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69(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西方社会转型经典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罗布·柯克帕特里克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69(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由罗布·柯克帕特里克著,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作者,罗布·柯克帕特里克,托马斯·邓恩图书公司(Thomas Dunne Books)高级编辑、作家。他的原作,一者词汇丰富,省去我搜肠刮肚、寻求词汇变化之苦;再者句子长而齐整,这样每当把一条长句砍作几段,再按中文做法接起来时,自然逻辑严密,不干不涩。其次得感谢本书的文字编辑,没有他们的啄木鸟工作,书中必然蛀虫横行。虽然如此,这样一本涉及政治、军事、社会、体育、音乐、电影、戏剧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书,译者囿于水平,错漏之处自然是免不了的,如有热心读者能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帮忙指出,译者将不胜感激。

内容推荐

《1969(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由罗布·柯克帕特里克著,美国《图书馆杂志》《历史频道》《今日美国》权威推荐阅读!

继1968年之后最值得被关注的一年。

那一年,人类登上月球;那一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那一年,朋克音乐诞生,盛大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开幕,摇滚乐迷们趋之若鹜,在音乐中疯狂;那一年,黑人民权运动登峰造极;那一年,副总统艾格纽的女儿和国会议员的孩子都在吸毒……那一年,就是1969,不平凡年代里压轴的一年。

经过这些事端之后,美国社会并没有走向混乱和无序,而是走向了新的成熟。黑豹党革命和学生运动,电视和报纸的开放,都没有让美国的国家机器崩溃,反而是把一个现代社会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全走了一个过场。美国经历了1969,最终跨入现代时期。

《1969(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部分事件时间表

序曲 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

第一部分 冬天的萌芽

 1开启尼克松时代

 2风起云涌

 3新声音

 4超级喷气机

 5美国家族

第二部分 春天的革命

 6美国撕下了遮羞布

 7一场全新的球赛

 8毒常春藤

 91、2、3,我们为什么而战

 lO绿色思想

 1l起来!

第三部分 夏天的梦想

 12太空漫步

 13肯尼迪时代的迷雾

 14打破牢笼

 15西岸杀手

 16奇迹之夏

 17灾区天堂

第四部分 秋天的动乱

 18石破天惊

 19尼克松的战争

 20愤怒之日

 21牛仔和印第安人

 22嬉皮末日

后记:余震——70年代及以后

试读章节

1 开启尼克松时代

第37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誓就职标志着美国社会不断加剧的裂痕,而他对柬埔寨的秘密轰炸使美国在越战泥潭中越陷越深。

总统就职这一天

他站在国会大厦台阶上,俯视着这个阴冷多风的一月天气里聚集而来的人群。毫无疑问,他正在回顾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心中充满见到彩虹的喜悦。

大学时期,虽然算不上风云人物,理查德·尼克松至少也是校园生活中非常活跃的一位。他外表英俊,有一头厚厚的卷发,是橄榄球队和辩论队成员,还是学生剧团成员。尽管如此,即使在当时,他内心也有一些阴暗面。同学记忆中的尼克松不合群,有好斗倾向,甚至有点偏执。来自普通中产阶级和贵格会’家庭的尼克松一生都对那些有特权背景的人持怀疑态度。

他通过政治爬上了顶峰——起初在议会,后来在一位受人爱戴的战争英雄。手下做副总统。但是到他竞选总统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在跟他作对,要窃取他应得的果实。他在首场总统竞选全国电视辩论中表现不错——确实,单纯从语言方面,他的表现要“好于”他的对手,富有个人魅力的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但是,排得满满的竞选日程,加上长期住院治疗,让他看起来消瘦、苍白。带着午后冒出来的短须,加上渐秃的头顶上汗珠的闪光,尼克松显得不及对手精明能干。而肯尼迪的年轻、英俊和精心组织的抑扬顿挫的语调,让他看起来更有“总统相”。虽然大部分从收音机里听到辩论的人认为前副总统赢了,大部分在电视里看到辩论的人却认为是他的对手占优。当肯尼迪以极微弱优势从总统竞选中胜出时——后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其父亲乔(Joe【Joseph Kennedy】)操纵的一系列内幕交易——这位失败的候选人对政治体制的怀疑更深了。当尼克松回到他选择的住地,竞选加利福尼亚州长失败后,他告诉媒体,他不会再成为他们的话题了。

