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往事如斯(精)/回首征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声震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声震同志著的《往事如斯》以回忆录的形式,叙述个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生活。文中不仅记叙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感悟,而且重点回忆自己投身革命的经历,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它的出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激励全区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团结奋斗,实现“富民兴桂”的新跨越,又好又快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

内容推荐

张声震同志著的《往事如斯》,是经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同意出版的《回首征程丛书》中的一部专辑。

张声震同志是广西邕宁县人(今南宁市邕宁区那莲村),壮族。他于1939年参加了南宁区战时工作团(实为中共地下党掌握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进步团体)。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作为生命的灵魂,英勇地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他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到上林县的古蓬、思吉去组织武装起义,揭开了上林县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在宾阳专区、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柳州专区任职;后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部长(自治区党委常委兼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副主席、顾问,直至离休。为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了70多个春秋。回忆录所及,反映了作者的革命坚定信念和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注重调研,现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勇于律己,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往事如斯》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革命回忆录,对于读者了解抗日战争以来的广西历史脉络和细节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目录

第一章 出生在贫苦农家/1

第二章 接受革命思潮影响/8

第三章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14

第四章 经受白色恐怖考验/25

 一、在邕宁国中党支部/25

 二、在上国镇中心校党支部/27

 三、在邕宁县八尺区那莲乡党支部/29

 四、在中共南路特支贵洞分支/35

 五、战斗在那莲乡 /39

 六、担负党组织的联络任务/44

 七、在横县隐蔽两年/45

第五章 经受武装斗争考验/48

 一、到上林去组织武装起义/49

 二、打梅起义/54

 三、在反“围剿”中受挫/58

 四、战斗在宾阳/61

 五、上林“东山再起” /74

 六、整风学习/78

 七、扩大部队,巩固老区/80

 八、开辟新区/83

 九、木等万人群众大会/86

 十、周安鏖战,迎接南下大军,解放上林、宾阳、南宁/87

第六章 在解放初期(1950—1952年宾阳地委时期) /91

 一、移交/93

 二、难忘的接见/94

 三、到宾阳专署工作/96

 四、找到终身伴侣/97

 五、到邕宁县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98

 六、到迁江县反霸、减租、退押/99

 七、重组新家庭/100

 八、到上林去搞土地改革运动/101

第七章 民族意识的觉醒(1952—1958年) /105

 一、我是壮族人/105

 二、参与桂西壮族自治区的筹备工作/106

 三、陪同覃应机主席视察/109

 四、参加少数民族土地改革/112

 五、参加中南民族参观团/114

 六、参加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0

 七、到省水利厅工作/123

 八、第一次下放/128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30

第八章 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困难时期

 (1958—1965年) /132

 一、“大跃进”高潮/132

 二、“反右倾” /141

 三、赴越南谅山省参加越南国庆活动/144

 四、第二次下放——反“五风”、整风整社/145

 五、西津水电站在困难中前进/150

 六、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151

 七、参加党中央七干人大会/152

 八、到中央高级党校学习 /155

 九、调到柳州地区工作/161

第九章 经历“文化大革命”的考验

 (1966—1976年) /165

 一、预感到风暴来临/165

 二、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66

 三、被夺权/171

 四、被批判、打倒/173

 五、被长期隔离审查、监护劳动/176

 六、重新“解放”,参加宣传队工作/186

 七、审查结论的一场争论/188

 八、重回熬塘村蹲点/189

 九、重新分配工作前——到各县考察/191

 十、重新分配工作后/194

 十一、贯彻党的十大精神,开展农村社教运动/196

 十二、在“批林批孔”运动中/198

 十三、邓小平复出与以“三项指示为纲” /201

 十四、以“三项指示为纲”,决战1975年/202

 十五、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205

 十六、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211

 十七、多灾多难与危机得救的一年/215

第十章 在拨乱反正时期

 (1976—1983年) /217

 一、广西揭批“四人帮”和整党整风/217

 二、赴大庆参观学习/225

 三、到田阳考察“大寨县” /229

 四、筹备广西第四届党代会/231

 五、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33

 六、落实少数民族干部政策/239

 七、广西地下党遗留问题的处理/246

 八、出席党的十二大/255

第十一章 在扶贫的岁月里

 (1983—1985年) /263

 一、历史的遗留/263

 二、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267

 三、建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机构/267

 四、参加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和广西贯彻会议精神/270

 五、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会议前后 /276

 六、全区第一次老、少、边、山、穷地区生产生活会议/278

 七、以工代赈,解决贫困地区的交通问题/283

 八、向党中央书记处汇报/287

 九、考察广西石山区,向中央提出立项综合开发治理要求/291

 十、全区第二次老、少、边、山、穷地区生产生活会议/293

 十一、向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一份建议/296

 十二、对广西瑶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问题的思考/299

 十三、回顾与展望/303

第十二章 晚年生活

 (1985年一) /309

 一、参加中国西南民族学会活动

 ——云、川、渝、鄂纪行

 (1985年7月至8月) /309

 二、左江流域崖壁画探秘、宣传与保护

 (1985年11月—1987年夏) /318

 三、建立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机构,开展民族古籍普查、整理工作

 (1985年冬—) /328

 四、参加百越民族史学术研讨会

 ——考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986年4月—5月)/340

 五、率团赴新疆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考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

