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义》又名《英雄小八义》、《梁山后代》,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年间。
《小八义》遵循“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其谬误、朴其不足。既保留口头文学的艺术特点,又加强评书作品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可说可读的通俗文学。
本书作者暂不可考,仅以佚名替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八义(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佚名 |
出版社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八义》又名《英雄小八义》、《梁山后代》,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年间。 《小八义》遵循“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其谬误、朴其不足。既保留口头文学的艺术特点,又加强评书作品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可说可读的通俗文学。 本书作者暂不可考,仅以佚名替代。 内容推荐 《小八义》又名《英雄小八义》、《梁山后代》,是部在民间流传较久的长篇鼓词,讲述的是水浒梁山英雄后代的传奇故事。《小八义》叙宋徽宗时,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汉尉迟霄、唐铁牛、梁山好汉后代孔生、时常青、花云萍、阮英结为小八义,为国除奸,为民除害的故事。 本书作者暂不可考,仅以佚名替代。 目录 第一回 汴梁城周家满门被害 济宁府公子只身投亲 第二回 周景隆有意投亲 梁士太反目无情 第三回 梁滚毒设牢笼计 周顺被骗关房中 第四回 老管家义舍亲子 周景隆逃命他乡 第五回 走穷途慷慨解囊 东门外拈结友 第六回 荒郊一场生死战 尉迟洁拜愣孔生 第七回 沈不清走脱周顺 徐文标巧遇姑亲 第八回 贾秀英嫌贫遭打 周景隆入居徐家 第九回 失意子负托理家 徐文标保镖入京 第十回 野蟒川阮英亮相 守空房贾氏怀春 第十一回 荡妇登门戏书生 阮英隐形察奸情 第十二回 贾秀英千调百逗 周景隆洁身拒淫 第十三回 结弟兄同生共死 才相见即刻别离 第十四回 贾氏恶语陷周顺 文标仗剑闹书房 第十五回 徐文标愁喝闷酒 小阮英大闹书房 第十六回 怒不可遏阮英搬兵 远走他乡周顺被劫 第十七回 寻自尽上吊松林 尉迟肖解救义弟 第十八回 获情书文标识真情 寻表弟亲走济宁城 第十九回 磨盘山阮英搬兵 唐铁牛赶赴济宇 第二十回 五兄弟同宴会仙居 徐文标济宁访表弟 第二十一回 六弟兄同居孔家寨 贾秀英定计害文标 第二十二回 贾不正刀杀文勇 沈不清遣差破案 第二十三回 沈不清传差捉凶 徐文标被捕入狱 第二十四回 屈打成招文标入狱 丧天害理李虎贪财 第二十五回 阮英飞身报凶信 五弟兄定计劫牢 第二十六回 梁秀英祭奠周景隆 徐文标狱中盼救星 第二十七回 众弟兄劫牢救文标 沈不清兴兵讨反贼 第二十八回 徐府同奔孔家寨 阮英铁牛战官兵 第二十九回 阮英述说五嫂贞 猴子去偷梁秀英 第三十回 生疑心阮英赶毛驴 救佳人猴子战女鬼 第三十一回 败山贼阮英杀尼姑 久不至孔唐往接应 第三十二回 唐铁牛智杀梁滚 三弟兄齐进济宁 第三十三回 醉仙楼推杯换盏 闹公堂诈银三千 第三十四回 阮英潜身入绣阁 猴子错偷假秀英 第三十五回 梁秀英潜出寻夫 众弟兄往寻花容 第三十六回 主仆失散秀英入山 伉俪缘分翠屏观夫 第三十七回 假郎君山寨娶妻 寻娇娥探得贼山 第三十八回 假扮新娘娶娇娥 大哥成亲弟上山 第三十九回 多情女怀春罗帐 假新郎呆坐春宵 第四十回 周景隆走散入山 东京城皇爷发兵 第四十一回 官兵围困杏花寨 梦熊率兵战山前 第四十二回 马似龙战败负宝 郑翠屏下山斗敌 第四十三回 山前斗宝翠屏身亡 圣母施法徒弟回生 第四十四回 火烧官兵郑梦熊逃走 中途遇寇周景隆失散 第四十五回 郑梦熊投奔磨盘山 周景隆独往苏州城 第四十六回 遇绝境梁秀英跳河 逢恩人女娇娥认母 第四十七回 