然而,时隔不久,尼克松又把目光投向了重返白宫。这一次,他对自己承诺,历史将不会重演。’

历史几乎重演。等着填补空缺的,是他前天敌的弟弟、受人欢迎的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Robert[Bobby]F.Kennedy),他推动不断高涨的和平运动,也念念不忘被谋杀的哥哥。但是造化弄人,这位弟弟和哥哥一样倒在刺客的子弹下。在随后决定总统候选人的代表大会上,美国人民目睹了这对难兄难弟的政党分裂。

这一次,尼克松成为胜利者。于是就有了今天,他站在国会大厦台阶上,准备向曾经拒绝他的国家发表讲话。

结婚28年的妻子站在他身边,拿着两本,而不是一本家用《圣经》,两本都打开到《以赛亚》第二章,2:4条(Isaiah 2:4),“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此国不举刀攻击彼国,他们也不再学习军事。”尼克松举起右手,宣誓就职。随后尼克松第一次以总统身份向全国发表讲话:“今天,我请你们和我分享这庄严的时刻。在井然有序的权力交接中,我们欢庆我们的团结一致,这种团结保证了我们的自由。”他讲道,“历史的每一个时刻转瞬即逝,珍贵而独特。可是,其中某些必将作为开创性时刻而备受瞩目,这些时刻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发展方向。现在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时刻。”

这个国家——现在是他的国家——正处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革命的中心。“现在,各方力量正在汇聚,我们第一次可以期望人类的许多夙愿最终得以实现。不断加快的变革速度,使我们能在这一代期望各种进步,这是过去花了几百年才实现的。由于开辟了太空的天地,我们在地球上也发现了新的天地。”

然而,这个国家依然处在战争中,在与远隔千里的敌人交战——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在它自己的大街上与自己斗争。新总统继续道:

由于世界人民希望和平,世界各国领袖害怕战争。因此,目前形势第一次变得有利于和平……历史能够赐予我们的最大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一称号。这一荣誉现在正在召唤美国——这是领导世界最终脱离动乱的幽谷、走向自文明开端以来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和平高坛的一个机会。我们若获成功,下几代人在谈及我们这一代人时会说,正是我们掌握了时机,正是我们协力相助,普天之下才得以国泰民安。

尼克松循着最近宣誓就职总统的演讲套路——避开现实,侧重大道理,同时带点神圣意味,让人想起他刚刚引用的《圣经》誓词:

我们物质丰富,精神贫瘠;我们以非凡的精确登上月球,地球却陷入一片混乱。我们卷入战争,没有和平;我们四分五裂,没有团结;我们周围的人生活空虚,没有成就;我们有许多未竞的事业,却无人身体力行。这是精神的危机,我们需要精神的解决之道。

他谈到国家不断加深的分裂,提及党派斗争,他曾是其中的失败者,而现在,他是胜利者:

在这些艰难岁月中,语言的狂热、不切实际的承诺、煽动不满成为仇恨的怒骂、装腔作势和非以理服人的夸夸其谈,这些让美国深受其害。只有我们停止互相吵骂,心平气和,让别人听到我们的话语、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就这样,是年伊始,理查德·尼克松正式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而这一年,将成为20世纪几个关键年份之一。

糟糕的就职游行

就职游行期间,新总统遭遇到极端分子的抗议,这将成为他任期的主要特征。在穿着冬装列队欢迎的人群中,“人民至上”组织(“Up with People”)的一辆彩车引发一阵阵欢呼。总统车队从议会大厦驶向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的尼克松住地。最初驶过的几个街区,热烈的人群向他欢呼。但是车队驶到第13大街时,两道防线的警察正拼命阻挡一群反战示威者,这些人一边向总统的豪华座车投掷棍棒、石块、罐头、瓶子,一边高喊,“还要死四年!”和“胡,胡,胡志明,北越赢。”一位抗议者挥舞着标语牌,嘲笑尼克松1968年的竞选口号:只有尼克松一头号战犯。一些示威者向警察吐口水,一些人焚烧当地童子军散发的美国国旗。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一位总统的就职游行被搞成一团糟。

但是,当总统座车绕过街角,转到第15大街时,气氛又变了。聚集在华盛顿酒店和财政部大楼前的观礼人群向这位新最高行政长官欢呼。尼克松命令打开天窗,让他能够站起来向人民——他的人民——挥手致意。

