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全民皆知的人物,每个知道他的人,都会对他存有不同的评价。或深刻,或浅显,或随大流,或独到,或自以为深刻,或自以为独到。《诸葛亮全传(从乱世村夫到千古名相)》仅仅是作者(杨益)在阅读史书后,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作者在写作此书虽则不过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但积累的材料、观点,却离不开多年的阅读和讨论。甚至可以说,这本书的构思积累,花了15年以上的时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诸葛亮全传(从乱世村夫到千古名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益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诸葛亮作为全民皆知的人物,每个知道他的人,都会对他存有不同的评价。或深刻,或浅显,或随大流,或独到,或自以为深刻,或自以为独到。《诸葛亮全传(从乱世村夫到千古名相)》仅仅是作者(杨益)在阅读史书后,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作者在写作此书虽则不过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但积累的材料、观点,却离不开多年的阅读和讨论。甚至可以说,这本书的构思积累,花了15年以上的时间。 内容推荐 《诸葛亮全传(从乱世村夫到千古名相)》由杨益编著。 《诸葛亮全传(从乱世村夫到千古名相)》讲述了:历史上的诸葛亮,曾在千年中遭遇民间的拥戴和历朝的推举,再加上一部《三国演义》总其大成,最终塑造成完美无瑕的活神仙、智慧的代名词。但到当代,尤其是网络时代,大家又被刺激得兴奋地发起揪出偶像的运动,于是纷纷开始清算演义余毒,挖掘历史真相。恍然大悟之余,更不惮于把最大的恶意揣测,赠送给一千八百年前的封建余孽。 目录 第一章 卧龙乱世枕高岗 181年的两个老二. 颠沛天涯. 诸葛亮和他的伙伴 诸葛亮的豪门亲戚 哀乐中的壮志 第二章 英主相携比翼翔 诸葛亮的投档清单 大耳贼简历 207年:历史上的瞬间 诸葛火烧博望坡?假的! 诸葛亮帮助刘琦?不好说! 第三章 赤壁锻成三足鼎 诸葛亮火烧新野?假的! 走马荐诸葛?假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假的! 借箭借风?都是假的! 诸葛亮三气周瑜?假的! 刘备的“三套车” 第四章 益州续立汉家堂 二当家守荆州 兵进益州 收获与损失. 益州的“老干部”们 “包庇”法正 “愤青”如云 千辛万苦荐人才 荆州外交风波 第五章 兴衰起落本常事 力争汉中 汉中有老虎,刘备称大王 荆州噩耗 惨遭整肃的刘封 篡位 第六章 赤胆铁肩辅幼皇 皇帝轮流做 打,还是不打? 第二次沉重打击 有为与无为 托孤 刘阿斗 蜀汉摊子 第七章 用法秉德身立正 大权在握的疲惫 依法治国 以德服人 收拾“愤青” 第八章 量才礼士任贤良 诚意聘贤 老子英雄儿好汉 不拘一格用人才 魏延的反骨?假的! 不共戴天的左右手 第九章 南中泸水瘴烟散 风雨飘摇的223年 联吴破冰 “吴蜀和平”杯辩论赛 瘴气三月下益州 七擒孟获 巴掌与枣儿 磨刀霍霍 形势一片大好 第十章 陇上街亭戈甲伤 七拼八凑《出师表》 磨磨蹭蹭害死人 子午谷之争 舍近求远 失街亭 空城计?假的! 痛定思痛 第十一章 志复中原心不死 鞠躬尽瘁?假的? 莫名其妙的武装旅行团 夺取二郡 魏延大展宏图 第十二章 星沉渭畔意苍茫 司马懿初体验 科学就是力量 罢黜李严 三年准备 忍者神龟 星殒五丈原 身后杂事 第十三章 江河万古奔流去 痛杀蜀人心 立庙风波 诸葛亮的子孙 后世的尊敬 文艺的美化 盖棺难定论 附 章 老酒村言话短长 陈寿故意贬损诸葛亮吗? “羽扇纶巾”到底是谁的? 