不收银京官保清正 寻景隆李公托姚顺 第四十八回 众弟兄下山找景隆 梁秀英香前大许愿 第四十九回 梁秀英上庙还愿 蔡衙内强抢佳人 第五十回 李逢春蔡府寻女 狗蔡京恶语挡人 第五十一回 告状不赢反遭贼害 逼奸未遂一目被射 第五十二回 阮英袖箭射蔡 猛蔡京怜子请铜头 第五十三回 斗妖僧阮英战败 贞节女大骂蔡京 第五十四回 阮英救出梁秀英 云平又救小阮英 第五十五回 花云平引见滚地雷 葛家庄阮英来借剑 第五十六回 为供宝剑赌输赢 阮英初盗透龙剑 第五十七回 阮英苦思盗剑计 葛昆睽睽守剑严 第五十八回 弄巧成拙盗剑不成 卖弄机巧反遭伤害 第五十九回 尖刀刺牛施妙计 葛昆离位失假剑 第六十回 二弟兄汴梁欢饮 小阮英再盗宝剑 第六十一回 二盗假剑阮英心羞惭 为盗真剑三进葛家庄 第六十二回 葛昆遇知己泄露真言 阮英池中盗得透龙剑 第六十三回 避法冠下时长青接剑 阮英寻剑来至金家滩 第六十四回 阮英盗赃银贪心不已 金亨起歹心锁他柜中 第六十五回 孙氏骂金亨伤天害理 云平欲搬兵救回阮英 第六十六回 金亨羞愧无地自容 忽闻异声心中发惊 第六十七回 冤魂索命吓坏金亨 遗言教子切把善行 第六十八回 阮英装鬼死里逃生 谎称巧艺蒙骗金亨 第六十九回 设巧计严惩金亨 害人者自得报应 第七十回 长青文魁炫耀宝贝 灯下饮酒各怀鬼胎 第七十一回 长青一觉失了算 丢了透龙避法冠 第七十二回 时阮见面险些翻脸 提起先人顿换笑颜 第七十三回 金贵挺身异国寻宝 阮英路遇囚中铁牛 第七十四回 铁牛遇不平为人解难 痛打王管家初显威风 第七十五回 于信夺人妻逞霸道 铁牛仗义大打出手 第七十六回 张教习丢脸欲搬救兵 于信死去全家放悲声 第七十七回 唐铁牛救人救到底 降龙伏虎再显神威 第七十八回 铁牛战群恶棒下无情 于智赶往兵营求救兵 第七十九回 吴斌欲放铁牛不走 好汉被捉进了囚笼 第八十回 英雄救唐奇得? 松林中密谋造反 第八十一回 吴帅办文案禀报奸相 英雄夜入府篡改禀文 第八十二回 阮英与弟兄回铁龙山 众英雄计议救唐铁牛 第八十三回 为救铁牛寨主决策 群英计议率兵下山 第八十四回 群英率兵直奔藏兵营 声声叫阵定要决雌雄 第八十五回 尉迟奋勇旗开得胜 群英庆功防敌偷营 第八十六回 官军偷营损兵折将 吴斌无奈急报汴梁 第八十七回 妖僧助官军施法宝 尉迟肖遭神珠落马 第八十八回 孔生?阵与妖僧拚命 妖僧施法宝再显淫威 第八十九回 孔氏上阵皆遭毒手 阮英文战智擒妖僧 第九十回 妖僧遁逃阮英请金定 佳人施神丹救人活命 第九十一回 金定飞刀败铜头僧 妖人拜请金封长老 第九十二回 金封巧布八卦阵 金定追敌把阵观 第九十三回 金定细话破阵之难 翠屏奉命携宝下山 第九十四回 郑氏姐弟相逢话别情 率兵下山金定喜相迎 第九十五回 八卦阵变化困佳人 金贵及时携宝入阵 第九十六回 金贵红毛国装太子 蒙骗公主智盗三宝 第九十七回 盗来三宝急入阵中 借助神威救助英雄 第九十八回 透龙剑斩妖敌阵自破 吴元帅败逃铁牛解脱 第九十九回 捉拿于氏父子各逞强 解救被抢妇女回故乡 第一百回 父子作恶遭报应 英雄除奸传美名 第一百一回 景隆途中住店遭殃 姐弟寻公子险上当 第一百二回 阮英忽降惩罚贼人 景隆翠屏久别相逢 第一百三回 郑氏姐弟相护送 景隆进京见李公 第一百四回 英翠屏叙别情 一家团聚喜贺庆 第一百五回 景隆高中亲友欢跃 参倒蔡京终把冤报 试读章节 公子在书房左思右想,无计可生。忽听门外女子声音,亦不知是梁小姐,亦不知是梁府丫环,影影绰绰的,见亦不见。梁滚那厢去了,我想出去逃命,登天还难。 公子自己把话明 连把娘亲叫几声 母子今日要见面 除非夜晚一梦中 书房死了周家后 谁与我母把信通 我娘若是知道了 进城来找梁总兵 找着总兵梁士太 将书裁开另有名 回来不把别人表 再表管家老梁忠 梁忠来至配房外 不见姑爷周景隆 且说梁忠来至配房,不见周公子哪厢去了,亦不见少爷哪去了,我且到后花园找找去。穿宅过院,来至后花园门首,用手把门推开,进了花园,越过观花楼,只听书房哭哭啼啼的,也不知何人,待我进去瞧瞧。迈开脚步,到书房门外,把锁打开,推开门扇,进了书房。仔细一看,原是姑爷啼哭。开言问道:“姑爷,这是为何?”周顺抬头一看梁忠,说道:“老管家,是你不知,听?道来。” 公子书房把头抬 只见梁忠走进来 开言就把管家叫 听我从头说明白 你的少爷将我请 书房以里巧安排 爷俩定下奸毒计 叫我一命呜呼哀 熬了断肠汤一碗 钢刀绳子拿过来 今日我若绝了命 周家冤仇解不开 公子说了多一会 梁忠听得泪满腮 叫声姑爷免忧虑 老奴与你说开怀 梁忠说:“我家少爷哪去了?”公子说:“方才你少爷在门外站着,那边来了一位女子,亦不知把你少爷领到哪里去了。”