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色巨塔(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飞跃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命与运的组合,是性格与机遇的熔炼,决定人的一生。

《红色巨塔(下)》由刘飞跃著,中国当代首部集励志创业、人性展观、港口机械、电控制造于一体的长篇小说。

小说起笔于我国改革开放中期。两条主线渐近展开——迥然不同的企业命运、不同国度的个人奋斗。书中每个人物都是时代的鲜活缩影。

内容推荐

《红色巨塔(下)》由刘飞跃著,本书描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有志青年为追求心中理想,冲破束缚,奋斗向上的故事。书中女主人公“越飞”不甘现状,毅然舍弃国企“铁饭碗”,离乡闯荡大上海,从零起步,几度沉浮,终于书写出一部中国版的“阿信”创业史,也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另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横跨十五载,直至2009年金融风暴。

《红色巨塔(下)》以越飞的事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开放、社会体制大转变及我国港口机械制造的崛起为时代背景,生动再现了国企改制的惨烈、民营发展的艰难、商场博弈的残酷、职业女性面对事业家庭情感的取舍以及对叛逆子女锲而不舍教育的情景。这是一个真实的与命运抗争的励志故事,更是少见的以当代工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分上、下两册,除女主人公之外,同时铺开的辅线人物也特色迥异,个性鲜明。他们不仅是红花绿叶的衬托,更是不同年龄、不同层面、不同素质的同一时代人的缩影。其中有创造“民族港机工业奇迹”的关玄弘;有沦为国企“最后晚餐”的邓烯昌;有出国拼搏成功的汪丽娜;有风光一时昙花一现的中国第一代“万元户”周庆;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富二代”郝星晟;有为追随爱情漂洋过海客逝他乡的庄健;更有聪明向上、情感细腻的“上海男人”成方铭……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巨塔努力攀登,从而展现出人性的光明与晦暗,而性格与命运的关联则演绎出一幕幕色彩斑斓、命运跌宕的悲喜人生。

目录

第一部 命运高开 2000年4月—2003年3月

 第一章 成大事者,慧眼识人

 第二章 张江,梦想起飞的地方

 第三章 鲲鹏展翅,扶摇而上

 第四章 劫后余生,必有前程

 第五章 那山近若眼前,风光恰在水帘后

 第六章 “孟母第一迁”,希望田野贵人来

 第七章 将来兵挡,“忍”者神“龟”

 第八章 种瓜得豆,事与愿违

 第九章 命中宿“敌”气场相逆,棋逢对手各领风骚

 第十章 Oh My God

 第十一章 体制改革代价,迂回苦凑股资

 第十二章 高增长逼出新工艺,强挑战激发新潜能

 第十三章 山重水复多风雨,人生百态尽坎坷

 第十四章 乱云飞渡经风雨,一苇可航见阳光

 第十五章 国退民进,股改成功;杜门晦迹,前途未卜

 第十六章 水落石出,海阔天高

 第十七章 天路漫遥从今越,“机电”青史谱新章

 第十八章 颓像显露,群忿共指;情中之人,也唱楚歌

 第十九章 戏点人性,预卜“山雨”

 第二十章 经济落差催情冷,昔日骄子困他乡

 第二十一章 伤病相继,祸不单行;绝处逢生,命寄故乡

 第二十二章 瘟疫流言暗涌动,手术成功情虚空

 第二十三章 盛会长兴,质量如生命,扎根上海,继往再开来

第二部 凤凰涅槃 2003年3月—2004年12月

 第一章 非典显狰狞,草木也皆兵;资金链断裂,破鼓众人捶

 第二章 幸福有时仅仅是一种感觉

 第三章 金钱面前恩爱谈,海誓山盟已如烟

 第四章 SARS蔓延如荼火,“消毒”幽默淡慌情

 第五章 “抗非”除祸真情暖,业务反弹形势严

 第六章 慈母迷蒙,探路望英伦;性格定数,婚姻也无奈

 第七章 携病返美,只为亲情相伴;相托买墓,从容追忆今生

 第八章 “孟母第二迁”,华亭饯行明“八训”

