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想与现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剑雄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葛剑雄编著的《梦想与现实》收入的文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对现实的记录和反应,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梦想。将它们合在一起,无非是希望美好的追忆和浪漫的梦想能成为现实。或许这也是一种梦想,但要是连梦想也没有,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内容推荐

葛剑雄编著的《梦想与现实》是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梦想与现实》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近年来学术随笔的结集,其中部分内容为首次发表。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心,用史家之笔忠实地记录现实,思飘千里,作者在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中作思想的旅行。或许梦想与现实的结合也是一种梦想,但正如作者所言:“ 要是连梦想也没有,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本书收入的文章是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对现实的记录和反应,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梦想。将它们合在一起,无非是希望美好的追忆和浪漫的梦想能成为现实,或许这也是一种梦想。

目录

自序

寻访历史的遗踪

 千古钓鱼城

 告别夔门

 巴盐和盐巴

 顺化散记

 活着的与逝去的:会安古城与美山圣坛

 山海胜境第巴萨

 《天方夜谭》中的古村差一点错过——途经阿伊·本·哈杜堡村

 文明与血腥的结晶——杰姆竞技场

 凯鲁万古城

 浴火重生——罗马废墟下的迦太基

 荒冢断碑——加拿大早期移民一份凄惨的记录

 似曾相识“燕”归来——河内随感

 南浔的魅力

书丛絮语

 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我到过的南极

 《苹果里的五角星——<系列世界地图>诞生纪实》序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册》序

 《中国制度文化丛书》总序

 《话说中国千古之谜系列》序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序

 《旅游和探险经典文库》序

 让历史为更多人所喜爱

 《河流文明丛书》序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序

 《名家人文地理》丛书序

 孔子应该是怎样的

 愿阁楼里永远有这盏灯——读沈昌文《阁楼人语》

 读姜鸣新书《天公不语对枯棋》

 读史阅世皆求真——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成吉思汗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吗——介绍《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在地理的舞台上看历史的演出

 创造人和——新时期上海的移民战略

 从历史地理看崇明未来开发的两个问题

 产业和人才:江西兴衰的历史透视

 边地文化的未来

 墙——从历史到未来,从出现到消亡

 民居二题

 中国为什么没有更古、更多的古建筑

 从历史地理认识郑和航海的意义

漫谈教育

 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为何成了“腐败重地”

 盲目追求高学历使教育雪上加霜

 不要束缚民办教育的手脚

 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应确保

 中国需要怎样的大学城

 谁能当大学校长

 大学生为什么必须住在校内

 大学追星丧失了什么

 人要不要精神生活

冷眼看世情

 洋和尚好念经

 中国和尚的洋化

 洋和尚,不守戒律亦无妨

 还得看念什么经

 要是洋和尚的经是真的

 洋和尚为什么吃香

 杂说知识分子

 村山富士印象

 雁归来兮寻根

 先应有事实才能作评论——从钱锺书“拒赴国宴”一事谈起

 回忆的局限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寻访历史的遗踪 千古钓鱼城

最早得知合川的地名,是“文革”前看小说《红岩》,江雪琴乘船离开重庆去华蓥山,上岸后到达的县城就是合川。以后自己读历史书,方才知道合川就是古代的合州,南宋末年在合州筑钓鱼城抗击蒙元军队,坚守数十年,直到南宋亡后。了解了这段历史,自然很想考察一下钓鱼城的形势,亲身体会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我第一次到重庆是在1969年4月,是为“清理阶级队伍”作外调。“革命任务”在身,又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同行的是一位“工宣队员”)出差,岂敢稍有怠慢?所以除了某日中午途经北温泉时进公园休息了一回,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去。1982年春随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自成都东下出川,因火车晚点误了船期,滞留重庆3天。其间与先师谈及钓鱼城,他告诉我,抗战时虽在重庆呆过3个月,却因交通不便而没有去成,因为去钓鱼城没有陆路可通,只能坐船。10多年后,我到重庆开会,主办者安排的活动是去大足参观石刻,会后匆匆离开,又与钓鱼城无缘。直到1999年初到西南师大讲学,蓝勇教授特意陪我去钓鱼城,才使我如愿以偿。此时离我知道钓鱼城已有30多年,几乎与当年宋军守城的时间差不多长了。