梁忠说:“这件事我知道,少爷和丫环到观花楼上去了,此时亦不能前来,姑爷你在此等候,老奴有一条妙计。”说罢出了书房,又把门锁上,出了花园,赶过北楼,到了配房。他的老婆早已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一十五岁,长得痴呆傻子,正在那里睡觉呢。梁忠上前打了一掌,傻子翻身起来,说:“爹爹呀,我要吃烧饼。”梁忠拉着傻儿说:“跟爹爹走吧。”傻子只当领他吃烧饼去呢,只向花园进来。进了花园,来至书房门外,又把锁拿下了,推开了门,梁忠先进去,叫儿子在外边站着。公子抬头一看梁忠回来了,说道:“老管家,你又领一个人作甚?莫非叫他来杀我?”梁忠说:“姑爷休当领他前来杀你,老奴领他前来救你。” 梁忠这才把话明 连把姑爷叫一声 休当老奴来害你 领他来救你性命 他是我的亲生子 好与公子作替身 让他喝了断肠散 好救姑爷出火坑 公子一听这句话 连把管家叫几声 你的儿子带回去 想替周顺万不能 我这就是一条命 你儿也是父母生 梁忠一听这句话 连把姑爷叫几声 你今不应这件事 让我活着万不能 若叫少爷知道了 哪有你我活性命 周顺一听这句话 眼望老天打嗨声 啥叫奴来啥叫生 认作义父最亲生 公子跪在平川地 叩头就把干爹称 梁忠吓得兢兢战 奴若欺主罪不轻 万般出在无可奈 拉起干儿周景隆 干儿快快跟我走 我好送你去逃生 公子急急往外走 梁忠又是叫一声 梁忠说:“干儿,你且慢走,先在此站着。”又照傻儿子打了一掌,往书房一指。傻儿只当书房里有烧饼,跟他爹进了书房,梁忠?了八步断肠汤来,将碗放在案桌上,又照傻子打了一掌,望着碗一指,傻子上前一看,是一碗汤,亦不知什么。梁忠说:“儿呀,你喝了吧,那是爹爹与你冲了碗甜茶。”傻子一听,拿起碗来,一口气全都喝了。喝在腹内,觉着甜呢。又把舌头伸出,要舐舐碗,只听扑咯咯一声,傻子死了,躺在地上,碗也打破了。梁忠一见,把灯火吹灭,迈步走出门外,把门扣上,手拉干儿往北而走。来至墙根底下,公子说:“干父,花园墙一丈多高,我怎么出去?”梁忠说:“干儿,为父蹲在地上,你蹬着我肩膀上,我再站起来,你就抓着墙头了,墙外刮风,窝些沙子,你跳出?外,亦栽不着。”公子一听,说道:“干父,你快蹲下吧,儿好逃命。”梁忠即蹲在地上。且说梁滚正与丫环在观花楼上要行那云雨之事,又恐外面有人,站在楼上,东瞧西望,只听谯楼鼓打三更。周顺正要跳墙,恨不能一时出去,手扶花园墙脚,蹬梁忠肩胛,一时用力太过,倒把梁忠蹬个倒仰,一个栽下。梁滚在楼上四下正瞧呢,只看墙底下有人影影绰绰,看不真,一声喊道:“大胆贼子,半夜三更来在花园,不是偷花,就是偷柳,我府家将甚多,把你捉住,送在官衙,打板子问罪,还不与我出去。”公子一听,吓得兢兢乱战,道:“干父,这怎么好?”梁忠说?“不要害怕,他说是贼,那就装贼吧。我蹲下,你蹬着,快快逃命去。”公子即伸手扶着花园墙,梁忠就把公子一擎站起身形。公子上了墙头,往外一纵,跳出墙外,落在地上。再说梁滚,看见说道:“真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喊就无影了,常言说得好,能要放贼不要拿。我还回我的观花亭,与我那情人玩耍。”且说梁忠只听观花楼门一声响亮,就知少爷回去了。说道:“干儿,你过去栽着了无有?”公子站起来说道:“干父,你回去吧,未栽着。后来一步登高,恩当重报。”梁忠说:“儿呀,你且慢走,现有十两银子,拿去聊作路费。”向怀中掏出,抛在墙,公子捡起,藏在怀中,说道:“干父,回去吧,为儿要走了。”梁忠说:“儿呀,多加小心。”公子说:“干父,不要挂心了。”迈步往前而走。梁忠即回花园,来在配房,且不必提。再说梁滚听见谯楼打了四更,说道:“周顺死了没有?”迈步下了观花楼,来到书房内,见灯也熄了,黑暗暗的,亦不知周顺死了没有,手拿了宝剑,往里正走,被死尸绊倒,扑咚一声栽在地下,把宝剑亦落去了。摸着碗也打碎,才知周顺已经死了。站起身来,说道:“我与你找个葬身之地。”操起死尸两条腿来,往外就拉,只向浇花井走来,将死尸脑袋朝下向井里一扔,只听扑咚?声,已在井里。梁滚往观花楼去不提。且说周顺迈步来至街上,只听谯楼打了五更,这天也就要亮了。 少爷忽听打五更 金鸡三唱到天明 长杆挑去明天月 铁帚扫去满天星 太阳放出红光照 闪出千家万户门 一夜晚景天亮了 一街两巷闹哄哄 来来往往人不少 作买作卖不住声 金花花的茶叶铺 亮堂堂的绸缎棚 染坊缸里红绿配 对门就是彩盛棚 路南茶店人不少 北边红炉贴烧饼 公子不看买卖景 随着众人往前行 也有老来也有少 也有俊俏女花容 许多公子飘玉佩 二八佳人抱婴婴 欲知众人什么事 下回书中说分明P14-17 序言 在清代的通俗小说中,有一种侠义小说(又称“武侠小说”),内容多写侠客、义士协助清官破案和除暴安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本单元推出的就是侠义小说系列。