P002-005

序言

译序

大抵作序,其要略无非是对书中内容、文字评头品足一番。然则自己作来,这一条便不适用:褒自免不了“王婆卖瓜”之嫌,贬又下不去手——即便恶如肿瘤者,也须假医生之手,断无自己狠心切去的道理。所以这医生的工作,还得请读者来做。

既如此,还是给读者提供一些信息,若能对读者理解本书稍有裨益,也不算废话了。

20世纪60年代没有世界大战的惊心动魄,然而它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年代。60年代起,中苏关系恶化;越南战争不断升级;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32个国家相继摆脱欧洲殖民者统治,获得独立;欧洲树起了柏林墙。这是一个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深刻变革的年代。

美国方面。我们看看在这之前的一年,1968年,有哪些事件与本书内容相关,或者在本书中又有发展,权作一个背景吧。

1月23日,朝鲜俘获美军情报收集船“普韦布洛号”。

1月30日,北越军队开始“泰特攻势”(春节攻势),发动了一系列突然袭击。

2月2日,南卡罗莱纳州奥兰治堡,一处只接纳白人的保龄球场举行的民权运动示威被公路巡警镇压,三名大学生被杀。

3月26日,歌手琼·贝兹与反战活动家戴维·哈里斯在纽约结婚。

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被刺,美国各大城市爆发持续数日的骚乱。

4月6日,黑豹党与奥克兰警察枪战,数人被捕,数人丧生,包括16岁黑豹党员博比·赫顿。

4月11日,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1968年美国民权法案》。

4月29日,音乐剧《毛发》在百老汇正式首演。

6月3日,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进入工作室时,遭激进女权主义作者瓦莱丽·索拉纳斯枪击受重伤。

6月5日,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在洛杉矶遇刺,第二天去世。

6月8日,詹姆斯·厄尔·雷因刺杀马丁·路德·金被捕。

9月23日,泰特攻势结束。

10月31日,林登·约翰逊引用巴黎和会的进展情况,向美国宣布,他已经命令完全暂停空军、海军和炮兵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

11月14日,耶鲁大学宣布将招收女学生。

同时,因为书中多次出现1968年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一些中国读者可能不大了解,这里把它的背景简单介绍一下。

1968年4月后,罗伯特·肯尼迪成为与这个国家的黑人紧密相连的唯一重要的白人,在美国黑人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作为一个主张非暴力的能言善辩的代言人,他在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成功地领导了黑人和白人学童共同乘车上学的斗争。他到孟菲斯支持收入过低的公共垃圾清洁工,在酒店阳台上被刺客的子弹击倒。

马丁·路德·金被刺后,罗伯特·肯尼迪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操场上对一大群黑人青年发表演说,说明只有他非常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他劝导他们要忍耐和谅解。

两个月以后,他自己被一个刺客的子弹打死。一个忧伤的国家再次失去了一位极有希望的领袖。原已由于马丁·路德·金之死的冲击而动荡不安的黑人社会,现在看到仅存的希望的象征也破灭了。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于1968年8月26—29日举行,目的是在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后选出民主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早在大会举办前,“结束越战全国动员委员会”和“易比派”(青年国际党)已经开始计划,准备与代表大会同时,在芝加哥举行一个青年节,而其他组织如“学生争取民主社团”等也想显示他们的存在。最终,1万名示威者聚集在芝加哥,而迎接他们的是2.3万名警察和国卫警卫队。

大会分别选举休伯特·汉弗莱和埃德蒙·马斯基为民主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

最终,在会场外的抗议和骚乱中,这届大会见证了民主党的分裂。

以上就是本书之前的一部分相关事件。如果实在要硬着头皮评论一下,我想说(所有的优点归于原作者,当然),这是一本需要你读进去、值得你读进去的书。你会在书中发现,感人的时刻、有趣的时刻。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作者,罗布·柯克帕特里克,托马斯·邓恩图书公司(Thomas Dunne Books)高级编辑、作家。他的原作,一者词汇丰富,省去我搜肠刮肚、寻求词汇变化之苦;再者句子长而齐整,这样每当把一条长句砍作几段,再按中文做法接起来时,自然逻辑严密,不干不涩。其次得感谢本书的文字编辑,没有他们的啄木鸟工作,书中必然蛀虫横行。虽然如此,这样一本涉及政治、军事、社会、体育、音乐、电影、戏剧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书,译者囿于水平,错漏之处自然是免不了的,如有热心读者能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帮忙指出,译者将不胜感激。