从“半仙”到“圣人”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发明” 诸葛亮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81年的两个老二 181年,农历辛酉年.东汉灵帝光和四年。 这一年,已经趋于没落的东汉政权,继续不死不活地喘息着。尽管各种天灾和外族入侵不断,但都是些小打小闹,不足以动摇帝国的基础。 著名的昏君汉灵帝同志,这一年继续端坐在他的龙椅上。亲生老妈董太后和彪悍老婆何皇后的婆媳斗争,已经把他折腾得有气无力。在一帮太监的唆使下,他想尽各种办法玩乐,在后宫开办了一个市场,让宫女们在里面做生意,还相互偷窃争斗,皇帝自己也穿着商人的衣服参与,乐在其中。又在花园里给狗穿上官员的衣服,皇帝亲自驾着驴车往来奔驰。 这个纵欲享受的皇帝还有八九年阳寿。他油枯灯尽后,将把帝国终结的悲惨留给他的儿子们。而之后数十年间纵横天下的英雄们,也都在这一年默默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黄巾道领袖张角,继续在传道,用治病祈福的方式招纳信徒。他的宗教已经拥有数十万的拥趸,遍布在天下大半的州郡之中。再有三年。他将发起震撼东汉帝国统治基石的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最终被镇压,却给之后的豪强并起、军阀割据提供了空间。 27岁的曹操,不动声色地在都城洛阳冷眼旁观天下大势。这位20岁就出人头地的青年庶族地主,前几年因为亲戚犯罪遭到牵连而被罢官,去年才刚刚被重新提拔为议郎。贪好美色的他,带着自己两年前新纳的宠妾——娟妓出身的卞氏人朝上任,全不顾及正妻丁夫人在老家投来哀怨的目光。 与曹操同年的孙坚,这时候意气风发。他在十年前,年方17岁,就自行募兵千余.参加了讨伐会稽妖贼许昌的战役,从而获得朝廷嘉奖,被授予官职。在几个县的任职期间,他得到了当地士绅和百姓的一致拥戴,往来的宾客多达数百。江东孙氏的名望.正在悄然累积。更让人高兴的是,年仅7岁的儿子孙策聪明可爱,颇有将门虎子的英武之气。而且这一年,夫人吴氏又怀上了,据算命的说,这次怀的这个孩子,比他哥哥的福气更大! 在河北.21岁的刘备也在壮怀着他的激烈。他顶着“汉室宗亲”的虚名,却家境贫寒,少年孤苦,以编织草鞋和草席为生。现在的他今非昔比,已经成为大名士卢植的得意门生。这位“风凰男”喜欢喝酒,听音乐,纵情玩乐.更喜欢结交豪杰之士。当地的年轻人都尊他为大哥,其中有两个很能打架的人,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 这一年的300多天里,全中国大地上有上百万的婴儿呱呱坠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幼年夭折,剩下的长大成人后,绝大多数将作为平民或士兵,在未来的乱世中正常死亡.或者非正常死亡.从而浓缩为史书上的几个数字。 但其中也有几声啼哭,具有不同的意味。它们的主人.将对未来的历史产生不小的影响。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也将被记载在史书上。 其中一声啼哭,来自于洛阳的皇宫高墙之中。 汉灵帝的妃子王美人生下一个儿子。当时的后宫,屠户出身的何皇后专横霸道,不允许其他嫔妃怀孕。王美人发现自己怀孕后吓得发抖,生怕因此遭受灾祸,曾一度想服药堕胎。谁知堕胎药服下去,竟然无效.最终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随后,可怜的王美人便被何皇后毒死。而这个男孩得到祖母董太后的保护,被抚养长大。 这个自幼失去亲妈的孩子,叫做刘协,字伯和。在历史上他有个更响亮和耻辱的名号:汉献帝。 汉献帝排行老二.在他上面有个年长几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刘辩,就是何皇后生的长子,史称少帝。 据史书记载,汉献帝本是个聪明、果断的人。他接替哥哥刘辩之后,当了三十年皇帝,受尽了委屈和挟持,最后被曹丕篡位,因此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他被刻画得分外的窝囊和无用。 另一声啼哭,则来自于山东省琅邪郡阳都县,泰山郡丞诸葛珪的家中。