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不是万能的,没有表扬的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一线表扬学》是一本关于表扬的技术手册,奖励性表扬、主题性表扬、逆袭性表扬、批评性表扬、弥补性表扬、委任性表扬……一起来看看管建刚老师有多少种表扬术。让我们试试里面的几种,开启教育的幸福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线表扬学/梦山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管建刚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表扬不是万能的,没有表扬的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一线表扬学》是一本关于表扬的技术手册,奖励性表扬、主题性表扬、逆袭性表扬、批评性表扬、弥补性表扬、委任性表扬……一起来看看管建刚老师有多少种表扬术。让我们试试里面的几种,开启教育的幸福人生。 内容推荐 什么是“一线表扬学”?“一线表扬学”是一线教师管建刚关于表扬的世界现和方法论。“一线表扬学”,本质上是教师的修炼学一一用表扬来修炼教师的处事方式,也是“教师的幸福学”一一用表扬来开启教育的幸福人生。 “一线表扬学”有什么用?来自一线,用在一线的“十八种”表扬法,种种有例子,种种有效果,实实在在解决一线教育问题。 为什么要读《一线表扬学》?当老师,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管建刚”,但至少,可以从他的身上得到点启发。读《一线表扬学》,不是每个人都要把“表扬十八法”全用上,但至少,可以试试里面的几种。 目录 序 “戴高帽”的学问 绪论:好话不嫌多 上编 手记一:奖励性表扬 奖励“吃的” 奖励“特权” 奖励“照片” 奖励“读的” 奖励“用的” 手记二:主题性表扬 什么叫“及时订正”? 怎样“今日事今日毕”? 怎样做到页面工整? 怎样跑到作业前面? 怎样的作业更完美? 怎么订正更完美? 手记三:逆袭性表扬 “损坏者”里的“修理者” “难看”里的“不难看” “拖拉”里的“勤快” “忘了”里的“没忘了” “耍赖”里的“不耍赖” “没做好”里的“做好” “改错”里的“没错” “打架”里的“文明” 手记四:批评性表扬 表扬她里批评她 表扬他里批评他 表扬他里批评“他” 表扬她里批评他 表扬她里批评他们 表扬他们里批评他 表扬他们里批评“他们” 表扬他里批评他们 手记五:弥补性表扬 潘维奕的“玉照” 李俊涛抄作业 程无尽罚出场 牛牧青作业慢 不予满足的请求 男孩子缩头 冤枉了同学 夸错了对象 手记六:委任性表扬 请学生当“抽奖手” 请学生当“小老师” 请学生当“调查员” 请学生当“特约小编辑” 请学生当“特聘管理员” 请学生当“作文裁判员” 请学生当“办公室主任” 请学生当“签字员” 手记七:指引性表扬 做一个不受干扰的人 做一个态度第一的人 做一个会用时间的人 做一个捕捉机会的人 做一个充满斗志的人 做有目标、计划的人 做一个看重细节的人 手记八:呼应性表扬 给老师出点子的人 创造大大的奇迹 邮发作文里的礼貌 我们班的“坚持达人” “多做一点”的秘密 朱曦岚的思维导图 手记九:滞后性表扬 滞后:让学生更有动力 滞后:呈现对比的力量 滞后:为了更具冲击力 滞后:等待事件的发展 滞后:卖关子的妙处 下编 手记十:物证型表扬 录音为证 录像为证 照片为证 有物为证 参与为证 手记十一:书面型表扬 作业本里的表扬 日记里的表扬 发短信的表扬 电子邮件里的表扬 奖状里的表扬 《班级作文周报》上的表扬 纸质信的表扬 电子信的表扬 手记十二:制造型表扬 叮嘱出来的表扬 指点出来的表扬 等待出来的表扬 策划出来的表扬 制造出来的表扬 手记十三:评比型表扬 “写字晋级”活动 “作业放心同学”评比 “yuè读之星”评比 男女生古诗对抗赛 “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 “我的报”装帧设计大赛 “坚持力”学生评比 假期作业抽奖会 手记十四:借用型表扬 借用同学的调查 借用上届的学生 借用同学的眼睛 借用任课老师 借用传达室大爷 借用名人故事 借用“哥伦比亚号” 借用新闻故事 借用其他班级 手记十五:匿名型表扬 统计粗略的匿名表扬 免起风波的匿名表扬 歪打正着的匿名表扬 指东打西的匿名表扬 降低压力的匿名表扬 蝴蝶效应的匿名表扬 无中生有的匿名表扬 手记十六:变频型表扬 奖励“无作业日” 设“某某某日” 小悦作文发表啦 第五阶段的人 我们的“复活节” 不会做怎么办 我向“王石”鞠躬 最美女生、最美男生 第二个沈彧诞生了 三分钟的桌面人物 手记十七:类比型表扬 裴容琳与霍元甲 吴凡与童第周 宋溢鸿和西亚 沈睿宸和《中彩那天》 陆锦丰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沈婧仪和吉尼斯纪录 手记十八:曲线型表扬 作为第三方的家长 作为第三方的伙伴 作为第三方的孩子 作为第三方的科任老师 结论:表扬不是万能的 后记 十五的月亮 试读章节 我去彩扩店印台历。