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西抚州崇仁卷)
分类
作者 方苹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方苹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西抚州崇仁卷)》包括人物传说、人物故事、生活故事、革命故事等。

收录了《蛇郎的故事》《陆山牛与海珊瑚》《盐牛除害》《黑虎遇仙记》《赵县令让路》《芋将军》《贪心的渔夫》《金脑袋的传说》《路遥与马力》《聪明的甘罗》等故事。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西抚州崇仁卷)》收录了江西抚州地区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在内的民间故事32万余字,这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劳动人民生活画卷。编者为了保持故事的原生态,在故事的选编过程中力求保持原有的讲述风格,为读者展现了当地一幅生动的风土人情画卷。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西抚州崇仁卷)》作者方苹。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蛇郎的故事

“惹不得”改恶成仙

陆山牛与海珊瑚

小心与刚强的故事

许真君与孽龙

谷王的传说

黑虎遇仙记

黑牛除害

绍辉除害

赵县令让路

芋将军

徐公智除“癞头婆”

铳打该死鸟

曹大力士狂言遇高手

老包智破绣楼案

贪心的渔夫

金脑袋的传说

聪明的甘罗

路遥与马力

孙利秀侦破“乌金案”

名医医儿

杨得贵养蛇

苗秀英智惩骚和尚

秀才打虎

消古消斩掉邹元标

虞集山间会友

乡妇毙虎

傅玉珍进京告状_

“无敌棋手”的下场

刘爱粮的传说

李县官与穷秀才

“哄破天”与“贪财精”

青年渡工

罗坚上天成仙记

皇帝与剃头匠

管三仙的传闻

菩萨赔伞

盖盖大花斗京官

找总根

少年县令

“武阎王”的传说

吐哇鸟与苦哇鸟的传说

钟秀川轶闻

谢廷恩致富记

吴道南的传说

南溪厘卡

一箭之地

惩办恶棍

吴道南夜过南港渡

吴道南圈地惩恶

十品与一品

吴道南闻寿宴痛斥豪绅

吴道南治菩萨

钱财与仁义的传说

将军岭

笔架桥的来历

徐启万与严陂桥

丁家井的传说

会亲洞

相山十八泉

相山风的由来

飞仙亭

芙蓉坑村的传说

“汉尚书庙”的传说

蛇墩桥

西老爷修建黄州桥

靴井的传说

“中陂坳”轶闻

杀官亭

汤溪的来历

寨脑上的传说

小女砍乌龟精

风物传说

乌龟照镜石

十八鲤鱼朝汤

清和桥

三脸菩萨

石牛村的来历

一千根扁担

动植物传说

狐狸与明珠

蚂蟥是孬鬼变的

短尾龙的传说

其他传说

问如来

无心的雷公

与菩萨合伙种庄稼

镇服水牛精

菩萨退兵

故事

人物故事

周密和他的老师

陈常当王

孝仔的故事

公平和交易的故事

赵赐的故事

乐史的故事

定居崇仁三山

化龙池

重金搜购乐史书

罗汉秀才的故事

作田佬的朋友

罗山庙里为什么没有牛皮鼓

松树为什么不会再生

周坊府桃坊县的传说

吴捷斌修正家规

崇仁的“大官小官”

嘉陂菩萨

恶宝仔与善宝仔

高愿公智破五峰寨

生活故事

村妇巧对狂先生

考女婿

鱼在树上

贤媳妇不说“九”

茶杯命苦

银勺金猫

千笠盖柱

藏磨记

傻女婿得奖

缺德的玩笑

周秀才买鸡

巧计劝转改嫁妻

小姐招婿

老师选女婿

财主三难长工

养蛇求方治难症

砒霜当药医

瞎子婆婆和馋嘴媳妇

外甥告舅舅

三女婿作寿联

贤妻劝夫

九癞子与四媳妇

秀才与农夫

农夫出联难举子

胖和尚设毒计火烧新庙

除淫寺

白蛇与大凤、小凤

新娘戏秀才

阮子宾戏婶

聪明的女人

青癞子历险记

饭过鸣钟

蠢子学乖

四秀才进城

火烧沙洲庙

商人修凉亭

半文钱的贺礼

老人和小孩

祭笔

趣联二则

“东海对南山”

