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倾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贤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探访世界的精彩,挖掘历史的深邃,沉潜到内心情感的点滴记忆,浮现出写作经验的甘苦自知!

《我的倾诉》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的一本散文集。由39篇文章组成。书中主要收集了张贤亮先生访欧杂谈及对生命对文学的体悟。这些文章均在书刊上发表过,其中9篇为北欧纪行,1篇为访英问谈,1篇为台湾地区纪行,多篇为书序和散文。

内容推荐

对世界风情的游历、对历史信息的认知以及对世相人情的感悟都汇聚在书中交错交换的虚实时空中,《我的倾诉》作者用散文的笔触精致地描绘出一幅文化地图,用优美的语词将感觉化为纸上的风景。

《我的倾诉》是作家张贤亮书写历史文化、吐露心灵感悟的随笔集。从实在的风景到想象的空间,从外界的喧嚷到内心的沉静,文字的旅途展现出一位知识分子不止不歇的精神轨迹。

目录

“维京”的后代

金发碧眼的董仲舒——北欧的汉学家

思索和表现人生的艺术

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从照顾残疾人说开去

天涯若比邻——北欧的同行

“文化大革命”与北欧

“铁骑士”“滂克”、“自由城”

文学的殿堂在股票市场的楼上

访英问谈

野鸟原音——两岸·十日·百年

我应该有所表示——《我为什么不买日本货》后记

何为我“本命”?

对一种负疚的分析

也谈“小人”——读《历史的暗角》

小说的公式

谈俄罗斯文学

发疯的钢琴

我的倾诉

对生命的贪婪

参与、逃避和超越

追求智慧

消遣的方式

中国土著的廉政观

夜歌

羊杂碎

美丽的眼睛

悼“外公”

老照片

父子篇

睡前絮语

随风而去

丫头·婆姨

小说规律

出卖“荒凉”

“不可说”

莫让孔雀东南飞

我与《朔方》

心安即福地

试读章节

思索和表现人生的艺术

瑞典驻华大使的夫人是位美术爱好者。我们应邀到瑞典驻华大使馆赴午宴,看到使馆客厅上挂着的那幅油画,就是大使夫人的作品。

这是幅无框油画,画布上涂抹着一片通红的颜料,边缘上还能看出笔画,越到中心越浓,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临时代办告诉我们,这幅画画的是“离婚时的感情”。

当时,文井同志说,说这幅画表现的是结婚时的感情也行。我说,说它表现的是恋爱时的感情也可。文井端详了一会儿,摇摇头,无话可说。何滨说,它也可说是表现了革命。

总之,抽象派的绘画你怎么去理解它都行。它的意义不是表现了什么,而是唤起了欣赏者的什么意念和情感。

抽象派艺术在北欧不如在西欧北美风行,似乎在他们的艺术品中占的分量不大。但他们并不排斥和轻视现代派艺术,挪威笔会中心秘书长布鲁德伏女士(Brudevoll),她好像还是挪威外交部的一位主管文化交流的官员,在我国驻挪威大使馆为我们举行的招待会上,呷着中国茶这样对我说:现代派的文学艺术表现了现代人的愤怒,表现了现代人的反传统意念。他们的那些画,比如用草绳挂着一只鞋钉在墙上,用木片当画笔蘸着颜料在画布上乱涂等等,她也不喜欢,在挪威群众中也没有市场,这种艺术没有生命力,不会持久的。但是她认为,在这种乱涂乱抹的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会产生新的、比传统艺术更伟大的艺术。

在丹麦奥登萨,安徒生的故乡,我们参观完安徒生的故居走出来,看见故居前的小广场上突兀地竖着两扇怪模怪样的铁门。我说:“咦,这儿开着这两扇门倒挺别致!”于是大模大样地从两扇门中穿了出去,这引起了我们代表团的其他三位成员一阵大笑。原来这不是两扇门,而是现代派艺术的一种,所谓的钢雕。

自古以来,雕塑家都是用岩石和青铜做材料来表达其艺术意念,但是近几十年随着特种钢的问世,他们也转而采用起工业时代的这种主要材料来了。没有一座钢雕品是具有现实形象的。比如,一根光光的细长的金属杆上顶一个大钢球,球上安一片月牙形的钢片,这就是一座艺术品,标题为《街上的女人》。在斯德哥尔摩市区里的文化中心的大厅,我们还看到过几座这样的钢雕品。有的钢雕品以几何图形起到室内装饰的作用。据说,钢雕品要比其他雕塑作品贵得多。