台历上的照片,都是学生的校园、班级的生活照。大家很感兴趣,要我一张一张地翻给大家看。 “管老师,你要放办公桌上的吧?” “管老师,你要放班级的讲台上的吧?” 我摇摇头,说:“不,这是给沈彧的。” 大家很惊奇。 “我用台历换购沈或的废纸。”大家更不可思议了,我解释道“换购沈彧一学期来写过的作业本、默写本、复习本、预习本、练习册。沈彧的每一个作业本,每一页、每一行、每一个字都那么工整、美观。我换购了,保存好,等你们毕业了,我教新的班级了,我要给你们的学弟学妹们看:以前,有一个学姐沈彧,她作业本的字,那么工整、美观。” 我问沈彧:“你愿意吗?” 沈彧当然愿意。这之前,我俩已经秘密约定了。我还向她征询,希望放哪些伙伴的照片,她希望放裴容琳的、张奕晗的、王旻晔等人的,我照办了。 迎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说:“下个学期,不知道我能换购到谁的作业本。” 奖励“读的” 牛牧青请假,回了一趟远方的老家。回来,给我带来个小礼物,泥咕咕。 “管老师比牛牧青老爸的岁数还大。我这个年龄喜欢的东西,和你们喜欢的东西很不一样。说实话,泥咕咕,我谈不上喜欢。”大家很悲剧地看了一眼牛牧青,牛牧青无奈地低下了头,“然而,此刻我依然很高兴,很开心。” 我转过了话头,前面的不喜欢,正是为了下面的话:“我从这个小礼物里,收到的不只礼物本身,还有礼物背后的,牛牧青的惦记,惦记着管老师。” “每年,学校有春游,有的同学寒假、暑假,会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出游的时候,像牛牧青那样,带上个小礼品,送给自己的伙伴、自己的亲人,他们不一定喜欢那个礼物,然而一定很开心,他们和我一样,收到的,还有礼物背后的心意,想着对方的那份心意、情谊。” 我拿出自己新出的书,说:“我也有一份礼物,要回赠给牛牧青,请牛牧青第一个读我的新出版的书。牛牧青读过了,可以借给其他的同学。” 一下课,好多同学围着牛牧青,一起看我的那本书。 寒假,周以恒到厦门鼓浪屿,在那里寄了张明信片给我。新春过后,开学第一天收到他的明信片,我很开心,从家里带了一本课外书,作为奖励,请周以恒做第一个读者。 回到办公室,已经16:30了。唐宇帆来了。他的“快读”没过关,要读给我听。读了三次,都没过。我问唐宇帆,继续还是明天。唐宇帆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 我录了唐宇帆的“快读”,一边回放,一边分析读不快的成因,又练了10来分钟,唐宇帆一分钟读了400多字,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恰好,收到几本小学生杂志,我拿出一本,给唐宇帆。唐宇帆正要走,周嘉悦来了,她的“快读”也没过关。 反复了好几次。我问她,继续练还是明天来。感冒的周嘉悦,吭哧着鼻子,要今天完成。过了几分钟,周嘉悦的餐巾纸不只擦鼻子,也擦眼睛了,眼睛里有眼泪了。一问,哦。妈妈在外面等,怕妈妈批评她。 “你这么好学,当天的任务,一定要当天完成,妈妈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安慰她,又拿丫本新收到的《阅读》杂志,送给了她,“老师奖给你的坚持,你拿给妈妈看,有了这个证明,妈妈不会生气了。” 类似的事件,语言的安慰和表扬,不一定有证明的力量,一颗糖果、一个本子、一本杂志,有这样的力量。 奖励“用的” 篮球比赛,我们班以44:6完胜。这跟球员卢熙来、吴凡、赵逢琛、朱培汶和沈睿宸日常的努力练习分不开。我拿出五张“优先刊用卡”,奖给五位篮球队员们。 一片羡慕嫉妒恨。 我对大家说了三个奖励的理由: 第一,五个篮球队员给我们的启示,不管做什么,热爱和坚持,是取胜的法宝。特别是吴凡,他在篮球上的热爱和坚持,我们有目共睹。成功就是这样来的。我奖励他们的“热爱”和“坚持”。 第二,篮球比赛不只要个人的本领,还要有团结。没有团结合作,没有相互配合、助攻,只想逞强,不会有好成绩。我奖励他们的“团结”。 第三,有同学说,这次的大胜利,给我们的小学生涯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号。我也是这么想的,为集体争光的人是可敬的。我奖励他们的“为班级争光”。 领了“优先刊用卡”,掌声中,五位队员光荣地走向了自己的座位。 P8-10 序言 “戴高帽”的学问 陈金铭 大画家张大千喜欢留胡子,很漂亮,人称“美髯公”。由于这胡子太打眼,初次见面的人往往大加赞美,对他的艺术造诣,反而没人提。大千先生不太高兴。有一次,一群慕名者又是如此,他终于忍不住说了个故事: 三国时期,孔明丞相想在蜀国找一位主帅。张飞的儿子张苞与关公的儿子关兴都想当。孔明想了个办法,要他们各自称赞父亲的功劳,作为标准。张苞说:“我父亲当阳桥前一声吼,斥退曹操百万兵;在大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兴口吃,一直想说其父关公的事迹,但又说不出来,最后出来一句:“我父亲胡子很长。”这时关公显灵,气得在云端大骂:“小子,你父亲过五关斩六将,诛文丑,斩颜良,一世英名,你不知道赞美,只说胡子很长。” 