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乾隆皇帝的香妃/朗朗书房清史别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于善浦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光绪年间以来,香妃如传言中的一缕暗香,在似有似无间,演化出无尽的浪漫凄迷和狂乱猜想。历史上是否有香妃其人?她是宠妃还是烈女?“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她的香冢到底是在新疆喀什,北京陶然亭,还是在遵化清东陵?本书带我们穿越历史迷雾,撩开面纱,一窥她被遮掩的真面目。

作者于善浦在《乾隆皇帝的香妃》中引用大量的宫中历史档案,分析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考证香妃画像的真伪,并亲自参与香妃墓的开掘工作,力求一探香妃的庐山真面目。

内容推荐

“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位妃子,自民国年间出现在清代野史及小说中以来,产生了宠妃和烈女两种形象。近百年来,关于她的身世一直争论不休。当今影视戏剧更是杜撰大量关于乾隆皇帝和她的香艳故事,广为大众熟知。历史上香妃的真实身世和去向反而显得模糊。作者于善浦在《乾隆皇帝的香妃》中引用大量的宫中历史档案,分析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考证香妃画像的真伪,并亲自参与香妃墓的开掘工作,力求一探香妃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研究考证认为,乾隆皇帝确有一位来自新疆回部的妃子,宫中封号为容妃,传说中的“香妃”就是容妃。她和乾隆皇帝的故事,并不像野史小说中那样凄楚动人,但乾隆皇帝对她确实格外有一番情意。她多次随乾隆皇帝热河行围、东巡和南巡,专门为她族人建立回回营、清真寺,很多资料显示她比较受乾隆皇帝关爱。作者搜罗了她宫中生活留下的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耐人回味。此外,《乾隆皇帝的香妃》中介绍了香妃传说流传的始末,有关香妃的诗文野史和戏剧创作,并附有许多珍贵图片,使读者在追寻历史足迹的同时得以听俚俗故事和品雅致艺术。

目录

一 乾隆皇帝及后妃

乾隆皇帝的隐私

乾隆皇帝的皇后

乾隆皇帝的妃子

乾隆帝及后妃图卷

二 回妃·香妃·容妃

香妃·容妃画像考

舞台上的香妃故事

容妃及其家族所受赏赐

容妃墓地

三 有关香妃的研究

孟森先生的《香妃考实》

单士元谈香妃

朱家溍讲香妃戎装像

杨伯达谈香妃画像

于善浦考证香妃

纪大椿与《喀什“香妃墓”辨误》

肖之兴《“香妃”史料新发现》

水建彤先生谈《伊帕尔罕》

台湾作家高阳论香妃

姜龙昭先生的《香妃考证研究》

《香妃考证研究续集》

乾隆香妃的研究考证

四 有关香妃的传说

五 附录

《圣武记·乾隆戡定回疆记》

《回疆通志》

试读章节

乌喇那拉皇后,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为皇帝生过三个子女,也曾被皇太后所赏识,曾誉为“性生婉顺,质赋柔嘉,端庄惠下,秀毓名门,祥钟世德”,到头来竟因“性忽改常、迹类疯迷”结束她的一生。她当了十六年皇后,因南巡失宠,死后竟以皇贵妃礼人葬妃园寝。在地宫中,她的金棺停在纯惠皇贵妃金棺的东侧。由于乾隆皇帝对她已绝情,所以她每年清明、中元、岁暮、冬至均无享祭,是一位被遗忘的皇后。

第三位孝仪纯皇后,是一位受偏爱的皇后。她生前只是个皇贵妃,她死后二十年,因为儿子颐琰(即嘉庆皇帝)继承了皇位,才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皇后魏氏,本为汉军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族人满洲镶黄旗,称魏佳氏。为内管领清泰之女。雍正五年九月九日(1727年10月23日)生。初人宫为贵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命工部尚书哈达哈为正使,内阁学士伍龄安为副使,持节册封贵人魏氏为令嫔。乾隆十四年四月十五日晋为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时生皇七女。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时生皇十四子永璐,四岁殇。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时生皇九女。二十四年二月晋贵妃。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于御园“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琰(即嘉庆皇帝)。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生皇十六子,四岁殇。三十年六月随乾隆四次南巡归来,晋皇贵妃。三十一年四十千秋,五月十一日子时生皇十七子永璜。四十年正月二十七日乾隆视皇贵妃疾,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775年2月28日)皇贵妃薨逝,著称令懿皇贵妃。年四十九岁。金棺初移吉安所,二月初五日移静安庄。四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辰时,葬清东陵胜水峪地宫。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于勤政殿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琰为皇太子,十月追谥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纯皇后。白嘉庆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屡加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乾隆皇帝的妃子

