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它以《虚空纪》的名字在《最小说》副刊《最幻想》上开始连载,吸引了大量读者,各种评论纷纷涌现,论坛“高楼叠起”。而单行本正式更名为《时间之墟》,或许更能代表这个建立在时间废墟上,被循环无尽的时间所牵引的故事。宝树用通俗与科幻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文中逻辑清楚、线索明晰、信息量密集,故事伊始就会引发读者迫切的揭秘心理,情节更是环环紧扣。其信手拈来、包罗万象的古今中外文化亦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论及了人性以及对现今社会的一些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部作品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只有读完全文,你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时间之墟》是宝树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时间之墟》讲述:公元2012年10月11日,一次超高能量的强子对撞机实验引发了无人能够想象的后果。世界范围内,时间场被扭曲,每隔二十个小时,一切都会还原到10月11日早上6点47分的状态,除了人们的记忆之外。时间的循环无穷无尽,一个不可思议的新纪元由此开始。韩方,北京一名最普通的大学生,和朋友们一起经历了这个新纪元最初的震惊和灾难。在每况愈下的混乱局势中,他们必须设法自救。此后的世界被疯狂和愚昧所席卷,他们的生活分崩离析,在黑暗的时代中仍坚守着希望。经历种种劫难后,一个自称受到时间之神指引的神秘教派又在全球范围兴起,教主保罗似乎掌握了幕后真相,通过精心安排的计划把人类带向不可知的未来。
当令人窒息的真相逐步揭开时,韩方发现,在这片时间的废墟上,他和一个神秘的少女竟然肩负着世界最后的希望,可他们将如何拯救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像任何一天一样,第237日是普普通通,毫无差别的一天。早晨七点半。朝阳在东方慵懒缓慢地攀升着,透过北京雾霾重重的天空,将苍白的阳光投到秋日宁谧的枫湖上。远处的楼群和近处的古塔倒映在湖上,在清晨的涟涟水光中微微荡漾。
和往日一样,韩方穿着白色T恤衫和牛仔短裤,在湖边跑步。韩方体力平平,已经到了第四圈,他呼吸粗重,心跳如鼓,也越来越抬不动腿,但是韩方让自己沉浸在这种感觉中,感受着自己肉身在沉重中变得火热。
在过去,韩方从来没有晨练的习惯。作为四体不勤的燕大男生中的典型一员,每天只要早上没有课,他往往会睡到九十点才起床。大二时,他也曾经下决心每天清晨六点半起来读英语,但坚持了不到半个月就放弃了。当然有很多客观理由,比如宿舍里每天深夜卧谈得太晚,比如马小军晚上玩游戏影响自己休息,比如刘烨睡觉打呼噜太吵……但在心底,韩方知道自己是一个缺乏毅力的人,这又是因为,生活似乎从来就是得过且过。在茫茫人海中随波浮沉。中学时还有高考的压力催促他前进,上大学以后反而茫然起来。他一直想为自己找一个人生目标,并想象自己为此奋斗不息。而他知道那些坚持晨读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目标。所以他也仿效他们的做法.但不久他发现自己错了:一个人不可能通过模仿别人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
但最近这些日子,他反而爱上了晨练。当任何事都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也就不用再去想事情的意义。重要的是抓住当下的感觉,那种让身体运动起来的感觉。只有这样,他才能觉得自己还是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韩方有时候想,这种感觉或许也只是幻觉,或许自己早已是一个虚幻的幽灵。但大腿迈动时的力道,双臂摆动时的节奏,汗流浃背的燥热和晨风迎面吹来的惬意,却都是那么真实不虚,至少每一下粗重的呼吸都在提醒他,他还活着。
韩方跑完了四整圈,停下脚步,回到湖边长椅,从放在一旁的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咕嘟咕嘟”喝了几口,一边擦汗,一边望着湖面上楼台树木的倒影发怔。一片黄叶飘落到湖面上,令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细微的波纹。倒影中的景物微微扭曲和颤动着,如同打开了另一个诡谲时空的入口……
这时候他听到远处的脚步声,扭头望去,看到朝阳升起的方向,一个穿着烈焰红吊带背心和黑色包臀裤的高挑女人朝着他大步跑来。韩方微感诧异:如今没几人一大早来晨练了,最近这段日子,他每天清早都来湖边,常见到的几个人都面熟了,但从未见过这个女人。
女人的头湮没在东方的阳光中,看不清面貌,韩方只从低低的v字开口看到她胸口跳动的丰腴和成熟的身材,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女人沿着小路,很快跑到了他面前,停了下来,俯身问他:“同学,有水吗?”
