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中,乔纳森·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美)乔纳森·海特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中,乔纳森·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内容推荐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由乔纳森·海特编著。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分为三个部分,可以视为三本独立的书,不过每一部分都建立在前一部分论述的基础上。每一部分都呈现了道德心理学的一种主要原则。 第一部分,第一原则:直觉在先,策略性的推理在后。道德直觉几乎于瞬间之内自动弹出,而道德推理开始运作则要晚很多,并且最初的直觉还试图操控后面的论证。如果认为道德推理的作用是发现真理,那么看到人们在反对你时的愚蠢、偏颇和不合逻辑,你将会非常沮丧。但如果将道德推理理解为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本领,目的是强化社会功能——为自身的行为辩护,捍卫我们的集体,那么这一切就有意义了。盯住直觉,不要只从表层理解人们的道德争论。它们几乎都是事后所建的空中楼阁,是因为一个或多个战略目标来的。 第二部分,第二原则: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本部分4章的中心喻示是,正义之心就像能感受六种味道的舌头。西方世俗道德就像仅能激发一两种味觉的菜系,它要么关注伤害或者受苦,要么在意公平以及不公——但是人们还有很多强烈的道德直觉,比如那些与自由、忠诚、权威和神圣相关的。我会解释上面说到的六种味觉从何而来、它们怎样成为世界上那么多道德风味的基础,以及为何右翼政客在烹煮选民喜欢的竞选菜肴时拥有内在优势。 第三部分,第三原则:道德凝固人心,并具有盲目性。本部分4章的核心喻示是,人类在90%的意义上是黑猩猩,10%是蜜蜂。人性源起于两种同时进行的自然选择。在每一群体中,个体之间都存在竞争,我们是擅长个体竞争的灵长类动物的子孙。这造成了人类天性中丑陋的一面,书本中对这一天性的描绘常常围绕着进化而展开。我们实在是自私的伪君子,娴熟于伪善地作秀,甚至达到自我欺骗的程度。 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 当我们谈论道德时我们说些什么 序言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第一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一原则 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生而正义 别设定框框,让道德自由发展 图列尔的“yes”或“no”测试 超越理性主义的道德 文化不同,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恶心”和“不敬”关乎道德吗 道德推理源于情感因素 小结 道德并非推理得来 第2章 直觉之狗和理性之尾 道德的两种认知过程 道德直觉来源于进化 情感是道德的基础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凭直觉快速做出的 “眼中认出”与“脑中推理” 象与骑象人 改变道德观念,要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 小结 没有了心灵,理性也失去动力 第3章 大象的力量 道德认知的6大发现 发现1:大脑的评判迅捷而持久 发现2:社会和政治判断尤为发自直觉 发现3:我们的身体引导着判断 发现4:精神变态者推理而不感觉 发现5:婴儿感觉而不推理 发现6:情感反应适时出现在大脑中的适当之地 大象有时也会听从理性 小结 我们的内心更像律师而不是科学家 第4章 追求选票的政客 格劳孔的5大实验结论 我们都是直觉式政客 结论1:我们痴迷于选票 结论2:我们内心的新闻秘书自动辩解一切 结论3:我们以为自己是诚实的 结论4:推理(和谷歌)能带你去任何向往之处 结论5:我们可以相信支持己方的任何东西 理性主义的妄想 小结 走上直觉主义的道德路径 第二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二原则 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 第5章 超越怪异 道德疆域的多样性 “怪异”人群与“非怪异”人群的分歧 3种道德伦理 我是怎样成为多元主义者的跨出矩阵 小结 真理不止一个 第6章 走出真滋味餐厅 正义之心的萌芽 道德科学的诞生 道德哲学家的认知光谱 边沁和功利主义烧烤 康德和义务论晚餐 摒弃单一感官的道德 拓宽品味 道德基础理论 小结 道德风味并不单一 第7章 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 5大道德基础 先于经验的组织 道德基础1:关爱/伤害 道德基础2:公平/欺骗 道德基础3:忠诚/背叛 道德基础4:权威/颠覆 道德基础5:圣洁/堕落 小结 多基的道德 第8章 与大象直接对话 保守主义的优势 衡量德行 是什么促使人们投票给共和党 我遗漏了什么 第6种味道:自由/压迫基础 在对称性意义上的公平3对6 小结 激活每种味觉感官 