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故事可一点儿都不简单,完全不像有些父母理解的把文字念一遍就好!每天进行亲子阅读,用故事喂大孩子,把讲故事的过程变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过程。我们希望用团队的智慧启发各位父母,教父母把美好愿望、合理要求融合进故事里,让每个爸爸妈妈都能成为高分父母,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吸收故事中的营养快乐成长!因此,在《用故事喂大孩子(培养懂爱会爱的孩子)/爱立方爱故事》这本书中我们紧紧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分析,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解读让孩子真正懂爱会爱!
《用故事喂大孩子(培养懂爱会爱的孩子)/爱立方爱故事》由故事达妈团队编著。
故事对于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高兴,还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西方有大量的绘本,绘本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哲学的启蒙,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加深孩子对于友情、亲情的理解。由此可见,讲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用故事喂大孩子”系列图书的创作初衷正是为了使讲故事成为一种教育方式。
《用故事喂大孩子(培养懂爱会爱的孩子)/爱立方爱故事》每篇文章都有四个栏目:
为什么选这个故事——向父母推荐好的故事;
口语化的故事内容——父母可以不必买故事书,直接用书中已经根据孩子的阅读习惯改编了的口语化的内容,直接讲给孩子听;
怎样讲好这个故事——在这个部分里,故事达妈针对每一个故事,给父母提供了几个开放式的问题,帮助父母把故事中的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理解故事的内涵,尝试用故事隐含的内涵指导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获得成长;
好故事为什么好——在这个部分里,故事达妈从美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儿童心理的角度、成长发展的角度,帮助家长重新理解、欣赏、学习这个故事。很多绘本故事其实适合1到99岁阅读,欣赏这些故事,对于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用故事喂大孩子(培养懂爱会爱的孩子)/爱立方爱故事》由故事达妈团队编著。
森林里住着一只红狐狸,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红狐狸的肚子总是饿得咕咕叫。这几天,他盯上了湖边的一只鸭子,鸭子正在孵蛋,小鸭子马上就要出生了。
这天,红狐狸走到鸭妈妈身边,想问一下她的名字,没想到,鸭妈妈害怕地逃走了,把鸭蛋留了下来。红狐狸小心地把鸭蛋抱回家。他想:“炒鸭蛋一定很香吧!”可是,还没等到红狐狸动手,小鸭子就破壳而出啦!
红狐狸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鸭子,而小鸭子也是第一次见到红狐狸。红狐狸盯着鸭子,肚子又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小鸭子被这个声音吸引,突然大声对狐狸喊:“妈妈!”
狐狸生气地纠正小鸭子:“不,你应该叫我爸爸。”因为他是一只公狐狸呀!
说完这句话,狐狸自己都愣住了。爸爸?难道他不是应该吃掉这个小东西的吗?现在,他竟然让小东西管他叫爸爸。看着开心的小鸭子,红狐狸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实在是不忍心下口,于是只好去啃硬面包,面包屑掉到地上,小鸭子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大叫:“真好吃。”红狐狸想,这个小鸭子实在是太小了,不如等他长大一点儿再吃他吧。
红狐狸睡着了,小鸭子依偎在他脚边,也睡着了。这样的组合真是太奇怪了!本来,狐狸是应该把鸭子吃掉的,而鸭子是应该害怕狐狸的,可是,他们却生活在了一起!红狐狸还给小鸭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劳伦斯,并与他玩“举高高”的游戏。
逐渐红狐狸和小鸭子成了一家人,一起看日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下雨的时候,红狐狸甚至让小鸭子站在他的头上,然后用大尾巴替他遮雨;平时红狐狸还会用梳子为小鸭子梳理羽毛……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小鸭子长成了大鸭子。
有一天,劳伦斯兴奋地跑回来告诉红狐狸,他认识了一只叫艾玛的鸭子,他决定要和艾玛永远生活在一起,他对红狐狸说:“老爸,你们应该见一面。”
那场见面真是太尴尬了,艾玛紧张地看着红狐狸,红狐狸也奇怪地打量着艾玛。还是劳伦斯打破了这个场面,他拉着艾玛游到湖里,愉快地嬉戏,他大声地问红狐狸:“爸爸,艾玛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吗?”