女人大约三十出头,面容虽仍年轻,眼角已经有了淡淡的鱼尾纹。她不算很漂亮,但眉眼间颇有风韵,浓密的头发披散在肩膀两边,丰满的胸部正激烈起伏着。她的容貌看上去有些眼熟,但韩方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女人看韩方杲杲的,嘴角露出了讥讽的笑容。韩方觉出自己失态,脸上微微一红,拿出水瓶说:“哦,只有一小半了……”女人却毫不在乎地接过去,一屁股在他身侧坐下,仰头喝了起来。
韩方看着女人的侧脸,忽然想起了她的名字,不由得叫出声来,“陶老师,是你?”
韩方记得,陶老师名叫陶莹,是英语系的讲师,以前教过韩方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是个严厉近于古板的女教师。经常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厚重的套装,不苟言笑,和眼前奔放不羁的形象差别很大,也难怪他一开始没有认出来。
陶莹转头看了韩方一眼,显然对他毫无印象,只点了点头说:“你还挺面熟的,选过我的课?”
“对,我是经济学院的,以前上过您的六级英语。”韩方说,“您怎么一早来这里?来跑步?”
“不。”陶莹向后靠在椅背上,悠然望着天空说,“今天一早我醒来的时候,忽然想起来,我在燕大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在枫湖里游过泳,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不试试?一时兴起,就跑来游泳了。你在这湖里游过泳吗?”
“这我倒没想过。”韩方傻傻地说,“好像校规说不让在湖里游泳。”
陶莹听了,笑得前仰后合,“现在还管什么校规?小家伙,你可真逗。”她站起身来,“好了,我要去游泳了,你要不要也试试?”
韩方犹疑,“我?那个……不太方便……”
陶莹一笑,站起身,脱下了上面的背心,韩方看到她雪白的身体上,乌黑的镂花文胸托起一对丰润的乳房。又褪下紧身裤,下身只穿着一条黑色蕾丝内裤。成熟的女性曲线就这样袒露在清晨的空气中。
陶莹抚摩着双臂,微微皱眉说:“真冷。”随手将衣服扔在长椅上。踢掉鞋子,向韩方挥挥手,赤着脚向湖边走去。
韩方看到她姿态娴雅地迈入湖水,在湖边的浅水区向前走去,直到湖水没过胸口,然后她用一种古怪的姿势游了起来,不像是任何一种泳姿。反而像是小孩在水里扑腾,脑袋在水面上下浮沉着。最初还有点样子,很快就乱了章法。
P10-12
在许多年前,我不仅不是,甚至也没有认真想过自己会变成一个所谓的作家。也就是说,我从未想过有朝一目,自己会终日坐在电脑前,吭哧吭哧地把头脑中乱七八糟的想象和对白打出来,将它们公诸于世,变成一页页的铅字,祈求读者的几声赞赏,同时忍受更多的指摘,换取一点微薄的稿酬。
然而在那些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里,已经有一些超现实的想象场景不知从何而来,在我脑海中盘旋浮沉,加起来有一打左右:一个永生的人在亿万年后怀念早已逝去的爱,或者一个普通人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星球,另一片海岸。我称之为“我的故事”。每天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思索它们,想象人物,或者编织情节,就像在自己家的一组盆景上浇水,不指望它们能长成参天大树,但它们会抽枝发芽,长出藤蔓,爬过墙壁和天花板,将小小的我的世界包裹起来,这个幻想的小宇宙让我遐想,给我慰藉。即使那些岁月已经远去,这些梦幻编织的世界却依然陪伴着我。