后记

后记 余震——70年代及以后

末日没有到来。我们今天所处的现代美国社会刚刚开始。

1969年,第一台自动柜员机(ATM)安装在纽约罗克维尔中心(Rockville Center)一家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外的墙上。唐·韦策尔(Don Wetzel)在达拉斯一家银行排队时冒出自动柜员机的念头,他与机械工程师汤姆·巴恩斯(Tom Barnes)和电子工程师乔治·查斯顿(GeorgeChastain)共同申请了这一设计的专利。第一台机器的设计只能供银行顾客取款,但是它是今天能提供24小时全方位服务的自动柜员机原型。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时问推移,阿帕网将呈指数扩张。阿帕网虽然没有演变成下一代的商业因特网,但是它预示的技术对全世界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其他现代发明或革新。

技术城市的传说认为,阿帕网的出现,是在发生核战争情况下保持电脑系统联系的一种方式。为避免一场世界性灾难,1969年11月,华盛顿和莫斯科启动谈判,这是一系列被称为“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峰会中的第一次。美国和苏联缔结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尼克松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于1972年5月签署——缓和冷战紧张局势的第一个重要步骤。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之后,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为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迈出重要一步。

1970年,美国与南越军队发动一次联合攻击,侵入柬埔寨,这一次,尼克松向美国公众宣布了入侵行动。反战抗议在国内继续。1970年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一次校园抗议期间,俄亥俄州国民警卫队打死四名学生,打伤九人。第二年,兰德公司(RAND)雇员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泄漏了一份绝密国防部研究报告,名为《五角大楼文件》,文件记录了白宫实施公众欺骗和违宪活动的历史。

虽然对战争的支持不断下降,尼克松中国之行后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并一举击败民主党提名的乔治·麦戈文,那位“赦免、堕胎、迷幻药”候选人,赢得1972年连任竞选。1973年1月,尼克松宣布中止对北越军事行动,当月晚些时候,美国签署了《巴黎和平协定》。美国维持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直到1975年4月,北越军队涌入西贡前仅仅几小时,最后一批美国人撤离西贡大使馆。那一年,在战争带来的一片政治动荡中,波尔布特(Pol Pot)和屠杀成性的红色高棉(Khmer Rouge)——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政权之一,开始执掌柬埔寨权力。

那时候,尼克松已经因为丑闻下台。“水门事件”听证期间,总统秘密录制的白宫磁带开始反噬,这些磁带是“菜单行动”媒体报导后,一部分是为了监视内幕泄漏而录制的。美国人难堪地看着他们的总统苍白地在电视上宣布,“人民需要知道他们的总统是不是一个骗子。呃,我不是骗子。”但是为避免弹劾,1974年4月22日,他辞去总统职位,离开了白宫。专制总统时代结束了。

***

1969年12月最后一周,“气象员”在密歇根州弗林特(Flint)举行了一次“战争委员会”会议,起草一份新的政治纲领,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针对政府和执法活动的破坏行动。现在,这个集团以“气象员地下组织”的名义行动,开始储存炸药,准备在全国实施爆炸行动。1970年3月6日,地下组织成员在格林威治村组装一枚钉子炸弹时发生爆炸,炸死三名成员。5月,该地下组织由伯纳丁·多恩向媒体宣读一份公报,题为《战争状态声明》(Declaration of a Stat of War)。随后几年,地下组织宣布对一系列爆炸事件负责:军事和警察建筑、政府大楼、金融和公司机构、美国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尼克松下台同一个月,另一个城市游击战组织,共生解放军(SymbioneseLiberation Army)宣布,他们绑架的一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生,杂志社女继承人帕蒂·赫斯特(Patty}tearst)录制了一份声明,宣布她已经加入绑架她的组织。在洛杉矶日落区一次银行劫案中,监控相机拍到她参与抢劫的镜头。

70年代将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的标志性时代。1969年,《纽约时报》还在登出年轻女性的订婚启事,通告这些女性与她们的未来新郎“有了婚约”,而耶鲁和普林斯顿招收了它们的第一批女学生。“七姐妹”‘学校瓦萨尔学院首次招收男性学生,向男女合校教育机会的方向又迈进一步。1973年,尼克松1969年任命的沃伦·伯杰(Warren Berger)领导下的最高法院对《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作出判决,成为女权运动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

