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斌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青年旅馆

青年旅馆(YOUTH HOTEL)最先在欧美出现,可说是舶来品。“青年”不是某家旅馆的名号,乃是一种类型,面向年轻人,也由年轻人管理,带有公益性质,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价极低廉。我在欧洲旅行时,胃口太大,要去的地方太多,常感到囊中羞涩,虽早已不是青年,却也时常混迹其间。这在早先是不行的,入住要出示证件,过了岁数便要被婉拒,但不知何时起,绝大多数已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有教无类,来者不拒,于是在青年旅馆里可见满头’银发的,也遇到过拖家带口的。

毕竟已届不惑之年,纵或没有年龄歧视,概以青年目之,自己心中也还有代沟存焉,看年轻人相互攀谈笑闹,总觉已是别一世界,而且对众人同宿同眠打成一片的盛况早已不习惯,故我总是瞄着单人房间。这在一些青年旅馆是有的,所谓SINGLE ROOM。通常是很狭小的一间房,一桌一椅一床,别无他物,入厕、洗澡都要到外面去,但是整洁、干净,而且安全,关键是还极便宜。一般旅馆的单人房,怎么也得三四十,威尼斯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也可在青旅中觅到每晚二十五欧元的单人间。那一次的确是幸运,在我前面排队等着入住的有三四个拎着小山也似旅行袋的年轻人,并非一伙,却没一人要单间,而一个床位与一间房的差价,不过三四欧元。足见可节俭的时候,他们真是节俭。

但是这样的好事不是回回都能碰上,事实上青年旅馆设单人房的并不多,通常都是宿舍(DORMITORY),一间房里住三四人到数十人不等。我见到过的最“宏大”的场面是在维也纳的一家,按床位编号判断,一间大房塞进了四十多人,一概上下铺,除了床还是床,比宿舍还宿合。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生活,不过欧美的大学通常是学生自去租屋居住,而当年我们的宿合满员时亦不过八大金刚,所以更恰当的联想应是旧时旅合中的大通铺。  入住者多是背包族,宿合中最触目的景观便是纷然杂陈的旅行包,隐于床下者有之,置于床头脚后者有之,见缝插针横于道上者亦有之。虽是群居一室,倒不闻众声喧哗,西人养成的好习惯,公共场所绝对悄声敛迹,有人坐床头研究地图,有人蒙头大睡,待十一点熄了灯,倚床攀谈者也必将声压低再压低,变作窃窃私语。无如醒着的人固然有以自处,已人梦乡者却再无禁忌。黑暗中只听鼾声四起,就中有一位,呼吸周期异于常人,必待气沉丹田,这才一吐为快,说他声震屋瓦有些夸张,余音绕梁则是恰如其分。我因此辗转反侧,一夜难眠。

 这还只是不适的一端,另有一样是,入夜时分,户外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室内反之,清气下降,浊气上升。洋人体味重,汗酸之外,更有一味,叫作脚臭,我下铺睡着一位,小船也似一双鞋,只觉其异味蒸蒸而上。众人都是洗了澡的,然而体味稍减,脚臭难除,着鞋时,尚不觉,一旦除下,无遮无拦,直如醍醐灌顶。春寒料峭,还烧着暖气,门户紧闭,种种气味盈室满屋,越显深浓,倒让我对“人气”二字,大有所悟。倘有心情怀旧,却也有一份亲切,那岂不就是典型的男生宿合味道?

