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荆、赵卫华主编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回答了如下问题:作为大学教学和科研主体的教师的薪酬水平在全国各行业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教师的满意度如何?以及应该如何定位大学教师的薪酬? 调查发现,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明显,“双肩挑”成为大学中最有实力的群体,也出现了教授副教授争相竞聘处长副处长甚至科长的现象;高校“市场化”拉大了教师间的贫富差距,导致高校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下滑;市场化“挣钱”与不断加码的高校绩效考核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书及科研工作。出现了校外谋职、学术造假等消极现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高校的“行政化”与“市场化”倾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者们呼吁,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高校的地位及作用,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去行政化,正大学之本源。
张荆、赵卫华主编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以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教育制度改革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以“薪酬制度”为中心,着重研究高校薪酬的结构特点、竞争与公平的关系。以薪酬收入为重点,研究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来源、状况以及变化发展趋势,并进一步研究薪酬收入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作用。
调查发现,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明显,高校“市场化”拉大了教师间的贫富差距,导致高校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下滑。市场化“挣钱”与不断加码的高校绩效考核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书及科研工作。出现校外谋职、学术造假等现象。
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高校的地位及作用,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去行政化,正大学之本源。
绪论
第一章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 1949年以前的大学教师工资水平
二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大学工资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分配制度的变迁及时代背景
四 当前高等学校分配制度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总体状况分析
一 调研目的
二 调研方法
三 过度市场化导致高校内部收入差距过大
四 行政化障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
五 管理企业化异化了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
六 北京地区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相对低落
七 行政化、市场化、企业化叠加导致特定群体教学和科研积极性障碍
八 高等院校改革应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
第三章 高校收入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一 当前中国高校的收入分配问题
二 关于收入决定机制的研究
三 高校收入决定机制的实证分析
四 几点讨论
第四章 不同类型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特点与激励效果研究
一 不同类型高校教师薪酬收入的全面差距
二 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差别的构成归因
三 消失的中间层
四 对薪酬收人满意度低与激励机制的低效
五 走向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重建分配收入标准与激励机制
第五章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的性别比较
一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性别差异现状
二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性别差异的原因
三 高校教师性别收入差异的内在与外在原因
四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北京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现状分析
二 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三 提高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第七章 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公平感研究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方法
三 收入的构成、校内及校外的差距
四 收入不公平感
五 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的体制因素与机制
六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高校青年教师的困惑与烦恼
一 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状况
二 青年大学教师的烦恼与困惑
三 青年大学教师困惑与烦恼的根源
四 几点政策建议
第九章 高校“双肩挑”现象与行政权力泛化研究
一 基本情况
二 高校“双肩挑”群体的优势表现
三 高校科研教学与管理中“双肩挑”的重要影响
四 高校改革途径:分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第十章 住房状况对高校教师心态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 高校教师住房状况
二 有无住房对教师心态的影响
第十一章 消费对高校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一 数据情况
二 测量方法
三 实证分析
四 结论与原因分析
五 结论及建议
第十二章 北京上海两地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比较分析
一 引言
二 北京上海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基本状况
三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两地满意度比较
四 结论及建议
第十三章 香港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及启示
一 香港高校的薪酬制度
二 香港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状况
三 香港高校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
四 经验与借鉴
第十四章 日本高校的薪酬制度研究与启示
一 日本高校制度的主要特征
二 日本高校的薪酬制度框架、定位与结构
三 日本高校体制改革及薪酬制度的借鉴与思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