《时间之墟》所讲述的正是“我的故事”中最令我着迷的一个,它的最初渊源来自于我少年时看过的一部电影《12:01》,主角在一个不断重复24小时的时空中不断醒来,但除了他本人,周围的人对此毫无记忆,女主角本来被杀死,却又再次复活,从此在生死边缘徘徊。初次领略到此片的我正如主角本人一样震撼不已。后来我才知道,《12:01》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Richard A.Lu.poff的同名小说,是“时间循环”(TimeLoop)概念的最早作品,类似主题的小说影视还有不少,其中脍炙人口者如Ken Grimmwood的《重播》(Repta2),金凯利主演的电影《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等等。中国作家柳文扬的《一日囚》也深为国内的科幻迷所乐道。
但这个本已堪称疯狂的假想还可以更进一步。如果不仅主角自己的记忆,而且全人类的意识都被卷入了这场永恒复归的宏大游戏中,又会如何?那么,人类的生活和历史将在一个循环往复的世界里延续下去,这个世界一成不变,这个世界千变万化。在其中人们一遍遍死去,又一次次复生,相互杀戮,又沉溺于情欲,拥有永生,却宛如行尸走肉。那是一片时间的废墟,栖息着无尽没有灵魂的幽灵。这是最好的世界,这是最坏的世界。它令人恐瞑万分,又令人无比着迷。
这个我自信前无古人的设想诞生于我的本科时代,这一背景在故事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当我在熙熙攘攘的食堂里打饭,坐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中读书,或者在湖光塔影间漫步的时候,那个光怪陆离的疯狂世界仿佛就在缤纷万象的背后若隐若现。当然,在当时这个故事既没有题目,也没有完整的情节或设定,但故事中的若干人物雏形:韩方、艾薇和陶莹,甚至包括马小军,已经在孤独的想象中陪伴了我十年之久,楔子中的场景也是多少年之前就跃入脑海的。
在2012年的某个清晨,半睡半醒间,这些昔日的幻梦再次在我面前浮现,于是我终于决定写出它们,尽最大的努力,赋予这个世界和其中的人们以真实存在。
我曾经的野心是写出一个永远循环世界中的人类精神史,这一尝试大概终归失败,世界浮光掠影,故事漏洞百出。虽然如此,我却总觉得那片时间之墟仍然在那里,在亿万年之后,星辰寂灭后的宇宙终局。最终我们的生命和文明将归于星尘,但如果在那唯有死寂黑洞的无尽黑暗中仍然栖息着我们熟悉世界的碎片,这或许会成为我们最后的慰藉。
感谢水木社区科幻版的版友们,本书的初稿《虚纪元》曾在那里连载,得到的热情好评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如果没有大家的催更,或许这个故事会半途而废。我们大家甚至发展出了某种“虚空纪文化”,一起推演相关的社会演变,记得一些版友还提出了以周、月和年以及数十年为单位的时间循环,并深入探讨其中社会运行的法则。我们惊讶地发现,每一个不同尺度的时间循环,所产生的社会形态也是千差万别,绝无重复。我觉得,这些思想实验甚至具有了超出本书的深刻意义,如果有人能将其他的虚空纪故事写出来,那将是多么有趣! 特别要感谢刘慈欣老师对本书的肯定和喜欢,大刘在和我的通信中几次提到这部作品,并慨然推荐,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也非常感谢郭敬明先生和最世文化的重视。本书前面的若干章节在《最幻想》上连载了六期,幸运地获得了许多最世读者的喜爱,被列入最受关注的栏目,也希望大家能喜欢后面的故事。
感谢列位编辑大人:痕痕和小风,以及连载时负责的miu miu,她甚至为本书取了一个“知音体”的名字“虚空世代,寞然遥望时间尽头循环如迷的刹那芳华”。本书的完稿迁延数次,一度遥遥无期,你们没有在一怒之下把我打到宇宙尽头,而是耐心地等待它最终成形,对此笔者不胜感激。
宝树
201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