但比作男生宿合其实不确,因这大房间里也有若干女生。欧洲青年旅馆的宿合有分男女的,也有男女混住的。后一种想是管理者要提高房合利用率,不让床位闲置。若在网上预订,都是注明了MIXEDDORM的,但我住旅馆都是现找的,不明就里,推门进去,见有女的坐在床上,不免诧异,起初还以为是女生跑过这边找男朋友聊天,其后又见几位女生钻被窝里去了,才算是明白过来。他们是惯了的,早已习以为常,女的宽衣睡卧,毫无忸怩之态,男的视若无睹,只当全是中性。我只能说自己少见多怪。但那一次是打入众人堆里,并无多少异样感觉,在布拉格那一回,却真正是尴尬。

四月下旬,并非旺季,在布拉格这样的旅游重镇,廉价旅馆居然手到擒来。我寻到的这家青年旅馆只有六人宿合,并无单间,但时间已是晚上八点,人困马乏,也就将就住下。推门进去,有意外之喜,因房中空无一人,到附近转了一圈回来,仍不见有人人住,寻思这偌大房间今夜由我一人盘踞了。不想过一会儿有人驮着旅行包进来,却是个女孩,长得人高马大,双颊红扑扑好似脸上就写着“健康”二字。大约健康的人多热情,不待我开口,她便自报家门,说是柏林人,学建筑的,刚游了萨尔茨堡过来。接下来当然是问我来历,又说柏林近来变化如何大,劝我应去那里一游。如此有来言有去语,虽然双方说英语都不灵光,却是相谈甚欢。如此说说话,倒也并无不自在,无如到这儿第一义是睡觉,而一到睡觉,方觉事情有些不妙。那女孩洗了澡回来,汗衫大裤衩地往我对面床上一坐,还礼貌地问睡那儿可不可以?想是那床靠窗,她拿的号却不是那床位。有什么说的?当然是YES,YES。

嘴说YES,暗呼糟糕。当时我的窘境好有一比:大学时体育课上学游泳,有位农村同学换了泳裤从更衣室里出来,一眼看见泳池里许多光胳膊光腿的女生,事出意外,猝不及防,当下惊呼一声,掉头便跑。我尚属镇定,一女当前,尚不至抱头鼠窜,但也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真正是境由心造,那女孩行若无事,管自钻人被里睡了,承她关心,临了还问一句,你现在不睡?但是叫我如何睡?首先要从容人被就是难事。她是有备而来,早已结束停当,那T恤短裤都是可以见人的,我虽有棉毛衫裤护身,却似乎属于内衣性质,异性面前宽衣解带亮出来,终是不雅。如此进退两难,那女孩已睡下多时了,我兀自衣冠整齐正襟危坐做读书状。直到料定女孩已人梦乡,这才关了灯暗中作业,钻入被中。

但问题也不是就此全部解决,睡下是一事,睡着又是一事。苍天可鉴,本人决未见色起意,心猿意马,而且以如今时髦的词说,那女孩亦不觉“性感”,只是此种经历前所未有,因想西方人真是开放,现在国内的大学已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校园中男女生耳鬓厮磨、肌肤相亲亦听之任之,但那限于别处,宿舍就要严加防范,男生进入女生宿舍难如登天,受盘诘之外,还要领略老大妈的眈眈虎视。这边倒好,孤男寡女独处一室亦不过问,岂止是不过问,简直就是教唆犯罪。出了事谁负责?——当然,这么多青年旅馆,也没听说出过什么事。

那一夜不知何时入梦,总之,一宿无话。

P6-12

目录

有言在先

贴面

青年旅馆

被子

洋人喝茶

何处吸烟

洋人不晒衣?

关于领带

红灯区

罢工

当真

酷暑在巴黎

奶文化

红酒的身价

喝啤酒,到比利时

西式菜单

饭菜有别

.吃,是一个问题

汉字的诱惑

无地方便

不识洗脚池

园林是我们的好

街头的巴赫

洋中餐

剔牙

人民币本位

自行车在欧洲

迷路记

防人之心

闯祸

袖子问题

未遂行骗计划

独坐咖啡馆

教堂麻痹症

阁楼

恍惚

占有

与雨果为邻

双城记

遗憾留在辛特拉

威尼斯如梦

斯特劳斯的维也纳

老尹在巴黎

叶老板

日记中的保罗

好人戴维

序言

几年前我到法国教过一年书。去之前有家出版社约稿,希望回来能写一本《跟着徐志摩游欧洲》那样的书。——我不知记的是否准确,反正大概是这意思。那一阵似乎与谁谁谁,跟谁谁谁去旅行之类的书时兴了一阵,据说旅游书出之以这样的形式,颇受欢迎。我没答应:一则到一陌生环境,固然不愁无话可说,是不是有那么多的话,足以成一本书,没数;二则没看过那类书,不知路数,我也不喜欢跟着谁谁谁“游”,听上去像“踏着先烈的足迹”似的,即使愿意,这样“主题先行”的书(其实也没会么“主题”)是否写得出,也没谱。