70年代早期,由于联邦调查局的系统打击和党内领导互相竞争内讧,黑豹党土崩瓦解。但是美国黑人文化将在美国意识中崛起,并且一代黑人将在大学校园和公司部门重要职位中得到一席之地。

理查德·尼克松宣布结束灭绝政策,给予美国原住民“民族自决权”。尼克松任命莫霍克苏族印第安人路易斯·布鲁斯(Louis Bruce)为美国原住民事务代表;布鲁斯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帮助收回部落领地。内政部接管了阿尔卡特拉斯岛,把它变成一座国家公园;联邦政府颁发权利证书,将加州戴维斯市(Davis)附近几百英亩土地给予美国印第安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供他们创立D-Q大学(Deganawidah—Quetzalcoatl University)。美国印第安人运动风生水起,1972年,他们发起“追究被毁条约”(Trail of Broken Treaties)运动。1973年,南达科他州伤膝村松岭保留地,奥格拉拉(Oglala)苏族人和联邦执法人员之间一次71天的枪战对抗导致两名苏族人死亡,一名执法官瘫痪。“奥格拉拉事件”将作为印第安人运动的战斗口号。通过《1975年民族自决及教育援助法案》(Self-Determination and Education Assistance Act of 1975)及《1978年印第安儿童福利法案》(Indian Child Welfare Act of 1978),部落政府在美国印第安人政策方面得到了更多决定权。

70年代早期,“回归田园”运动达到高潮,但是随后开始衰落。群居无一例外地成为人性根本弱点的牺牲品——与财产、爱人和后代的共享形影不离的是嫉妒。许多反主流文化者把他们的激进活动转向环境领域,美国环保署的成立和《1970年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 of 1970),再加上一个以著名的“哭泣的印第安人”电视公益广告为象征的全国范围劝阻乱丢杂物活动,这些因素帮助推动了“绿色力量”运动的发展。  1973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拉夫运河(Love Canal)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以及1979年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核事故,激发原先的嬉皮士承担起领导责任,寻找替代能源,包括太阳能。在上纽约州读小学时,我见到当地学院一群留着长发的学生,他们来到我们教室,鼓励我们给当地议员写信,抗议计划兴建的核电厂。他们带我们实地参观了他们在校园内一座太阳能提供电力的“A”字形建筑内安装的一只聚光镜。

科幻小说让我幻想着星际战争,但是那时候,人类飞往太阳系其他地点的旅程让位于另一个航空航天局项目。1969年11月的“阿波罗12号”任务是一次巨大的“技术”成就。虽然起飞之后,“土星v火箭”的计算机系统被撞掉线——后来发现,太空船被一次闪电击中!——宇航员迪克·戈登(Dick Gordon)、皮特·康拉德(Pete Conrad)和艾伦·比恩(Man Bean)依然得以继续他们的飞行,在月球“风暴海”(Oceanus Procellarum)准确着陆,离1967年着陆的“勘探者3号”探测器只有600英尺。但是在一个通常把第二次成就不看作成就的文化中,美国人对第二次登月的兴趣已经远不及第一次。这次任务中,比恩在安装一架为传送彩色电视转播图像设计的特殊摄像机时,一时疏忽,将它对准了没有任何阻拦的太阳光线,损坏了摄像机,航空航天局失去了一次极好的公关机会。

登月宏图实现后,联邦政府重新评估了阿波罗项目。原计划中有20次阿波罗任务,但是1970年1月初,航空航天局宣布取消“阿波罗20号”任务,以便腾出“土星v火箭”,用于“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项目。当年晚些时候,另外两次阿波罗任务被取消。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成为最后一次载人登月飞行。直到今天,吉恩·塞尔南依然是最后一位美国在月球表面行走的宇航员。经过三次飞往太空站的载人飞行,“太空实验室”于1979年坠落地球。

这一时代的一部科幻电影将终结美国新浪潮电影。新好菜坞流派导演出品了一些热门影片,如《最后一场电影》(The Last Picture Show)、《教父》、《穷街陋巷》(Mean Streets)、《恶土》(Badlands)和《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但是夏季热播的《大白鲨》(Jaws),以及名声更大的《星球大战》(Star Wars)却显示出,充满特技效果的大片加上大规模商业推广活动可以为制片厂带来大量观众。

