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婚(精)/陇原当代文学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文华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文华编著的《重婚》是长篇小说。描写当代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离合,男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直面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这一历史巨变时期的社会现象,展示出人们丰富多彩、复杂而独特的心灵世界,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量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内容推荐

《重婚》讲述了英俊干练的肖山与娟美多情的童琳刚刚结婚,就因由于历史灾难造成长期分离的原配夫人白妍的突然出现而风波骤起,为了争夺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展开了一场场尖锐复杂、动人心魄的苦斗……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男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像滴水映日那样,直面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这一历史巨变时期的社会现象,展示出人们丰富多彩、复杂面独特的心灵世界,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量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重婚》由李文华编著。

试读章节

第一部惊雷

儿子又发烧了。

儿子是黄昏时开始发烧的。白天还好好的,晚饭后不知为什么就出现了发烧的迹象——开始乏力懒言,面色潮红,额头滚烫。及至天色完全暗下来时,他就没有一点儿玩的力气了。

白岩害怕起来了。儿子已经多次出现过这种情况,他的发烧甚至没有一点儿预兆,突如其来地说烧就烧,而且一发烧就抽风。有那么几次特别厉害,都差点把她吓死。还是她自己背着儿子,迈着碎步,一路小跑到离此几十里地的医院为儿子看病——那可是几十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啊!

可眼下这么晚了,想去医院也不可能了。

白岩急躁地踱出宿舍,抬眼向四周望去,那白天还一派嫩绿的山峦,现在早变成了一抹浓重的黑色,如一堵齐天的大墙,黑压压地横在眼前。天上没有月亮,偶尔从云隙里透出点点星光,使这无边的黑暗越发显得幽深空洞,神秘莫测。远远近近零乱起伏的狗吠声,又使黑夜加重格外恐怖的气氛。而眼前家属院的灯光都熄灭了——人们都渐次进入了自己的梦乡。

白岩一下子感到自己是这样的无依无靠,无助无告。一种空前的、强烈的孤独感攫住了她的心灵—平时和儿子在一起,尽管儿子这样小,但他的早熟懂事,他的活泼可爱,使白岩一直把他看作一个可以依托、可以战胜孤单、排除苦恼的小大人、男子汉。可现在,儿子病了……

白岩无奈地转进屋子,站在儿子床前,用手摸摸儿子的额头,心里一时没了主意,不知怎么办才好,又似乎下意识地,去将自备的针管煮好,吸好退烧药,走过去,轻轻地叫儿子:

“军儿,乖乖,过来妈妈给你打针。针打了,就好了。”

儿子吃力地睁开眼睛,看到妈妈手里举着针管,“倏”地一下子钻进了被窝,严严实实地将头蒙住。任妈妈怎样劝,怎样哄,就是不出来,嘴里还不停地抵抗着,拒绝着。说来也难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还不到七年,针就打了无数,早打怕了,早就视打针如虎狼了。做妈妈的,不能打他,又不能硬来,只能耐着性子一遍遍开导,等他自己情愿……只是儿子今天显得格外害怕,格外顽固,怎么哄劝都不起作用。

白岩无法,只得动手拉了拉被角。儿子立刻哇地一下哭出了声,嘴里直嚷“我不打针,我不打针”,而且将身子钻得更深,裹得更紧,再一拉,儿子哭得就更厉害了。

无可奈何间,白岩忽然想到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几乎使她自己先一个激灵。她知道采取这个办法也许不合适,可也只能如此了。她竭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坐在儿子头前,轻轻说道:

“军儿,你不打针吗?你不打针,等爸爸回来,我告诉他,他会不喜欢你的……”嘴里说着,自己心头就不禁一阵阵发颤发紧。

儿子一听,却一下子就掀开了被子,露出了红彤彤的小脸,瞪着眼睛,半是惊喜,半是怀疑地问妈妈:

“啊?爸爸?你说爸爸要回来?什么时候?”

“……明天!”

“真的吗?妈妈!”