诸葛珪的妻子生下一个眉目清秀的儿子。郡丞家中的亲情,远胜皇帝后宫的杀机。孩子的出生,让全家老少其乐融融。 这个山东孩子叫做诸葛亮,字孔明。他同样排行老二,同样有个年长几岁的哥哥诸葛瑾。数十年后,他将名动天下。而在他死后,这种名声将继续扩展,直到把他捧上所谓的“神坛”。 汉献帝和诸葛亮,同一年生.同样排行老二,而且都在年幼时失去了母亲,在少年时期失去了父亲。他们后来也同样为了“中兴汉室”这个目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最奇妙的是,他们之死,也在同一年。 只不过千年之后,前者被曲解为“窝囊”“无能”的代名词,后者则升华为“智慧”“忠诚”的象征。颠沛天涯 幼年时代的诸葛亮,同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历史人物一样,没留下什么记载。所能确定的,只是他的童年很不幸。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随后没几年父亲也病逝了。诸葛亮和他的大哥诸葛瑾,三弟诸葛均,以及两位姐姐,成为相依为命的孤儿。 好在琅邪渚葛氏本是名门望族.亲戚不少,诸葛亮他们几个就投靠叔父诸葛玄,混口饭吃。诸葛玄后来被任命为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一带)的太守,南下上任,把诸葛亮、诸葛均他们姐弟几个也一起带去了。再后来。诸葛玄被罢官后病逝,诸葛亮、诸葛均又向西来到荆州,在襄阳一带居住。 而大哥诸葛瑾,则留在故乡琅邪.孝敬地侍奉继母。后来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江东,被孙权录用,成为孙吴政权的重要大臣。P2-5 序言 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让不到百年的三国时代成为中华数千年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而《三国演义》之中,论起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则纵然不敢说诸葛亮是“稳占鳌头”,说他“数一数二”总是没问题的。 诸葛亮何许人也?《三国演义》中的曹魏众将,骂他是“村夫”,这大抵并不错。他虽然出身于琅琊世家的豪门,但连遭丧乱,颠沛流离,躬耕于异乡:二十七岁并无一官半职,确实只是一个“村夫”。这一年,他一无所有地出山.辅佐的刘备,亦是一个不名一文的潦倒军阀:空顶着不值钱的汉室宗亲头衔,年近半百,仅有立锥之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夫,却又在历史上留下堪称光辉的一页。自出山之后,诸葛亮与刘备君臣相佐,短短数年,夺取荆州、益州,成就三分天下。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担任蜀相十余年,实际上成为蜀汉的一把手。 诸葛亮执政十余年,并未给蜀汉扩充多少土地:他死后三十年,蜀汉就被曹魏所灭。诸葛亮守护的政权,谈不上“进步”“强盛”,旋即昙花一现。从这一个层次说,诸葛亮也不过是某个偏安势力的不成功执政者罢了。以中国历史之悠久,在功业上能与诸葛亮并肩或者凌驾其之上的,岂不车载斗量々 然而,稀奇的是,随着诸葛亮之死,以及蜀汉之亡,他的历史地位反而节节攀升,以至于被捧为集中华民族智慧、忠诚、军事艺术和多种美德于一身的象征人物。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汉室将亡,群雄并起之时。有力者为王,将江山和百姓都当做筹码,彼此争霸不休。然而,在这样的一个铁血时代里,道德、正统的力量依然存在。不管今人如何嗤之以鼻,终究有那么一批人,为之奋斗到最后一息。 诸葛亮便是这样一批人中的代表。兴复汉室是他的旗号,也是他的信念。 诸葛亮与刘备的搭档,并非是当世无敌的组合,但确是君臣同心同德的典范。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蜀相十余年,以地狭兵寡的蜀汉抵抗地广人多的曹魏,而频繁进取;担任天府之国的丞相,而家无余财;辅佐幼主独揽大杈,而生无异心,死无流言。 