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一个狂的时代,狂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深入其时人们的骨髓当中,成为常态。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张鸣先生就曾经评价说:“这是个连小偷、流氓都有个性的时代,大家各有各的道,没有绝活,就别想混好。”这在今天看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让人感觉习以为常。《民国狂人录(且把青春赠疏狂)》通过描绘社会各界的狂人逸事,展示出民国时期混乱动荡的社会景象和自由狂放的精神风貌,以冀读者能通过这个小孔窥见一些色彩斑斓的风景。今天的社会稀缺这些狂傲风骨,笔者燕楚希望本书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狂人录(且把青春赠疏狂)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燕楚 |
出版社 |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民国就是一个狂的时代,狂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深入其时人们的骨髓当中,成为常态。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张鸣先生就曾经评价说:“这是个连小偷、流氓都有个性的时代,大家各有各的道,没有绝活,就别想混好。”这在今天看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让人感觉习以为常。《民国狂人录(且把青春赠疏狂)》通过描绘社会各界的狂人逸事,展示出民国时期混乱动荡的社会景象和自由狂放的精神风貌,以冀读者能通过这个小孔窥见一些色彩斑斓的风景。今天的社会稀缺这些狂傲风骨,笔者燕楚希望本书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力量。 内容推荐 民国是一个“狂”的时代,“狂”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深入其时人们的骨髓当中,成为常态。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张鸣先生曾经评价说:“这是个连小偷、流氓都有个性的时代,大家各有各的道,没有绝活,就别想混好。” 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让民国的各路人马展现出不同的狂态。学者文人们智珠在握、踌躇满志:政客军阀们快意恩仇、混战不休;艺人和女人也冲破阻碍,重新确立了自身的价值;学生和媒体则成为最为张狂的群体,让军队和政府都退让三分…… 《民国狂人录(且把青春赠疏狂)》通过描绘社会各界的狂人逸事,展示出民国时期混乱动荡的社会景象和自由狂放的精神风貌,以冀读者能通过这个小孔窥见一些色彩斑斓的风景。 今天的社会稀缺这些狂傲风骨,笔者燕楚希望《民国狂人录(且把青春赠疏狂)》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力量。 目录 序言:“狂”的时代 学者文人 黄侃 章太炎 刘文典 辜鸿铭 熊十力 文人狂像 政客军阀 袁世凯 张勋 徐树铮 段祺瑞 曹锟 政客狂事 艺人与女人 李叔同 梅兰芳 杨步伟 宋氏三姐妹 社会狂态 学生 媒体 社会 试读章节 黄侃教书,注重的是真学问,对校方的一切规矩不管不顾,甚至拿这个来做买卖。他在北大开设《说文解字》课程时,学生都觉得此门功课晦涩难懂。为了考试能够及格,学生们投其所好,凑钱宴请黄侃。他明知学生们的意图,依旧欣然前往。到了期末考试时,学生们果然都及格了。校长蔡元培治学严谨,以此责问黄侃违反校规,接受学生们的贿赂,是为何故。黄侃不以为意,答道:“他们这帮学生还知道尊师重道,所以我不想为难他们。”黄侃嘴馋好吃,由此在学生之间广为流传。 其实学生们不宣传,他人也都知道,因为黄侃对此丝毫不加隐藏。他上课时每每讲到关键之处就戛然而止,然后对学生们卖个关子,说这里有个秘密,光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黄侃的这种作风被学生们铭记在心。 一次,黄侃的一个学生在“同和居”宴客,刚刚坐定,就听见黄侃在隔壁说话。这个学生抱着“尊师重道”的态度前去问好,结果黄侃一见他就滔滔不绝,训斥良久,且越说越起劲,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该学生垂首站立多时,见此情况心生一计,立刻把饭馆的人叫来,当着黄侃的面说道:“今天黄先生请客的这些钱,不管多少,全部算在我的账上。”黄侃一听此言,立即停止训斥,对该生说:“好了,你走吧。” 黄侃好酒好吃的这些轶事,至此都为学生们知悉。本来当时的女学生上课都喜欢坐在第一排,但若遇到黄侃的课,都主动退到第三排的座位上。原来黄侃每日都要饮酒,往往上课时酒意仍未全消,女学生们因此改座以避酒气。 其实这件事对于那些女学生们来说,大概还有个说不出口的缘故,就是黄侃生性风流,对待男女之事全无拘束。他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一说。 黄侃对待男女之事的态度,让时人无法接受。他有一任妻子名叫黄绍兰,黄从北京女师肄业之后,去上海开办博文女校,黄侃便追到上海,两人终于结婚。当时黄侃已有妻室,于是他用李某某的假名骗取黄绍兰与自己办理结婚证书。黄侃的解释是:“因你也明知我家有发妻。如用我真名,则我犯重婚罪。同时你明知故犯,也不能不负责任。” 如只是如此,夫妻间情投意合至白首偕老,倒也勉强说得通,毕竟感情真实。但好景不长,后黄侃回北京女师大教书时,又与一苏州籍的彭姓女学生秘密结合,此事被黄绍兰的好友撞破。黄绍兰欲哭无泪,因结婚时黄侃所用名不实,告状无门。其父恨她败坏家声,与她断绝父女关系。黄绍兰无依无靠,只得投在章太炎门下,为章夫人汤国梨所收留。但黄绍兰从此郁郁寡欢,后至行为疯癫,自缢身亡。汤国梨因此大骂黄侃“有文无行,为人所不齿”,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 本来此事影响已经极坏,但黄侃依旧我行我素。他在武昌高师任教时,武昌女师学生黄菊英与他的大女儿同级,常到黄家串门,以伯叔之礼事黄侃,两相友善。日子一久竟互生爱恋,过了不到数月,二人突然宣布结婚。