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由彭峰、何卫东、孟祥沛所著,本书以法治建设为中心,分别从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制度设计四个层次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展开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 |
分类 | |
作者 | 彭峰//何卫东//孟祥沛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由彭峰、何卫东、孟祥沛所著,本书以法治建设为中心,分别从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制度设计四个层次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展开研究。 内容推荐 2012年11月8日,胡景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由彭峰、何卫东、孟祥沛所著,《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以法治建设为中心)》是上海市社科规划“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系列课题“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成果之一。本书以法治建设为中心,分别从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制度设计四个层次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展开研究。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立法篇/1 第一节 环境立法体系化建设的发展沿革/1 一、环境立法初创阶段(1972~1991年)/2 二、环境立法变革过渡阶段(1992~1996年)/3 三、环境立法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3 第二节 以环境法律修订为主、制定新法为辅的当代环境立法/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1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1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15 第三节 环境立法后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18 一、环境立法后评估的原则与现实意义/19 二、环境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21 三、环境立法后评估实证样本分析——以上海、深圳为例/31 第四节 我国环境法律实施效果调查/42 一、环境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42 二、环境法律实施效果评估调查/45 第二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行政执法篇/63 第一节 我国环境执法的成就与问题/63 一、我国环境执法的成就简况/63 二、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主要问题/65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体制理论探索 ——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创新/73 一、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体制的现状/73 二、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112 三、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体制的重构/126 四、政府、市场与社会互动的环境资源执法运行机制/132 第三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司法篇/135 第一节 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困境/135 一、审判理念的困境/135 二、审判组织的困境/138 三、诉讼主体的困境/142 四、法律责任的困境/144 五、非诉环境行政案件执行的困境/146 第二节 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创新实践/149 一、环境法庭的设立/149 二、公益诉讼的推动/152 三、集中审执模式的实行/157 四、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的建立/159 五、环保禁止令的适用/161 六、环保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163 第三节 加强我国环境司法保护的思考/164 一、坚持法律至上的司法理念/165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立法/167 三、规范环境法庭的建设/169 四、促进公益诉讼的开展/17l 五、依法审查和执行环境非诉行政案件/173 六、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作用/175 七、加强专业审判人才的培养/177 第四章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制度篇/179 第一节 环境规划制度/179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179 二、环境规划的特征/180 三、环境规划的类型/18l 四、环境规划的编制/182 五、环境规划的意义/182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83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83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类型/184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184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85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185 六、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186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87 八、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188 九、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审批/190 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191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194 十二、环境影响评价跟踪评价、后评价与跟踪检查/194 第三节 “三同时”制度/195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195 二、“三同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6 三、“三同时”制度的内容/197 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条件/197 第四节 环境保护税费制度/198 一、环境保护税费的概念/198 二、排污收费制度/199 三、生态补偿制度/206 四、环境税制度/210 第五节 许可证制度/216 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216 二、排污许可证制度/216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218 第六节 限期治理制度/221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221 二、限期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21 三、限期治理的适用范围/222 四、限期治理的管辖/223 五、限期治理的决定程序/224 六、限期治理的执行与监察/224 七、限期治理的解除/224 八、限期治理的终结/225 第七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225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概念/225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26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227 四、预案适用的范围/228 五、突发环境事件分级/228 六、突发环境事件的工作原则/229 七、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体系/229 八、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230 九、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230 十、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231 附录/234 后记/24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