从西南师大所在的北碚到合川距离并不太远,但由于沿途公路正在扩建,越野车走了3个小时。蓝勇给我找了一位最理想的向导——当过钓鱼城管理处主任的刘先生,他将我们领至涪江边的码头,很快招来一条摩托艇。这是去钓鱼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行程不到半个小时。钓鱼城如今还只有水路一条,汽车无法通行。

离开码头不久,船就驶入嘉陵江,折过一个大弯后沿江飞速而下。虽已是隆冬,行船时风也很大,却还没有刺骨的感觉。暗绿的江水被船首犁开两道银波,也无水落石出的模样。两岸的近树远山还是一片葱茏,分明还是初秋景色。稍后,前方左侧就现出几座山峰,上面的古建筑依稀可见。还没有等我拍完一组照片,船已靠在山脚下的江边。据刘先生介绍,这就是当年的水军码头。

由码头登岸,就开始拾级而上。石阶顺着山势,渐上渐陡,尽处就是一座城门,题着“护国门”三字。刘先生告诉我们,城墙虽是新修的,但门址还是宋时旧物。进门后,石阶与城墙都已贴着濒江的山崖,城墙上横亘着一道道石槽,显然正是宋军放置大炮的地方。从城雉下望,粼粼水波就在脚下荡漾,对岸似乎触手可及,嘉陵江上下尽收眼底。控制了这段城墙,就等于扼断了嘉陵江的咽喉,再配上密集的火力,敌船就插翅难飞。这样的控制点,山上还有好几处,它们利用山势,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系统。

再往上走了一段,山势渐趋平缓,接近山顶时更加开阔,形成一片台地,容得下大片建筑物。虽然遗存的建筑不多,且都已不是南宋原物,但从遗址看,当年的规模确实不小,不仅有内城、衙署、祠庙、指挥台、演武场、炮台、兵工场,还有水源不绝的古井、天池。我最感兴趣的,是兵工场和天池两处。兵工场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地下还留着一个个石坑,估计是用于制造火药和冶铁的。天池是汇聚泉水和雨水的蓄水池,据说终年不涸,是山上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

来到这最高一层台地的边缘极目四望,但见钓鱼城所在的这片山岭就像一座半岛,三面都被嘉陵江包围着,加上远处流入嘉陵江的渠江,这座半岛与周围的陆上联系只剩下狭窄的一段,这使钓鱼城成为一座由江水森严防卫的天然要塞。但这座要塞并非孤悬于江水之中,而是依托着一片幅员不小的山岭。钓鱼城的外城有20余公里,山上有不同的台地、谷地,有水源和土地可生产粮食,可产硝配制火药,驻守的军队也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我想起了历史上另一处有名的据点——仇池。据《宋书·氐胡传》记载:“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为盐。”仇池不仅易守难攻,而且有方圆20余里的百顷土地,有水源和盐源,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所以早在东汉建安年间就成为氐人避难的场所,到西晋末年,又有氐族首领杨茂搜率部落4000家迁入,成为难民的乐土。杨氏以此为据点周旋于乱世,并不时有所扩张,80多年后才被苻坚攻克。显然,钓鱼城是另一个仇池,并且比仇池起过更大的作用。

至此,我解开了第一个谜:钓鱼城何以能坚守36年?

