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孙中原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用现代科学观点,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括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是作者孙中原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逻辑学会,台湾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元智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成都等处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内容推荐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用现代科学观点,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含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文字流畅,可读性强,是作者孙中原近年在海峡两岸高校和机关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内容,分以下两部分。一、墨学研究史,分三讲。二、墨学精华录,分四讲。

目录

第一讲 泰山红日映彩霞,神州大地育精英:先秦墨学

 第一节 泰山巍峨草葱茏,时势磨砺哲人兴:墨子

 第二节 法夏崇禹墨者道,学如染丝塑人生:墨家

 第三节 墨者著述众篇连,光焰万丈用无穷:《墨子》

 第四节 墨家学说创新意,儒墨相反亦相成:墨学

第二讲 漫漫长夜墨学在,否极泰来劫后兴:秦后墨学

 第一节 杂家兼墨创新意,千金巨著留墨影:吕氏论墨

 第二节 隐逸精英注《墨辩》,兴微继绝辟蹊径:鲁胜论墨

 第三节 研核诠释用思尽,旷代盛业寄新星:孙氏论墨

第三讲 推陈出新现代化,硕果累累攀高峰:现代墨学

 第一节 登高凌顶举新旗,新作迭出树典型:梁氏论墨

 第二节 先秦名学推新著,比较研究启新程:胡氏论墨

 第三节 奇人奇书有新解,创造诠释范式更:沈氏论墨

第四讲 谈话辩论成专业,墨家辩学有系统:逻辑学

 第一节 譬侔援推巧论证,止式论证有规程:推理论

 第二节 中国焉能无概念,墨家概念理论丰:概念论

 第三节 语句命题信而当,假言模态探分明:命题论

 第四节 彼止于彼此止此,是非二值当者胜:规律论

第五讲 古代哲理称独到,优秀文化树典型:哲学

 第一节 杞国无事忧天倾,无有天陷是回应:世界观

 第二节 认知理论越前贤,同类同情意物同:认识论

 第三节 同异交得仿有无,两而勿偏费权衡:方法论

第六讲 求故明法讲理性,求真务实重实证:科学精神

 第一节 巧传求故成科学,明法循理讲理性:科学形成机制

 第二节 摹略万物求真实,科学义理讲实证:科学评价标准

第七讲 超越神文入人文,人文学术理论精:人文学

 第一节 天地万物人最灵,改造世界靠劳动:经济学

 第二节 居处言语皆尚贤,治国更需任贤能:政治学

 第三节 兼爱交利创新说,理想现实有不同:伦理学

试读章节

《所染》载,墨子见染丝而感叹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认为教育跟染丝一样,能改变教育对象的素质和天性,朝一定的方向塑造人。事实上,墨子的学校的确像染缸,像熔炉,能熏染重塑学生的本性。

《吕氏春秋·尊师》载,高何、县子硕曾是齐国有名的暴徒,其蛮横无理的暴虐行为,为乡里所痛恨,但都拿他们没办法,后来二人到墨子的学校学习。索卢参原是东方闻名的巨奸大猾、无赖之徒,后来当了禽滑厘的学生。他们三人本是“刑戮死辱之人”,在墨子、禽滑厘的严格教育下,跟其他弟子一起“务进业”,“疾讽诵”,“称师以论道”,“尽力以光明”,奇迹般地被塑造为新人学者,不仅被“免于刑戮死辱”,还成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示了墨者教学活动的杰出功效。

墨子把教学看做“为义”,即实现理想事业的一部分。《尚贤下》载,墨子认为“为贤之道”的一个应有之义是“有道者劝以教人”,即有道理、有知识的人,应该以言相劝,教导别人。如果“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则被认为是不仁不义。

墨子办学,因材施教,因能分工。《耕柱》载:“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唏(测量)者唏,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这里“为义”可做广狭二义解释。广义指墨家实现理想的事业,狭义指墨学的教育。广狭二义在墨子那里是统一的。墨学教育是“为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服务于“为义”,从属于“为义”。而墨家的“为义”,需要教育配合。墨家集团有教育职能,又有“为义”从业的职能。教育和“为义”需要分工合作。只要是“为义”的必需,样样事情都要有人干。

墨者教育是为适应这种需要培养人才,犹如筑墙,测量、修筑、打夯都需要,谁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墨者“为义”的事业,需要“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种人才。“谈辩”一科,是学习谈话辩论的技巧方术,专门培养游说之士。“说书”一科,是解说讲习文化科学知识,专门培养学者、教师。“从事”一科,是学习从事农、工、商、兵等各种实际事业,专门培养农、工、商、兵各种实用人才。墨学教育分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科,互相兼顾,因材施教,各用所长。这是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和学生才能特点而设立的。