“真的,好儿子,妈妈还能骗你吗?”

儿子相信了。他爽快地爬出被窝,调过小屁股,忍着疼等妈妈打完针,不等妈妈揉完针眼,又痛快地说;“妈妈,把药拿来,我还要吃药!”

白岩心疼地说;“好儿子,好儿子!”忙把药取来,让他吃了。

药到病未除。深夜,儿子烧得更厉害了。白岩又急又怕,胆颤心惊地围着儿子转,一会儿冷敷,一会儿量体温,一会儿用酒精擦身……平时用来对付儿子发烧的各种办法都试了,可就是没有效。儿子浑身上下火蛋儿似的,小胸脯不停地剧烈抽动着,忽而惊厥,忽而咳嗽,忽而梦呓,忽而惊叫:“妈妈,车……车!爸爸……”脸上露出一丝甜蜜的憨羞的笑意。

白岩见儿子烧糊涂了,叫也叫不应,身子打挺,额头紫青,一阵阵闭气,手梢儿也冰了,不禁吓得哭了起来。

这一哭,她仿佛看见地上出现了许多晃动的影子,这使她想到了鬼,想到了鬼勾魂,她一下子止住了哭,将儿子抱起来,全身心地紧紧搂在怀里,叫喊着:“军儿,你快不要吓妈妈!军儿,爸爸就要回来了!爸爸就要看你来了!你要挺住呀……”’她只恨不能哪怕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曙光的早点出现,换来儿子的平安无事,换来丈夫的早点归来……

挨到天明,儿子的体温总算稍稍下降了一些,呼吸也匀称了,神智也清楚了。白岩紧绷了一夜的心弦才算稍稍松弛了一些,一阵困倦也袭了来。可是上午还有她的两节课,没有人可以替她代。她自己又不愿耽搁这么多学生的课,就胡乱擦了一把脸,梳梳头发,想等上完两节课,就带儿子去医院,好好诊断治疗一下。就又给儿子打了针,——儿子这次倒特别听话,半点拒绝的意思都没有。又喂了药。在头前放了些食物和水,嘱咐儿子饿了自己吃一点,但一定不要乱动,好好在家休息。自己就上课去了。

总算上完了两节课。白岩几乎等不得下课和学生们打招呼,就急急忙忙地回了家。

可回来一看,家里哪里还有儿子的影子!

白岩忙到院子里找。可是儿子平时玩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不见他。她又着急又生气。这孩子真不听话!这会儿到底上哪儿去了?说得好好的不能乱动,可他偏偏跑了出去,烧也没退尽,这一下还不雪上加霜……

正慌得手足无措,一个在院子里玩的小女孩,指着大门说:“阿姨,你们肖军跑到大门外头去了!”

白岩半信半疑地出了大门,东张西望,忽然一下子惊呆了——

只见在离校门不远的大路边,儿子坐在一只小板凳上,双手托着腮帮,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疾驰而过,扬起滚滚黄土,立即将儿子隐没了。

白岩急忙跑了过去。P1-3

序言

人们在生活中总难免碰到一些小小的偶然事件,却往往激起不尽的思考。

1993年秋,我收到了一部长篇小说《重婚》,作者李文华同志在扉页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敬赠久仰的荒煤老指导留念。虽没有见过您的面,但心灵深处已经是您的学生了。”

我认为这是一位青年作者过于谦虚的客气话。我只是很简单地回了一封信,说赠书已收到,容抽暇拜读,希望文华告诉我一点从事创作的经历或还有无其他作品。

不料12月中旬,文华同志一位北京朋友给我寄来文华1992年5月给我的一封信以及她保存多年的一张颜色苍黄的很旧的剪报,有的地方已经磨碎了,李文华同志在不少的段落中用红色、蓝色的笔划上许多杠杠,还有的文字下面又画上小小的红圈圈。这位朋友在来信中说:

“今日我收到作者寄来的《重婚》,忽生感慨,觉得把作者原写给您的信,还是寄来为好,请您百忙中一读。”