“进棺见判官”

妙联巧对

革命故事

和尚探敌情,围歼白匪军

除害记

炊事员的眼力

夜惩保安队

笑话

试试看

竹床与猪肠

目不识丁

两个骗子

两个孩子改对联

臭虫、虱婆和跳蚤

皇帝想吃公鸡蛋

钱员外吃香肠

四痞子吟诗

媳妇孵驴

罗汉的惩罚

大小多少

两亲家

刘二买肉

教不乖的蠢子

试读章节

从前,崇仁罗山山脚下,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妻子五十多岁那年,突然怀了孕,夫妻俩高兴得不得了。可生下来一看,却是一条蛇!两个老人愁眉苦脸,既害怕又伤心,商量着要把它剁死,免得害人害己。

不料那小蛇竞开口说道:“爸爸、妈妈莫剁我,我不会害你们,也不会害别人。求你们给我铺张床,让我活着吧。”

夫妻俩见小生灵会讲话,不忍心将它杀死,便依照小蛇的要求铺了一张床给它睡。

小蛇白天总不露面,晚上才变成个小男孩上床睡觉。一晃过了十多年,老两口临死时,都嘱咐蛇儿要娶个媳妇,为他们家传宗接代。

再说罗山山腰上住着一位张老头,生有三个女儿,个个长得花容月貌。

这天,张老头准备上山砍柴,三个女儿都要父亲为她带一枝野花回来。张老头砍完柴,便去给女儿折了几束花,本想就此作罢,忽见山顶上有一枝花开得特别鲜艳,好看极了,便高兴地走了过去,刚想伸手攀折,却见一个巨大的蛇头伸出来,吓得他返身拼命奔跑。

那条蛇拦住了他的去路,说:“别怕,我现在不会吃你。告诉你:我叫蛇郎,有好多财产;你折了我的花,要嫁一个女儿给我。不然,我就吞掉你。快回家问你的女儿,哪个愿意嫁给我?三天之后,给我回信。”

张老头吓得浑身发抖,只得点头答应。

张老头回到家里,整日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大女儿、二女儿见父亲卧床不起,不知为什么事犯愁,便一同到床边问候父亲,说:“爹爹,你有什么心事,就说出来吧,别闷在心里。你要女儿做什么,女儿件件依你。”

张老头见女儿这样孝敬,就把在山上折花遇蛇之事,告诉了女儿。

两个女儿听后,忙说:“哎呀!宁愿它吃掉爹爹爷,也不愿嫁给花花蛇。”

张老头见两个女儿都不愿意嫁,便打算自己上山让蛇吃掉。

他刚想动身,第三个女儿又来问他,他不愿再说,一声不吭。小女儿见父亲闭口不说,便去问两个姐姐。大姐、二姐告诉了她原委,她回到父亲房里,跪在床前说:“爹爹爷,小女愿嫁花花蛇!”

张老头正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门外忽然飞来一只小蜜蜂,在他的床前“嗡嗡”地转了一圈,然后说:“你女儿肯不肯?花轿就在门外等。”

张老头见小女儿是真心实意,便对蜜蜂说:“我小女儿愿嫁,我这就叫她两个姐姐帮她打扮,你们稍等一会儿。”

小蜜蜂听罢此言,飞了出去。

张老头喊来老大、老二给小女儿梳妆。两个姐姐边给妹妹打扮边说:“小妹,你这一嫁,不知是生是死;以后我们想你,到哪里去找啊!”

小妹说:“两位姐姐放心,蛇郎既然娶我,就不会害我。我走之后,你们要好好照顾爹爹。至于你们想去看我,也好办:我走时带一袋油菜籽沿路撒,这样就不愁找不到我了。”

小妹一去三个月没音信,两个姐姐便按照小妹说的办法,沿着油菜籽指的路,一直走到一个山洞里。但见洞内亭台楼阁华美,奇山秀水.如同仙境一般。P3-4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