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赓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赓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赓日记》由陈赓所著,本书是陈赓大将的日记,在陈赓同志去世二十多年后才首次与读者见面。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邓小平同志还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书中记录了他从1937年到1952年的戎马生涯。战火洗礼、风雨飘摇,这本日记得以流传下来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它真实记录了我军高级将领陈赓同志在战争中的睿智、在生活中的情趣以及对党和革命的忠贞。令人遗憾的是长征无日记,陈赓同志自己也对这段记录的缺失悔憾不已,但身处革命年代的历史境遇中,能够有这样的文字流传于今,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已经是莫大的幸事了。书中还附有陈赓同志1944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书写的自传,以及陈赓同志的书信和手稿,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收藏性。

内容推荐

《陈赓日记》由陈赓所著,本书是陈赓大将的日记,在陈赓同志去世二十多年后才首次与读者见面。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邓小平同志还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陈赓日记》中记录了他从1937年到1952年的戎马生涯。战火洗礼、风雨飘摇,这本日记得以流传下来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它真实记录了我军高级将领陈赓同志在战争中的睿智、在生活中的情趣以及对党和革命的忠贞。令人遗憾的是长征无日记,陈赓同志自己也对这段记录的缺失悔憾不已,但身处革命年代的历史境遇中,能够有这样的文字流传于今,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已经是莫大的幸事了。书中还附有陈赓同志1944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书写的自传,以及陈赓同志的书信和手稿,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收藏性。

目录

2013年版出版说明

2003年再版说明

2003年修订版说明

《陈赓日记》(续)前言(1984年10月)

《陈赓日记》前言(1982年8月)

我与陈赓日记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三年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年(在越北战场)

一九五一年(在朝鲜战场)

一九五二年(在朝鲜战场)

附录

 我的自传

 书信十四封

 手稿五份

编后记

试读章节

8月27日

上午乌云密布,下午微露晴意,大家都喜形于色。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作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达4年,威迫利诱艰苦备尝,始终能坚持她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所动,使我对她更加敬服。从此我俩的爱情更趋稳定,而绝对不可动摇了。

 今日根英因大雨路滑仍住总政治部。我上午参加了31军政治工作会议,发表了一些关于巩固部队、对群众纪律,及补充缺额等工作的一些具体意见。下午在司令部听取各师关于改编情形。

8月28日

今日气候阴晴。根英来部。下午政治部召集特别小组会议,各师师级干部参加,专门检查一年来政治部最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行动,大家很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这样带有教育性质的会议对培养干部是非常必要的。

我对31军改编后的工作有如下的意见:

(1)继续开展反国焘路线的斗争。最近部队表现出一些非常严重的现象。虽然是个别的,如拉夫、强奸,把枪支马匹等作为私有,以及一些违反阶级道德的行为,这些完全说明国焘路线的残余和军阀主义的倾向。今后应该抓住这些标本例子深入斗争,并给以纪律制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反国焘路线的斗争。

(2)加强共产主义的基本教育和党的领导。要根本肃清国焘路线的残余和防止军阀主义的倾向,只有提高指战员的政治认识和党的绝对领导,才有保证。

(3)提高部队的军事技术及干部的战术素养。据我这几天的考察,最近部队教育较偏重于政治(当然有它的作用),军事方面不免要松懈些,即算有些军事教育,但又过于偏重制式教练,所以至今部队的战术教育还是没有开始,这是重大的损失。以后,抗战的残酷,凭着过去的一冲,是无济于事的。今后应该利用时间进行这些教育,改变过去一冲的办法。  8月29日

天气睛和,晚有微雨。早起参加高级干部汇报,听取关于各团连级干部配备的情形。这些干部斗争历史很久,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但大部政治水平较低,战术素养缺乏,文化水平不高。这里更可证明加强干部教育的重要。

今天召集全军连长、参谋、参谋长上课。上午肖克同志讲授行军和行军防空,下午我讲铁道运输及渡河。听众精神颇能贯注。

晚浏览报纸,发现南口失守,使我悲愤交集。南京的犹豫动摇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极大的帮助。平津丧失,南口陷落,还不决心动员全面战争,采取坚决的进攻,收复失地,那么只有落得全中国的沦亡。这里愈使我觉得只有拿我们坚决抗战的模范行动,促成全面战争的实现。

8月30日

阴。刘、张不回,改编不能正式宣布,许多干部不安于位,自念自己的去留,以致影响部队工作,发生纪律废弛的现象。即商之于肖、郭,谋整顿之法。结果在今日军级特别小组会议上宣布,并提出明日师特组会议上批评,各级司令部切实派出参谋检查。