接着又收到文华的来信,才知道事情整个真相。原来在1992年5月,文华就把《重婚》手稿和那张旧的剪报,连同给我的一封信一起寄给了这位朋友,希望转给我看、并提点意见。这位朋友出于好心照顾我辈老人,提了些意见就把稿子退还给文华了,信和剪报却留了下来。

这份剪报,原来是我1987年初写的一篇文章,为《张弦电影剧本新作集》所写的序言。甘肃日报转载时改为《从张弦笔下的女性所想到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转载的。

现在来看,文章总的精神,既赞扬张弦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当代女性悲剧性的命运,显示了女性美好的心灵,又希望他今后能创造一些在八十年代重新焕发青春的新女性,甚至“女强人”的形象。

文章中有这样两段话:

“我认为,国际文坛许多优秀作品都表现了女性悲剧性的命运,是因为:

“女性的命运实际上和家庭、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是妻子、母亲,从爱情的萌芽到各种样式的婚姻,终于形成幸福和不幸福的家庭,承担起种种繁重的责任和义务,女性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在整个精神世界里,都可以说是负担最重的人。”其次,在呼喊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潮中,难道不应该更加重视女性的尊严和价值吗!我们谁能计算得出来,在十年动乱中有多少家庭被毁灭,这场动乱所造成的无数的悲剧中有多少女性的血泪?……何况在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新旧交替时期,‘文革’的后遗症还未尽消逝……又沉渣泛起,从各个方面浸袭着女性美好的心灵……我们既为她们美好的心灵而感到自豪,也为她们面临的许多历史重负而往往难以摆脱种种恶梦和厄运而感到羞愧和自责。……我希望看到一些反映建国以来有关我国各族人民的女性命运题材的史诗性的作品。”

文华在信上讲,她就是读了这文章、特别是以上的话照亮了她的心路,是由于我的文章“指引”她写了《重婚》,所以她发自内心地称我为老师。

这段小小的插曲,不能不激起我一些思考,才和文华开始通信,希望多了解她的情况,也终于在春节之后认真地读罢《重婚》,还答应为此书再版时给写一个序言。

可是.我提起笔来时,我总觉得白岩、肖山、肖军、童琳这几个生动的形象尽管不断地闪现在我的眼前,我所想的却是另一些不尽的感慨!

近些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严重地冲击了所谓严肃文学、纯文学、高雅文学。1993年曾被有些评论家称之谓“长篇小说年”,但被炒得最热的却是个别实际上践踏女性灵魂的作品。更不用说有些流行全国市面的通俗文学,无非是在那里制造和宣扬种种“性爱”的故事去吸引读者。总之,用肮脏的笔去描绘一群“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的形象,实际是把女性表现为性的奴隶和玩具而已。

这对我们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反对社会不良风尚,鼓舞人民意气风发、奋勇向上的精神,简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也必将给青年一代以不良的影响。老一辈的文学工作者不能不为此感到忧虑。

因此,我读到《重婚》这样的作品,而且是青年作者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下了“文革”后遗症留下的女性悲剧,创造了白岩这样一位真实生动感人的形象,不能不感到高兴和安慰,我在这序言中不可能详细评论和分析白岩这个形象的典型性。但我相信,白岩不仅还会活在类似肖山父子命运人们的心灵里,也还必将活在千千万万人们的心灵里。她的悲惨的命运和坚强的性格还将激励人们去思考许多问题。

我们既要清醒地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地处理“文革”的某些后遗症,更要珍惜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为未来开拓新的境界,要让类似肖山父子这样悲剧命运的人们也迈步前进。

从创作方面来讲,白岩这个形象也值得思考,例如看来是一个矛盾的现象,从小说中所描绘的白岩种种错综复杂的心态来看,她的心灵纤细而又脆弱,然而她一再上告,既要告“文革”中败类,也要告自己的丈夫。对这种性格倒底怎么理解呢?

