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理论与实践》由朱亚鹏所著,共分为十六章,内容涉及国内外公共政策研究现状、公共政策过程理论的发展与评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迈向政策研究的新时代等,全书不仅揭示了当代中国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内在逻辑和决策过程的特征和变化,还提供了将西方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研究范例。
《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理论与实践》由朱亚鹏所著,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脉络,评析了国外政策理论的前沿、趋势和方向,并尝试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的政策实践,检验相关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籍此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理论的本土化。通过对大量翔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理论与实践》不仅揭示了当代中国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内在逻辑和决策过程的特征和变化,还提供了将西方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研究范例。
第一编 国内外公共政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国内公共政策研究概况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总体概况
二、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
三、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前瞻与方向
第二章 公共政策理论:发展与趋势
一、超越阶段理论:分析视角与分析单元
二、解释政策变化:框架与动力
三、全球化与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与分析框架
四、公共政策理论发展:问题与趋势
第二编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第三章 政策网络分析:脉络、发展与理论构建
一、政策网络的涵义、类型与分析视角
二、政策网络分析框架的兴起、源流及其理论流派
三、政策网络分析框架:隐喻、方法还是理论?
四、政策网络分析框架的理论建构
五、政策网络理论的规范意义:治理和民主
第四章 解释政策变迁:政策创新与政策扩散
一、政策创新与政策扩散:概念与内涵
二、政策变迁的动力学:政策创新的动因与类型
三、政策创新过程与政策创新扩散的模型构建
四、政策创新理论对当代中国政策实践与政策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政策过程中的政策企业家
一、政策企业家:内涵及类型
二、政策企业家与政策过程:政策阐释与理论构建
三、检视政策企业家理论:批评与回应
四、政策企业家研究的中国议程
第六章 政策工具理论的建构与挑战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缘起及其概念变迁
二、政策工具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建构
三、政策工具的演进式发展:从第一代到第二代
四、政策工具选择理论:从解释工具选择到理解公共政策
五、政策工具、治理和民主
六、政策工具理论的挑战及其回应
第七章 政策执行研究的三种路径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政策执行研究的演进路径
三、政策执行的三条分析路径:渊源与发展
四、政策执行研究在中国:发展与展望
第三编 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
第八章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定模式的转型
一、网络社会在中国的兴起
二、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模式
三、网络社会中的政策议程设定:
以“肝胆相照”论坛为例
四、分析与讨论:网络社会与中国的政策议程设定
第九章 住房政策领域的媒体议程设置
一、媒体、媒体议程与议程设置
二、分析框架与案例选择
三、住房领域的媒体议程设置:利益相关者与主要制约因素
四、总结与讨论
第十章 地方间政府关系与政策执行
一、政府间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模型
二、住房货币化改革和“贵阳模式”
三、贵阳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政策执行分析
四、总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政策目标群体与政策执行:以贵阳房改为例
一、发展中的政策执行理论:成就与局限
二、住房货币化改革与贵阳的政策执行
三、政策目标群体的反应与政策执行
四、解析政策目标群体的反应: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交锋
五、目标群体的反应和对改革方案执行的影响
六、总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中国地方政策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莞市医保政策创新的经验
一、地方政策创新及其分析框架
二、医保体制改革中的地方政策创新:东莞的经验
三、东莞地方政策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东莞地方政策创新推广:局限与挑战
五、中国地方政策创新的理论思考
第十三章 政策工具选择与治理:从房地产调控到住房政策重构
一、住房领域的主要问题
二、房地产调控:政府的努力
三、当前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与特征
四、房地产调控的效果
五、房地产调控效果有限的根本原因
六、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第十四章 中国住房领域的问题与出路:政策网络的视角
一、政策网络理论及其适用性
二、中国住房政策的演进路径
三、住房领域的新问题与政府的努力
四、中国住房领域的政策网络分析
五、打开住房政策的封闭网络
第十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住房政策的范式转移
一、政策范式、政策学习与范式转移
二、中国住房政策发展与政策范式转移
三、住房市场化范式下的住房问题与政策变化
四、走向住房政策新范式:特征、动力与发展
第四编 迈向政策研究的新时代
第十六章 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新议程
一、已有的知识积累
二、研究的不足和困境
三、揭开中国“政策黑箱”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