宋端平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八年,1236)蒙古军破阳平关,长驱直人,势如破竹,攻占成都。一月之间,宋朝在四川的4个路中,只剩下夔州路(今重庆市大部)和潼川路的顺庆府(今南充市一带)。此后,蒙古军时进时退,一度进占夔州路的大部分,再度攻下成都,而宋朝残余的州县既得不到支持,又缺乏统帅,纷纷割据自保。到宋淳祐二年(1242)余玠被任命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时,整个四川已所剩无几,风雨飘摇,不可终日。

由于余玢还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实际是四川的最高军政长官。但他既无多少兵可调,也没有什么财赋可征,到任后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招贤选才。他在帅府左面建了一座招贤馆,生活待遇与帅府相同。一直不愿与当局合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为余玠的诚意和耐心所感动,提出了在钓鱼山筑城,将合州治所迁入,积聚粮食,长期抵抗的战略。余玠完全赞同,为了争取时机,他直接上奏朝廷,任命冉瓒、冉璞为合州地方官,全权负责建钓鱼城和迁治。

消息传出,帅府上下一致反对,这是可想而知的。虽然蒙古军入侵已有10多年。但宋朝的文武官员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对策,往往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固守城市。一些人悲观失望,除了不断逃亡就别无选择,要在山上筑城,无疑是断了他们的退路。另一些人则心存幻想,总以为蒙古军的进攻是最后一次,待蒙古军撤退后就万事大吉。而且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官都已成为一路诸侯,占着各自的地盘。现在要他们从城里迁到山上,放弃良田美宅和势力范围,一心抗敌,自然不会那么容易。但余玠不为所动,放手让冉氏兄弟动工,并宣布万一筑城失败,由他独立承担责任,与僚属无关。

于是由冉氏兄弟主持,选择合适的地点,建成了钓鱼、青居、大获、云顶、天生等10余城。这些城都因山为垒,形势险要,又星列棋布,相互声援,城中屯兵聚粮,便于固守。余玠一面惩处溃将严肃军纪,一面下令将重要的行政和军事中心全部迁入这些城中,其中合州就迁人钓鱼城。基础巩固后,余蚧主动出击,北捣兴元(今陕西汉中),西战嘉定(今四川乐山),遏制了蒙古军进一步入侵的势头;又通过屯田恢复生产,减轻赋税使百姓休养生息,四川局势得到稳定。

钓鱼城等山城能够发挥如此大的效用,绝不是偶然的。蒙古军队以骑兵为主,以速战见长,在灭金和西征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攻城掠地的经验,所以夺取一般处于平原、谷地的城市并不困难。但钓鱼城等都依山傍水,而山地战和水战恰恰是蒙古军的弱点。蒙古军远离基地,粮食和物资供应困难,战役和战线拖得越长,对蒙古军越不利。而宋军却是在本地作战,不仅可依靠山城中的储备,还能就近得到补充,必要时还能在山上生产。再则当时蒙古还没有全面灭宋的计划,不求稳定占据土地,往往在抢掠后就主动撤退。所以只要宋军能坚持一定的时间,蒙古就会撤围而去。而宋朝军民已无路可退,出于保家卫国的目的,只能殊死抵抗。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使钓鱼城在宋元之交的中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

宋宝柘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余玠被召回临安,临行前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而蒙古方面却已经改变策略,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和阆州(今阆中)筑城,且耕且守,一方面巩固战线,另一方面积谷屯粮,为大举进攻作准备。次年,蒙古军就进军合州和广安军(今广安北),所幸合州守将王坚与张珏击退了蒙古军。P1-6

序言

自从2001年底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临机随感》以后,这几年来我没有编过自选集,一则是忙于科研、教学与其他方面的杂事,一则我以为近年来媒体越来越发达,特别是互联网上无所不有,我已经发表过的文章大概已包罗无遗,是不是再出集子已经无所谓了。

不过事实证明,经过编辑、加工或删节后发表的文章,与自己的原文毕竟是两回事,哪怕有时只是一些很小的改变。而且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我的直接授权,更没有经过我的审定。有时别人出于自己的目的所作的随心所欲的改变居然成了其他人批评的根据,甚至我再想改都改不过来。例如,我在《新京报》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不止一朵茉莉花》的短评,无论别人是否赞成我的看法,从题目上也可以明白,我的前提是肯定“茉莉花”的,只是希望多一些“茉莉花”。大概是为了“吸引眼球”,某网站在发表此文时,擅自将题目改为《民间小调茉莉花岂能代表中国文化》,后果不言自明,有的网友责问我:难道还有哪一首曲子能代表全部中国文化?上海某君还从这个题目出发,接连发表文章加以批评,却根本不查一下原文的题目是什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将别人为我贴上去的这篇文章恢复到原名时,居然有人在贴子上评论,以为我是在评论的压力下不得不作这样的改变。