在奥登萨,我虽然“出了洋相”,但也启发了我应该怎样理解这种现代派的艺术品。我始终认为我的感觉没有错,我所见的钢雕就是一扇门,说不定我还真正把握了作者的意图。现代派艺术,就是以唤起欣赏者的最初印象为准的。它经不起琢磨,你越琢磨它越没有意义。

当然,能代表现代北欧艺术的,还应该说是具有哲理性的雕塑和绘画。

奥斯陆的雕塑公园是以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德(1869—1943)的名字命名的,现在已成了奥斯陆风光的最主要代表。我们去参观那天,天阴沉沉的,几乎要飘下雪花。花园里没有几个游人,一位在大学里当讲师的挪中友好协会的年轻人给我们义务当向导(这里强调义务是必要的,在西方请人替你干什么工作都得付钱)。

我们从正门进去。正门的五扇大门上都有浮雕,雕的是人和巨蜥的搏斗。据向导说,巨蜥在这里象征着邪恶。在长达八百五十米的中轴线两旁,安放着五十八座青铜雕像。雕像群的主题,我看大约是概括了“人生”。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开始,到羞怯的青少年期,再到火热的恋爱期,再到甜蜜的家庭期,然后生儿育女,直到两个跪着的,乳房干瘪下垂的老妇人,最后表示生命接近死亡。

五十八座雕像,每座至少有两人,共有一百三十余人,每人约有一米五十至一米六十高,形象生动,表情逼真。有一半以上的雕像表现的是人的恋爱期和家庭期。表现恋爱期的一座雕像构图很别致:在一个大圆环的内圈,男女头对脚地弯成弧形,像在水中潜泳似的追逐,妙就妙在你分不出谁在追求谁,而是互相追求。我看这种形式倒表现了生活的真实。

青铜雕像群的尽头,也就是从前大门的通道中间(我不知道有没有后门,在我们中国,没有一所公园是没有后门的),是一个大喷泉。大喷泉前面,两边各有两根高如华表的石柱,石柱上和大门上的浮雕一样,是人和巨蜥在搏斗。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左面两根石柱上雕的是两个女人和巨蜥在拼命,而右面两根石柱上雕的两位先生却被巨蜥征服了。这么说来,女人对邪恶的抗争性要比男人大得多了,换句话说,男人是经不起邪恶的征服的。我不知道维格兰德先生是不是这个意思,然而我心中却为我们男士抱不平。

我们去的时节,大喷泉没有喷水,公园的花木还被塑料布裹着,据向导说,如我们晚一个月来,这里就百花盛开了。不过,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在夏季这里一定是绚丽多彩的。大喷泉的护栏呈四方形,中间是一个大圆盘,由六个力士掮着,每个力士都表现出竭尽全力的样子而又姿态各异。喷泉水看来是从圆盘中射出的了。石护栏四周刻着浮雕,表现的又是人的一生,从生到死。最后一幅“死”和第一幅“生”是连接的,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永不寂灭。“死”死在一堆牛骨头上,“生”也生在一堆牛骨头上。

石护栏上面有二十座青铜雕像,雕的是平顶的树丛,每个树丛都有人,男的和女的,二十座树丛的男女又构成人的一生:儿童在树下嬉戏,青年沿树干攀缘而上;他们谈恋爱在树丛里,做爱在树丛里,生儿育女在树丛里,最后死也死在树丛下。向导说,这组树丛雕像表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始终、永远离不开自然。

如果知道挪威的森林面积占他们国土的一半以上,那就完全理解这组雕塑了。内塞女士不是说过,北欧人感到孤独时就回到森林里去吗?由向导的话,我想,这整个雕像群的意义大约是这样的:喷泉的水象征着富足,六人奋力掮着大圆盘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又表现了人的努力,树丛雕像则象征着人对大自然的依赖,与石护栏的浮雕配合起来,又含有人生的短暂与人类永世长存这一哲理。

应该一提的是,我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那个金碧辉煌的市政府大厅中,也看到类似表现人的一生的绘画。在大厅一面高墙的最上部,挨近拱顶的地方,用彩笔画着一组人物,从儿童开始,逐渐演化为青少年,恋爱,家庭,生儿育女,直到死亡,“死”好像也是死在一堆牛骨头上(姑存疑,因为画很高,我看不太清楚),而在死时又同是生。在这个大厅的正面,绘的既不是上帝,也不是耶稣,而是释迦牟尼。由此我想到,北欧的这种对人生的观念的根源,不在天主教和基督教,恰恰是吸收了东方宗教的结果。因为只有东方宗教,尤其是佛教,才把时间当作一个圆盘,这一圆盘如同车轮一样反复循环不已;不但是时间,生活在时间形式里的人,其灵魂也是往返轮回的。

P25-2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3: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