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苍南卷)
分类
作者 黄志林//林子周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苍南卷)》由黄志林主编。收录《杨府爷的传说》、《鲸头杨府爷》、《结拜》、《卖真柑》、《分银池》、《上梁》、《杨景夏成“神”》、《林泗爷的传说》、《出圣园》、《没柴烧脚骨》、《猪头还愿》、《林泗爷讨粽子》、《林泗爷京城卖盐》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苍南卷)》由李勇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苍南卷)》是浙江苍南地区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的集成,汇编了流传于云南云龙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浙江苍南历史的发展轨迹,反映出浙江苍南民间的风土人情,凝聚着浙江苍南人民的智慧创造,体现了浙江苍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目录

前言

神话

盘古与地母

传说

人物传说

杨府爷的传说

鲸头杨府爷

结拜

卖真柑

分银池

上梁

杨景夏成“神”

林泗爷的传说

出圣园

没柴烧脚骨

猪头还愿

林泗爷讨粽子

林泗爷京城卖盐

“林泗大帝”的由来

马仙娘娘的传说

马仙看病

两兄弟打虎

白马爷的传说

白马爷庙

白马爷夜归

白马爷与张道台

林伍公的传说

得道救饥

奏封雷使真君

牧牛大王的来历

穿太子服的牧牛大王

韩陈爷上天

戏状元雷海青的传说(畲族)

徐俨夫状元的传说

高机与吴三春

林钟英告御状

武进士吴洪初的传说

项维仁得仙笔

吴宝秀的传说

出世

做寺

坐牢

画家吴第的传说

学画

卖画

蒲门生传说

学戏

君子不离本相

三演《十五贯》

拳师吴开

神拳拳师蔡善堂

谢老二的传说

陈金花与陈家擂

运出一针救两命

民间名医吴八仙

金钱反

蔡牵在北关岛

吴荣烈告状

谢一聪助建东魁桥

风物传说

石砰天后宫

陈十四与茭杯礁

陈十四娘娘斩石蛇

炎亭晏公庙的来历

蔡十二仙姑庙

北山土地与南山土地

土地公与土地婆

灵溪山土地爷

救饥状元与五里牌

狮山马坟

桥墩圆觉寺和玉苍山

三段祖师和雕鹰

天下十八袈裟

玉苍山顶划龙船

金香炉与香炉潭

矾山

鹤顶山

蒲江的九十九湾

甘溪为啥变干溪

雾城

玉蟹洞

棋盘山棋盘石

蒲江尼山渡

公婆石

流石

狮山、球山和金舟乡

凤凰山、狮子山和乌龟山

老君山

蒲峰山、蒲门山和漏米岩

石将军

朱家蝉和白马礁

姐妹洞

观音井

湖井龙潭

小白龙见娘

相骂宫

明矾的传说

明矾与陈景成

矾塔

米塑的传说

布袋戏的传说

畲族姓氏的来源

陈氏“小姑郡”的由来

吴氏宕顶小过年

重五插大艾

莒溪刘姓端午过初四

插地香挂香球

斧头柄

洞房先喝三口茶

米公鸡

神主的由来

寿域中为什么放鸡蛋

金乡免灾之语:嚯呸吓

“丢三面”的出处

踏路牛(畲族)

煨年猪(畲族)

其他传说

雷公的传说

雷公电母

水雷

雷公不打做贼人

人的尾巴

公冶长听鸟音

定寿源

故事

人物故事

李士林的故事

桥墩门造桥

杭城笑半仙

开大埕田

答对儿骂县官

白银变成油菜籽

蛋打县老爷

三才子戏弄知府

智判烟筒

画神符救屠夫

杨梅一株不卖

分饼选人才

陈公道

陈大人抗倭

陈仓起义

灵溪大门打官

玉苍山三位大仙

幻想故事

骨杯

龙女送宝

活见鬼

水鬼

背时鬼

鬼见怕

鬼报恩

抓水鬼

智斗狐狸精

褫公带鬼去认路

老虎儿

生活故事

恶兄善弟

兄弟分家

买汤圆

石头老人

蛇郎

豆囝

哑童

强盗修行

蕃薯丝最好吃

采宝

贪宝亲爷

蔡仙

呆女婿学话

三块银两条命

呆丈夫和巧媳妇

智嫁

盘扁开天地

画猫送道台

三个锅四首诗对

九斤佝和天下省

阿龙治财主

心满意足

三囝婿拜寿

吹破天与财迷精

惩治恶财主

巧妇阿莲

巧驳“黄辩驳”