 《公孟》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墨子遇到一位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的人,就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并说:“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把师生共学看做“为义”,即实现理想事业的一部分。

《公孟》又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日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日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即学习是为实现仁义这种天下头等大事,就像好美、想富贵一样,不要看别人脸色,一定要自觉地强力而为。

教育是继承传播人类知识的必要手段。《经说下》特意论证“学习有益”的论题,肯定教学的功用:“唱而不和,是不学也。知少而不学,功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知多而不教,功适息。”即老师教,学生不跟着学,这叫“不学”。知识少而不学习,教育的功效必然不能发挥。学生想学习,老师不积极教,这叫“不教”。知识多而不教别人,教育的功效也等于零。

为了充分发挥已获取知识的功效,墨子不遗余力地劝学倡教。墨子既是积极求知的学生,又是热情施教的师长。墨子对后学教诲不倦,亲如父兄,弟子对老师也十分敬重。墨子的“子”已是尊称,弟子们每称其师,还于“墨子”前再加“子”,呼为“子墨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相当于说:“我们的老师墨子”,或“我们的墨老师”,这是何等尊敬和亲切!墨子对弟子循循善诱,不摆架子。老师可以批评教育学生,学生也可以向老师质疑问难,对老师的学说存疑批评。《墨子》不乏师生切磋学术、促膝谈心的事例。

墨子的教学方法,是系统讲授、日常对话和各种实际训练相结合。《墨子》是墨子教学的教材和演说词的记录。从《尚贤》到《非命》10篇,是墨子社会政治学说的系统讲演记录。《非儒》、《耕柱》、《贵义》、《公孟》、《鲁问》等篇,是墨子和弟子们日常对话的记录。这种日常对话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墨经》和《备城门》诸篇,包含墨子弟子进行各种实验、实习的记录。墨子非常重视这种实际训练。

《修身》载:“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教育注重实行,学以致用。这是墨子教育跟孔子不同的地方。《墨子》一书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墨子的“博学”,除“六艺”等传统文化知识之外,还包括生产劳动和各门科学技术的知识。

《鲁问》载,墨子把学成的弟子或推荐到各诸侯国去做官,或从事其他事业,或留在墨者团体。墨者团体,像一个小社会,里面需要各式各样的专门人才。大弟子禽滑厘是墨子的助手,协理全面工作。耕柱子、高石子、胜绰、公尚过等,被派往楚、卫、齐、越等国从政、从军。弟子从政从军,表现不好,违背墨子学说,可能被召回,重新受教育。胜绰做齐将项子牛的侍从,多次助齐伐鲁,被墨子请退训斥。弟子虽学成外出工作,仍受墨者团体纪律的约束。

《耕柱》载,弟子外出工作,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纳墨者团体公用。受墨子赏识的弟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位老同学被墨子派到楚国办事,吃住在耕柱子处。他们觉得耕柱子招待不够丰厚,每天只供给三升粮食,吃不饱。于是回来报告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什么好处,他待我们很吝啬,还不如把他调回来算了!墨子不信。没过多久,耕柱子集存了200两金子,恭恭敬敬地奉送给墨子,并说:“学生工作做得不好,现有200两金子奉献给老师,不成敬意,请笑纳。”墨子当即肯定说:“小伙子果然干得不错!”

《鲁问》载,曹公子从墨子的学校毕业,工作三年后,返校探望墨子,对墨子回忆说:“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即过去我在您门下学习,穿粗布衣,吃野菜粥,早上喝了,晚上还不一定喝得着。P11-14

序言

本书用现代科学观点,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括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是作者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逻辑学会,台湾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元智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成都等处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本书内容,分以下两部分。

一、墨学研究史,分三讲。第一讲先秦墨学,分四节:墨子、墨家、《墨子》和墨学。第二讲秦后墨学,分三节:杂家吕不韦对墨学的兼收、晋代鲁胜的《墨辩注序》、清末孙诒让的《墨子》文献整理。第三讲现代墨学,分三节介绍梁启超、胡适和沈有鼎用现代方法对墨学的新研究。

二、墨学精华录,分四讲。第四讲墨家逻辑,分四节:墨家的推理论、概念论、命题论和规律论。第五讲墨家哲学,分三节:墨家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第六讲墨家科学,分两节:科学形成机制、科学评价标准。第七讲墨家人文学,分三节:墨家的经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

本书的构思和写作,从我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教授钻研《墨子》和诸子百家文献以来,历经五十多年教学研究生涯的磨炼,现列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大讲堂”丛书出版。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领导、编辑的慧眼和辛勤劳动。

孙中原

2013年1月13日

于北京世纪城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8: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