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旺教授领衔编撰的《分子中药研究与方法学》一书,在系统总结其科研团队二十余年中药及其复方物效基础研究和创制新药的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汇集、提炼、引证和总结了当今活跃在现代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们的重要学术思想、观点、理念和研究发现、发明与创造。
该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学术观点明确、独特,是中医药学高等医药学院、学校师生、中医药科研院所等工作人员及传统中药学爱好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王四旺教授领衔编撰的《分子中药研究与方法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阐述分子中药的研究与方法,倡导创制分子中药的专著。全书共分6章,在全面总结多年中医药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大量国内外中医药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分析编撰成书。本书主要阐述了分子中药学的内涵及其历史背景、分子中药学的中医药基础、分子中药学与现代中医药的关系、开展分子中药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分子中药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源于中药方剂的新药开发等内容。
《分子中药研究与方法学》在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中医药现状的同时,重点展示了作者多年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科研发现与成果,既突出了作者及其团队近年来在中药及其复方物效机制研究与分子中药学探索的特色,又体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时代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供广大中医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新药创制者参考。
第一章 分子中药学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分子中药学的科学命题
一、中药分子
二、分子中药
三、分子中药学
第二节 分子中药学的科学依据
一、中药的药性特征依据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多组分特征依据
三、中药的体内作用多靶点特征依据
第三节 分子中药与分子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主要区别
二、相互关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子中药学提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国内外中药事业发展的现状
一、世界中药学的发展现状
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方面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医药学的飞速进步影响中医药
一、现代医学新技术
二、现代药学新技术
第三节 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带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一、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和中药学研究方式的发展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三、生物技术为提高中药和天然药物品质评价水平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四、生物技术为中药和天然药物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
五、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子中药学的中医药基础
第一节 中医基础
一、中医理论基础
二、中医临床基础
第二节 中药基础
一、中药理论基础
二、中药临床基础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子中药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分子中药学科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目标和意义
第二节 中药分子组学
一、概念及其提出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目标和意义
第三节 中药分子药学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目标和意义
第四节 中药分子药理学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目标和意义
第五节 中药分子制剂学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
三、中药分子制剂的研究方法
四、目标和意义
第六节 中药分子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目标和意义
第七节 中药分子毒理学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三、目标和意义
第八节 中药分子方剂学
一、概念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目标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源于中药方剂的新药发现
第一节 中药方剂的新药发现依据
一、中药方剂的渊源与研究现状
二、中药方剂新药发现的依据
三、中药方剂新药发现的意义
第二节 中药方剂的新药发现方法
一、中药方剂的谱效分析
二、中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第三节 中药方剂的新药研制案例
一、复方黄黛片
二、双丹口服液
三、安替可胶囊
四、元胡止痛片
第四节 中药方剂的新药创制前景
一、新药创制的资源颇丰
二、新药创制的理论可行
三、新药创制的技术成熟
四、新药创制的成果可期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分子中药的前景和展望
一、创新是传统中药发展的出路
二、发展是传统中药生存的保障
三、分子中药促使中药更快发展
四、分子中药及其研究实施策略
五、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