这可真是个难题啊!红狐狸已经与劳伦斯建立了感情,舍不得吃掉他。但劳伦斯又是如此喜欢艾玛,如果自己吃掉艾玛,劳伦斯会伤心死的。不过,狐狸转念一想,也许他们会吵架、会翻脸、会讨厌对方,那时候,我再吃掉艾玛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劳伦斯还会找新的朋友,这样,我就会经常有鸭子吃了。
于是,红狐狸、劳伦斯、艾玛生活在了一起,变得日益亲密。
有一天,艾玛竟然生了五个蛋!
两只鸭子初为父母,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还是红狐狸教会了艾玛孵蛋。不久,五只小鸭子出生了。
这个大家庭由三口之家变成了八口之家。
红狐狸还是经常饿得肚子咕咕叫,但他从来没有吃过一只鸭子,他只是在梦里见到了烤鸭,并且兴奋地说了梦话:“等小鸭子们长大了,我就不会再挨饿了。”
红狐狸一天天老去,小鸭子们也逐渐长大了。陆续有好多鸭蛋躺在森林里,于是,整个森林成了小鸭子们的天地。
红狐狸与小鸭子们幸福地嬉戏,只是他再也没有力气玩“举高高”的游戏了,他变得很老很老了。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没有醒来。
鸭子们把这只善良的红狐狸埋在了森林里,鸭子大家庭也一直生活在森林里,永远守护在红狐狸身边。
怎样讲好这个故事
浓缩原书的篇幅
原绘本故事文字比较多,九成的书页都是大篇幅的文字,读起来会比较长。就所需时间和精力来讲,原书不太适合过于幼小的孩子。不过,这个故事实在是太好了,父母可以适度地浓缩故事精华,讲给孩子听。
感受伟大的爱——陶冶宝宝的情操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狐狸,总是狡猾、奸诈的代表。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狐狸体格不太健硕,但头脑却颇为机灵,弥补了体格的不足,这也就注定了狐狸从骨子里带着几分狡猾。
这个故事中的狐狸从本质上也是这样的,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吃掉鸭子的念头——在鸭子很小的时候,他是想等待长大后可以吃到更多的肉,而当他和鸭子建立了感情之后,在爱的驱动下,他已然无法再对那些生命下嘴。于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鸭子的妻子艾玛身上,可是,可爱的艾玛最终融入了这个家庭,亲密的情感再度战胜了狐狸的本性。饿得肚子咕咕叫的红狐狸将口欲再次转移到艾玛产的五个鸭蛋身上,他一边想着炒掉五个鸭蛋,一边责怪初为父母的鸭子不懂得照顾孩子。最终,他也没有吃掉鸭蛋,而鸭子家族在这个过程中壮大了。在故事的末尾,狐狸老去,再也没有醒来——他结束了“善良”的一生,被埋在森林里,受鸭子家族世代守护。
和孩子讨论,狐狸克制自己口欲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引导孩子感受超越种族的爱的力量,强大的爱可以抵消自然而生的口欲和潜伏在身体里的贪婪。
爱有很多种,教孩子懂得爱,孩子才能更好地去爱。而爱对于孩子情操的陶冶、性格的滋养所产生的力量也是深远而巨大的。同类的故事还有《狼大叔的红焖鸡》,建议父母推荐给孩子阅读。引导孩子转变对狐狸固有形象的认识。换个角度来说,狐狸有什么错呢?他只是很饿,他捕食的行为是自然的、正常的。说狐狸的本质就很奸诈,这是人对狐狸的主观判断吧!
好故事为什么好
一只红狐狸,从他得到一枚鸭蛋开始,终生都在幻想如何吃掉鸭子。可是强大的爱抵消了自然的欲望,这一切,是从一声“妈妈”开始的,谁能拒绝那样天真无邪的生命呢?那种对幼小生命的怜悯与被信任而产生的爱,使红狐狸变得“善良”起来。他慢慢地老去,他始终在挨饿,他甚至做梦梦见烤鸭,忍不住说梦话:“等小鸭子们长大了,我就再也不会挨饿了。”他终其一生都在与饥饿做斗争,与天性做斗争。可是,因为心中有爱,他始终没有去伤害任何一只鸭子,直到有一天沉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带着绵长的感动与伤感,直击人心。
你会为一份超然的爱落泪吗?会吧,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让心灵得以净化。孩子们会由此去认识爱,去尝试懂得爱。爱,会给孩子的成长和生命注入温暖的色彩和强大的力量。爱,将会给孩子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P2-P6
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哪个妈妈不讲故事给孩子听?