 (1986年夏) /350

 六、出访泰国

 (1988年2月) /374

 七、痛失碧清/384

 八、出访日本

 (1991年3月1日—10日) /388

 九、考察古南越、东越夜郎文化遗址

 (1991年、1994年、2005年) /396

 十、筹备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1986年秋冬一1991年11月) /400

 十一、率团赴昆明参加中国第三届艺术节

 ——考察啕町王庙,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992年2月一3月) /411

 十二、出访新加坡

 (1995年6月) /421

 十三、积极参与国内外民族学术研究与考察活动,潜心壮学研究,致力

 创建《壮学丛书》 /426

 十四、去宁夏参加中国民族史年会

 ——考察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

 (1996年秋)/443

 十五、去满洲里参加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保专题研讨会”

 (2001年8月初旬) /460

 十六、到毛泽东、刘少奇故居、南岳等地参观访问

 (2002年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 /472

 十七、到河南参观学习 /483

 十八、我与壮学研究二十年/492

后记 /507

试读章节

我的母亲姓梁,因是文盲,没有书名,奶名叫什么忘记了。外祖父是前清武举,母亲幼时丧父。她是个极为勤劳、朴实、善良的妇女。家里的农活大半都是母亲承担,包括该男人耕作的犁耙也由她做;带孩子、割草、挑水、操持家务更是她理所当然的事了。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忙碌不休。二三岁时,母亲用一只竹箩装农具、一锅白粥,一只竹箩装我,挑到马道岭畲地去挖花生。她一个人一面挖花生,我一面敲铁锅盖玩耍,这便是我童年的玩具。母亲就是这样辛勤地劳碌一生,我终生奋斗不息的人生观,是母亲的形象最早给予我影响的。

我有个姐姐,比我大十几岁,,也是文盲,奶名“润娇”。在我能记事的幼年,她就出嫁了,她出嫁时的热闹情景我尚有点印象。姐姐嫁到邻近10华里左右的渌仙村去,姐夫姓韦,中等人家,读过几年书,也是务农的,他家信仰基督教,他是教徒,平时家里是不烧香的。我姐姐生下第一个孩子,取名亚带。有时姐姐回娘家,与我母亲一同到甘蔗地里干活,便将亚带叫我背起,那时我大约六七岁了。

我父亲有三个亲弟弟,最令我难忘的是四叔张瑞湖,他是个瞎子,四岁时出天花,把眼睛弄瞎了。在我懂事前父亲几兄弟早就分了家,四叔分得一问牛栏,连着牛栏的是一个灶房。四叔没有牛,父亲、六叔各有一头牛,因而占用了牛栏,四叔便在牛栏上睡,很臭,夏天蚊子成群。四叔分得的家产还有一块大约1亩的旱地、一棵大龙眼树。每年龙眼结果收获时,他便在龙眼树下搭起一张床,日夜守护,碰上丰收年可得五六百斤,这是唯一的一笔收入。四叔不能从事耕耘,生活无着落,靠我父母关照合伙过日子,我白幼年便跟四叔一起生活。四叔虽是瞎子,但脑子聪慧,会做木工,如家里水桶漏了,他可以补,或新制木桶、门板之类,小时他曾亲手制造陀螺给我玩;他还会讲故事,如薛仁贵征东之类,我爱听故事的兴趣,可以说是缘于四叔感染的。

二叔张瑞麒,是个无产者,他分得正堂的东厢房,这间房以前是我祖母住的,祖母去世后归二叔所有,他再无别的财产。二叔靠打工过活,如去蒲庙圩给一家商号叫“贞记”的熬酒。二叔是个嗜酒嗜赌的人,赌输了便卖家产,连老婆也卖了,自我懂事起便见他卖过两个老婆。

六叔张瑞狮,为人凶暴,横蛮不讲理,我曾亲眼看见他打伤我父亲。六叔青年时代是个地理风水迷,他随意把祖宗的坟山移动另葬,梦想葬着龙穴便出皇帝,所以把他儿子取名叫张学君。记得在我大约10岁时,他背着一只罗盘针(风水先生用的)·出门,一去就是好些年,大约是月本投降后才回家。据他自己说曾流浪闯荡到江西当了国民党的兵,打共产党去了,后来开小差回家。六叔一生的行为给我留下的全是很坏的印象,他打我父亲的凶暴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幼小的心灵萌生了憎恶横暴之人。解放后,六叔时来我家,我不念旧恶,善意接待,对其困难,亦有所接济。六叔去世后,对其遗属子孙,念兄弟情亦予关照。