在我国,侠义文学的传统可谓是源远流长。 侠义精神原出自战国时代的游侠之士,指的是侠客们身上的一种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先秦时期,这些“匹夫之侠”因为“儒、墨皆排攘不载”而“湮灭不见”(司马迁语)。到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叙写了朱家、郭解等“布衣之侠”、“间巷之侠”的故事,歌颂他们重言诺、轻生死、讲义气的侠义之风和品质。二千多年前的《游侠列传》可说是侠义文学的滥觞。 在唐代,侠义小说成为唐传奇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支。中、晚唐时期,一方面藩镇作乱、割据,吞并、争斗不断,竞相蓄养、网岁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动荡,民众不堪其苦,也幻想、期盼那些身怀绝技的侠义之士为他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这就造就了侠义小说生长、发展的现实土壤,使其顺应这样的形势和社会心理而兴起。唐传奇中最著名的侠义小说是《虬髯客传》,还有被称为侠义小说三大名篇的《聂隐娘》、《昆仑奴》和《红线》。但是,唐传奇中这些短篇作品,以及宋、元时期的“朴刀”、“杆棒”之类话本,严格地讲还只是侠义小说的雏形,直到清代才发展成为定型的通俗长篇小说。鲁迅在论及《三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时指出:“是侠义小说之在清,正接宋人话本正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惟后来仅有拟作及续书,且多滥恶,而此道又衰落。”可说是精辟概括了侠义小说在清代从兴起、定型,一直到繁荣、衰败的全过程。 纵观侠义小说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作品在思想倾向上对统治集团和官府的反抗精神在逐渐弱化和消解。在《游侠列传》中侠士们“以武犯禁”、挑战官府的精神受到肯定。在唐传奇乃至《水浒传》中,侠义英雄们虽然还有些桀骜不驯,但在很多情况下已为统治集团和官府所支配、约束,成为他们的工具。而到了清代,作品中的侠客们已与“清官”统而为一,侠义行为已纳入官府的运行机制之中。鲁迅指出:“凡此流著作,寓意在叙勇侠之士,……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可谓一语中的。总之,侠义小说虽然对封建统治的黑暗有所暴露,但都持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艺术上也缺乏较高成就。 《三侠五义》问世后,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欢迎,接着又许多跟风之作出现,这其中就有本系列收入的《大八义》和《小八义》(亦称《英雄大八义》和《英雄小八义》)。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曾这样概括它们的思想内容: “这等小说,大概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情,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其中所叙侠客,大半粗豪,很像《水浒》中底的人物,故其事实虽然来自《龙图公案》,而源流则仍然出于《水浒》,不过《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底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用之故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