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博科夫评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芭芭拉·威利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玛丽》的中心主题是回忆。这点在小说的题记中就昭然若揭。题记引用了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两行诗:“回忆起阴险的往昔/回忆起甜蜜的初恋。”相比于可触摸的现实,幽暗的过去变得更真实、更有生机。这不是一个随意之举,而是一个强力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加宁克服了对家园和爱情的失落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恢复了自我意识。正如他即将坠入万念俱灰的深渊之时,回忆像洪水一样冲刷他的意识,完全抹除了任何当下世界的痕迹,导致时空突然神奇倒置,“栩栩如生的过去使得现在变成鬼影憧憧”。加宁说自己就像“一个神,重新创造了一个已经毁灭的世界”:这并非只是在暗示他偶尔的自我放逐和自我逃避。这一目的明确的创造行为,不只是简单“复活”过去,更重要的,是从一闪即逝的意象和遥远缥缈的记忆中,“复活”一个可以触摸的心爱姑娘。回忆有一种仪式般的功能,有潜能带回那些一度似乎永远消失在时间的镰刀之下的事物。纳博科夫的小说中,从加宁(《玛丽》)和乔布(《乔布归来》)到亨伯特(《洛丽塔》)和珀森(《透明》),这些人物都设法用这种方式操纵回忆之力。只不过他们往往被刻画成误入迷途的悲剧角色,徒劳地追求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粗看之下,加宁放弃与玛丽的重聚,这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以此方式,他是在承认,重聚与否,与他当前的困境本质上并无关系。纳博科夫传递这一点是通过视角的重要转变,从而启动了一个平行时空的逆转。在去见玛丽时,加宁惊讶于清晨中城市街道的气息,似乎与他的回忆一样晶莹灿烂。这一幻觉的效力,使这个朦胧缥缈的世界——他的柏林、那些流亡者和他们的公寓——连同俄罗斯和玛丽。立刻不可逆转地抛给了幽暗的过去。最终获得自由的加宁,将他的目光转移到新的迫切的现在和令人激动的未知未来。

加宁在小说结尾经历的转变。折射出纳博科夫“脱胎换骨”的必要性。更为复杂的是,加宁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可以与俄罗斯文学传统中的“多余人”相提并论。漠然、疏离、厌倦、失意、孤僻、非道德、愤世嫉俗和理想幻灭,这些经典特性,放在一个勇敢浪漫的冒险行为被当下的惰性阉割的时代,让同时代的俄罗斯流亡读者一眼就能将加宁认出来,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主人公,如同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或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有趣的是,纳博科夫第一部重要小说的主人公是典型的俄罗斯人,但他在下一部小说中却立刻大胆地换了一帮德国人登场。似乎他是故意将“多余人”那些特性都加于加宁一身,连同他生活世界中的“贫穷”、“乡愁”和“人性的湿度”,统统抛在身后。

对于纳博科夫来说,这一“脱胎换骨”的过程不只是将其艺术从个人历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而且是要切断俄罗斯人都有的那种令人窒息的乡愁重负。借助加宁,纳博科夫展现了看待世界的新的方法,回忆不再是否定性的熵力,相反,却意味着解放和启迪。在短篇小说《语词》中,纳博科夫的叙事者竭力想说出他的悲伤,充分描述他心爱的俄罗斯,表达他巨大的损失,以便脱离苦海,但当他说到“最紧要的事”,却终究说不出口。在《玛丽》中,纳博科夫暗示这“最紧要的事”不再重要,还有其他方式解脱悲伤。重获快乐,不是通过复活幸福的过去,而是如加宁所示,将目光重新放在客观的当下,意识到在日常生活最世俗的细节中都蕴藏着快乐。

纳博科夫早期的作品中一再强调视角的转换。在短篇《一封永远不会抵达俄罗斯的信》中,叙事者说他的幸福是“一种挑战”,抵消了他的孤独,是一种永在的力量,蕴涵在所有给他带来欢乐的事物中。如“潮湿反射的街灯,伸进运河黑水中谨慎拐弯的石阶,一对夫妻跳舞时的微笑”。同样,在1924年的短篇《仁慈》中,叙事者从拂过电车顶上的潮湿枝头的敲击声中获得了奢侈的幸福:

拉动响铃,电车继续前行,湿玻璃窗上掠过街灯的零星光点,我满怀幸福之情,企盼再次听到那温柔而短促的敲击声。

同样,在1924年的戏剧《莫恩先生的悲剧》中,尽管一生命运多舛,莫恩依然保持着他的奇迹感,即便别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绝望。他依然能够重新发现真正的幸福。P35-37

目录

第一章 “没有东西会改变,没有人会死去”

第二章 西林(上):从《恐怖》到《眼睛》

第三章 西林(下):从《光荣》到《天资》

第四章 眺望彼岸(1938-1940)

第五章 变身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从《庶出的标志》到《洛丽塔》

第六章 享誉世界:从好莱坞到瑞士(1958-1968)

第七章 最后的弧形(1969-1977)

注释

参考书目

内容推荐

《纳博科夫评传》全面考察了纳博科夫的俄语、英语诗歌和小说创作。《纳博科夫评传》作者芭芭拉·威利认为,纳博科夫终生所执迷的时间、记忆、死亡、创造性和身份问题,在其诗歌和小说中都有迹可循;相对于其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意味,纳博科夫所掌握的蝶类专业知识,对其创作也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将“变形”与“超越”这两个重要主题赋予了作品。作者在对一些重要作品做了精确到位的分析之后,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纳博科夫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他的作品脉络里分析了他的自传、书信、批评文字以及近年出版的《劳拉的原型》,以求勾勒出一个完整而全新的纳博科夫形象。

编辑推荐

他如何从一个没落的俄罗斯贵族之家的少年成长为世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家庭荣光、故乡情怀和对蝴蝶的执迷又如何投射、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洛丽塔和大名鼎鼎的卓别林又是什么关系?请看芭芭拉·威利在《纳博科夫评传》中的精彩评述。

《纳博科夫评传》完整记述了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他的显赫出身,从俄罗斯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流亡经历,以及他对蝴蝶的痴迷,并在此过程中全面考察了他的俄语、英语诗歌和小说创作。通过对一些重要作品的精确到位的分析,作者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纳博科夫独特的风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