没想到回来后东涂西抹,与欧洲有关的文字,居然慢慢积到可以成书。我得赞自己有先见之明,不曾在出国之前就弄个套子把自己装进去。虽然事实上到最后一本书就是一个套子,不管是“先行”还是“追认”,是自然地生成,还是人为地赋予,同容上“同一性”总是有的,“没有”也会变成“有”。不过我把这类文字收集起来,心下还是忐忑,除了不同程度地和欧洲有关这一点之外,从取材到写法,多有不相类者,写时并不在意,弄在一起就显了,颇有一些,横看竖看不舒服,像是杂牌军的拒绝收编。

待书出来,当然是要归入“游记”一类的,但收在这里的很多篇目,能不能算正经游记,我就不知道。就算可为“游记”收容,也不是我欣赏的那一类。我自己情愿看的,近的如戈普尼克《巴黎到月亮》、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远的如斯蒂文森的《骑驴旅行记》,前者是在一地深度的印象记,后者则所记多是“在路上”,或是观察体悟,或是一路行去的趣事,反正写得都有意思。

其实读过的游记,品类远不止此,在欧洲的那段时间,因为总在筹划出游,上至名篇,下至网上跟旅行有关比灌水强不了多少的帖子,都看。高下是一个分法,还有一种归类的界限是实用与非实用。以我的口味,前者因为只是信息的汇集,很是无趣,殊不知有时候最迫切想得到的,就是“指南”、“攻略”之类,因其有用,可以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比如哪里有便宜旅馆,某地“藏”着某个少有人知却大可一游的去处。每每出行之前,忙着搜罗的,就是这些信息,因为指望的是“立竿见影”,时间上就得靠得近,要注意有效期,所以多半还是出自网上,虽然因为很难按计划游行的缘故,费力打捞出来的信息差不多都是作废。纵是这样,还是乐此不疲,无他,至少在意想中,有用。不管是书,还是在网上,这一类都颇有点像教科书,食之固然无味,作为敲门砖,却又少它不得。此所以旅游书里最好卖的,永远是各式各样的旅行指南,一如书业中长盛不衰的,还是教辅。

“攻略”的书我当然写不出,也轮不到我来写,既然我到过的都是大路货的地方,旅行的方式也极其寻常。并非心得全无,比如欧洲不易找到公厕,我发现情急之际,还是找“麦当劳”、“肯德基”,最是相宜。但这实在算不得独得之秘,好多人在国内也有一样的经验,“攻略”云乎哉?

那么,“软”一点的?——比之“指南”、“攻略”的实用因而“硬”,记述一己印象、,感受,对读者可有可无的,就该谓之“软”了。当然好些游记在另一意义上都是“软”中有“硬”的,我指的作者对所到之地有丰富的知识,不拘风俗民情,历史掌故皆了然于胸,又有细腻的观察、深入的了解,且以有趣的文字笔之于书;又或旅行的经历奇特,遇见奇人奇事,见到海市蜃楼,绝域风光,描摹状写,亦自引人入胜。可惜这些也都是我办不了的。

