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爱,才会更让人爱
女人的美,向来都是由内而外的。举凡美者,或样貌出众,摄人心魄,或才情、品质、举止……皆令人赞不绝口。
林徽因却是个例外,她样貌出众,才情斐然,诗文让人心碎。她宛若一粒饱满而精致的种子,种在一寸之间,刹那花开。
身为女子,一颦一笑,一言一谈,总让人在心里流泻出一泓情感,不免暗自忖度:是什么让这个女子如此惹人心醉?是什么敲打着诗人的心?
是自爱。
懂得自爱的女人,内心是强大的。不需外界的恭维,不需他人心生怜悯,就孑然一身站在那里,等待绽放。
初遇诗人,林徽因是平静的。那时的徐志摩,一袭青衫,儒雅非凡,谈吐举止皆异于常人。面对这样的男子,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心里一片明亮、干净。
彼时,徐志摩因缘际会而走进了林徽因的世界。
原本,他是在美国克拉克大学读经济学的,后因触碰了罗素的哲学,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年纪轻轻的他,带着一份对知识的痴狂赶到英国,欲投师于罗素。遗憾的是,圣哲因与校方意见不一被解聘,已去中国讲学,可这阴差阳错,却意外地让徐志摩考取了剑桥经济学院。
英国,伦敦,剑桥,徐志摩一生中最闪亮的情感就发端于此。在英国,他有幸结识狄更生,由其周旋而幸得人王家学院读特别生。大抵,这一连串的经历,都在他的内心积攒着一股深沉而浓烈的爱,亟待释放。
那天,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留学生陈通伯把徐志摩带人林家的。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此时官场不顺,对政坛的失望让他急需排遣那股抑郁,他把自己放逐于有志青年之中,似乎想寻到一簇簇炙热的火焰。
慕名而来的徐志摩,是他混沌心境的又一汩清泉。
这个来自于浙江海宁硖石的年轻人,仪表超凡,一副玳瑁眼镜的背后,闪烁着智慧与机警,长衫飘逸,好不潇洒。这个男人,就这样闯进了林徽因的视线,从此不胜欢欣。
父亲的喜爱,也影响着林徽因对这个男人的好感。徐志摩初见林长民,就大有相见恨晚的心意,林长民何尝不是?两人来言去语,情意渐浓。如此,徐志摩成了林家常客。他的这种登堂,大概还藏着除敬仰林长民外的另一种情愫——林徽因,就是那个原因。
在英国,林长民很能人乡随俗,每天下午四点是林家饮茶的时间,而这时间,也成了他结交同道者的最佳桥梁。徐志摩自然是座上宾客。一老一少,不分辈分,很能自由交谈,时而他还带上三两友人,与林长民一同把茶畅聊。
这时,林徽因就成了饮茶时段里最唯美的点缀。泡上一壶茶,端上一碟点心,一个个平常又稳当的举动,在诗人眼里化作瑰丽的画卷。徐志摩的爱,就在这时一点点蔓延、铺展、爆发。
林长民除了饮茶,兴致勃勃之时还要挥毫泼墨。宣纸铺开,龙蛇交错,顷刻间一幅作品即生。林徽因和徐志摩每到这时,都忙着打下手,或研磨、或奉茶。逢上林长民入无我之境时,两人就坐在屋里聊天。一日,当二人走出房间时,林长民竞脱口道:“你们看,我家徽徽和志摩是不是天生的一对?”