这例子是台湾的星云大师讲的。生活中,想表扬一个人,却适得其反的,不少,可见送“高帽”,不简单,往深处说,也算一门“学问”。现在,管建刚把这“戴高帽”的学问做出来了。 这学问挺“博大”。 普通人眼中的一个“表扬”,在这里拥有了18个“身份”,奖励性表扬、主体性表扬、逆袭性表扬、批评性表扬、弥补性表扬、委任性表扬等。这些“身份”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先后之别,适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件;达成的效果,没得说,一个字,好。这样的表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这学问也挺“土鳖”。 没有“舶”一些闪耀着西方背景的招数策略,没有“塞”一些晦涩拗口的学术语言,没有“侃”一些莫名其妙的高深理论;有的,是大白话、大土话、大实话。比如,“物证型表扬”,老老实实给出了自己的办法:录音为证、录像为证、照片为证、有物为证、参与为证。让人一读就明白,一学就能会,会了就能用。 最主要,这学问是真“管用”。 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是网络上流传的话,可以借用一下:一切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问都是耍流氓。照这个标准,很多教育专家……咳咳,我是厚道人,不谈这个,说回管建刚的表扬学:是实实在在来自一线,是实实在在能用到一线,是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的。比如很多老师都用过的“奖励”,建刚总结了五招:奖励“吃的”、奖励“特权”、奖励“照片”、奖励“读的”、奖励“用的”。这五招,不复杂,不麻烦,老师们想学,可以“就地取材”,可以“现炒现卖”。 管建刚,经常让我想起一个人。 雷军,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家,先后创建了金山软件、卓越网、小米手机,其中小米手机最富传奇色彩:2010年创建,2013年市值达到100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这是个奇迹,颠覆了整个行业的认知,很多投资人都后悔错过了小米。 雷军总结小米的成功,用了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我发现,管建刚做教育研究,似乎也可以用这七个字概括。 作文周报,不难,但费精力,管建刚一做就是十几年,现在还在做,这是“专注”;作文讲评课,谁都不重视,管建刚埋头研究了几十种常见的作文病,开发了不同的讲评课型,做到了“极致”;答应别人的事尽力都做到,写的文章尽力都反复推敲,每一场讲座、每一节家常课、每一个教育细节,都尽力尽善尽美,赢得了所有认识的人的“口碑”;一年出一本书、两本书,一天写一篇文章、两篇文章,在不同报刊开设不同专栏,不可谓不“快”。 有了这“七个字”,管建刚成了今天的管建刚。 人人都知道“表扬”很重要;把“表扬”研究出18种,种种有例子,种种有效果,使其成为一门“学问”,却只有管建刚;以后管建刚若推出“一线批评学”、“一线上课学”、“一线谈话学”,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他是管建刚。 读这书,不是每个人都要把“表扬学”全用上,但至少,可以试试里面的几种。 当老师,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管建刚”,但至少,可以从他的身上得到点启发。 (作者系《小学语文教师》编辑) 后记 十五的月亮 二〇〇五年,出版了第一本小书。 二〇一四年,《一线表扬学》,第十一本小书。 底子薄,起步晚,起好好教书的念,女儿已经出生。十多年,紧追慢赶,女儿读高中了。高中生累,高中家长不轻松。早上五点半,妻起床做饭,六点多,三菜一汤,热气腾腾。六点四十,送了女儿,拐个弯,我也到了学校。妻呢,洗碗、拖地、洗衣服。一切妥当,上班。 我的节假日,或外出讲课,或闭门写稿。妻说,我回趟乡下,看看爸妈。妻说,我回趟乡下,看看外公外婆。天冷了,妻买了保暖鞋,拿给爸妈.我妈责怪,去年买的还没穿,怎么又买了。过年,后备箱装满了年货,妻开车,看望长辈。长辈们说,大刚怎么没来。妻说,他忙,叫我来看你们。 有了新东西,妻,我的第一听众。“说话力”训练,妻听了,班上练,回来喜滋滋地说:老公,真的很有效。表扬课,妻听了,班上做,回来喜滋滋地说:老公,真的很有效。 妻的表扬学,用在了老公身上。 男人是太阳,女人是月亮。月亮是男人的港湾。十五的月亮,静谧的港湾,男人睡得踏实而浪漫。 一本本的书里,有我的一半,也有妻的一半。那是我们的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天荒地老的月亮。 作者 甲午年除夕,屯村梅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