 第九章 闺友相托千里遥,家书一线牵情深

 第十章 绝望隆冬降奇迹,地狱天堂转瞬间

 第十一章 “保九冲十”鏖战急,扬眉吐气造征船

 第十二章 环保亮剑逼出新工艺,生产如山压顶急煞人

 第十三章 非常时期见真义,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十四章 林大鸟多事杂陈,关键时刻需自救;海外学儿多“奇志”,不爱学业爱“自由”

 第十五章 人多势众场面虚撑,新工艺起伏在坎途

 第十六章 商场战鼓声声紧,体能透支玄幻生

 第十七章 白驹过隙,一往直前;山雨欲来,悬风摇树

 第十八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十九章 侬方唱罢伊登场,三足鼎立露峥嵘

 第二十章 工程进度时不我待,水深火热真情流淌

 第二十一章 “浴血奋战”,孤身矫孺子;从头再来,“孟母第三迁”

 第二十二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飞泪吟唱绎“传奇”

 第二十三章 “地狱”之色笼罩“天堂”

 第二十四章 重阳节遇“洗礼”,惊魂十六小时

 第二十五章 心身俱疲候归鸟,朋友相助教顽儿

第三部 等乘风破浪 2005年1月—2009年初

 第一章 新春伊始,华振表功;逝水年华,独奠英魂

 第二章 顽症需猛药,高考临近苦磨枪;教育出新招,他山之石可攻玉

 第三章 传票催命,老国企坐等分崩;旧账难还,夕阳下日暮途穷

 第四章 重获新生别故土,夫妻难续旧日情

 第五章 “叛逆少年”终进高校,校长体恤破例走读

 第六章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

 第七章 科技创新无极限,华振风光在顶峰

 第八章 未雨绸缪转型海工,有幸参与制作浮吊

 第九章 拍卖会上老国企谢幕,天命之年方知没有如果

 第十章 商战妙招,竞争者望洋兴叹;主席勉励,举大旗“民族复兴”

 第十一章 富二代基层尝艰辛,海外理念提前“托孤”

 第十二章 巅峰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第十三章 拳拳爱国心,民族自豪感

 第十四章 闺密情深切,私语无止境;浓浓中国结,月是故乡明

 第十五章 人间自有真情在,哪怕寒天风雪时

 第十六章 惊世一吊,“蓝鲸”号横空出世

 第十七章 顺潮流,两巨头合并;忽赋闲,难掩空落寞

 第十八章 积劳成疾不可待,良医激将入院急

 第十九章 生命无常,术前长叮嘱;“越母入训”,人生多感悟

 第二十章 “钢筋铁骨”可重造,友谊真诚难再得

 第二十一章 奥运胜景,天涯同欢庆;祖国昌盛,倦鸟思归巢

 第二十二章 病重不忘责任,股份完璧归赵

 第二十三章 亚丁湾书写华振新篇章,抗击海盗震响全世界

 第二十四章 人生苦短,生命谁无憾;追求理想,听从心呼唤

 第二十五章 是非纷扰花无数,倚天照海任评说

 第二十六章 金融海啸当巍然,空降雄兵再征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成大事者,慧眼识人

一辆红色轿车越过滔滔黄浦江,刚才还雨飘灰蒙的天空陡然间放亮。南浦大桥仿佛是天神开道,将浦东和浦西直通通地连起。初春的季节就是这样变幻无常。

浦东开发区中心,上海华振港机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在忽隐忽现的阳光中巍然耸立,犹如“红色巨塔”般气势恢宏。忐忑不安的越飞和谭雯并肩伫立,静默仰视。雄伟的大楼仿佛噤默无语的巨大金刚,威凛地俯看着脚下一老一少两位女士。

