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余昌龙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编著者余昌龙。

对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本书的重点,以包含人力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在国内资本中引入FDI,通过在技术进步中引入技术差距与技术外溢的非线性关系,最终以模型的形式建立了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之间联系并进行经验分析。认识技术差距水平的条件下,提出中国在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实践活动中的政策建议。

内容推荐

《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编著者余昌龙。

从资本形成角度而言,FDI可以通过弥补东道国国内资金缺口挤入国内资本,也可以利用东道国外资优惠政策创造性破坏挤出国内资本,从而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从技术外溢角度而言,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是双刃性的,当技术差距过大过小时,吸引外资不会产生技术外溢,只会进一步拉大技术差距,不利于技术进步,只有当差距适宜时,技术差距才是逐渐缩小的;类似地,人力资本同样存在吸收门槛,当技术差距很大时,受吸收能力制约无法吸收来自外资的技术外溢,而差距很小时吸收技术外溢的意义反而失去了。可见,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间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充满着不确定因素的。《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技术差距与技术外溢的非线性关系论断,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来提出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在描述技术差距大小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技术差距与技术外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在权衡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之间的利弊之后,分析了技术适宜条件下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效果的影响,我们发现,不适宜技术的应用容易扩大技术差距、阻碍技术进步、减缓经济增长。另外,在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前,对技术差距进行了指标选取与量化,并分析了技术差距变化的趋势;同时,通过在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对技术外溢指标的分析,认为由于外资部门产出变量的数据无法获取,按传统办法无法量化技术外溢,可行的办法是将其作为技术进步的一部分纳入到增长模型中分析其与技术差距的关系。  从技术差距与技术外溢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技术外溢的示范、竞争、跳槽与前后向关联效应来看,技术外溢会导致技术差距逐渐收敛,技术外溢效果不断降低。从中国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现实来看,高资本包括FD的投入导致了技术进步率偏低,且存在技术进步率增长率下降的趋势。正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警示的,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低效的、不可持续的,不仅会带来大量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很有可能也会走向经济危机。因此,将资本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不仅要通过进一步引进外资缩小技术差距,更要立足于加大国内研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快自主创新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对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本书的重点,以包含人力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在国内资本中引入FD,在技术进步中引入技术差距与技术外溢的非线性关系,最终以模型的形式建立了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并进行了经验分析。这一处理办法,使得原来需要通过协整理论等形式才能检验描绘的两者关系在理论上得到简化。基于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其对中国各地区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一模型的建立以及验证,对中国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甚至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等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进一步地,通过建立技术差距与技术进步非线性关系门槛模型的形式,关注了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对于技术进步的测算理论界多有争议,为了使分析能较全面反映非线性关系这一命题,通过回归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不仅证明了技术进步率偏低,还发现技术进步率增长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同时,为了避免二次项法和t统计量检验法对技术差距门槛值的近似测算带来的误差,在实际测算中,采用了基于拔靴法的面板门限回归和刀切法这些重采样技术对技术差距门槛临界值进行了精确计算。而对于技术差距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也采用了工具变量法进行修正。

最后,基于本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提出了缩小技术差距、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技术差距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未必所有技术都适合该区域或该产业,判断自身的技术水平,采取区域与产业导向政策,鼓励区域间技术转移,才能较快缩小技术差距;二、各地区应合理选择与引进技术,实施适宜技术战略,多渠道跨越技术外溢门槛,保持技术外溢渠道畅通,重视技术动态升级与提高技术效率,加速技术差距收敛;三、对于已经跨越了技术外溢门槛的地区和产业,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增强技术外溢示范模仿效应,促进人力资本合理流动,努力提升技术吸收能力,在竞争中充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才是主要的;四、对于技术差距很小而无法吸收技术外溢提升技术水平的企业而言,鼓励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对外投资,合理整合全球资源,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扩展边际,推动复杂产品创新与产业链控制;五、加大研究和开发投资力度,部分实现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需要建立研发督促和激励机制,保护研发人员利益,必须重视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部分实现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六、深化产品内分工,增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区域经济管理能力;七、实现制度成本最小化,加强对企业的支持与指导。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有限研究目标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章节编排

  1.5 研究创新、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第2章 技术差距的含义及特性

  2.1 技术差距的含义、指标比较及其测度

  2.2 技术差距的“双刃性”

  2.3 技术差距的动态收敛性

  2.4 技术差距的区域差异性与技术适宜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技术差距收敛速度、大小与技术阻断破除策略

  3.1 技术差距动态收敛的核密度分布测度

  3.2 技术外溢指标量化的可能性分析

  3.3 不同技术外溢渠道与实现技术差距最快收敛的途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技术差距收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联系

  4.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失衡问题与效果分析

  4.2 技术差距与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效果

  4.3 适宜技术、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态联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理论与实证

  5.1 基本假定与模型设定

  5.2 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与经济意义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技术差距与生产率的省际面板门限模型估计

  6.1 文献回顾与本章问题的提出

  6.2 基本假定与模型设定

  6.3 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技术差距的俱乐部收敛研究

  7.1 技术差距与技术进步的俱乐部收敛分析

  7.2 区域技术差距与生产率的面板门限模型估计

  7.3 南部沿海地区技术差距核密度估计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技术差距与技术进步非线性关系的门限分组回归——基于刀切法的特例研究

  8.1 基于回归法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8.2 非线性关系门槛模型的构建与控制变量设定

  8.3 非线性关系门槛模型的测算结果与经济意义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政策建议

  9.1 实施区域与产业导向政策,鼓励区域间技术转移

  9.2 跨越技术外溢门槛,实施适宜技术战略

  9.3 保持技术外溢渠道畅通,努力提升技术吸收能力

  9.4 鼓励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控制全球产业链

  9.5 加大研究和开发投资力度,部分实现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

  9.6 深化产品内分工,增强区域经济管理能力

  9.7 实现制度成本最小化,加强对企业的

  支持与指导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