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皮影)》编著者程万里。
皮影俗称一灯影戏《傀儡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国内史学家及戏剧史专家对其起源及形成的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周代说、汉代说、唐五代说、宋代说。
作为录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皮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剧种声腔、精湛的演出技艺、多变的旋律节奏、精美的雕刻艺术,具有极高的民俗和艺术价值。
皮影艺术是由民间工艺美术与传统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皮影是对皮影戏曲表演及戏中场面、道具、景物、人物的通用称谓。它是由影戏艺人操纵纸制或皮制的侧影形象的平面影偶,通过灯光或自然光将影像透映于浅色幕布上,并配以音乐和唱念来表演剧情的一种戏曲形式。皮影从选皮到影人成型上,传统的制作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上色、熨平、缀订八个基本工序。皮影种类繁多,从功能划分,大致可分为头茬类、身段类、坐骑类、动植物类、场景类等几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