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被鲁迅誉为最富才情的女子拥有一段传奇却也漂泊的短暂一生。由许鞍华导演,汤唯全面演绎萧红一生的影片《黄金时代》即将上映,势必会带来萧红热,引发购买热潮。
2.王臣作为知名作家,有广泛影响力,著有《世间最美的情郎》《喜欢你是寂静的》《今生就这样开始》等畅销书。
3.《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内容最详实完备,语言最缠绵动人的萧红传,全面演绎了让人欣赏却也欷歔的一生。书中完整收录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与其他散文,确保内容最完整,最具阅读与收藏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臣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这个被鲁迅誉为最富才情的女子拥有一段传奇却也漂泊的短暂一生。由许鞍华导演,汤唯全面演绎萧红一生的影片《黄金时代》即将上映,势必会带来萧红热,引发购买热潮。 2.王臣作为知名作家,有广泛影响力,著有《世间最美的情郎》《喜欢你是寂静的》《今生就这样开始》等畅销书。 3.《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内容最详实完备,语言最缠绵动人的萧红传,全面演绎了让人欣赏却也欷歔的一生。书中完整收录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与其他散文,确保内容最完整,最具阅读与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由王臣著:那个思想放任自流,世俗观念压抑深重的扭曲年代,正值青春、特立独行、敢于自由地追逐梦想与爱情、敢于在战乱中抗争企盼国家未来的女子萧红,拥有最敢作敢当的畅快人生与精准犀利的笔触。然而特立独行势必会遭受世俗与战火的打压,从而造成她颠沛流离、伶仃无奈的短暂一生。当她用尽气力写下“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这样无奈的控诉时却也不免让人唏嘘感叹。 萧红,30年代文学洛神,一路流亡,一路反抗,她的爱情值得你赞叹,她的人生值得你欣赏。 《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我们都是爱过的:萧红传》 序言 她爱这个世界,世界却不爱她 倾谈一 今生你是一缕孤烟 01|北方 02|烈风 03|如烟 04|伶仃 05|羁绊 倾谈二 今生你是一簇火焰 01|春惜 02|离草 03|六月 04|桃红 05|喑哑 倾谈三 今生你是一道电光 01|囚鹿 02|深蓝 03|夜画 04|铅华 05|誓鸟 倾谈四 今生你是一盏清茶 01|锦葵 02|窈窕 03|青岛 04|上海 05|赤金 倾谈五 今生你是一线烛花 01|鲁迅 02|红釉 03|东京 04|秘流 05|暗涌 倾谈六 今生你是一片云霞 01|沉欢 02|武汉 03|临汾 04|西安 05|浮城 倾谈七 今生你是一抔尘沙 01|重庆 02|清欢 03|香港 04|挽心 05|南方 附录 与萧红有关 附录1|萧红相关文录 附录2|萧红年表 《黄金时代:萧红经典作品集》 小说 呼兰河传 散文 欧罗巴旅馆 黑“列巴”和白盐 又是冬天 最后的一个星期 破落之街 孤独的生活 在东京 祖父死了的时候 感情的碎片 花狗 试读章节 01 北方 呼兰。 中国北方以北的一个小县城,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约15公里。松花汀支流呼兰河流经小城,因此得名。它平凡、朴素,静默如谜。没有人会知道,这样一个僻静的小地方,会生长出一个惊世的女子——萧红。在往后的很多年里,一直被人怀念着。 呼兰。很清贵的两个字。念念在口中,声声有香气。名如女子,清素质朴,洗尽铅华。娴雅有时,婉静有时,但终归是低眉顺从的。一如以后的她,似是一身桀骜逡巡人世,骨子里却又实在不算是勇猛果决的女人。 呼兰,有时候小得看过去仿佛就只有那两条并不宽敞的大街,一条横贯东西,一条纵越南北。还有一条十字街,街上算是热闹,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铺、药馆,也算齐全。城里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萧红就是在南边的龙王庙小学念的书。 小商小贩、农夫村妇,还有手艺人和几个读过书的先生,以及乡绅官家的男女们,都欢喜地生活在呼兰小城。 ——一座历史已有280年的小城。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呼兰正式建城。这是一座开化较早的古城。而呼兰河,原本叫作“胡剌温水”,又名“活刺浑河”。到清代的时候才被称为“呼兰河”。但呼兰也只是满语“胡刺温”的音译名,是“烟囱”的意思。 建城那年,清政府在呼兰设立守卫(团一级军事机构),由呼兰守卫直辖。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在呼兰守卫下设呼兰厅,呼兰为其所制。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改呼兰守卫为副都统,呼兰仍归其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呼兰设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改行省制,呼兰属黑龙江省辖区。