第三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三原则 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 第9章 我们自私,我们也无私 支持群体选择的证据 还群体选择一个清白 获胜的部落一群跑得快的鹿 证据1:进化的重大转变 证据2:共享意向性 证据3:基因和文化的共同进化 证据4:快速的进化 战争不是全部 人类有着双重天性 第10章 蜂巢开关 投入群体的能力 集体欢腾 开启蜂巢开关的多种方式 蜂巢开关的生物学基础 工作中的蜂巢组织 政治性蜂巢 群体归属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快乐 第11章 善之力,还是恶之源 对宗教的误解 孤独的信徒 新无神论的解释:副产品与寄生物 更好的解释:副产品与文化群体选择 涂尔干式解释:副产品与五月柱 归属感而非信仰 黑猩猩、蜜蜂与神 道德终版的定义 宗教是一项团队运动 第12章 我们不能反对得更有建设性吗 政治的分歧 意识形态的起源:从基因到道德阵营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宏大叙事 左派的盲点:道德资本 一阴两阳 阴:自由主义的智慧 阳一:自由意志主义的智慧 阳二:社会保守主义的智慧 向公民政治进军 小结 一个兴盛的国家需要自由主义者、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义者 结语 开启人类天性与历史的旅程 致谢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读完之后请停下来思考,判断故事里的人是否做了不道德的事。 有一户人家的狗在家门口被撞死了。他们听说狗肉很香,所以就切碎了狗的尸体,煮了当晚饭。没人看到他们做这一切。 如果你和我的大多数研究对象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你会先感到一阵恶心,不过,在判定这家人的所作所为是不道德的之前,你会迟疑。毕竟, 狗已经死了,他们并没有伤害它,是吧?而且这是他们自家的狗,他们有权 按自己的意愿处理狗的尸体,不是吗?如果我催着要你下结论,很可能你会给我一个暧昧的回答,比如“呃,我觉得这很恶心,我觉得他们应该就把狗埋了,但我不会说这不道德。” 下面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故事: 有个男人每周去超市买一只鸡。但在烹调之前,他先和这只鸡交媾, 然后再煮了吃掉。 这一次同样没有谁受到伤害,也没有别人知道,而且,我的一些研究对象还指出,和吃狗肉那家人的做法一样,这算是一种循环利用,即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但是,这一次的恶心感要强烈得多,这种举动实在是……下流。所以,这件事是否就是不道德的?如果你是个受过教育,信仰政治 自由主义的西方人,很可能你仍会给出一个暧昧的回答,承认这男人有权 做他想做的事,只要他不伤害任何人。 但是,如果不是信仰自由主义或自由意志主义的西方人,你很可能会认为人和鸡的尸体交媾后再把鸡吃掉的行为是错的,是不道德的。你和地球上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道德是宽泛的。即便一些举动没有伤害任何人,它也是错的。道德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同一社会中都是有差异的,明白这一简单的事实,是理解你自己的正义之心的第一步。第二步,则需要明白这么多道德是从哪里来的。 生而正义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哲学,那时,我想要找出人生的意义。在看了太多伍迪·艾伦的电影后,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哲学应该有点用。但我也选了一些心理学课程,我喜欢这些课,所以就继续修了下去。1987年,我被 录取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我大概的计划是做有关幽默心理学的试验,我觉得整天徜徉在喜剧海洋里搞研究应该很有趣。 到费城一周后,我和乔纳森·拜伦(Jonathan Baron),一位研究人类如何思考以及做决策的教授坐下来谈了一次。我以(仅有的)一点哲学背景和他探讨伦理学,两人相谈甚欢。拜伦直截了当地问我:“道德思考与其他类型的思考有什么区别吗?”我说,之所以有关道德问题的思考(比如“为什 么堕胎是错的”)似乎和对其他问题的思考不一样(比如“晚上去哪儿吃晚饭”),是因为前者需要提供理由来向他人证明你的道德判断是正当的,这一需求比后者强烈得多。拜伦对我的看法很感兴趣,我们在实验室里谈到了一些将道德思考和其他类型的思考进行比较的方式。这次谈话给了我一些鼓励, 第二天我就请他做我的导师,开始研究道德心理学。 在1987年,道德心理学属于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者们关注儿童如何发展出对规则的认识,尤其是对公平原则的认识这一类问题。这个研究背后的大问题是:“儿童起初是如何知道对错的?道德起源于何处?” 对此有两个明显的答案:先天具备或后天养成。如果你选择先天,那么你就是个先天论者(nativist)。你认为道德知识先天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它是预载的,预载在人类由神所塑造的心灵中(如《圣经》所言),或者在 我们进化出来的道德情感中(如达尔文所言)。 