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买住房呢?您在巴黎这么多年,每月交房租,三十多年的租金应该够买房子了吧?”我好奇地问。
“刚工作时,我是普通老师,我太太是普通公务员,还有两个相差3岁的孩子,如果买住房,即使是分期付款,也是比较紧张的,而且会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教授慢慢地说。
我明白法国人说的生活质量,绝不是仅仅吃饱穿暖、有栖身之地。它还包括一年内若干次的度假,夏天到海滨,冬天去滑雪,暑假去北欧,寒假去东南亚、非洲。法国本来就是一个假期特别多的国家,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穿衣方面,即便不是十分讲究,作为大学老师的他和作为公务员的妻子,每个季度换季的衣服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儿子的衣服虽然不太讲究,也不能太差,而且他们身体长得很快,在18岁之前,不断有穿小的衣服被淘汰。一家人每年的衣服置办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吃方面,教授虽然不十分讲究,但是每个周末和朋友聚会,或者请朋友到家里来,也需要开销。
在买书方面,教授的开销更是不小,这一点我特别能理解。望着教授的书房、客厅、厕所甚至厨房摆满了的书,我可以想象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在文化生活方面,看电影、看芭蕾舞剧、听音乐会、参观各种博览会等,都是他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要在保证以上生活质量之后,我们才会考虑在巴黎买房。”教授娓娓道来。
“年轻的时候,没有在巴黎买房是出于经济压力。不过,即使是现在,我要买房,也情愿到郊区,而不是在市中心。不仅仅因为市中心的房价太贵,更因为我们喜欢田园风光,这里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我们非常喜欢。”
“这套别墅不便宜吧?”我问。
“当然,这栋别墅有一部分是用我父亲的遗产支付的,二十多年前我们购买它时,还不算太贵,我们主要喜欢这里的环境,现在这套别墅已经比当年增值十几倍了。” “中国现在的房价很贵,很多女孩子在谈婚论嫁时,有无住房成为她们的一个‘硬指标’,很多到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也把有没有住房看成是否成功扎根城市的一个指标,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看了不少中国的报道,讲不少年轻人在当‘房奴’、‘车奴’,这也许是年轻人奋斗经历中的一个阶段,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印度,甚至在发达国家像美国、法国等,这样的年轻人也不少。不过,我并不赞成过于物质化的生活,我在巴黎工作了一辈子,租房租了一辈子,现在我的孩子满18岁以后都将离开我们,他们也是租房子。当然我和我孩子租房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我租房子,是因为在巴黎远郊的农庄,我们买下了这间别墅,而我孩子租房,是因为他们刚刚出来工作,没有经济能力买房。这在法国的年轻人当中是很普遍的。”教授说。
“在中国,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时,尤其是结婚买不起房子时,常常会出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乃至姑姑、叔叔等一起帮助,甚至资助他们买房子的现象。因为一个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的家庭,会出现两对父母、两对爷爷奶奶为他们的第三代买房子,这种事情,在法国人看来,是不是很难理解?”我问。
“最初我是不理解的。但是,当我比较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了解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后,多少也理解了。但是,这种现象在法国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孩子满18岁就会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他们有困难,会找我们家长帮忙,我们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但是,不会为他们支付房租以及分期付款买房子。他们必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不过这几年发生了经济危机,年轻人如果长期失业,找不到工作,会返回自己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家居住,这样可以节省房租,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情况。”教授说。
说到住房,我特别想知道,像教授这样在巴黎租房几十年的情况,在法国知识分子家庭里是否很普遍。教授告诉我,许多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喜欢田园风光,不仅仅因为巴黎“寸土寸金”,更因为不喜欢巴黎的喧嚣,因此,他们都会像教授一样,在离巴黎100~200公里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家园。
人们常说,法国人很浪漫。在我看来,他们更看重的是生活的质量和生活的品位,看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孩子——中外父母们的永恒话题
教授的别墅周围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孩子。东西方人的价值观、文化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