在惯于尔虞我诈的人类文明史上,这也称得上是少有的奇迹了。 也因此,这样一位单以生前“成败”而论,确实称不上显赫的诸葛丞相,在死后,竟被历史和人民推崇、美化,进而神话,成为中国历代宰相中最具有贤名的一位。 枪打出头鸟。这贤名,在今世是会引来诸多非议和脏水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曾在千年中遭遇民间的拥戴和历朝的推举,再加上一部《三国演义)总其大成,最终塑造成完美无瑕的活神仙、智慧的代名词。但到当代,尤其是网络时代,大家又被刺激得兴奋地发起揪出偶像的运动,于是纷纷开始清算演义余毒,挖掘历史真相。恍然大悟之余,更不惮于把最大的恶意揣测,赠送给一千八百年前的封建余孽。 有网友建议,要写诸葛亮,干脆完全黑他,把他拽下神坛,必可吸引眼球成畅销。我的回答是,晚了。你看看现在出版的书籍,除了“诸葛亮智慧”“诸葛亮教你处世”之类借古人壳子讲自家道理的,其他但凡标榜历史的,有几个不在前言宣称“把诸葛亮请下神坛”?至于在《品曹操》《司马懿大传》之类号称“还原历史上×x”的畅销作品里,老亮更是躺着中枪,早已体无完肤。所谓的“破旧”套路,其实自身已然陈词滥调,旧得无可再旧。 诸葛亮当然不是神仙,也不是完人,历数他的缺点,可以随意抓出很多,然而这却无损其历史地位。 因此在我们这本小册子中,既不准备重复塑造诸葛亮的辉煌,也不准备拆除那早已片瓦不存的“神坛”。我们只是把诸葛亮当做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讲述他一生中的故事,讲述他如何从高卧隆中的世家书生,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乱世中的贤臣名相:如何按自己的模式继承和发展刘备的事业,并为之尽瘁一生。 他的成败得失,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他的功勋过错,也与其他历史人物发生着激烈的互动。很多时候,历史只是事实,没有绝对的优劣打分。有的时候,甚至事实也隐匿在彼此矛盾记载的冲突之中。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自己并不聪敏的头脑,尽可能从迷雾中画出一个轮廓,然后宣称: 这就是我的看法,与您分享吧。多谢指正。 在本书中,插入了几幅与诸葛亮生平大事相关的历史地图,包括行军路线图。这些地图是作者手绘之后,由美编老师后期处理完成的,当然称不上精致,只是大致标明各要地位置,希望能为读者的理解增添些许直观的帮助。 全书十四章,将各章的大标题连起来,则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属于雕虫的文字游戏,聊博读者一乐。 同时,以本书送给在我幼时带引我进入三国门槛的父亲。 后记 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曾在饭后睡前给我讲讲《三国演义)。或许是年龄太小,还无法理解金戈铁马的壮阔之美,因此当时虽然听得很是来劲,后来对这些故事却都遗忘了。只是成年后重读原著,方才拾取些许潜藏的记忆。这些记忆是支离破碎而模糊抽象的。关于其他人的,只留下寥寥几段,比如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白门楼,周瑜打黄盖等。甚至连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这样的经典片段,都完全想不起来。唯有和诸葛亮相关的,却还记得许多。从三顾茅庐开始,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木牛流马,遗计斩魏延……都还有隐约的记忆。当然,稍后一点时间里,李法曾主演的电视剧<诸葛亮)对加深这些记忆也功不可没。 后来上了小学、初中,开始自己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乃至原著,进一步见识了诸葛亮的神奇之处。