但是,如果你认为道德知识是后天养成的,那么你就是个经验主义者 (empiricist)。你认为“孩子生下来几乎是一块白板”,如约翰·洛克(John Locke)所言。既然道德随地域和时代而变化,那它怎么会是天生的呢?无论成年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都是在童年时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到的,其中包括大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经验主义的意思是“从观察或从经验中得来”。) P3-5 序言 对道德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与其他研究道德心理学的学者不同,海特的研究充满了情感与冲突,用他的话说:“我和两个年龄相仿的姐姐一起长大,每天都要打架……道德在我家里是件激情洋溢的事儿,可我所读到的文章却全部是关于论证和认知结构……这似乎太理智了。”于是,海特从情感、直觉这条道路上出发,研究道德心理学与复杂社会系统,他设计的思想实验——“兄妹间发生性关系你怎么看”叩问人心,被众多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材引用。 海特和几位科学家一起创办了YourHorals.org网站,通过对道德与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道德心理学,理解和尊重与自己道德基础不同的群体,促进各政治派别间的相互理解。他对约翰·克里在2004年竞选美国总统时的演说进行了独到且深入的分析,从道德基础角度解析不同党派之间的分歧,引发了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广泛关注。 2012年,海特的新作《正义之心》一经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也获得了Zocalo Public Square图书奖等诸多奖项。在这部恢弘的作品中,他将神经学、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众多学科融为一体,解答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 后记 《正义之心》是一本极具说服力的书。说它极具说服力并非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建构了一套极其精密且无可挑剔的理论体系,而是因为作者深谙直觉主义式的劝服之道,即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对某事某物的看法,必须对着他的直觉说话。因此,作者并未开门见山,一开始就论述其核心发现,而是先绕了一个弯,讲述了道德心理学的历史和他的个人故事,创造出一种从理性主义到直觉主义的转变感,让读者的大象(直觉)在这样的感觉和氛围之中,逐渐偏转方向。 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论是道德基础理论。与以往很多道德哲学家不同,海特的道德理论不以某一至高原则为核心,而是构建在多项基础之上。海特相信,离开进化论永远无法谈论道德,在各种不同的人类群体和不同的文化中存在一些最基本的社会感官,它们如同人类的味觉感官一样普遍,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一些长期存在的威胁或机遇而发展出来的。威胁和机遇不止一种,那么据此发展出的道德基础也就不止一项,正如人的味觉感官有酸、甜、咸、苦、鲜之分。海特的6大基础首先来源于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洞见,而后又以严谨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作为支撑。多基的道德为我们理解道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道德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海特在书中就以其道德基础理论,简明而精彩地为我们理出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各自脉络。 当然,道德感官的差异并不仅仅出于先天,即并不完全由进化造就。海特同意神经学家马库斯的观点,进化(基因)为人类的道德图景提供了初稿,而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这幅图景是不停地被继续涂绘着的。不同文化下人们不一致的道德偏好即由此而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东西方差异就是其中一个显例。而即便是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下,个体的情感与精神体验的差异也使得人们的道德图景呈现出千差万别。道德可由后天塑造,这是一切道德教化存在的原因。而如本文开头所述,作者提倡一种更偏直觉主义的道德和道德教育路径,这种路径对个人能力的看法更为谦恭,而且更看重能使人们所思所行更加良善的环境和社会体系。这一观点无疑对我们的道德教育深具启发意义。 