乾隆皇帝众多妃嫔中,有: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纯惠皇贵妃,苏佳氏;庆恭皇贵妃,陆氏;忻贵妃,戴佳氏;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颖贵妃,巴林氏;婉贵妃,陈氏;舒妃,叶赫那拉氏;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容妃,和卓氏;仪嫔,黄氏;怡嫔,柏氏;恂嫔,霍□特氏;诚嫔,钮祜禄氏;慎嫔,拜尔噶斯氏;恭嫔,林氏;白贵人、金贵人、慎贵人、新贵人、瑞贵人,索淖洛氏;福贵人、秀贵人、寿贵人,柏氏;顺贵人,钮枯禄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武贵人、陆贵人,亦称禄贵人;张常在;宁常在;揆常在;平常在。这些女子在宫中有时被宠幸,有时被冷落。大部分过的是平淡、孤寂的日子。故事较多的有悖妃和容妃。

悖妃,汪氏,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女。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日,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人宫,新封永常在,时年十八岁,比乾隆小三十六岁。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晋永贵人,十一月十二日命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官保为正使,礼部侍郎德福为副使,持节册封汪氏为悖嫔。三十九年九月晋□妃。乾隆四十年,乾隆已六十五岁,这一年正月初三日丑时悖妃生皇十女于翊坤宫。四十三年因悖妃擅杀宫□,被降为嫔。十一月初八日上谕:

昨悼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贲处致毙,事属骇见。……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致令情急轻生者。虽为主位之人,不宜过于狠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然一经奏闻,无不量其情节惩治。从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今悼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官闱之人成知警畏。……悖妃即著降封为嫔,以示惩儆。此案本官之首领太监郭进忠、刘良著革去顶戴,并罚钱粮二年,其总管太监亦难辞咎。除桂元,在奏事处,萧云鹧。兼司茶膳房,每日在御前伺候,不能复至官内稽查,伊二人著免其议罪。……其王成、王忠、王承义、郑玉桂、赵得胜专司内庭,今悖嫔殴毙使女,伊等不能豫为劝阻,所司何事。著各罚钱粮一年,但其事究因悖嫔波累,著将伊等应罚钱粮于各名下扣罚一半,其一半亦著悼嫔代为缴完,所有殴毙之女子并著悖嫔罚出银一百两,给其父母硷埋。将此旨交部管内务府大臣,传谕内府诸人知之。

事关人命,其得罪本属不轻,因念其曾育公主,故从宽处理。如依案情而论,印将伊位号摈黜,也不为过。

这里所指的公主即皇十女,是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乾隆四十五年五月。皇十女才六岁,就被乾隆指配给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晋迁大学士和坤之子丰绅殷德。五十一年八月赐乘金顶轿,五十二年正月封固伦和孝公主,五十四年十五岁的公主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嫁。嘉庆四年乾隆帝死后,和珅被抄家。这位公主及额驸丰绅殷德仍享有优厚待遇,免遭株连。嘉庆十五年夫亡。道光三年九月初十日子刻公主亡,年四十九岁。悖妃降为嫔,第三年又恢复了妃位,于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薨,卒年六十一岁。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葬于裕陵妃园寝。P12-14

序言

“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位妃子。近百年来。关于她的身世一直争论不休。“香妃”的研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有人认为香妃不存在其人,香妃就是容妃;有人则认为香妃是香妃,容妃是容妃,两个人不能混为一谈。

本人年轻时在“香妃”生活过的紫禁城里工作,后来又在“香妃”(容妃)入葬的清东陵工作,几十年中一直在做“香妃“的研究工作。按照实地考察、查阅档案和参阅史料,反复研究考证得出的结果:乾隆皇帝只有一位来自新疆回部(维吾尔族)的妃子,宫中封号为容妃,传说的“香妃”就是容妃。

乾隆皇帝一生的后妃,按已入葬在裕陵和裕陵妃园寝中的人数来计算,是四十一人。

乾隆皇帝的后妃和清代帝王后妃一样,都选自满、蒙、汉军旗人家的女子。可是在清朝入关的十位皇帝的二百多位后妃中出现了一个特例,就是只有乾隆皇帝有一位来自新疆回部维吾尔族的妃子。

乾隆皇帝是一位勤奋好学的皇帝,在日理万机之余,为了民族统一大业,他还学习了满、蒙、汉、藏、维文字。他所以能和回妃(容妃)共同在宫中生活二十八年,是有一定民族感情基础的。

乾隆回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宫,初封和贵人,复册封为容嫔,晋容妃。直到死,在宫中共生活了二十八年。她出自新疆派噶木巴尔的后裔,所以在宫中穿戴“回子公主“的头饰和“朝服”。直到封妃时,才现做满洲朝服,在宫中生活也比较受皇帝和后妃等人的关爱。估计她在家乡时受到过良好的骑射训练,所以她曾七度随乾隆皇帝到热河行围,亲自骑马参加射猎,这是她不同于其他随行的后妃之处。宫中留下《威弧获鹿》画卷,也说明乾隆皇帝对她格外有一番情意。容妃还随乾隆皇帝两次东巡、一次南巡,在宫中的地位比较稳定。