还有些修改删节是媒体发表时不可避免的,有时限于篇幅,有时限于形势,或者为了媒体本身的需要,甚至出于编辑个人的旨趣。而且既然自己与媒体之间在事先没有“不许改一字一句”的协定,编辑的改动一般也不太大,自然应该接受这样的结果。但从作者来说,这毕竟是一种遗憾。

有些话本来完全可以在一篇文章中说完,但为了媒体发表的便利,只能分为两篇或多篇,因此免不了说些重复的话。有的文章是围绕着一个专题说的,但由于分别发表在不同的媒体或者在同一媒体不同的时间,而多数读者未必都能看到,往往会有不完整甚至片面的感觉。我曾经收到过读者来信,向我指出应该在哪方面再说些话,或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观点,而实际上这些已发表在其他文章中。

还有少数文章最终没有发表,或者因不合时宜,或者因形势比人强比人快,或者因为与媒体间阴差阳错,等发现时已过了时效。

所以如果有机会让自己的文章按本来的面目与读者见面,并且按自己的意愿编排,既能弥补自己的遗憾,也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当上海远东出版社向我提出结集的建议后,我乐意从命。也正因为如此,我确定了两项编选原则:

已经在媒体发表过的文章,自己只能编入一种集子。个别文章因为专题的需要,或者具有背景意义,必须再编入第二种的,应说明原因,以免误导读者。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一律恢复到本来面目,无论今天看来是否正确,必要时另外加一段说明。错字和笔误(严格说是键误)不在此例,包括那些已经躲过了编辑和读者的。

由于另一家出版社也希望我能编一本集子,所以我对2001年底以后的作品作了分类,以便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并符合我自己的编选原则。

每次编完集子,往往苦于想不到一个合适的书名。所以只能采取最简单的办法,找几个比较抽象的词合起来,使它们大致能覆盖本书的范围。我曾经在三联书店出过一本《往事和近事》,这次就命名为《梦想与现实》。本书收入的文章无非是这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对现实的记录和反应,另一方面是我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梦想。将它们合在一起,无非是希望美好的追忆和浪漫的梦想能成为现实。或许这也是一种梦想,但要是连梦想也没有,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本书的问世离不开上海远东出版社的努力,谨致谢忱!

2006年2月

后记

拙著《梦想与现实》初版于2006年,上海远东出版社通知我将要再版,甚感欣慰。这本书中的文章基本写成于2002年至2006年初,十年八年前的文字还能重印,说明多少会有读者,也说明出版社不怕印出来的书卖不出去,或者认为有些亏损也值得。

所以当编辑就是否需要修改或调整篇目征求我意见时,我决定不改不变。因为我在当初确定过两项编选原则:“已经在媒体发表过的文章,自己只能编人一种集子。个别文章因为专题的需要,或者具有背景意义,必须再编入第二种的,应说明原因,以免误导读者。”“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一律恢复到本来面目,无论今天看来是否正确,必要时另外加一段说明。”这些文章中相当一部分是对时政、社情、世风的评论,代表当初我的看法,如果用今天的看法去改,岂不失去了真实?即使今天的看法已经改变,还不如另写新篇,完全不必修补旧作。

内容不改,题目就更不能改了,否则有的读者还以为是我的新书。好在这个题目并不过时,或许还有赶时髦之嫌。我当时的想法是“将它们(梦想、现实)合在一起,无非是希望美好的追忆和浪漫的梦想能成为现实”。现在举国在谈中国梦,追中国梦,正是希望梦想成真。我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有我的梦想,也有先人、友人和民众的梦想,自然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2013年6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3: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