翻译一本好的心理学书籍的愉悦之处在于,你不时可以以书中所述印证自己平日所惑所思,并不时伴以恍然大悟甚至幡然醒悟之感。作为一个历来关注自身道德感的人,翻译一本道德心理学书籍的过程,也就远远超越了平日翻译时那种寻觅、拣择、揉捏文字的快乐,成为一种带有几分端正肃然意味的自我探讨与反省。正如《伦理的脑》一书作者迈克尔·加扎尼加对本书的评论:“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并从中发现了自我”,相信每一位认真阅读此书的人,都会有同样的体验。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国家图书馆李东屹博士的大力协助,在此特别致谢。另外,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的柯纳霞(Anastassia Kolosova)和宋山(Sam Bmmmitt)两位美国同学为我解释了一些疑难之处,范冉、陈冰洁、刘晓园、王颖等朋友也对某些章节的翻译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舒明月 2013年12月21日 乔纳森·海特的这本新书让人眼前一亮。海特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好好相处对于人类来说这么困难,为什么我们如此轻而易举地就产生分歧并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在他的上一本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中,海特教授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验证了各种古老的幸福假设。而在本书中,海特教授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道德,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基础模型,再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互相理解这一问题。 在这里我想推荐海特教授在TED大会上所做的两次演讲,第一次在2008年,题目为《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其中涉及的5种道德基础在随后被海特教授继续完善,形成本书第二部分中所讲的6基道德模型,其中讲到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分歧,在本书第三部分第12章作了详细阐述;第二次在2012年,题目为《宗教信仰、进化论以及自我超越的狂喜》,而这次演讲基本可看作对本书第三部分第9—11章的提炼与总结。 我们的确具有群体归属性,在人生中我们也会遇到无数开启蜂巢开关的契机,但要注意,我们的正义之心具有盲目性,它带来的只是狭隘的利他主义。不管是宗教还是政治,我们在高级天性的驱使下形成团体,但也因这种盲目的高级天性对其他团体的善意视而不见。宗教只是人类暴行所使用的工具,并非其根源;政治对手只是在道德基础上有着不同的偏重,并非一群愚蠢之徒。我们,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伪善之人罢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理解了道德的直觉性,我们才有耐心好好倾听他人的观点;只有明白道德有6种基础,我们才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人追求不同价值的原因;只有意识到道德是外在规范与自我心理机制在共同抑制利己主义,我们期盼的合作型社会才成为可能。 本书的翻译难免有错漏之处,请各位不吝指出,我们自会感激不尽。最后,感谢李媛与姚曦智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牛泽与王煜洲的鼓励与帮助。 胡晓旭 2013年12月21日 书评(媒体评论) “正义”是人类在生存环境的各种力量冲突中相互妥协而达成的共容、共存的规则共识。追求正义之心生而有之;辨别正义之能后而育之;求得正义之解则需理性的反复论证;激情则是避免中途而废和过度自信的动力。道德革命让正义在善与恶之间摇摆。海特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 任志强 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里程碑似的著作……海特寻求的不仅仅是成功, 还有智慧。正因为此,《正义之心》颇值一读。 《纽约时报书评》|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颇具启发性的畅销书,其中隐藏着宏大的命题……它无疑是本年度最受热议的著作之一。 《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 这是一本绝妙好书, 精心撰述且引人深思。它可能会极大地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以及对政治、宗教和人性的看法。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 NPR 本书观点新颖……海特这本著作为道德心理学带来了新意和创造力, 并且颇具挑战意味。 