越飞身穿镶拼呢质连衣裙,一双灵动的杏仁眼,在咖啡色的贝雷帽下闪着机警聪颖的光芒。从昌州市国营高低压开关厂辞职来沪已经五年多了,岁月的洗练和商海驰骋早已让她化蛹成蝶、磨砺成珠,只不过洋气纤巧的外表,让人无法将她与一个即将人到中年、内心成熟坚韧的“中港”公司老板相联系。

谭雯,支援“三线建设”提前退休的返沪高级工程师,越飞的得力助手。身材高挑,着新潮的灰色风衣,保养得当的皮肤配以金丝细边眼镜,浑身上下散发着知识女性的干练与智慧。

“越经理,我们进去吧。”谭雯眯起眼睛,轻轻说道,“真是凑巧,来时看了一下工作笔记,第一次踏进‘华振’也是今天这个日期呢。”

越飞的眼睛闪了一下,心中疑念一飘:“只怕是此日非彼日啊。”上午接到华振配套部经理鲁达海的电话,那粗哑生硬的嗓门犹在耳畔:“我通知你,下午来华振,关总要见你们!”

鲁达海口中的关总,就是上海华振港机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关玄弘。他年届六旬开始创业,短短几年便声名鹊起。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量连续多年创世界第一。作为行业的领军龙头,华振实现了中国集装箱起重机制造业零的突破。

对越飞而言,关玄弘像是远在天边的天王星,与她这个不起眼的小配套商没有任何交集。和华振业务往来一年多,也只是耳闻其名而不见其人。

原本感觉挺顺利的日子,好像突然降临了严峻的未知数,而鲁达海只字不提“召见”的缘由,让越飞惶恐不安。先前关于关玄弘刚正不阿、六亲不认的传闻,更令她担忧的心情重重地蒙上了一层阴影。

越飞沉吟片刻,略略整理了一下裙角,仰起头,坚定地说道:“走!你在前,我们进去。”

电梯直达五层,整个楼面安静得出奇,对面带窗的小隔问里,传来复印机“呼呼”的运转声。

谭雯走进去,向正在低头查看复印资料的女职员打探:“你好,请问——关总的办公室在哪?”

女职员扬起头,用警惕的目光打量来人,反问道:“你们是哪个公司的?”

“我们是上海中港公司的,鲁达海经理让我们来见关总。”

话音刚落,女职员顿时露出友善的笑容:“哦,不好意思,关总他正在会客,这样吧,你们在此稍等,我去看一下。”说完,她抱起一摞资料,径直向隔壁502室走去。

楼面的过道更安静了,安静得让人浑身不自在。

不多会儿,502室的门开了,几位男士鱼贯而出。他们几乎都低着头,神情凝重,步履拘谨,好像一群刚刚领旨退朝的大臣。

等候电梯的间隙,他们的议论声隐约传来。

“厂长,冈0才关总为何问咱们的工厂是否改制,我实在猜不透他的用意,所以,只好说正在进行中。您看……”

那个被称为厂长的人立刻接话:“这样回答挺好,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反复强调说要速度,要叫得应,他是怕国企人做事太慢,程序繁琐,所以,我后面又补充了一句,按局里的精神,今后中、小国企都要改成股份制。”

“看他表情,应该对我们挺满意的。”另一个人讨好地插话。

“是啊,我们单位离华振公司很近,又是上海知名的老国企,底蕴厚,技术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可是,我们的体制改革……”又有人小声嘀咕。

等待中的越飞和谭雯,心不在焉地听着,此刻,她们并不明白这些断断续续的议论意味着什么,但心中不免掺杂着一丝焦虑和担忧。

直到电梯到达的铃声响起,一切又归于安静。

“两位中港客人,请进。”终于,一声轻柔的招呼,从502室门口传来。

越飞和谭雯下意识地对视了一下,“面圣”的时刻到了。

谭雯自然地走在前面,女性中鲜有的高级工程师身份,让她自信满满,而越飞拎着电脑包,习惯性地跟在后面。

进入房间,环顾四周,越飞和谭雯都有些意外。这里既没有想象中上市大公司的豪华,也没有“港口机械世界第一”的气派;偌大的办公室,以门中线为界,两边摆放着整齐的办公桌,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夹弄”通向里面。显然,这是一个集中办公场所。

这时,领路的女职员顺手往“夹弄”一指,声音轻得像耳语:“关总就在里面。”

举目向里望去,越飞十分惊讶,既没见宽大的办公桌、老板椅,也没见独立的套间,只有一个用书橱隔成的角落。难道这是总经理的办公室?!

