做法,慢慢让他们配合自己。
这就是日本俗称的“守/破/离”。如果照这步骤做还是不行,才要选择步骤四“离开”。
一切都从配合上司国的规矩开始。这才是一流部下力。
P102-107
成就他人,成为自己的CEO
金螳螂商学院执行院长汤彪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
作为德鲁克先生的忠实粉丝,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向认为在管理实践方面只要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德鲁克的语言),基于“使别人的生命有所不同”的人生使命,以结果为导向,深入研究事件的本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寻求周围广泛的帮助,就一定可以达到无往而不利。所以我们一向也不太认同这个世界存在所谓的职场制胜术之类的东西。
与很多所谓的“机场大师”们的“成功秘笈”相比,上村光弼先生的这本《一流部下力》却不一样,与其说这是一本“让老板马上对你另眼相看的职场应对术”(如繁体版副书名所示),不如说是一本“适用于从普通职员到CEO等所有职场人士的心灵成长秘笈”,所以我强烈地向更多的小伙伴们推荐它。
态度赢得信任
上司就是你的“资源银行”,这些资源几乎包括了职场上的一切可能性,有职位、预算、薪资、办公用品、制度、流程、工作资讯、时间等看得见的东西,也有成长、机会、荣誉等看不见的东西。要获得这些重要的资源,你需要向“银行”积累“信用”,职场上的“信用”就是你所能获得的“信任与信赖”,而这一切取决于你的工作态度。
你必须明白上司是什么而不是什么。仅限于具体的工作关系而言,上司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朋友”,更不是“官僚”,不是“麻烦制造者”,不是“神话”或“传说”。上司就是上司,是对你的工作绩效负有责任的人,是对你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人,是你最重要的内部客户。你需要端正为客户服务的态度,深入客户的内心了解他的需求并尽可能快速、准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而获得信任。
职场如商场,只有客户成功,你才能成功;只有客户增值,你才有价值。
成果决定发展
德鲁克认为每个组织都需要有三个方面的绩效,其中首要的就是它需要直接的成果。“组织的生存需要直接成果,犹如人需要营养食物一样。”一流的职场人士一定会十分注重工作的直接成果,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组织的需要结合起来。他们总是考虑自己的勤奋、技术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关系。你需要经常问自己:“我可以对自己服务的组织做出什么样的成果?”你需要强调贡献的责任。
当你确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组织的贡献上,你就必须使自己的勤奋、技术发挥作用。你要学会让包括上司在内的所有内部客户发现你可以贡献的长处。反言之,为了做出更多有利于组织发展的贡献,你就不得不发展自己,而发展你自己等于同时也在满足和发展你的内部客户,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如何去满足和发展更多的外部客户。
请记住: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成果,你就能获得什么样的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
一流的职场人士很清楚自己必须对内部客户做出富有贡献的承诺,他们总是很乐意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将自己的工作聚焦于如何帮助周边的人士做出他们对组织有价值的贡献。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所有的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各司其职且各尽所能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
德鲁克曾经引用一位剧团经理的话来讲述合作的奇妙境界,“只要她按照剧本演出,我就能忍受她所有的坏脾气”。一流的职场人士从来不关心我与上司是不是合得来,他们更关心的是我们彼此能为对方做什么贡献,他们知道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共同为组织做出持续的、有效的贡献。
因为他们都深知:合作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合作关乎组织的未来。
做自己的CEO
德鲁克说过,“知识工作者应该成为自己的CEO……你应该在公司中开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要做好这些事情,你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
就像德鲁克先生基于“社会生态学家”的思考一样,上村先生正是因为基于“人类心理学家”的思考,才会结合自己的“管理”、“心理咨询”、“人才教育专家”这三方面的经验,从“态度力”、“印象力”、“沟通力”、“信任构筑力”、“工作力”、“成长力”、“麻烦上司应对力”和“志向力”八个部分,来介绍“怎样做才能提升做部下的能力”。
时刻思考“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去找到自己人生意义的使命力,树立“不断描绘自己未来的理想型态与梦想”的愿景力,从而强化“自己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与什么样的人相处,都要抱持“要活用这段缘”、“让这个人幸福”的决心,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更多来自他人帮助的力量。
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置身纷纭社会,你都能获得“随心所欲的自由”。
让我们一起发现人生的意义,体味助人与自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