音乐行业发展出以专辑为导向的文化,诞生了一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专辑,如《齐柏林飞艇Iv》、《月之阴》(Dark Side of the Moon)、《永不停留》(Born to Run)、《活力弗兰普顿》(Frampton Comes Alive!)、《谣言》(Rumours)和《加州旅馆》(Hotel Calfornia)。对舞台摇滚和前卫“艺术”摇滚的爱好催生了方兴未艾的朋克音乐复古运动,代表人物有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雷蒙斯乐队(the Ralnones)和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文森特·弗尼尔(Vincent Furnier),一位来自底特律的极其狂放的歌手,用自己乐队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名,艾丽斯·库珀(Alice Cooper),1969年,乐队首张专辑勉强登上榜单前200。莫特胡珀乐队(Mott the Hoople)首发专辑(同样出自1969年)比艾丽斯·库珀好不了多少。这两支乐队一起帮助推动了华丽摇滚的发展,戴维·鲍伊在其另一个自我人物齐格星尘(Ziggy Stardust)中曾作出非常著名的华丽摇滚表演。《毛发》催生了耶稣运动(Jesus Movement)摇滚歌剧《福音》和《耶稣基督超级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

1970元旦前夜和元旦,吉米·亨德里克斯和他的吉卜赛三人组合乐队(与比利·考克斯和巴迪·迈尔斯)在东菲尔莫尔作了一次历史性的四场系列表演。这些表演中的一些歌曲被选入《吉卜赛乐队》(Band of Gypsys)专辑,亨德里克斯在世发布的最后一张专辑。1970年9月18日,他死在伦敦一所公寓。10个月之内,贾尼斯·乔普林和吉姆·莫里森都追随亨德里克斯和布赖恩·琼斯进入摇滚天堂。

虽然有阿尔塔蒙特的丑陋事件,1969年的户外音乐节在70年代孵化出更多音乐盛事,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沃特金斯格伦夏季即兴音乐节”(Summer Jam at Watkins Glen),估计有60万人——是当时记录到的观众人数最多的音乐会,于1973年7月28日,聚集在上纽约州欣赏感恩而死、“大乐队”和奥尔曼兄弟乐队的表演。为时一天的演出是对即兴乐队忍耐力的考验:感恩而死演了五个小时,奥尔曼兄弟四小时,“大乐队”三小时,再加上其间因为一场雷雨中断了半小时。但是音乐会似乎缺了点什么。罗伯特·圣泰利(Robert Santelli)记录:“在沃特金斯格伦,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不断考验着观众对音乐和舞台表演的兴趣。时不时就是一段漫长的独唱……60万人中,许多人几乎看不到舞台,歌手就更加见不到了。许多参加者忙着其他事情,无法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静下心来听音乐。”随着时代前进,户外音乐节演变成过度膨胀的舞台摇滚。音乐工业——曾经的反主流文化的声音——成为一项大产业。性解放和60年代反主流文化演变为“钥匙派对”和“54录音室”夜总会(Studio 54)的“我”时代。

职业体育同样成为一项大产业。1969年第一个职业橄榄球合并赛季之后,“超级碗IV杯”上,在原来的美联职业球队中,堪萨斯城酋长以23比7大比分击败明尼苏达维京人(Minnesota Vikings),收获了第二个意外连胜。70年代,一些橄榄球队得到球迷广泛支持,如多恩·舒拉的迈阿密海豚(Miami Dolphins)、明尼苏达的“紫色吃人者”、匹兹堡的“钢帘”和“美国之队”达拉斯牛仔队(Dallas Cowboys)(以及这些球队的拉拉队),超级碗和《周一晚橄榄球》节目的尼尔森收视率稳步攀升。

1969赛季后,全明星外野手库尔特·弗勒德从圣路易斯红雀转会到费城费城人。12月24日,弗勒德宣布,他有意挑战棒球“保留”条款、登记为无隶属职业运动员。弗勒德咨询了球员工会的马文·米勒,米勒和律师迪克·莫斯(Dick Moss)起草了一封给鲍伊·库恩的信,由前最高法院法官亚瑟·戈德伯格(Arthur Goldberg)修改,弗勒德认可并签字。他在信中声明,“大联盟12年打拼之后,我认为,我不是一项不顾我的意愿被卖来卖去的财产。我相信,任何制造此等结果的制度侵犯了我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且不符合美国法律……”