整个环境没有嘈杂声,办公桌前的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忙碌。

穿行在这样一条狭长的过道中,越飞如芒在背,即便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高跟鞋还是在地板上发出了“噔噔”的声响,好在没有一个人抬头张望,仿佛他们早已习惯了旁若无人地工作。

越飞的舌头在嘴里转了一下——哇!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革命意志还真要异常坚强。

走到尽头,连门都不用敲,因为没有门。

初春的阳光,从铝合金的排窗中照射进来,鲜明地勾勒出一个宽阔伟岸的后背。关玄弘在靠墙的资料柜前,正低头翻看着什么。

谭雯趋步上前,恭敬地招呼:“关总,您好,我们是上海中港的。”

关玄弘缓缓地转过身来,低头抬眼,那深沉的神情,有股令人为之震慑的威严。越飞一下子看清了他的全貌,忽然想起,就是这个人,当初在华亭宾馆的会议上,霸气地展开双臂向下一压,让几百人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见来的是两位女士,关玄弘的眼中闪过一丝狐疑。这是今天到场的最后一家外协电控单位,居然还是一对巾帼。当下制造企业很多,但女性掌门甚少,更何况是电控厂。

谭雯再度趋前一步,微微颔首:“关总,我姓谭……”话未说完,关玄弘摊开一只大手,用一口纯正的京腔说道:“请!那边坐。”说完,随意地瞥了越飞一眼。

所谓“那边”,是角落里的一张小小会议桌。关玄弘和谭雯隔桌相坐,越飞怯怯地坐在谭雯身后,仔细端详起这位如雷贯耳的风云人物。

P3-5

序言

1994年,我去山东石臼港考察,恰遇暴风雨。正准备出港赶往机场时,港区办的同志来说,能否让一位公出到此的南方小同志搭顺车?我欣然允诺。如此,我认识了作者刘飞跃。

几小时的行程,我们有些交流。当她说自己正准备从国企辞职去上海打拼时,我有些吃惊。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已风起云涌,但一个看似十分柔弱的江南小女子,背井离乡地去外地闯荡,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汽车进入市区后,她向我告别,赶往火车站。

初次见面,小刘误以为我是研究港口的教授。而她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株顽强鲜亮的小草。

之后的几年,我们有些零星的联系。我想知道她的创业之路能走多远。

1999年,因工作调动,我离开内地。从此,我们“离散”11年,直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时距石臼港的偶遇已经过去了整整16载,我也即将踏入从心所欲的古稀之年。

在这次见面中,我第一次听到她说要写书,如同当年听说她要摔掉“铁饭碗”一样,我惊讶不已。“你一个忙碌的实业小老板,怎么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况且,文学不是普通人能搞的。”

飞跃很认真地回答:“但凡是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总能找到坚持去做的理由。鲁迅说得好,世界上本没有路,走——一多了便成了路。”她故意漏说两个字。

《红色巨塔》的书名让人有种“革命”的感觉。我问她:“书中有些什么内容?”

“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具有时代色彩的人和事。”飞跃如是说。

我不以为然,类似题材的书籍林林总总,先锋人物也形形色色。

“你能写出特色吗?”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总是少数。平头百姓也有自己的精彩。特别是我进入上海港机行业之后,更感受到一种民族工业复兴的精神。中国的港机制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世界第一。在这背后,除了有领军人物带头冲杀,更多的是身后那些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奋斗和拼搏。”

“为什么会想到写小说呢?”