随口之语,却在某人心中撒下姻缘。
女人,对爱的向往不需热烈,而应是矜持。花季的林徽因,大抵就是这样。徐志摩的心再清晰,情再炙热,林徽因一如秋水一泓,让激流化为平静。女人,懂得自爱,便自有一份爱在等待。
从那时起,林徽因的世界里多了一个男子,他儒雅,有才情,出口尽是温柔。对懵懂不知爱的林徽因来说,那是一种微妙的感觉。诗人总会带着她到康河边漫步,踩着氤氲的雾,谈往昔,谈未来。
“你知道康河最美的是什么?是这雾,这月光。它像母亲一样梳理你的发丝,擦拭你眼角的泪滴。有了这雾,这月光,你才不会感到无家可归。”志摩说。
“你知道吗?不是谁都有这种感受的。这美总是给你一种战栗,这才是美的真正本质。没有战栗,美也就没有了……”志摩说。
P3-5
她优雅,又为意料之外的麻烦愠怒;
她热情,却不耗点滴于难以共谋者;
她大度,然未可忍受朦胧之语中伤;
……
她是林徽因,她是一个幸福女人。
究竟什么样的女人才是幸福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标准,难有定模。但若把林徽因立为标杆儿,怕是不遭反驳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幸福点,就是繁星般传记中常见的“三男爱一女”——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这个女人。
林徽因呢?她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就是幸福的开始。
徐志摩是浪漫又诗情的,这样的男人闯入花季少女的世界里,带去的是如梦般的温柔。可碰到,却没法抓牢。聪明的林徽因绕开了温柔乡,理智地回避。
林长民看中梁思成的敦厚,父辈的愿望也成了林徽因判断人生情感的关键。她是时代新女性,婚姻自由做主,她选定梁思成的事实,恰能证明她不虚浮、不傲慢。往往,女人在“择夫”上的表现,关乎一生。
不类今世一干女人择友条件的繁冗,林徽因重品质而略家世,定现实又摒空想,与梁思成喜结连理,终是抱得了幸福的。至于这幸福体现在哪儿?本书中已有点明。
至于金岳霖,他得徐志摩的引荐与林徽因相识,不多时刻就“不胜欢愉”了。金岳霖的世界,是有了林徽因才更光彩的,此话并不言重。他的一颗心扑在了林徽因身上,继而蔓延到梁思成身上、梁家后代身上。
林徽因的情感幸福,得益于她明智的选择。拒绝了儒雅风流的徐志摩,“辜负”了心意满满的金岳霖,独钟情于踏实仁义的梁思成。而她对情感处理之坦白、诚恳,也系她享有“捧月”般荣耀的关键。
这坦白,这诚恳,不是林徽因的处世方式,是她的性情,她人如此。
情感的幸福,可否平移至人生上?林徽因用自己的经历慢慢验证着。她出国留学,见识了西方的卓越,但没有羡慕般的向往,她希望祖国一样强大。这样的志向,从一个大环境中显得格外伟大。只是落到现实中,则给予了她未曾想到的贫苦、饥寒。
借由“生子当如孙仲谋”而来的那句“做女当如林徽因”掷地有声,只源林徽因的幸福受人关注、羡慕。她的人生是绚丽多姿的,其中有苦、有悲,也有欢笑和幸运。我们不能紧盯着她的光环而忘记背后的苦闷和辛酸,忘记她在许多年中都是个拖着肺病身子的俗世女人。
林徽因的幸福并非是被放大了的,她的每一处光彩中都没有“炒作”的嫌疑。像林徽因一样做女人,绝不是苛求自己如她一样才华横溢,有诗歌、小说、剧本等众多作品,更不是一定要在建筑领域首屈一指。她被封为幸福的代表,皆因她直爽,诸事不懈怠,待人真实、热忱,对朋友好恶直言不讳,有梦就去追……
她的个性造就了她的经历,她的经历凝结出了她的品质,她的品质促成了她的幸福,她的幸福感染着每一个用心去生活的女人。
末了,附上一首《莲灯》,是为崇祭: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
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像林徽因一样做女人(你当温柔却有力量)》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
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
《像林徽因一样做女人(你当温柔却有力量)》由贾琦所著。
在这样一个都市做女人,温柔要有,也必须强大!
不是所有女人都是林徽因,然而所有女人都想成为林徽因!贾琦所著的《像林徽因一样做女人(你当温柔却有力量)》用详实优美的文笔描写林徽因。她的生平故事确凿而有力,带给现代女性改变的勇气和治愈的良药。
林徽因的幸福并非是被放大了的,她的每一处光彩中都没有“炒作”的嫌疑。像林徽因一样做女人,绝不是苛求自己如她一样才华横溢.她被封为幸福的代表,皆因她直爽,诸事不懈怠,待人真实、热忱,对朋友好恶直言不讳,有梦就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