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科普百科”是一套最通俗、最时尚、最新奇的青少年科普读物,从不同的视角来传授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奇趣的动物、缤纷的植物、辽阔的海洋、玄妙的数学、先进的医学……应有尽有。
这本由林新杰编写的《广袤神奇的地球家园》是其中一册,讲述了“水对地球有多重要”、“水多成祸”、“水的秉性”、“淡水的主要来源”等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袤神奇的地球家园/图说科普百科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作者 | 林新杰 |
出版社 | 中国测绘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图说科普百科”是一套最通俗、最时尚、最新奇的青少年科普读物,从不同的视角来传授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奇趣的动物、缤纷的植物、辽阔的海洋、玄妙的数学、先进的医学……应有尽有。 这本由林新杰编写的《广袤神奇的地球家园》是其中一册,讲述了“水对地球有多重要”、“水多成祸”、“水的秉性”、“淡水的主要来源”等故事。 内容推荐 “地球的岁数”、“地球到底长啥样”、“地球的内部环境”、“地球的形成原因”、“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原理”、“水是怎么循环的”……相信由林新杰编写的《广袤神奇的地球家园》会让你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还等什么,赶紧翻开书本,让我们一起踏上最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旅程。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的起源 地球的岁数 地球到底长啥样 地球的内部环境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第二章 地球的发展及其历史 地球的形成原因 地球的“孩提时代” “少年时代”的地球 “壮年时代”的地球 地球——太阳系中的唯一“绿洲” 第三章 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 地球的“身体”结构 板块构造原理 地球的核心层:地幔和地幔物质 第四章 水 水是怎样“诞生”的 水是怎么循环的 水对地球有多重要 水多成祸 水的秉性 淡水的主要来源 第五章 岩石 岩石的“秘密” 可以记载过去的“石头” 可以“看”出历史沧桑的沉积岩 随处可见的变质岩 岩石的循环方式及过程 岩石的地质分类 第六章 矿物 矿物的形成 矿物的组成 矿物的特征 矿物资源的开发 第七章 地震 地震的基本常识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震级 地震的监测 地震的探测 地震的烈度 第八章 丰富多姿的地球宝藏 “诡异”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瑰丽的宝石 万宝之尊黄金 最沉的液体 能撑得起人的死海 形式多样的建筑石材 地球两大重要能源——煤和石油 “天河”雅鲁藏布江 被岁月遗忘的罗布泊 天下一绝——台湾日月潭 不怕火炼的“碳” 让人流连的“滇池”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 神奇的地球“魔镜” 世界第一大洋 内蒙“天池”——岱海 富饶美丽的“三角洲”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生命之巅——南极洲 试读章节 看来大气对人类的用处还真多呢!那么,地球上的大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由于地球本身的不断收缩、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以及陨星的撞击,使原来冷凝的地球迅速升温,原始地球处于熔融状态。出现层圈分离时,一些被禁锢在物质中的各类气体被释放到了地球表面,其中有氨、甲烷、水汽和含硫气体等。此时因地球的引力很大,除氢气和氦气可能有部分逸散外,其他的气体由于地球的引力已不再跑掉,于是出现了含甲烷、氨气和水汽的原生大气。 大概到了距今38亿年前以后,由于陨星撞击作用非常强烈,原始的地壳又极容易被击破,导致火山爆发异常频繁,于是地球内部的气体随着火山喷发而充实到大气中来,形成了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成分与现代火山气体相似,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氩、氦、甲烷和氨气以及含硫、氟、氯等的气体。此时的大气,仍无游离的氧气。这一点科学家们从太古时代留下的大量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以及加拿大、南非等地区所产的沥青铀矿碎屑岩等的成因得到证明。 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由于厌氧性细菌的大量繁殖,吸收溶解于海水中的铁脂质,当细菌死亡后,铁屑沉淀下来就形成了铁矿。我国鞍山铁矿就属于此类铁矿,此类铁矿占全球铁矿储量的90%左右。可见早期厌氧菌大量繁殖时的地球是没有氧气的。那么,现代空气中游离的氧气又从何而来呢?实际上,这些氧气是由于空气热解后以及后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游离氧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于是氧化作用也就出现了。此时,大概已经到了距今30亿年前了。 除了空气之外,和其他生命一样,人类最离不开的就是水了。据科学家们研究,人不吃饭只喝水可以坚持7天,但如果不喝水的话,最多只能活3天。据说,2000多年以前,波斯帝国的一支5万多人的军队神秘地失踪了,后来发现这支军队不是死在刀枪之下,而是被活活渴死在利比亚大沙漠里。实验证明,我们人体内有近2/3的东西是水。不用说皮肉,就是骨头里面也含有40%的水。科学家们还证明,人失去一半的蛋白质还不至于死亡,但如果失去1/10的水,生命便岌岌可危了。而我们的地球恰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水。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最初的地球不仅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水。那么,目前占地球表面71%的巨大水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的地球没有空气,水不可能从天而降。科学家们认为,最初的水与原始气体一样只能从地下喷发出来的岩浆中获得。也就是岩浆内部的结晶水,通过火山喷发作用到达地球表面而聚积起来。比如,现代火山喷发的气体中约有3/4属于水蒸气。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形成的最初5亿年里,放射性元素种类十分丰富,产生的热量很大,地球内部排放气体的速度比较快,火山喷发很强烈,几乎随处可见,所以原始水也就较快地积聚了下来。 另外,科学家们还可以从地球最早出现沉积岩的时间来推测地球水圈形成的时间。科学家们发现了在俄罗斯克拉半岛山距今35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系中沉积形成的石英岩;南非35亿年前形成的超镁铁质岩石中亦含有沉积形成的钙质岩层。因此,科学家们认为35亿年前地球上就开始出现水圈,沉积作用也开始发生。不过,由于这些早期的沉积岩还经过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一系列过程,因此,水圈出现的时间应该还向前推移,科学家们估计在距今40亿年前后。 当然,最初的水圈里水量是很少的,科学家们认为那时的水量仅相当于现在水量的1/10。而水量的迅速增加也许要到距今20多亿年前,因为那时的沉积岩分布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个时期水量之所以增加是因为此时的地球外层温度逐步降低,为天空降水也创造了条件,于是地表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水体。又由于地壳表面起伏不平,在低洼处聚集积水,这样海洋、湖泊、河流也就由此诞生了。 那么,最初出现的水质是不是与现在的水质是一样的呢?实际上,原始水来自于火山喷发,可以想象到水中溶有酸性的气体,所以当初的水应该是弱酸性的。有了水以后,也就必然有了降雨,那时的雨水也堪称是酸雨了。但这些酸雨降到地面后,就会溶解地壳表面的岩石,从而形成含二氧化硅的溶液,再加上火山喷发出的二氧化硅,这样就导致了当时的沉积岩中多硅酸盐岩类的沉积。 最初的水圈中没有什么无机盐类,味道是淡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经过雨水的冲刷、风化作用,其中的许多物质溶解到了水中,这样水中便有了较多的离子成分,也包含组成食盐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当然水也就逐渐变咸了。随着地壳的不断演化,海水的咸度也在逐渐增加。地球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诞生了生命。就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个唯一能够产生生命物质并且使生命繁衍进化的行星。当然,科学家们并不能排除在太阳系之外的其他行星中有生命,甚至有更灿烂科学文化的生命的可能性。P17-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