乾隆皇帝对众多后妃的感情时有反复,像乌喇那拉皇后被贬,悼妃被惩罚复晋升,顺妃突然降为贵人,宫闱的事留下许多疑窦,所以为后人写“野史”、“秘闻”留下了不少素材。

容妃在宫中的生活得到乾隆皇帝的关注是有特殊意义的,像照顾她的族人,定居在京师,建回回营、清真寺,将驻京回人编入佐领;且对额色尹、玛木特、图尔都等给予奖赏,在加封晋爵时,明确指出并非战功,而是因为他们是派噶木巴尔的后裔。乾隆皇帝对窖妃及其族人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的尊重,从《容妃遗物》清单中给”丹禅”(娘家人)的物品来看,都出自一个目的,就是安抚回疆平定的局面。按<乾隆戡定回疆记)所载,那场血肉横飞、尸横遍野、连续六年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令人难忘的。所以乾隆皇帝极力安抚回疆,才能保持大清的一统天下。

“香妃”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按目前掌握的资料,最早是光绪年间有了传说,历经民国,香妃名目才出现。后来经过展览、小说、戏剧的演义,到了1940年,“香妃”甚至上了(中国名人大辞典),成了中外成知的女人。若干年来,关于香妃的争议一直不停,基本倾向是对香妃持否定态度。

1979年清东陵乾隆容妃墓塌陷,清理地宫遗物后,人证、物证、历史文献历历在目,更加肯定了乾隆皇帝只有一位回妃,香妃就是容妃。也有人认为乾隆回妃是容妃,而香妃是另一位被太后赐死的回妃。

“香妃”从现有的史料中可见其来龙去脉,供研讨时参考:

1892年,即光绪十八年的游记中:新疆喀什有香娘娘庙,香娘娘,体有异香,因思母回家。喀什民间男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今烈女传>有“回妃”美色,准回之平进宫,妃怀国破家亡复仇之志,太后知,趁帝女口天宿斋宫,诏妃至官,绞杀之。  1913年《满清稗史》首次将1907年《今烈女传》之“回妃”改名为“香妃”,情节加了: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兆惠平回,掠入宫,妃裼衣藏利刃,乾隆不得近身,在居楼外建市肆、庐舍、礼拜堂如西域式以媚之。太后处死情节同,妃死后葬都下陶然亭“香冢”。

1914年,由古物陈列所在北京故宫武英殿浴德堂内,举办《香妃戎装像>展览,其《香妃事略》完全按《满清稗史》的故事情节,再加以《香妃戎装像》的直观形象在皇宫里展示,还有印刷品出售。这出自官方的宣传,影响极大,波及甚广,使得“香妃”名噪一时。

1916年,小说《清史通俗演义>中有关香妃的章节,又一番渲染,香妃传说扩散的面儿越来越广了。

1917年,关于喀什噶尔香娘娘庙遗产的官司,对簿公堂。“指令顾问员玉素甫禀争祥妃麻扎公产文”:

查前清乾隆时,祥贵妃系高宗纯皇帝之妃。俗称香妃娘娘者也。内务府谱牒载:其远祖名阿巴克和加,生有五子。长日汗和加,次日和加艾买提,三日阿不都色买提,四日黑力其布来哈宜,五曰哈三和加。长、次、四、五均无嗣,独第三子阿不都色买提生子日卡福盛。盛生帕力思。思生二子一女。长日吐地棍,无子。次日阿不都哈的。女即祥妃。

这里在同一个地方,又出了一个“祥妃”。

1923年,《新疆游记》称香娘娘为香妃。

1934年,《新疆概观》称香娘娘为回妃。

1933年京剧《香妃恨》剧本出版,1934年三幕话剧《香妃>剧本出版。

1934年,金梁《清帝外纪·清后传》记载,回妃即容妃。

1936年,《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香妃之外,另有一回妃。

1938年,《回教》第一卷第七期记载,继香妃后,册另一回妃为香妃。

1940年,《中国人名大辞典》有香妃条目。

1943年,美国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兆惠条,疑香妃为传闻。

纵观自1913年《满清稗史》,香妃名字首次出现,事迹以1907年《今烈女传》为粉本,进行了加工、完善,打造出了一位说法不一、相互矛盾的香妃。时至今日仍然沿着九十三年前定调的香妃来进行研究,没有新的论据发现,总翻前人的那些老话去说,着实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乾隆皇帝的一个回妃,有容妃、祥妃、香妃等诸多称号。本人认为回妃就是容妃,也是传说中的香妃。她虽然没有像野史中香妃故事那样凄楚动人,但在宫中二十八年的生活中,还是留下了许多令人回昧的平凡而真实的故事。

1985年我曾经和董乃强先生合编《香妃》一书,并得到了溥杰先生的亲笔题名(见前边图片)。这次出版的《乾隆皇帝的香妃》,参考了《香妃》原书,收入了过去未曾收入的重要史料,同时将书的体例结构作了适当的调整。由于时间匆忙,书中难免有不当或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