然而在完整看完此书之前,便知道了鲁迅先生所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评价。再加上少年人常有的逆反心理,于是反而把诸葛亮、刘备为代表的蜀汉一系当做了“假正经”的典型。宋朝小儿听评书,是闻曹操败则笑,闻刘备败则哭。我则反之,看到刘备、诸葛亮的败仗便暗中觉爽。这种逆反心理一直持续了十多年,以至于我上了大学还要写文章论证“诸葛亮的若干罪状”。在拙作《贼三国>网上版本的前期,笔下的诸葛亮也隐约带上老奸巨猾、口蜜腹剑的味道。 然而不觉间,见的事情多了,分析问题也不再如少时的为逆反而逆反,为批驳而批驳。于是竟对诸葛亮渐渐萌生了好感。要具体列出一二三四,很容易表述,却也不那么容易表述清楚。总之,这样一个身居高位,而家产贫薄,以草庐躬耕为始,以清誉千秋为终的历史人物,在我的脑海中的印象还是正向的。我的认识,大约渐渐与桓温遇到的那位蜀汉老吏相仿你要说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是可以自成道理的。然而他还是他,总有其无从超越的一面。 于是有了这一本小册子。 要在一本20多万字的书稿中写完诸葛亮,其实并不是太难。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并不太多。他的一生只有50多年,其中前一半更是可以寥寥数语带过。作为主要史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加上裴注也不过一万多字。如果目的只是讲清楚诸葛亮的大致生平,顺带插入些后人评价,那么百度百科也就差不多够了。 然而,诸葛亮本身处在东汉末年到三国前期这样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变动的不仅仅是改朝换代,还有整个社会伦理体系的崩溃与重组。如果要讨论诸葛亮与当时各阶层的历史人物彼此互动,以及与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潮流的相互影响,对这些的分析讨论,那么即使以百万字的篇幅来阐述,也绝不会无话可说。 因此在本书中,是以“折中”态度来处理这个问题。以诸葛亮生平为主线记叙,同时以主干分支的结构,讲述与诸葛亮及其毕生事业相关的其他人物事件变迁,以帮助读者在阅读时候,能不太吃力地系统了解诸葛亮一生。 任何作品,尤其是历史类作品,很容易带上作者自己的观点。本书并不准备做少数例外者。对同一段史料的理解本身就是多样的,在此基础上的演绎发挥就更不可绝对限制。在本书中,除基本史实阐述之外的其他内容,是带有作者一人之见的,也欢迎读者有不同的思考和观点。所不为的,只是刻意地选择性过滤材料,或者故意曲解。毕竟,靠歪曲诡辩的技巧来维系观点,于读者固然有害,于作者也绝非什么光荣。 讲诸葛亮,或者讲任何一个“三国”人物,必然绕不开《三国演义》的影响。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添油加醋的描写又是所有人物cp最多的。在本书前半段的小标题中,颇多是在澄清《三国演义>对读者的误导。这只是作者行文间的调侃,请勿过于在意。 诸葛亮作为全民皆知的人物,每个知道他的人,都会对他存有不同的评价。或深刻,或浅显,或随大流,或独到,或自以为深刻,或自以为独到。本书仅仅是作者在阅读史书后,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希望能与广大的三国爱好者交流见解,互相学习。 本书的写作虽则不过是几个月的事情,但积累的材料、观点,却离_不开多年的阅读和讨论。甚至可以说,这本书的构思积累,花了15年以上的时间。也因此,将曾经有过沟通交流的朋友们姓名列干其下,以表谢意:刘文韬、王琳玥、蔡’睫、杨蕾煦、徐晓慧、聂志勇、王书凤、赖伟、刘宁、沈雷、舒弘毅、纪中亮、管雯、郑妍、张进、王超君、屈真。 作者的电子邮箱地址为peneryaqgyi@163。com。诸位读者若是对本书或与此书相关的历史、文化有任何观点以供分享,欢迎:不吝以邮件方式赐教。彼此积极的学习,一定能共同提升和进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