今日军级特组会,各师师级干部参加,主要为半年思想意识的检查。一般自我批评精神很好,大家都能在原则上揭发自己人所不知道的错误。这证明反国焘路线的收获。这些同志正在向布尔什维克道路上迈进着。

8月31日

天雨。下午参加93师特别小组扩大会议。在他们的发言中,均不能从原则上去说明问题,反之是枝枝节节,毫无系统,但已经能勇于揭发一些问题,总算是进步了。以后应加强对这些干部的基本理论教育,引导他们从原则上了解问题是非常重要。

9月1日

阴雨。闻刘、张回部,我和肖、郭准备去师部就谈,适接李达电话,约明日往访,故未去。

读新闻材料,知苏联已与南京订立互不侵犯条约。我认为南京祸追眉睫,才急抱佛脚,那已经受到不可估计的损失了。为今之计,只有亲密地联合苏联,进一步与苏联订立军事攻守同盟,共同反对凶恶的法西斯侵略者——日本强盗,维持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

9月2日

晴。早7时我和肖、郭同到师部见刘、张,当即召开座谈会,传达洛川会议精神(详情另记)。肖、郭今日离部。

P4-7

序言

《陈赓日记》在陈赓同志逝世21年之后,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邓小平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以表达他对于陈赓同志的怀念和对于本书的重视。

陈赓同志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投身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老党员,是我们党培养的最早的军事指挥员之一。在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生涯中,他以自己的忠诚积极、大智大勇而成为我们党和军队里深孚众望的领导者之一。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的名字就在黄埔军校和东征战役中被人们所知晓、所称颂。加年代末和30年代初,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从事地下活动,与敌人密布的特务暗探作斗争,有效地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那些令人咋舌的惊险故事,早已传为革命史上的佳话。他的机动灵活、屡克强敌的指挥艺术,他的英武果断、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他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他的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他的深入实际、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他的豪爽开朗、豁达乐观的鲜明性格,更为广大指战员所熟悉、所喜爱、所崇敬。

然而,直到他去世为止,还很少有人知道,在戎马倥偬、十万火急的战争岁月里,他还曾写下大量的日记。这位在人们印象中惯于征战的将军,竞还是一位勤于执笔的作者。在漫漫的行军路上,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赓同志总还要格外挤出一些时间,把每日见闻思索之所得,把部队作战行动的情况,把我党我军的历史壮举,记载下来。据战争时期曾在陈赓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深夜里,当部队营地一片沉寂的时候,还每每看到陈赓同志伏在如豆的灯光下,凝神疾书;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比谁都忙的指挥员,竞还给自己规定了写日记的任务。虽然保存至今并收入这个集子的,只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片断,但这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这份日记,决不仅仅是陈赓同志个人的生活经历,而是一份珍贵的党史军史资料,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因此,应当把它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1961年3月陈赓同志逝世后,他的夫人傅涯同志曾把她个人保存的遗稿作了初步的整理。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发生,林彪集团竞妄图对陈赓同志也横加罪名,他的遗稿当然也有被抄没的危险。傅涯同志宁肯舍弃家中的一切,而把遗稿转移到了外地。直到一年多以前,我们才又得以看到这些因年代久远而发黄变脆,因雨淋水涸而字迹模糊了的遗稿。此后,我们受傅涯同志委托,继续进行整理工作。《陈赓日记》便是这些遗稿中的主要部分。

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对日记加了若干注释,尽可能对日记中提到的人物、事件等加以简要说明。但由于资料和水平所限,仍不免有不确或不妥之处。此外,我们把陈赓同志1944年写的自传,也选录于后,作为对日记的补充,以便读者能对陈赓同志的生平及其日记的历史背景,有更多的了解。

目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发向前。但是,今天源于昨天,开来必须继往。在前进的路上,回顾前人艰苦创业的历史,学习先烈百折不挠的斗志,必能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想,这就是《陈赓日记》出版的现实意义。

后记

《陈赓日记》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曾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这在《日记》前言及《陈赓日记》(续)前言中已有记述。两份前言此次原文收录,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情况。

《陈赓日记》的修订再版,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今日的思考。这是陈赓同志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虽然那个时代结束了,那一代军人离我们远去了,但它所闪耀的人类理想之光和无畏奋斗精神,却会永远滋润着中华民族的魂魄,铸造着一代又一代军人的铮铮铁骨。我们谨以此来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在此,我们还要对上一版的编辑、注释者王同周、阮家新同志表示感谢,是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为这次修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陈知非、余立、陈巨能和沈新同志,他们对照日记手稿一页页核对,作了修订和校改。

孙阿冰

2003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