我怀疑游记写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的方式。走马观花是“游”,流连忘返也是“游”;观光客是“游”,背包族也是游;自费旅行是游,公款考察也是游;匆匆而过是游,长时间羁旅也是“游”。所得自然不一样。这里“游”其实不单是行走,也包括居住,外来者的眼光:局外人的感受,也以外来者自视,便是“游”的状态。虽然古人谓“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哪里都一样,然那是哲人的境界,普通人就觉异国他乡,还是有别。我所谓“游”的方式,也不单指形迹上的,比如对一地了解领悟的深与浅,并非就一定与停留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尽有悟性高的人,匆匆一瞥也能对景对人对事“觑得亲切”,我是反例,在欧洲呆了近一年的时间,较一般的游客所见所历所感,也算稍广稍多了,所得印象却还是浅,缺少诗心的直觉把握之外,还有一端是语言不通,掌握当地人的语言太重要了,不通,则身在其中与那世界似乎也是隔离的,很多时候就像要拍照而对不准焦距,一切影影绰绰,有似雾里看花。

事实上我从未想过要写怎样的“游记”,甚至不曾有意识地写“游记”。虽说兴味在彼不在此,正经起来,就觉标准的游记似乎应该是到此一游的那一种,这样的却只有寥寥数篇, 虽然在欧洲暴走,颇去了一些地方,回头想来,布拉格、格拉纳达、佛罗伦萨、维罗纳、爱丁堡、约克、塞维利亚、鲁昂、阿维尼翁、萨尔茨堡、上诺曼底、里斯本……那么多盘桓过的所在,一想起就如在眼前,有些较所写过者如维也纳还印象更深的,居然都没专门写过。也许是不甘写成风光介绍,考索、议论,更不用说抒情,又有所不能吧。我只随手将想到而又以为可以一写的记下了,开始也并未想到单独成书,待拢到一起了,才发现颇为混杂:有印象记,有历险记;有在外生活的感受,亦有对老外的观察;有述事的,也有记人的,议论亦复不少,篇幅上也参差不齐,长的长,短的短,相去甚远,总之是不整齐。唯有平淡无奇是一样的:印象多半粗浅,历险其实平常。若笼而统之归为欧洲印象,则终归还是一个雾里看花。

当然雾里看花也自有它的好处。我不是说朦胧美之类,而是“雾里看花”因于所知不多,对ABC也须费力辨认,这倒让本书与大多数人有一共同的起点:一样的毫无海外生活的经验,一样的不精通外语,一样的好奇心,事事新鲜。只是太“小儿科”,所关注者,往往是极琐细之事,比如洋人如何盖被,晒不晒衣,在哪里抽烟之类,好像跑到国外去略识草木虫鱼。也因这个缘故,曾想干脆就叫作《欧洲的鸡毛蒜皮》。后来再翻翻,又发现好多笔墨都化在了我们这边,——并非有意识的要做什么中西比较,实在是中国的背景太深了,凡事一想就牵连出来——,单顶一个“欧洲”的大帽子,似有“以偏盖全”之嫌。于是分了一半给“这里”,百分之百的“纪实”,别无虚玄,交待一下,也是“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

书名就这么来的。

内容推荐

《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作者余斌因缘居法国一年,其间遍游欧洲各地,得以写成这册趣味盎然的欧洲居游记。细细读去,却又迥然不同于一般常见的游记或旅行指南,而是别有天地,更具风味,更有烟火气。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所识之人,皆是经细腻的观察与深入的体悟之后,才以有趣的文字笔之于书,欧洲异域的风俗民情、饮食男女尤所关心,于是寻常巷陌皆有个性,各色人物均见性格,于是也成就了《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这本书里的各种“闲话闲说”。

编辑推荐

《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作者余斌嗜烟酒,爱旅行,以文学为业,曾以教师身份留居法国巴黎附近的小镇阿拉斯一年,其时在欧洲四处游历,多所见闻。这本欧洲游记看似混杂,有印象记,有历险记,有在外生活的感受,亦有对老外的观察,有述事的,也有记人的,议论亦复不少;而作者所记又往往是极琐细之事,比如洋人如何盖被,晒不晒衣,在哪里抽烟。这本不像游记的游记,其独特之处,正在于它处处体现的文化内涵。作者虽并非有意识地做中西文化比较,只是作者自身浓厚的中国文化背景使得所记多所牵连,故而本书书名就叫作“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