智惩野和尚

疙瘩佬与巧媳妇

巧治吹牛爹

才女配才郎

旧饭碗

四兄弟学艺

打官司共饭店

评工钱

真老实

贪小便宜

笼底书

褫公和做棺材师傅

捉着就算

懒夫妻

骗子封侯

搭台治怪病

一女许三婿

杀狗劝夫

哑谜

一斤菜油进香

假哑巴智斗财主(畲族)

神王也怕老婆

县官偷吃鲳鱼

动植物故事

半爿鱼和无尾田螺

石林和汉姑鸟

老虎、长颈鹿、猴子

大猫怕漏

梅花鹿、兔、马、猴子

蛤蟆鼓与老虎赛跑

乌龟、客鸟和老乌

鹿含草的故事

白鹿报恩

蛇报恩

神龟兆瑞

黄牛和水牛

猫为啥要咬老鼠

公鸡怎么仰天喝水

公鸡讨角

苍蝇和蚊子比本事

田蜂怎么来的

番薯为啥会生风虫

相思草

香附子和节节钉

鲤鱼斗龙王

龙虾弯腰

蛤蟆鱼想国公鱼做老婆

大头媳鱼

手撒网的由来

白头翁祭鼠

七星鳄拜寿

乌龟背甲为啥有裂纹

赶工鸟(畲族)

弥勒佛和种田人

笑话

大方和小方

半爿南瓜

口才与文采

骑老鼠

试肚才

竹竿与猪肝

打卦

知县下乡

吹马皮

慌张女人

村妇难童生

打“不必”

半鲁会筵

附录一 常用方言、普通话对照表

附录二 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三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人物传说

杨府爷的传说

鲸头杨府爷

在温州一带,杨府庙各地都有,真的不少,信仰杨府爷的人也很多。在我们这一带,鲸头杨府爷殿算是最大的,杨府爷的传说内容比较多。杨府爷本来是什么人?有人说他是唐代瑞安陶山的武进士杨精义,有人说是宋代杨家将的后裔,有人说他是鲸头当地的动物神修炼成的。

宜山鲸头杨府爷,浙南沿海一带最有名气。为什么这样有名气呢?传说它跟鲸头地方的风水地理有关。鲸头的形状,像是大海浮起来的大鲸鱼。它的头朝着天空,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是一个风水宝地。鲸头山上有一个很深的山洞,洞中结着东海的灵气。这个洞就是今日的“灵岩古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山羊来到“灵岩古洞”。白天在古洞洞口啃着青草,晚上在古洞中歇着。慢慢地,山羊吸收了古洞中的灵气,开始有了悟性。

古人十分敬仰山羊。所有动物中,唯有山羊是双脚跪着母亲吃奶,也就是说山羊是最“孝顺”的;山羊跟其他动物相比,它只吃青草,不吃荤肉,这叫“吃素”;山羊吃素不欺负伤害任何小动物,这叫“行善”;山羊“孝顺”、“吃素”、“行善”,符合道家修炼之道,是最容易得道成仙的。

这两只山羊在“灵岩古洞”中得了灵气,修炼了七八百年.已经能变化成人样,很快就能修成正果了。这时,正好逢杨文广奉旨下江南收十八洞妖精。杨文广已经收了十七洞,正好只差一洞未收。他立功心切,打算马上除掉这两只山羊。

还是那只母山羊厉害,它晓得杨文广一来就有杀身之祸,便想出一条计谋:先拿出自己的围裙,高挂在洞口,等候杨文广的到来。

杨文广追到鲸头山上叫战,小山羊只跑到洞口;杨文广跑到洞口,小山羊又溜进洞底。杨文广冲进洞中,那个洞很深很深,一时冲不到底,洞中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清。只听见洞口有个老太婆高声笑着,说:“我的后代,你为啥要在洞中玩得那么当真!”杨文广一听,赶紧钻出洞口,一看,果然有个老太婆双脚叉开,站在洞顶。杨文广大声责问:“大胆老妖,如何说我是你的后代!”她回答:“我们都姓杨O,‘良心挺好的,你是堂堂大将军,不嫌我老前辈,在我的裙下出入,不是我的后代是谁?再说我母子从来孝顺、吃素、行善,今日你立功心切,不问青白,为啥要伤害我们性命?”