台湾亲子达人汪培埏提倡,要像喂牛奶一样,每天“喂”故事书给孩子。德国教养专家也指出,父母的教养主张,都已经暗含在故事里了。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只要开对“故事药方”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从孩子半岁起就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来说,故事的确具有神奇的魔力!小小的婴孩,只要听到你讲的情节欢快、语气轻松的故事,就会露出甜美的笑容,真是莫大的神奇!
转眼问,我的孩子已经5岁半了,在这有故事陪伴的5年时间里,他结识了很多故事里的伙伴:从“小兔子汤姆”系列里的小汤姆,到“青蛙弗洛格”,再到“花格子大象艾玛”,到如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少年三国》里的英雄人物。
在这些或温暖感人、或惊险刺激、或积极向上的故事里,孩子不但能够进入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还能够跟随主人公去冒险,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帮助主人公找到缺点,并为“他”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获得了提高,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人在童年时期,对于故事是多么渴望啊!尽管有非常多好玩儿的玩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只要妈妈喊:“陕来听故事喽!”我们总是放下正在玩的游戏跑到妈妈身边,坐在妈妈怀里,舒舒服服地开始神奇的想象之旅。
从孩子可以听简单情节的温馨故事开始,到孩子彻底不再听妈妈讲故事,自己选择喜欢的故事去读,这中间七八年的时间里,要“喂”多少故事给孩子啊!即使每天讲一个故事,也要讲两三千个故事呢!
这两三千个故事要怎么选呢?随便拿起一本故事书就给孩子讲吗?
现在,市面上冠以“睡前故事”“女孩必看的故事”“男孩必看的故事”等字眼的故事书非常多,随便选择一本,照着书上的文字念就可以了吗?
细细想想,仅仅给孩子讲故事,就有很大的学问呢!这也正是为什么台湾会有一个专门“演故事”的“张爸爸绘本馆”的原因了。
讲故事看似简单,但是因为每天都要进行,而且要持续很多年,所以它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且,孩子最容易记住的,正是故事的语言。如果把你的希望、要求融合进故事里,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吸纳了这些,那么故事就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了,而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这个角度看,靠讲故事养出完美孩子是有可能的哦!
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系列丛书。每本书围绕一个大的教养主题,按照关键词选取了最适合这个主题的故事。这些故事从市面上最经典、最受欢迎的故事书中摘选,避免了过于书面化的语言,用孩子能够听懂的口语化的语言重新叙述。忙碌的妈妈们不用再花时间搜罗,就可以和孩子分享最优秀、最精彩的故事。
每个故事后面都根据故事内容和特点,给出了与孩子分享这个故事时,应该引导孩子注意的一些要点。利用这些要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思维体操”,锻炼孩子思维的弹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西方的故事本身立足于对孩子进行生活启蒙。对于这类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以及故事讲完之后,与孩子一起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在探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诸如“爱”“友谊”“化解冲突,,等问题。讲叙这样的故事时,父母一定要引导得力,孩子才会从中获益。
在每个小节的最后部分,介绍了这些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还有我们的“故事达妈”们从美学、儿童心理学、哲学等角度的分析。很多获得国际大奖的绘本故事,在质朴的情节中暗含了非常深刻的内涵。我们的创作团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阐释了这些故事的深刻含义:一方面,给父母提供一个重新看待这些故事的角度;另一方面,如果孩子长大了,再看这些绘本故事,家长就可以从更深层的角度,引领孩子去领略更精彩的内涵。很多故事能够使孩子终身受益,即使成人来读也会从中获得很大的收获。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的创作团队。我们的创作团队由一群爱孩子,每天认真给孩子讲故事,并且享受亲子阅读的父母组成。这个队伍里,既有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绘本馆老师,也有专业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但更多的还是普通的父母。在这些父母中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讲3个故事的小远妈(孩子6岁,亲子阅读5年);有擅长用启发式问题调动孩子思维的西西妈(孩子10岁,亲子阅读9年半);有擅长从美学、哲学的角度引导孩子用更广阔视角看待问题的葱爸(孩子4岁,亲子阅读2年);还有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想把最好的精神盛宴给孩子的朵朵妈(孩子2岁,亲子阅读1年半)等。
希望这套饱含我们爱心、真心的书,能够帮助爱孩子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