“弗勒德诉库恩案”直打到最高法院,1972年最高法院经过辩论作出判决。以5比3的投票结果,法院维持了棒球运动的反托拉斯例外。虽然弗勒德寻求成为棒球界第一个无隶属球员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的案子为未来对保留条款的挑战开启了大门。在投球手安迪·梅瑟史密斯(Andy Messersmith)和戴夫·麦克纳利两人未签合同打完一个赛季之后,1975年,一位仲裁员推翻了保留条款。赚大钱的无隶属球员时代即将到来,美国全民消遣的经营方式永远地改变了。

70年代,职棒大联盟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属于阿斯特罗草皮(Astroturt人工草皮,译注),属于美联的指定击球手,属于辛辛那提“强大红色机器”(Big Red Machine,红人别称,译注),属于多姿多彩的奥克兰运动家队(Oakland A’s)王朝,属于洛杉矶道奇和纽约扬基的两场经典世界系列鏖战。而大都会在1973年几乎再创奇迹。8月底还垫底的大都会,在塔格·麦格劳和他的战斗口号“相信奇迹”引领下,经历了又一次夏季后期连胜。大都会在国联东区以区区82胜79负纪录,意外击败大热门红人,以微弱优势在五支球队中胜出,创下所有进军世界系列的球队中胜率最低纪录。随后的世界系列中,他们离击败运动家只差一场比赛。两年后,波士顿红袜和辛辛那提红人之间的1975年世界系列第六场比赛上,红袜队卡尔顿·菲斯克(Carton

 Fisk)赢得比赛的全垒打成为永恒镜头。1975年世界系列和1969年的神奇大都会故事一起帮助棒球回归它在全民消遣活动中应有的位置。

1975年,尼克松辞职后的继任总统吉拉德·福特(Gerald Ford)成为一次未尽全力刺杀的对象,刺杀者是前曼森家庭成员“尖叫”弗罗姆。福特没有被刺死——她在刺杀前清空了枪膛。福特不受欢迎地赦免了尼克松,宣布赦免逃避越南征兵的公民,在1976年大选中输给华盛顿局外人杰米·卡特(Jimmy Carter)。这位前佐治亚州长只任了一届美国总统,任期内遭遇了两位数通胀、能源危机和伊朗人质危机,美国进入了萎靡时代。特德·肯尼迪试图重返政治舞台,与卡特争夺民主党总统提名。但是查帕奎迪克岛余波,加之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罗杰·马德(Roger Mudd)一场糟糕的专访,搞砸了他的竞选活动,永远结束了他的总统梦。

美国选民欢呼着将罗纳德·里根拥进白宫。他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它有一个政府——而不是相反。这一点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位在人民公园骚乱期间曾向大学官员讲话的人说道:“除了人民授予的权力之外,我们的政府没有任何权力。”性和毒品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节制和“说不”时代。

不管美国社会是走完一个循环回到原点,还是只是原地踏步,1969年的涟漪将在20世纪剩下的时间继续扩散,直到下一个世纪。

书评(媒体评论)

“柯克帕特里克的书表明,1969是辉煌成就的一年,是剧变和决定一代人的一年。”

——《今日美国》

柯克帕特里克以一个记者、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一个体育新闻记者的视角对1969这个动荡的年份进行了描绘,并尽力展现每一个动人瞬间,关注宏大背景下的细微处……是对20世纪60年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杂志》

对历史性的一年所做的一个令人信服的阐释。

——《历史频道》

罗布提出了很多大家反复思考了很久,却从未有很好答案的常识性的问题……我喜欢他的一点是,尽管在体育之外我们常常意见相左,但是每次与他讨论的时候,我都能学到很多。每一次重翻这本书都能有很棒的收获。

——彼得·金(Peter King)(《体育画报》记者)

刺杀、骚乱,回首获得空前关注的1968年,柯克帕特里克认为,其后的一年一样不同寻常。柯克帕特里克以一条“部分事件时间表”开始,详细记录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重要事件:1968年11月尼克松当选总统;秘密轰炸柬埔寨;“阿波罗11号”登月;从哈佛到伯克利的学生反战示威;马莱大屠杀真相的公开;性解放展现在舞台上、文学作品和电影、户外音乐节中;1968年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引发的“愤怒日”抗议活动;经英特网前身“阿帕网”发出的第一条信息……柯克帕特里克宣称,1969年是现代美国诞生之年。他娓娓道来,讲述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年如何反映美国文化的内在深刻变化。本书大致按四季分成四个部分,这是对一个承前启后之年的精彩诠释。

——瓦妮莎·布什(VanessaBush)(《本质》【Essence】杂志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