此事一传出,闹得满城风雨。朋友们都劝他“人言可畏”,还是另做打算,他却不以为意,反而坦然道:“这怕什么?”此事在武汉学界成为丑闻。黄侃置若罔闻,居然还要学生收集骂他的小报,以供夫妻二人蜜月消遣。 虽然待人接物上的狂傲以及生活上的不加检点让黄侃遭受了众多的非议,但他在大节上倒没有亏损。袁世凯筹谋称帝时,知道黄侃名气大,于是托人带了三千大洋和一枚金质嘉禾勋章,授意黄侃为他写《劝进书》。黄侃拿着钱跑去游山玩水,但《劝进书》一字不写,还把勋章挂在自家猫的脖子上。并作诗歌嘲讽此事,说“二十饼子金真可惜,且招双妓醉春风。”(当时一枚嘉禾勋章值二十金。) 和他并列“三疯”之一的刘师培,黄侃曾拜其为师。后来刘师培投靠袁世凯,积极为袁世凯称帝造势,在北京召集了大批学术界名人举行会议,动员黄侃等人拥戴袁氏称帝。话刚起头,黄侃即起立怒目,严词拒绝,并气愤地对刘师培说:“如是,请先生一身任之!”说完拂袖而去。众人见黄侃离去,也跟着一哄而散。黄侃行事乖张,性情乖僻,一生中做事极少有为人认可及跟随的,此事可谓极少见的特例。由此也可见他在大节上并不亏,总算是有气节的文士。 但黄侃的气节,多数时候仍是用在了与人争斗和自我坚持上。他身体不好,自己也说若不是学过拳术,身体恐怕更坏。黄侃又很贪杯,大概是因为世事世人极少有他看得惯的,牢骚满腹,只能聊凭杯中之物缓解。他每日早晨要喝四两酒才出来上课,又喜欢吃蟹,螃蟹上市时,喝酒便更多了。喝得多了,冬季常咳嗽不止,以至吐血,即便如此,依旧照喝不误。又兼喜欢工作时狂饮浓茶,饮茶时茶水浓到黑如漆墨,因此虽精气激发,却大伤身体。 黄侃好酒,为此也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几乎和每任妻子都因此而争吵。他五十岁便过早去世,也是因为和友人饮酒过度,导致胃血管破裂,吐血身亡。 黄侃曾有“不满五十不著书”的言论,此也为他一生最大的憾事。他去世之时恰好五十岁,故未有任何著述留存于世。但这并未影响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一生虽未留下任何著作,但丝毫不损他国学大师的地位。 黄侃去世后,《立报》曾刊登了一篇《黄侃遗事》,中间有一段文字说:“黄以国学名海内,亦以骂人名海内,举世文人除章太炎先生,均不在其目中也。”肯定他学问的同时,也对他的性情颇有微词,算是比较中肯的评价。P9-12 序言 最初感受到的民国历史,大体都是历史书上的记载。至今留下印象的,只是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其文化、社会等背景未有深究。后来读一些民国学者的作品,才看到了民国时代的风气的影子,于是再读这段历史,发现很多有趣味的东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便写下来与读者诸君分享。 读民国时代的历史,倘若用一个字来总结,那便是“狂”。民国时代说好算不上,说坏也多少有些武断,所以很多人拿民国比附历史上的战国和三国时期。但我认为民国和这两个时期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精神内核却不能比附。比如民国时代的狂气,便是这两个时代没有的。 民国时代的文人狂。这种狂,是狂放、狂傲。武昌起义之后,民国的社会形态有了变革,社会意识有了发展,加上留洋成为一种潮流,很多文人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这就不免文人相轻,打嘴仗,甚至动手。这种狂态其实和盛唐时候的文人很有些相似。但盛唐文人的昂扬,是源自社会的繁荣稳定;民国文人的狂,则是源自思想解放后眼界的开阔,又有不同。如果真要做一番比较,那就不得不说民国的文人狂得更彻底,不趋炎附势,不受他人胁迫,独立精神显然比封建时代的人们要高出很多。 文人狂傲,武人就狂妄。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混乱的政局给了武人、政客们一个发挥的机会,于是全国上下乱哄哄打成一片,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结果越是狂妄的人倒台越快。袁世凯和张勋冒天下之大不韪,结果一个比一个栽得狠,段祺瑞等人自恃武力,试图组织一言堂,违背大势,最后也是黯然收场。 民国时代的艺人和女人也狂,这种狂却不是张扬,而是一种自主精神的体现。思想解放后,人们开始追求人格上的独立,民国时期的艺人和女人在这方面特别突出。比如梅兰芳坚持不为日本人演戏,在演艺生涯最辉煌的时候蓄胡罢演,其傲骨让人赞叹;宋氏三姐妹各有追求,在民国历史上书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值得佩服。 但这些终究不是民国社会的全部。民国的社会上同样是狂态百出,各类让人咋舌的事件层出不穷,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今人观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 民国就是一个狂的时代,狂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深入其时人们的骨髓当中,成为常态。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张鸣先生就曾经评价说:“这是个连小偷、流氓都有个性的时代,大家各有各的道,没有绝活,就别想混好。”这在今天看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让人感觉习以为常。 民国的这种狂,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完美,时代精神自然也有瑕疵。幸运的是,我们在民国的大宅院外面,透过纸糊的窗户上捅破的小孔看进去,所见的虽不是一片和谐的景象,但也窥见了不少色彩斑斓的风景。单是这些风景,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才有着让人眷恋的影子。我们循着这些影子看过去,所见的一切,都让人有所感怀。可惜的是碍于水平和篇幅的问题,笔者不可能将民国的狂态全部展现在今人的面前。但假使本书中描绘的这些风景,能让读者诸君有所收获,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燕楚 2012年5月于黄山脚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