我还有个寄认的五叔,名叫张上绍,也是个无产者,手工业工人,曾到南宁一个纺织厂当工人,后来工厂倒闭,便回家靠做木屐卖度日,在南宁街娶了一间商号的丫环为妻,生了一个孩子,可怜,均于1939年冬日军入侵广西时在流亡逃难中去世。

我父亲是长子,家财比几位叔叔多些,分得正堂的西厢房和一间火灶房连着,房子是泥墙、泥砖、瓦结构,它与六叔分得的正堂、二叔分得的东厢房及四叔分得的牛栏伙房及大门口的围墙构成一个整体,中间有个长方形的小庭院,院子的南面土墙檐下是鸡窝、猪圈和堆放犁、耙等农具之处。房子年久失修,一到雨天不仅天面瓦盖漏水,连地面的墙根老鼠洞也涌入一股一股的雨水进房来。父母为解救灾害便在房里挖起一道排水沟,使水自房中流过外排。每遇大风,父母更忧心忡忡,生怕危房倒塌。父母和我终年都在忧患中度过。

家里的财物也很简单,一只大木柜,一只木箱,一张折叠多脚台,这些家产还是我母亲出嫁时的嫁妆。另外还有一铺长长的木板床,可连着铺两床铺。年中收入的红薯或自制得的蔗糖漏坛子,便都在床前角落里堆放。

连着住房便是灶房,内有两只泥垒的土灶,大灶前另搭一只小小的三角灶。一张陈旧破烂矮小的木桌子做餐桌,一只小碗柜,一只可容几担水的大水缸,一张长方形旧桌上放切菜板,这便是灶房的所有家当了。

P2-3

序言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历史,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历史。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活动,是全党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日葵、韦拔群、谭寿林、廖梦樵、朱锡昂、李明瑞、俞作豫、周子昆、苏蔓、黄彰、钱兴等广西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雷经天、韦国清、陈漫远、李天佑、覃应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受无数风浪考验,为家乡广西乃至全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征集、编纂出版革命前辈的回忆录,是地方党史部门抢救活的党史资料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我室先后编纂出版了覃应机、黄荣、陈岸、黄松坚等革命前辈的回忆录,已经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好教材。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我们组织编纂出版这套《回首征程丛书》。丛书将全面生动地再现骆明、段远钟等20余位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采。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接受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教育,积极追求真理,毅然投身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洪流,矢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百折不挠,英勇奋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中,他们肩负重任,克己奉公,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他们坚定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老当益壮,奋发有为,为广西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再立新功。

这批革命前辈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奋斗者,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品德情操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编纂出版《回首征程丛书》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充分发挥我区党史资料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这些革命老前辈的革命经历和实际情况,这套丛书在体例上采用灵活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长篇回忆专辑;二是片断回忆专辑;三是综合史料专辑;四是诗文集。

我们组织编辑出版这套丛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史料翔实、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笔淳朴、可读性强,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它的出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激励全区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团结奋斗,实现“富民兴桂”的新跨越,又好又快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

后记

张声震同志著的《往事如斯》,是经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同意出版的《回首征程丛书》中的一部专辑。

张声震同志是广西邕宁县人(今南宁市邕宁区那莲村),壮族。他于1939年参加了南宁区战时工作团(实为中共地下党掌握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进步团体)。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作为生命的灵魂,英勇地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他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到上林县的古蓬、思吉去组织武装起义,揭开了上林县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在宾阳专区、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柳州专区任职;后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部长(自治区党委常委兼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副主席、顾问,直至离休。为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了70多个春秋。回忆录所及,反映了作者的革命坚定信念和与时俱进的奋斗精神,注重调研,现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勇于律己,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革命回忆录,对于读者了解抗日战争以来的广西历史脉络和细节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本书由作者亲自撰写、一气呵成,张国强同志协助完成收集资料和书稿部分章节的整理工作。韦纯束、刘毅生、区济文、林克武、黄嘉、丘文懿、陈咏、覃桂荣、陈清源、刘小松、黄铮、吴忠才、江虹等同志审阅了初稿。谨致以衷心谢枕!

根据《回首征程丛书》的总体要求,我们对本卷书稿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增删、充实。庾新顺同志负责主编定稿工作,李伟宁、黄启周参加编校工作。由于学识有限,疏漏和失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和指正。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

2013年11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