飞跃给我看了一封她写给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管彤贤的信。

飞跃有勇气给国企上市公司的总裁写信,这让我颇感意外。据我所知,1999年,她的公司被“振华港机”纳为电控配套供应商,一年之后又进入振华生产基地。

我从信中摘录一段,算是她给我的回应——

尊敬的管总裁:

您好1

2008年12月16日,您在《2009年ZPM(:主要配套件任务通气会》上的报告,已然给我的后半生带来巨大影响。就像当年我第一次有幸聆听您阐述“制造一流振华电控”那样。

您送给与会人员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百年纪念光碟,就放在我的案头。它好沉,几乎拎不动。但更沉的是您在会议结束前的那几句话——“这套光碟不仅介绍了世界许多地方的地理、自然、风光,还涵盖了人文、历史、科学,是一套地道的百科全书。可惜,这套光碟是台湾出资翻译的。我们大陆十几亿人,却很少有人做这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事。因为,从事文化事业往往很难赢利。”

管总,您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有些沮丧,但那仅仅是一瞬间,您接着又说:“可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民族素质的底蕴,是一方土地上的历史沉淀,是人们综合能力和意识形态的积累,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发展。所以,我相信,不用太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春天一定会再次到来。”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仿佛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我能不能也为“文化”做点事呢?

就在振华,就在我的身边,确确实实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正直刚强、勤奋勇敢、无私奉献,一心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努力,为祖国荣誉而拼搏。他们是企业的英雄,值得我们去讴歌去颂扬。

“你是想写振华吗?”我不解地问。

“不!我没有能力去写某个公司或某个人。我只是以一个底层人物的视角,一个女性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其实,这本书讲的就是一群普通人在没有硝烟的商战年代发生的故事。我想,这也是一种特色吧。”飞跃再次强调。

“那你写信的用意?……”

“1994年我辞职来上海至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振华工作。毕竟是小说,要面对公众。所以我想作个报备。”

“那一定要找个好作家代笔。”我自然地说。

“不,这是一部心路历程的书。无人可以替代。非我莫属!”

中国的改革开放,被喻为另一次民族的解放战争。特别是九十年代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扭转乾坤的里程碑。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变革与每个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历史回顾,但凡有深切经历的人,为自己写些东西本无可厚非,但要成为作品面世,我还是半信半疑。毕竟隔行如隔山。

“叶教授,您愿意为我写序吗?”飞跃问我。

我笑而未答。我写过港口动态分析,写过中国港口调研报告,写过工作总结,写过发展计划,还写过无数次的发言稿,就是没有为书写过序。

文学创作仅凭热情不行。我对她的请求不置可否。

一晃,已是2012年初春。刘飞跃来到北京。当她把近百万字的书稿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感到震撼,感到了追求与执著的力量。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若没有来自内心的强烈愿望和坚强的毅力,即便对于专业的文学工作者,这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

小说起笔于我国改革开放中期。两条主线渐近展开——迥然不同的企业命运、不同国度的个人奋斗。书中每个人物都是时代的鲜活缩影。

我见过许多有过创业经历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奋斗往往意味着一罐可以回味、咀嚼的五味酱,却难以使之成为文学作品公之于众。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既有亲身经历又敢且能拿起笔来的人太少了。

“书完成后,你还打算忙什么?”我又问。

“我想进入文化产业。以前人们一提到工业,就会想到冰冷的钢铁、旋转的马达、满脸的灰尘、脖子上的毛巾,所以文艺界没有兴趣。其实不然,从事工业的人也很美丽很时尚,所制造的产品有灵性有生命。因此,我准备将这本小说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

飞跃再次语出惊人。

一个有理想并能付诸行动的人,总令人心生佩服。从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女性的特质:坚韧、包容、大气、自强。

也许是代沟,使我对飞跃的跨行创业心存疑念。但我愿意为她写“序”。尽管我从未写过。不过,世界上本没有路嘛!

叶向荣

2012年4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