也很偶然,我1988年在一篇谈《关于女性文学》的文章中就谈到了这一个问题。我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习惯于说女性的心灵是纤细的、脆弱的,可是谁想到过,‘文革’中无法无天的罪行,正是对无数纤细、脆弱的心灵砍上一刀一刀深痛的创伤,她们是怎么承受下来的?难道这数以亿计的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脆弱的心灵,不又是以难以想象的坚强的性格终于承担了这历史的重担?难道这些女性不能够、不应该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些伟大的、崇高的、难忘的、不朽的典型而存在?可惜反映这种伟大女性的作品还不多见。当然,她们也只是一滴水,我国千千万万的伟大女性中的‘这一个’,反映了我国亿万女性美好的心灵,像无限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历史。”

不论读者们如何评论白岩这位女性形象的典型性,白岩也不是像张志新那样伟大的女性,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在“文革”中被毁灭家庭、失去丈夫、抚育孤儿成长的母亲。可是一旦和丈夫重逢,旧情复燃,燃烧起真挚爱情被埋葬,多年的岩火,又终于酿成一场夫离子别的悲剧。作者饱蘸血泪所刻画的这个悲惨而美好的心灵,却正好印证了我文章中的观点,白岩这个形象是反映了‘文革’中亿万女性美好心灵的一滴水,这可是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但却很好地说明,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结合,或者说理论须要实践的检验,恰好证明,理论与创作都必然源于生活。

如果我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文革”十多年的坎坷,如果我没有在新时期认真读了并且理解了当时称之谓“伤痕文学”的大量作品,我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提出那种要求和希望来。

文华一再来信强调她的《重婚》,是按照我的思想,受到我的指引而创作成功的。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当作者在无限丰富的生活里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许多真实、感人的事迹,激发起许多生动的感受,在长期蕴孕着一种创作的冲动中,还不能一下子找到一个很好的主题和构思的时候,却巧有篇文章或某个观点触发了她的灵感,在她构思中找到了一种契机,加深了对人物命运的理解,因而一触即发,使生活的源泉奔腾而出,终于胜利地创造了生动鲜明的形象,完成了一部好的作品。

倘若文华没有自己生活中丰富的感受,不热爱文学,不偶然见到过去曾经相识的白岩这位形象的原形人物激起她的思考,即使读了我的文章,也未必就能创作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来。所以,文华还应该感谢生活!

自然,一个老评论工作者,有些观点激发了青年作者的灵感,促成一部好小说诞生,获得广大读者的热爱,这也是我应该感到安慰和高兴的,所以,我也应该感谢文华,是她以创作实践证实我的观点是符合生活实际的。

我仍然认为,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文学艺术在创作中表现当代女性的性格和命运,歌颂美好的心灵,是我们今天要建立真诚、和谐、团结、友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维护女性尊严,提高女性素养,树立和发展健康的家庭道德伦理,培养新一代女性的光荣的使命。

从少女的钟情到热恋,从建立和谐的美满的家庭、到成为亲切抚育下一代的母亲,由于社会、生活、家庭成员复杂的各种原因,都可能随时发生种种悲剧,而且是对社会安定团结的一种冲击。除了依靠法制之外,关键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的素质,而文学艺术在这方面所有的陶冶性情、潜移默化的作用,又是别的工作无法代替的。所以我们的女作家,尤其是青年女作家千万不要轻视、忘却这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和职责。

我们既不希望我们的社会再发生白岩这种悲剧,也不希望发生童琳这样的悲剧,更不愿看到肖山这种悲剧。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在他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作品中揭开安娜的大悲剧的开始,全书的第一句话就是: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却觉得还应该再加一句:“这各种不幸,却往往是落在女性身上。”

所以,我觉得,女作家应当努力帮助新女性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去获得真诚的爱情,建立起更美好和幸福的家庭,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但愿我这篇杂乱的感慨能帮助文华和更多的青年女作家再有点启发,为她们反映当代新女性生活方面开拓一点新的思路,取得更新更好的收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