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才子佳人多不贱(那些鲜为人知的民国往事下午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魏邦良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少年子弟江湖游,说不尽的岁月悠悠。大师女人和美酒,道不完的旖旎风流。

魏邦良编著的《才子佳人多不贱(那些鲜为人知的民国往事下午茶)》分三章节,以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人的交往为线索,着力展现民国文人和而不同,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异见的特有风度。

内容推荐

《才子佳人多不贱(那些鲜为人知的民国往事下午茶)》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人的交往为线索,着力展现民国文人和而不同,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异见的特有风度。

第二章,立足女性视角,描绘民国女人在传统和现代夹缝间,爱情的追求,婚姻的悲剧。她们对真爱矢志不渝的追求感人肺腑,她们婚姻上的种种遭遇又令人唏嘘不已。

第三章,以生动的细节、严谨的叙述再现民国期间,青年学子们为求学而付出的艰辛和无畏。为走入校门,他们不惜以死抗争;为学业有成,他们青灯黄卷,孜孜不休。他们苦读的生涯体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才子佳人多不贱(那些鲜为人知的民国往事下午茶)》由魏邦良编著。

目录

第一章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

 “君子和而不同”

 ——胡适与周作人

 “多识不能益智”

 ——周作人和张竞生

 “穿袈是你我穿裟”

 ——周作人与钱玄同

 “为了友情,批评我吧。”

 ——周作人与刘半农

 许倬云·胡适·傅斯年

第二章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

 你见过徐志摩吗?

 ——馀志摩身边的女人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胡适身边的女人

 戴望舒:“温柔的是缢死在你的发丝上”

 徐訏:“你的影子,填补我心头的残缺”

 朱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丁玲:“和风送来紫丁香之气味”

 萧红:爱情,成了昨夜的梦

 苏雪林:身世依然是落花

 苏青:谋生之外也谋爱

 白薇:“我是深深悲哀的命名”

 赵清阁:此恨绵绵无绝期

 王右家:人生只有一个春天

第三章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

 苏雪林:拼命为读书

 刘大杰:“好胜的心理,

 给我一种挣扎的向上的力量。”

 张竞生:状告父亲为读书

 马寅初:灯芯一根心中亮

 沈宗瀚:尝尽苦学味

 萧红:为升学,向家庭施行了骗术

 钱穆:寂寞不耐亦得耐

 陈寅恪:“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谢冰莹:为读书,下了自杀的决心

试读章节

“君子和而不同”——胡适与周作人

周作人曾将日本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翻译成中文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与谢野晶子此文,因对道德、贞操的思考尖锐而发人深省。她认为,道德应是历史的观念而不能成为束缚人的教条。

当时的日本也是封建国家,社会对男女的贞操要求完全不同,女子不能失贞,男子却可以纵欲。对此,与谢野晶子提出尖锐批评:“倘这贞操道德,同人生的进行发展,不生抵触,而且有益;那时我们当他新道德,极欢迎他。若单是女子当守,男子可以宽假;那便是有抵触,便是反使人生破绽失调的旧式道德,我们不能信赖他。”“又听有人说,贞操是只有女子应守的道德;男子因生理的关系,不能守的。照这样说,岂不就是贞操并非道德的证据,证明他不曾备有人间共通应守的道德的特性么?”

在译后记中,周作人说:“我确信这篇文中,纯是健全的思想。”

胡适读了《贞操论》,感触颇多,一口气写下数千字长文《贞操问题》。胡适说,家庭专制最厉害的日本能有这样大胆的议论,“是东方文明史上一件极可贺的事。”与谢野晶子在文中有这样的疑问:“贞操是否单是女子必要的道德,还是男女都必要的呢?”胡适认为,这个疑问,在中国更为重要。胡适批评了中国“贞操观”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中国的男子要他们的妻子替他们守贞守节,他们自己却公然嫖妓,公然纳妾,公然‘吊膀子’。再嫁的妇人在社会上几乎没有社交的资格;再婚的男子,多妻的男子,却一毫不损失他们的身份,这不是最不平等的事吗?”

胡适最终的结论是:“男子嫖妓,与妇人偷汉,犯的是同等的罪恶;老爷纳妾,与太太偷人,犯的也是同等的罪恶。”

胡适此文是对周作人译文的回应,并且,胡适还把译文中提出的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贞操问题”,胡适和周作人的观点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关于子女的孝顺问题,胡适和周作人的观点也近乎一致。

1919年3月,周作人发表《祖先崇拜》一文,提出父母于子无恩的观点:“父母生了儿子,在儿子并没有什么恩,在父母反是一笔债。”周作人说,如果非要报父母的恩不可,那就应该努力做人,使自己比父母更好,“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子女的债务——使子女比自己更好。”周作人在文中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你们不要爱祖先的国,应该爱你们子孙的国……你们应该将你们的子孙,来补救你们自己为祖先的子孙的不幸。你们应该这样救济一切的过去。”据此,周作人亮出自己的口号:“子孙崇拜。”

或许是受到周作人这篇文章的影响,胡适在儿子出生后,赋诗一首,其中也表达了“父母于子无恩”的观点:“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周作人和胡适都不主张儿子孝顺父母,但具体理由却不同。周作人认为,儿子本身就是讨债的,“父母倒是还债——生他的债——的人。”胡适则认为,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在“孝”字里,结果流弊百出,所以,他干脆就将“孝”字驱逐出境了。

对日本的新村运动,周作人非常关注,也很推崇。他曾去新村访问过,还写了好几篇文章向国人介绍。

胡适看了周作人介绍新村的文章,对日本的新村生活颇为不满。在《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一文中,胡适从四个方面批评了新村运动。其一,新村生活是“避世”的;其二,“在古代,这种独善主义还有存在的理由;在现代,我们就不该崇拜它了。”其三,新村人信仰的“泛劳动主义”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这种生活“根本上否认分工进化的道理”。其四,针对周作人所说,新村人的根本观念是“改造社会还要从改造个人做起”,胡适指出,这是把“改造个人”与“改造社会”分成两截,不妥。总之,胡适认为,新村运动宣扬的是一种“独善的个人主义”:不满社会,又无可奈何,最终选择过山林隐逸的生活。

对胡适的批评,周作人在《对于胡适之先生的演说》中作了回应。

关于“改造社会还要从改造个人做起”,周作人强调,这不是如胡适说的那样是把“改造个人”与“改造社会”分为两截;而是改造社会先从改造自己入手。胡适说新村是“独善主义”,周作人也不承认,他认为,新村是想用和平的手段做到以前非用暴力才能做到的事。至于胡适所说“泛劳动主义”,周作人说,新村的劳动是有分工的,所以并非如胡适所说是“很不经济”的。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