民同二年(1913年),行省、道、县制。呼兰县公署成立,属黑龙江省绥兰道辖区。 昔年,也曾繁荣。但后来沙俄入侵,筑成中东铁路,往日是交通要道的呼兰也便冷清下来。加之,宣统二年(1910年),东北受灾,鼠疫泛滥,持续逾半年之久。单单呼兰这座小城,便因此丧生六万余人,几乎变成一座死城。疫情受控之后,呼兰昔日的荣光不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局大变。呼兰小城,虽是素净,却也渐有哗声。民国初年,新生事物应运而生。商会、银行、信托公司、邮政局、劝学所、农会、基督教会堂等,齐刷刷立在了路旁。这便是新的呼兰。属于她的呼兰。 命运之玄,你我之凡胎肉身是无法揣度的。就好比辛亥革命那一年,在呼兰小城的张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仿佛是命里带着叛逆,将颠沛流离的宿命刻进了幼嫩不清的掌纹里。一点点生长,最终覆盖了她的一生一世。 躲不掉。 避不开。 人与土地之间血脉相连,有一种凿陷入彼此肉身与灵魂肌理的纠缠。一个人长成的样子,说话的腔调,行动的快慢,甚至于内心的纹路,昂首抑或低眉的气场,都与那方生之养之的土地有关。一如她与呼兰。酷烈的寒,刺骨的冷,令她生来便是铿锵。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呼兰的冬。萧红的冬。凛冽几句话,仿佛是参透一生奥义的箴言。从至寒天地间,她开始了自己破碎的一辈子。这一生,她从这里开始,又将要去往何处。那一方惜藏她的栖息之处,在呼兰,还是在远方。没有人知道。 或许,昔日茫然无知的她,也曾穿着一身碎花小袄,矮小的身体,立在皑皑的小城中央,举目四望。看着天空无边欲滴的蓝,等着它一点点笼罩下来,覆住她的脸,还有额前的发。然后,想着,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是否也会像她此刻热爱这世界一般地热爱她。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不久的将来,这惶惑不安的人间,会有一个双眸流火的女子,跃跃欲试并终于义无反顾地闯入那生离死别的沙场。一路走,一路痛,一路把苦难抛撒在身后的黑色土壤之上。然后,腐朽在泥沼里,开出鲜艳的赤色花朵来。 黑之土。 白之霜雪。 而她,将是烈艳之萧红。 P2-5 序言 序言:她爱这个世界,世界却不爱她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 一生要如何开始,又将如何度过并结束? 是他与你执手不离、生死不弃,还是曲终人散再没有人把你记起。世间纷扰,都抵不过他曾经爱你,与你生死相依。总有一日,我会将那些旧时光里的点滴写成一封信寄给你,只愿你在彼岸读到之时还能感受到一点点日暮黄昏的诗意。 十年前,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十年后,我写下了这本《萧红传》。 你不在的时年里,世人该如何怀念你。昔日,是有无数个版本的萧红作品集在书店里目睹人来人往。而今,许鞍华又拍了你的传记电影,叫作《黄金时代》,还请来了拥趸无数的汤唯来诠释你。但我想,即便是我喜欢的汤唯,或许也不能不差分毫地还原你的本色。 去年,与众友人谈到民国女子,说起张爱玲的时候七嘴八舌,每个人都能撂上几句。但说到萧红,能讲上一句的人却实在不多。而另一方面,很多事,也的确是难以细说从头。 那些苍绿的往事,温柔起来叫人如沐春风,遒劲起来又似利刃一般,在时光缝隙里雕刻出印痕,亦如在人的心上烙出层层永不退去的伤疤,时时刻刻都要提醒她历经了怎样不堪的过去。在她身上,岁月荒凉如故,命运亦不宽宏。每一步路,都是荆棘密布。 萧红。 这个名字,在文学史册当中显得孤苦伶仃,总是要躲在暗处似的,一点儿也不愿意热烈。但其实,有谁知道,昔年旧日,她本也有一颗烈烈如火的少女心。几乎以为这人世,来来去去,情始情终,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但后来她心智渐开,才知道,哪怕就只是“活着”这一桩事,也不是太容易的。 从哈尔滨到香港。 从北方的北方到南方的南方。 从黯然颠沛到流离失所。 从孤苦伶仃到老无所依。 生命之于她而言,仿佛是满满一册谶语。围绕着“苦难”的命题,一再地摩挲她的生活,令她应接不暇。那一种疲倦,午夜梦回袭身而来的时候,大概真的连死的勇气也是会有的。她一生劳碌,可“奔波”分明是一件热闹的事,何以到了她的身上,就变得如此冷寂,如此不堪? 而今,我也只是遗憾,至今未能去呼兰河边,坐上一个下午,吹吹北方的寒风,让不清醒的生活清醒,让不冷静的岁月冷静,让不淡定的那颗心淡定。萧红,她本身便是一本厚重的书,喑哑、沉寂、痛苦,让人忍不住流着泪一读再读。 有一种人,仿佛生来就是带着苦难的。她的使命就如同一面至清至净的镜子,用她自身的哀痛来映照这人世间的浊杂。可是,身为女子,终究还是避不开爱带来的巨大阴霾。 忘记在哪里看过这样一段话:“世事无常,人无常,爱无常。花辞树,以叶为美。叶落尽,以枝为姿。枝若朽,以根为雕。感情若如四季,我愿如良木。”良木,这终究也只能是个依稀的愿望。 身在岁月中,历经伤、离、痛和绝望,岂是轻易能够处之泰然的。 近日重读余华的《活着》。 余华说: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今看来,余华的这部小说仿佛亦可当作萧红一生的注解。关于她,说过的话,也将变成尘埃,终会不复存在。还没有说的话,都写进书里吧。语言出自口舌,总是轻浮的,唯有文字立于纸上,才是有质感的,才是与她相衬的。 亲爱的萧红。 愿你,来生安好。 王臣 二○一三年十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