杨文广一听心软了。谁叫自己不看清楚,钻入老太婆的裙带下,跟她的儿子小山羊作战?就是杀了这两只山羊,也难免给人们留下笑柄——杨文广为了杀死山羊精,不得不钻人那“老太婆”的胯下。再说这山羊跟其他妖怪相比,确实未残害过生灵。杨文广正在犹豫的时节,山羊已经跪在杨文广的脚下,谢他不杀之恩。

杨文广不但没有杀它们,还教它们修道行善,厚施恩德。沿海一带的许多渔民经常遇到海难,它们就经常出海为民救难。很快它们修成了正果,渐渐地成为法力无比的海神——杨府爷。

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是杨府爷的生日。这一天,各地的老百姓,糊了纸船,送到杨府爷殿,希望他有更多的船去巡海,保佑更多的渔民。

讲述:谢炳川

记录:林子周

采录时间地点:2000年8月采录于灵溪镇人民政府哆楼

结拜

南宋末年,离十六都约十五里有个叫金斗河O的地方,从北港凤巢搬来一户人家,户主名叫杨正臣,曾在江西做过官,大家都称他“江西郡”。杨正臣有两个儿子,有个叫杨景夏,此人性情憨厚,为人诚实,不善经营,家底子又薄,只好做些行贩等小生意,经常蚀本。

一次,杨景夏外出做生意,财气不好,又蚀本了。这日来到乐清县内,正巧碰见云游四海、刚到此地的杨精义,两人一谈,十分投机,互通姓名和住址后,就撮香结拜为兄弟。杨精义岁大居长,杨景夏排行第二。就这样,两人一来一往像亲兄弟一样。

杨景夏自从和杨精义结拜兄弟后,在他的指教下,生意越来越顺手,本钱慢慢地多起来,生意也慢慢地做大了。到后来进了京城,留下了杨老爷卖真柑的传说。

卖真柑

那年年关将近,杨景夏听从杨精义的主意,收购了满满一俄真柑,准备来年开春运到京城去卖。

过了新年,杨景夏就启程。船从水路开到京城,由于柑价很高,没有人买。眼看天气渐渐热起来,柑也慢慢地烂了,烂柑没有人要,只好自己吃。看看柑一天比一天少,杨景夏心里很急。P7-9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20世纪80年代,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等部门联合下达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工作。本县文化界、教育界的许多同志参加了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1988年出版了《温州市苍南县故事卷》。此后,又有许多民间文学作品选入到市卷、省卷。今天,再一次翻开那本书,准备从中精选一些故事时,深深感受到当年“三套集成”工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无巧不成书,刚好时隔25年之后,我们又要出一本故事书——《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苍南卷》。这是在国家强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5年等一回,当年参加“三套集成”的小青年都变成了老同志。但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文脉和民间故事的特色。

本书的稿件来源有这么几个方面:(1)1988年编印的《温州市苍南县故事卷》。(2)20世纪90年代林子周、陈剑秋的民间故事集《遇仙桥》、杨思好的民间故事集《搭渡》。(3)2005~2008年收集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4)专门组织人员对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畲族民间传说等作了专题调查,并收集到了非常宝贵的内容。因而,本书在选题方面比较全面,内容比较丰富。

本书定稿时,我们请了几个老师帮助校对稿件。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认为本书的语言文字不大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特别不适用于中小学生的阅读。

老师们从教育学生的角度上去审视这个问题,是完全对的。但是,我们搜集、整理的是民间故事,要与创作的故事完全区分开来。无论是“三套集成”,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求我们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最大程度地保留讲述者的语言特色、个人特色和地域特色。

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学,我县是闽越文化的交汇区,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我县又是一个移民大县,各种方言特别丰富,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民间文学必须遵循“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指导原则,并注重“科学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生态环境。

为了满足大家的阅读要求,我们只好在文本中多做一些注释。这也是我们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交代,不知道是否妥当?

本书的出版,得到苍南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拨出专款支持。不少领导在百忙之中,关心过问此事。不少同志在节假日帮助审稿,并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的学识水平有限,本书必定还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6: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