《科学》| Science 本书实乃上佳之作……任何人,只要对政治观点的形成过程抱有一丝兴趣, 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 美国新锐新闻网站《每日野兽》| The Daily Beast 明智的道德之音。 《书单》| Booklist 海特对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道德世界的论述架构作了一次精彩的理论突破,令人备感震撼……《正义之心》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无价的道德指南。 《太平洋标准》杂志 | Pacific Standard.com 这是一场当代道德心理学的博览会……海特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铺陈出了道德世界的复杂性与潜在适应性。应该给乔纳森 海特引人入胜的著作《正义之心》贴上一张警示条:“书中内容高度致瘾”。作者的写作是循循善诱、春风拂面式的, 但也包含了海量的社会科学、进化生物学和心理学前沿研究的理论作支持。 《环球邮报》| The Globe and Mail 《正义之心》之所以引人瞩目,在于其对知识和趣味的融合, 以及作者挑战传统智慧的旨趣……海特的核心论点简单、精要:我们大部分的道德来自出生起所接受的灌输,它将我们联结在一起,同时也令我们一叶障目,看不到不同的道德结构。 《卫报》| The Guardian 海特的著作与当下社会十分贴近……他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政治和宗教倾向。 《旧金山纪事报》|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本书是涵盖社会心理学、政治分析和道德推理的经典著作, 它汇聚了这些领域中最先进的科学, 并进一步验证了人类天性中本有的正义和优雅。 爱德华·威尔逊 | Edward O. Wilson 美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社会生物学”奠基人 海特是当今世上最聪明、最具创造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新书《正义之心》是一部杰作, 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勇敢、精彩、铿锵有力的探讨。它将改变你看待自由主义者与保守派、无神论与宗教、善与恶的方式。这将会是一本被大众热议的著作。 保罗·布卢姆 | Paul Bloom 耶鲁大学认知心理学家,畅销书《快感》作者 《正义之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杰作,它将达尔文主义运用到了 日常政治的现实中。这本书文笔流畅, 作为一本在理论上有着重大贡 献的著作,它还能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情, 这是相当难得的。 克里斯托弗·贝姆 | Christopher Boehm 南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道德起源》(Moral Origins)作者 海特的研究是对道德心理学的一次革命。对于任何对政治、宗教或分裂现代社会的诸多争议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出色的著作都有深远的意义。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道德信仰的缘由,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并不赞同你的信仰,就请读读这本书吧。 西蒙·巴伦-科恩 | Simon Baron-Cohen 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邪恶之科学》(The Science of Evil)作者 这是一本重要且及时的书……他的观点具有争议性, 但能引发你的思考。 比尔·莫耶斯 | Bill Moyers 美国知名电视访谈节目《莫耶斯和他的伙伴们》(Moyers & Company)主持人 《正义之心》驳斥了“新无神论者”, 并表明了宗教是我们所继承的道德遗产的核心部分。海特杰出的论证体系说明, 基督徒们不必担心进化论范式, 他们可以从中获益良多。 迈克尔·多德 | Michael Dowd 《感谢上帝让我们进化》(Thank God for Evolution)作者 作为一个天天都能听到激烈的政治辩论的人, 我为海特敏锐的洞察力所吸引,深受启发, 甚至还被逗乐了。这本深入浅出的书将有助于任何读者理解政治中的正义之心。 拉里·萨巴图 | Larry Sabato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更完美的宪法》(A More Perfect Constitution)作者 本书是对道德的各种心理学根源,以及道德如何引发政治冲突的一次深刻探讨。相信这本书也有助于减少此类冲突。 理查德·尼斯贝特 | Richard E. Nisbett 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思维版图》(The Geography of Thought)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